《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九
于阗國叁藏實叉難陀奉製譯
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
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南閻浮提。及須彌頂上。皆見如來。處于衆會。彼諸菩薩。悉以佛神力故。而演說法。莫不自謂恒對于佛。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及須彌山頂。而向于彼夜摩天宮。寶莊嚴殿。時夜摩天王。遙見佛來。即以神力。于其殿內。化作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百萬層級。以爲莊嚴。百萬金網。以爲交絡。百萬華帳。百萬鬘帳。百萬香帳。百萬寶帳。彌覆其上。華蓋鬘蓋。香蓋寶蓋。各亦百萬。周回布列。百萬光明。而爲照耀。百萬夜摩天王。恭敬頂禮。百萬梵王。踴躍歡喜。百萬菩薩。稱揚贊歎。百萬天樂。各奏百萬種法音。相續不斷。百萬種華雲。百萬種鬘雲。百萬種莊嚴具雲。百萬種衣雲。周匝彌覆。百萬種摩尼雲。光明照耀。從百萬種善根所生。百萬諸佛之所護持。百萬種福德之所增長。百萬種深心。百萬種誓願之所嚴淨。百萬種行之所生起。百萬種法之所建立。百萬種神通之所變現。恒出百萬種言音。顯示諸法。時彼天王。敷置座已。向佛世尊。曲躬合掌。恭敬尊重。而白佛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應正等覺。唯願哀愍。處此宮殿。時佛受請。即升寶殿。一切十方。悉亦如是。爾時天王。即自憶念過去佛所。所種善根。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名稱如來聞十方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摩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寶王如來世間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清淨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喜目如來見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莊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然燈如來照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殊勝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饒益如來利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無垢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善覺如來無有師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寶香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勝天如來世中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妙香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無去如來論中雄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普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無勝如來具衆德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善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苦行如來利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普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如此世界中夜摩天王。承佛神力。憶念往昔。諸佛功德。稱揚贊歎。十方世界。夜摩天王。悉亦如是。歎佛功德。爾時世尊。入摩尼莊嚴殿。于寶蓮華藏。師子座上。結跏趺坐。此殿忽然。廣博寬容。如其天衆。諸所住處。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第二十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佛刹。微塵數菩薩俱。從十萬佛刹。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而來集會其名。曰功德林菩薩。慧林菩薩。勝林菩薩。無畏林菩薩。慚愧林菩薩。精進林菩薩。力林菩薩。行林菩薩。覺林菩薩。智林菩薩。此諸菩薩。所從來國。所謂。親慧世界。幢慧世界。寶慧世界。勝慧世界。燈慧世界。金剛慧世界。安樂慧世界。日慧世界。淨慧世界。梵慧世界。此諸菩薩。各于佛所。淨修梵行。所謂。常住眼佛。無勝眼佛。無住眼佛。不動眼佛。天眼佛。解脫眼佛。審谛眼佛。明相眼佛。最上眼佛。绀青眼佛。是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隨所來方。各化作摩尼藏。師子之座。于其座上。結跏趺坐。如此世界中。夜摩天上。菩薩來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其諸菩薩。世界如來。所有名號。悉等無別。爾時世尊。從兩足上。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夜摩宮中。佛及大衆。靡不皆現。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佛放大光明 普照于十方
悉見天人尊 通達無障礙
佛坐夜摩宮 普遍十方界
此事甚奇特 世間所希有
須夜摩天王 偈贊十如來
如此會所見 一切處鹹爾
彼諸菩薩衆 皆同我等名
十方一切處 演說無上法
所從諸世界 名號亦無別
各于其佛所 淨修于梵行
彼諸如來等 名號悉亦同
國土皆豐樂 神力悉自在
十方一切處 皆謂佛在此
或見在人間 或見住天宮
如來普安住 一切諸國土
我等今見佛 處此天宮殿
昔發菩提願 普及十方界
是故佛威力 充遍難思議
遠離世所貪 具足無邊德
故獲神通力 衆生靡不見
遊行十方界 如空無所礙
一身無量身 其相不可得
佛功德無邊 雲何可測知
無住亦無去 普入于法界
爾時慧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世間大導師 離垢無上尊
不可思議劫 難可得值遇
佛放大光明 世間靡不見
爲衆廣開演 饒益諸群生
如來出世間 爲世除癡冥
如是世間燈 希有難可見
已修施戒忍 精進及禅定
般若波羅蜜 以此照世間
如來無與等 求比不可得
不了法真實 無有能得見
佛身及神通 自在難思議
無去亦無來 說法度衆生
若有得見聞 清淨天人師
永出諸惡趣 舍離一切苦
無量無數劫 修習菩提行
不能知此義 不可得成佛
不可思議劫 供養無量佛
若能知此義 功德超于彼
無量刹珍寶 滿中施于佛
不能知此義 終不成菩提
爾時勝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孟夏月 空淨無雲曀
赫日揚光晖 十方靡不充
其光無限量 無有能測知
有目斯尚然 何況盲冥者
諸佛亦如是 功德無邊際
不可思議劫 莫能分別知
諸法無來處 亦無能作者
無有所從生 不可得分別
一切法無來 是故無有生
以生無有故 滅亦不可得
一切法無生 亦複無有滅
若能如是解 斯人見如來
諸法無生故 自性無所有
如是分別知 此人達深義
以法無性故 無有能了知
如是解于法 究竟無所解
所說有生者 以現諸國土
能知國土性 其心不迷惑
世間國土性 觀察悉如實
若能于此知 善說一切義
爾時無畏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廣大身 究竟于法界
不離于此座 而遍一切處
若聞如是法 恭敬信樂者
永離叁惡道 一切諸苦難
設往諸世界 無量不可數
專心欲聽聞 如來自在力
如是諸佛法 是無上菩提
假使欲暫聞 無有能得者
若有于過去 信如是佛法
已成兩足尊 而作世間燈
若有當得聞 如來自在力
聞已能生信 彼亦當成佛
若有于現在 能信此佛法
亦當成正覺 說法無所畏
無量無數劫 此法甚難值
若有得聞者 當知本願力
若有能受持 如是諸佛法
持已廣宣說 此人當成佛
況複勤精進 堅固心不舍
當知如是人 決定成菩提
爾時慚愧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若人得聞是 希有自在法
能生歡喜心 疾除疑惑網
一切知見人 自說如是言
如來無不知 是故難思議
無有從無智 而生于智慧
世間常暗冥 是故無能生
如色及非色 此二不爲一
智無智亦然 其體各殊異
如相與無相 生死及涅槃
分別各不同 智無智如是
世界始成立 無有敗壞相
智無智亦然 二相非一時
如菩薩初心 不與後心俱
智無智亦然 二心不同時
譬如諸識身 各各無和合
智無智如是 究竟無和合
如阿伽陀藥 能滅一切毒
有智亦如是 能滅于無智
如來無有上 亦無與等者
一切無能比 是故難值遇
爾時精進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諸法無差別 無有能知者
唯佛與佛知 智慧究竟故
如金與金色 其性無差別
法非法亦然 體性無有異
衆生非衆生 二俱無真實
如是諸法性 實義俱非有
譬如未來世 無有過去相
諸法亦如是 無有一切相
譬如生滅相 種種皆非實
諸法亦複然 自性無所有
涅槃不可取 說時有二種
諸法亦複然 分別有殊異
如依所數物 而有于能數
彼性無所有 如是了知法
譬如算數法 增一至無量
數法無體性 智慧故差別
譬如諸世間 劫燒有終盡
虛空無損敗 佛智亦如是
是十方衆生 各取虛空相
諸佛亦如是 世間妄分別
爾時力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一切衆生界 皆在叁世中
叁世諸衆生 悉住五蘊中
諸蘊業爲本 諸業心爲本
心法猶如幻 世間亦如是
世間非自作 亦複非他作
而其得有成 亦複得有壞
世間雖有成 世間雖有壞
了達世間者 此二不應說
雲何爲世間 雲何非世間
世間非世間 但是名差別
叁世五蘊法 說名爲世間
彼滅非世間 如是但假名
雲何說諸蘊 諸蘊有何性
蘊性不可滅 是故說無生
分別此諸蘊 其性本空寂
空故不可滅 此是無生義
衆生既如是 諸佛亦複然
佛及諸佛法 自性無所有
能知此諸法 如實不顛倒
一切知見人 常見在其前
爾時行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十方界 一切諸地種
自性無所有 無處不周遍
佛身亦如是 普遍諸世界
種種諸色相 無主無來處
但以諸業故 說名爲衆生
亦不離衆生 而有業可得
業性本空寂 衆生所依止
普作衆色相 亦複無來處
如是諸色相 業力難思議
了達其根本 于中無所見
佛身亦如是 不可得思議
種種諸色相 普現十方刹
身亦非是佛 佛亦非是身
但以法爲身 通達一切法
若能見佛身 清淨如法性
此人于佛法 一切無疑惑
若見一切法 本性如涅槃
是則見如來 究竟無所住
若修習正念 明了見正覺
無相無分別 是名法王子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 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 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 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 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于心 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 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