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叁
于阗國叁藏實叉難陀奉製譯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四
佛子。雲何爲菩薩摩诃薩。無礙輪叁昧。佛子。菩薩摩诃薩。入此叁昧時。住無礙身業。無礙語業。無礙意業。住無礙佛國土。得無礙成就衆生智。獲無礙調伏衆生智。放無礙光明。現無礙光明網。示無礙廣大變化。轉無礙清淨法輪。得菩薩無礙自在。普入諸佛力。普住諸佛智。作佛所作。淨佛所淨。現佛神通。令佛歡喜。行如來行。住如來道。常得親近無量諸佛。作諸佛事。紹諸佛種。佛子。菩薩摩诃薩。住此叁昧已。觀一切智。總觀一切智。別觀一切智。隨順一切智。顯示一切智。攀緣一切智。見一切智。總見一切智。別見一切智。于普賢菩薩。廣大願。廣大心。廣大行。廣大所趣。廣大所入。廣大光明。廣大出現。廣大護念。廣大變化。廣大道。不斷不退。無休無替。無倦無舍。無散無亂。常增進。恒相續。何以故。此菩薩摩诃薩。于諸法中。成就大願。發行大乘。入于佛法大方便海。以勝願力。于諸菩薩所行之行。智慧明照。皆得善巧。具足菩薩神通變化。善能護念一切衆生。如去來今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于諸衆生。恒起大悲。成就如來不變異法。佛子。譬如有人。以摩尼寶。置色衣中。其摩尼寶。雖同衣色。不舍自性。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成就智慧。以爲心寶。觀一切智。普皆明現。然不舍于菩薩諸行。何以故。菩薩摩诃薩。發大誓願。利益一切衆生。度脫一切衆生。承事一切諸佛。嚴淨一切世界。安慰衆生。深入法海。爲淨衆生界。現大自在。給施衆生。普照世間。入于無邊幻化法門。不退不轉。無疲無厭。佛子。譬如虛空持衆世界。若成若住。無厭無倦。無羸無朽。無散無壞。無變無異。無有差別。不舍自性。何以故。虛空自性。法應爾故。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立無量大願。度一切衆生。心無厭倦。佛子。譬如涅槃去來現在。無量衆生。于中滅度。終無厭倦。何以故。一切諸法。本性清淨。是謂涅槃。雲何于中。而有厭倦。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爲欲度脫一切衆生。皆令出離。而現于世。雲何而起疲厭之心。佛子。如薩婆若。能令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菩薩。于諸佛家。已現當生。乃至令成無上菩提。終不疲厭。何以故。一切智與法界。無二故。于一切法。無所著故。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其心平等。住一切智。雲何而有疲厭之心。佛子。此菩薩摩诃薩。有一蓮華。其華廣大。盡十方際。以不可說葉。不可說寶。不可說香。而爲莊嚴。其不可說寶。複各示現種種衆寶。清淨妙好。極善安住。其華常放衆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無所障礙。真金爲網。彌覆其上。寶铎徐搖。出微妙音。其音演暢一切智法。此大蓮華。具足如來清淨莊嚴。一切善根之所生起。吉祥爲表。神力所現。有十千阿僧祇清淨功德。菩薩妙道之所成就。一切智心之所流出。十方佛影。于中顯現。世間瞻仰。猶如佛塔。衆生見者。無不禮敬。從能了幻。正法所生。一切世間。不可爲谕。菩薩摩诃薩。于此華上。結跏趺坐。其身大小。與華相稱。一切諸佛。神力所加。令菩薩身一一毛孔。各出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光明。一一光明。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摩尼寶。其寶皆名普光明藏。種種色相。以爲莊嚴。無量功德之所成就。衆寶及華。以爲羅網。彌覆其上。散百千億那由他殊勝妙香。無量色相。種種莊嚴。複現不思議寶莊嚴蓋。以覆其上。一一摩尼寶。悉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樓閣。一一樓閣。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蓮華藏師子之座。一一師子座。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光明。一一光明。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色相。一一色相。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光明輪。一一光明輪。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毗盧遮那摩尼寶華。一一華。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臺。一一臺。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佛。一一佛。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神變。一一神變。淨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衆生衆。一一衆生衆中。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諸佛自在。一一自在。雨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佛法。一一佛法。有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修多羅。一一修多羅。說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法門。一一法門。有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金剛智。所入法輪。差別言辭。各別演說。一一法輪。成熟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衆生界。一一衆生界。有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刹微塵數衆生。于佛法中。而得調伏。佛子。菩薩摩诃薩。住此叁昧。示現如是神通境界。無量變化。悉知如幻。而不染著。安住無邊不可說法。自性清淨。法界實相。如來種性。無礙際中。無去無來。非先非後。甚深無底。現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心不迷亂。亦無分別。爲去來今一切諸佛之所稱贊。從諸佛力之所流出。入于一切諸佛境界。體性如實。淨眼現證。慧眼普見。成就佛眼。爲世明燈。行于智眼。所知境界。廣能開示微妙法門。成菩提心。趣勝丈夫。于諸境界。無有障礙。入智種性。出生諸智。離世生法。而現受生。神通變化。方便調伏。如是一切。無非善巧。功德解欲。悉皆清淨。最極微妙。具足圓滿。智慧廣大。猶如虛空。善能觀察。衆聖境界。信行願力。堅固不動。功德無盡。世所稱歎。于一切佛所觀之藏。大菩提處。一切智海。集衆妙寶。爲大智者。猶如蓮華。自性清淨。衆生見者。皆生歡喜。鹹得利益。智光普照。見無量佛。淨一切法。所行寂靜。于諸佛法。究竟無礙。恒以方便。住佛菩提。功德行中。而得出生。具菩薩智。爲菩薩首。一切諸佛。共所護念。得佛威神。成佛法身。念力難思。于境一緣。而無所緣。其行廣大。無相無礙。等于法界無量無邊。所證菩提。猶如虛空無有邊際。無所縛著。于諸世間。普作饒益。一切智海。善根所流。悉能通達。無量境界。已善成就清淨施法。住菩薩心。淨菩薩種。能隨順生諸佛菩提。于諸佛法。皆得善巧。具微妙行。成堅固力。一切諸佛。自在威神。衆生難聞。菩薩悉知入不二門。住無相法。雖複永舍一切諸相。而能廣說種種諸法。隨諸衆生。心樂欲解。悉使調伏。鹹令歡喜。法界爲身。無有分別。智慧境界。不可窮盡。志常勇猛。心恒平等。見一切佛。功德邊際。了一切劫。差別次第。開示一切法。安住一切刹。嚴淨一切諸佛國土。顯現一切正法光明。演去來今一切佛法。示諸菩薩所住之處。爲世明燈。生諸善根。永離世間。常生佛所。得佛智慧。明了第一。一切諸佛。皆共攝受。已入未來諸佛之數。從諸善友。而得出生。所有志求。皆無不果。具大威德。住增上意。隨所聽聞。鹹能善說。亦爲開示聞法善根。住實際輪。于一切法。心無障礙。不舍諸行。離諸分別。于一切法。心無動念。得智慧明。滅諸癡闇。悉能明照一切佛法。不壞諸有。而生其中。了知一切諸有境界。從本已來。無有動作。身語意業。皆悉無邊。雖隨世俗。演說種種。無量文字。而恒不壞離文字法。深入佛海。知一切法。但有假名。于諸境界。無系無著。了一切法。空無所有。所修諸行。從法界生。猶如虛空無相無形。深入法界。隨順演說于一境門。生一切智。觀十力地。以智修學。智爲橋梁。至薩婆若。以智慧眼。見法無礙。善入諸地。知種種義。一一法門。悉得明了。所有大願。靡不成就。佛子。菩薩摩诃薩。以此開示一切如來。無差別性。此是無礙方便之門。此能出生菩薩衆會。此法唯是叁昧境界。此能勇進。入薩婆若。此能開顯諸叁昧門。此能無礙。普入諸刹。此能調伏一切衆生。此能住于無衆生際。此能開示一切佛法。此于境界。皆無所得。雖一切時演說開示。而恒遠離妄想分別。雖知諸法皆無所作。而能示現一切作業。雖知諸佛無有二相。而能顯示一切諸佛。雖知無色。而演說諸色。雖知無受。而演說諸受。雖知無想。而演說諸想。雖知無行。而演說諸行。雖知無識。而演說諸識。恒以法輪。開示一切。雖知法無生。而常轉法輪。雖知法無差別。而說諸差別門。雖知諸法無有生滅。而說一切生滅之相。雖知諸法無粗無細。而說諸法粗細之相。雖知諸法無上中下。而能宣說最上之法。雖知諸法不可言說。而能演說清淨言辭。雖知諸法無內無外。而說一切內外諸法。雖知諸法不可了知。而說種種智慧觀察。雖知諸法無有真實。而說出離真實之道。雖知諸法畢竟無盡。而能演說盡諸有漏。雖知諸法無違無诤。然亦不無自他差別。雖知諸法畢竟無師。而常尊敬一切師長。雖知諸法不由他悟。而常尊敬諸善知識。雖知法無轉。而轉法輪。雖知法無起。而示諸因緣。雖知諸法無有前際。而廣說過去。雖知諸法無有後際。而廣說未來。雖知諸法無有中際。而廣說現在。雖知諸法無有作者。而說諸作業。雖知諸法無有因緣。而說諸集因。雖知諸法無有等比。而說平等不平等道。雖知諸法無有言說。而決定說叁世之法。雖知諸法無有所依。而說依善法而得出離。雖知法無身。而廣說法身。雖知叁世諸佛無邊。而能演說唯有一佛。雖知法無色。而現種種色。雖知法無見。而廣說諸見。雖知法無相。而說種種相。雖知諸法無有境界。而廣宣說智慧境界。雖知諸法無有差別。而說行果種種差別。雖知諸法無有出離。而說清淨諸出離行。雖知諸法本來常住。而說一切諸流轉法。雖知諸法無有照明。而恒廣說照明之法。佛子。菩薩摩诃薩。入如是大威德叁昧智輪。則能證得一切佛法。則能趣入一切佛法。則能成就。則能圓滿。則能積集。則能清淨。則能安住。則能了達。與一切法自性相應。而此菩薩摩诃薩。不作是念。有若幹諸菩薩。若幹菩薩法。若幹菩薩究竟。若幹幻究竟。若幹化究竟。若幹神通成就。若幹智成就。若幹思惟。若幹證入。若幹趣向。若幹境界。何以故。菩薩叁昧。如是體性。如是無邊。如是殊勝故。此叁昧種種境界。種種威力。種種深入。所謂入不可說智門。入離分別諸莊嚴。入無邊殊勝波…
《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