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漸備一切智德經》

「法華部·華嚴部」經文285卷10頁碼:P0458
西晉 竺法護譯

  《漸備一切智德經》一

  (一名十住又名大慧光叁昧)西晉月支叁藏竺法護譯

  初發意悅豫住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遊第六他化自在天上天王宮如意藏珠妙寶殿上。與大菩薩衆不可計俱。各從他方諸佛國來。普集會此。金剛藏菩薩等。爾時金剛藏菩薩。承佛威神。以大慧光叁昧正受。適定意已。應時十方諸佛刹土。一一諸方。如十億佛刹滿中諸塵若幹億國。諸如來現。邊有菩薩。其號各各曰金剛藏。十方亦然。皆同一號。時此諸佛。俱贊曰。善哉善哉。汝乃以此大慧光菩薩叁昧。而以正受。在十方佛土。各如十億滿中諸塵諸如來等之所建立。一切等號。悉是照明。如來至真。本願所致。而建立此。亦是仁者慧淨所致。複是一切諸菩薩等。不可思議法光聖旨。住明智地。多所度脫。攝取一切衆德之本。皆曉諸佛本所行成。愍念十方。解了善權。敷演道化。普弘法慧。周流十方。所講經誼。盡令堅住。其智慧明無能毀者。隨時建立佥使得安。遊諸世間不著方俗。度世清淨。莊嚴善本。入不可議慧之境界。通一切智。高遠聖道。乃能招致諸菩薩等。十住行無。如開士衆所當建立。有所宣布。往返周旋。執無漏法。光明鹹照。而善思惟。撰于離心。曉了隨時。大慧光明。其未善度。至聖道門。使得度脫而無所著。住于內行。專精奉修無上大乘。其辯才慧不可稱載。威曜普照消除闇冥。已超衆行班宣無極。住在佛地逮菩薩意。愍念衆生未曾忘舍。遊入一切諸佛至真善權方便。決衆結網。承佛聖旨。自恣講說。演此法門靡不解了。如來在世。故爲建立。亦是卿本善願所致。清淨行業。而谛莊嚴一切法界。又救衆生之所惑亂。以致法身至聖慧體。具足諸佛本所志願。其身所行。皆越世俗。普過世間無益之業。嚴飾清淨。度世之法。諸佛世尊。爲金剛藏菩薩大士。無所吝惜。各現己身。宣布無限辯才之義。分別決解其清淨慧。懷抱不忘。建立顯示。隨時便宜。暢衆疑心。普入一切諸佛所念。諸等正覺十力所由。如來所致四無所畏。而不怯弱。宣布至教。一切智業。諸分別辯。超越得入體解道法。入諸如來身口心行。所以者何。皆由此定。成就所致。亦由本願。行通巍巍。其心清淨。而無沾汙。內性明了。常懷清淨。威耀弘昭。入于慧場。諸所行業。靡不備焉。斯所造立。而悉具足。其道器意。不可限量。信志清淨。巍巍普達。逮總持門。無所破壞。常以法界慧門之印。善印一切。是諸佛世尊。各自顯現。各申右臂。皆共手摩金剛藏菩薩頭首。時金剛藏爲諸世尊。所見摩頭。道德巍巍遂得成就。威耀光光如佛無異。爾時尋即從叁昧起。請諸菩薩而解言曰。諸最勝子。吾已明達諸菩薩願。破壞疑網。則無所壞。世無所生亦無罪釁。法界弘廣亦無遠近。其所遊居譬。如虛空。以是救濟。擁護十方一切衆生。所以然者。族姓子知。過去菩薩。往古諸佛。由此慧地而得過度。當來現在亦複如是。諸佛子知。我向者雲。菩薩之地。爲何謂也。諸菩薩學有十道地。因得成就無上正覺。去來今佛之所講說。初菩薩住名曰悅豫。第二菩薩住名曰離垢。第叁菩薩住名曰興光第四菩薩住名曰晖曜。第五菩薩住名曰難勝。第六菩薩住名曰目見。第七菩薩住名曰玄妙。第八菩薩住名曰不動。第九菩薩住名曰善哉意。第十菩薩住名曰法雨。是諸菩薩十住道地也。我觀十方去來今佛。諸如來至真。無不講此十住之業。所以者何。諸佛子等。是十住者。令諸菩薩。現在親近清淨道無爲諸法門。名顯遠照于十方無數佛土。叁界衆生。鹹蒙得濟。照天下如日明。療衆病如醫王。度衆人如船師。曜十方如月盛。活一切猶如地。安衆生如時雨。含道法如虛空。正堅住如須彌。宣布此教。則得堅立在十道地。又解此地不可思議諸菩薩住。佥入聖慧。時金剛藏菩薩。粗舉其要。歎此菩薩十住地業。尋即默然。不複重解

  于是大衆。鹹懷饑虛。聞此菩薩十住道名。欲令分別重敷演義。聞者佥解。心懷入道。離諸顛倒各心念言。金剛藏菩薩。今何以故。粗舉其要。宣于十住菩薩之業。稱歎其號而更默然。不複重散解了本末。時彼會中有一菩薩。名月解脫。亦來俱會。時月解脫菩薩大士。知彼衆會開士所念。以偈歎頌。問金剛藏此義所歸

  淨念以何故  懷慧稱功勳

  明智宣十住  不重解所入

  諸菩薩勇猛  心各抱猶豫

  雲何說義名  不聞道地處

  鹹欲悉共聞  最勝子無畏

  決義入平等  所行住道地

  衆會佥悅豫  清淨除谀谄

  堅住解明地  功勳慧平均

  一切立恭敬  展轉相承望

  求微妙無瑕  志無上甘露

  因聞金剛藏  無畏大智慧

  常歡悅來衆  仁宜與佛談

  未曾最難及  顯菩薩所行

  分別如道地  所由最上勝

  棄想微難見  常住遠離心

  柔仁行成慧  面聞所歸趣

  所止如金剛  第一解佛慧

  立心舍吾我  乃聞此上智

  如來盡虛無  離欲亦如空

  慧如地無漏  興別最難見

  道無念如此  信者甚難值

  佛慧不可議  故默不重說

  月解脫菩薩。謂金剛藏。佛子當察。諸來會者。性行淳淑。清淨離穢。其志仁和。悉諸菩薩。斯行真正。積功累德。每生自克。六度無極。以自莊嚴。四等四恩。習權方便。功勳遠著。名德無量。大慈大哀。欲興道化。分流法教。救濟叁界諸危厄衆。消衆冥如日明。生道品如良田。成正覺如虛空。長弘教如流水。除狐疑如日光。療叁毒如醫王。度生死譬船師。是故佛子。仁者善哉。宜當班宣現在學行。令此道地緣修所歸。使諸會者各得開解。如冥睹明。應病授藥。使無余疑。時月解脫菩薩大士。欲令此義重散本末。顯示歸趣。爲金剛藏。說此頌曰

  茂盛願講說  殊特最上法

  人中上所行  諸菩薩之業

  敷演說其教  所住之道地

  聖慧甚清淨  巍巍仁和業

  諸會者清淨  不可計第一

  堅住在正路  志性懷笃信

  善累功積德  奉無數億佛

  各欲得決解  尋現逮十住

  金剛藏菩薩。報月解脫。佛子察之。今此衆會。四面雲集。雲何見之。所念應宜。柔弱仁和。清淨無瑕。豈離狐疑無猶豫乎。于斯法要。甯有高行。不依他人。無戴仰耶。不從他教。進退不安。懷抱久病。不可療治。堅住羅網。未出深塹。六十二疑。四倒五蓋。火林蛇室。十二牽連。十重之閣。叁坑叁戶。叁流之逸遊在曠野。未向佛門。設聞此法。躊躇不進。或複有人。若聞于此不可思議。如是道住。各懷異心。聞之狐疑不肯笃信。由此惑亂。長夜不安。永失利義。舍根取枝。吾故向者默然不言。慈愍此等。無辭爲住樂無所樂。又說偈言

  豈見于衆會  智慧淨無垢

  善敷演聖道  諸根通深妙

  而無所戴仰  無動等如山

  志性無嗔恨  思平如水正

  習修何所行  其慧無等倫

  住在樂所識  爲求義慧信

  適聞恐猶豫  便墮于惡趣

  以故愍念此  不說慧住地

  月解脫菩薩。複謂金剛藏。仁者顧意。承佛威神。宣如來旨。感動十方。反僞向真。消諸垢塵。蕩滌結滯。裂叁界網。通無極慧。唯敷演之。如是比像不可思議。善當將養。寬弘之士。必當信樂無猶豫者。所以者何。佛子當知。若講此教。將致道法。一切菩薩。皆念諸佛。識達經義。擁護奉此。行慧道地。靡不蒙賴鹹得安隱。所以者何。斯之所行。必歸平等。諸佛道法。猶如佛子。一切書[跳-兆+(梳-木)]唯說文字。此悉由意心爲源首。從志因緣而有所倚。書本無文。所演文字。心之源空。宣之虛無。如是佛子。一切佛法。住爲源首。因行而成。依于道地。至自然慧。是故唯說。顧愍一切如來至真等正覺。道力助卿。建立分別如此文字。令其坦然。將護正法。因得久存。使無余結。又說偈言

  善哉演清淨  解入一切智

  普遊諸道要  至覺成聖慧

  諸在十方佛  安住最道勝

  慧室至境界  皆共愍念之

  立此親近慧  行是究竟迹

  諸佛無比法  悉由無量業

  猶書意合集  因心事爲首

  此住意如是  解暢至佛道

  于是一切菩薩。各各發心。鹹共勸助。欲令宣揚仁本興意。誓爲一切。勤勞積功。累無量德。猶如虛空。欲濟危厄。不難劫數。周遊生死。心常慺慺。欲濟一切心無所著。行如蓮華在泥塗中。叁界之苦不以爲拘。唯懷愍傷。拔惱根株。叁世之樹永令無余。時諸菩薩。同時舉聲。勸歎金剛藏菩薩。而說頌曰

  最勝殊特志覺遠  辯才無量心念具

  宣傳柔軟至佛教  第一至真甚微妙

  其意堅固行清淨  不舍功勳十種力

  以分別辯故造行  唯願當演上道法

  心之所念如明珠  意寂以見消塵欲

  今此衆會離狐疑  鹹皆願樂仁所說

  虛渴言教如望泉  饑服仁者病待醫

  甘美之餅在目前  如是欣樂甘露味

  故善垂念廣其志  宣殊勝住除垢塵

  調寂正安不舍無  講衆祐行無患難

  于是世尊。有諸菩薩至聖光明。號曰力勢。佛從眉間。演此光耀。興無數明。普照十方一切佛土。消滅一切諸所惡趣。勤苦休息。不複考治。皆安隱。照斯如來。一切道場。十方佛國。建立法講。靡不周悉。不可思議諸佛境界。其光則還。繞佛叁匝。上住虛空。合成大光。光明炜炜。立交露帳。又有諸佛興出世間。自然威曜。從其眉間。演如是倫。諸菩薩等。力勢光明。現如此比。神足變化。照斯忍界。曜是能仁。衆會道場及金剛藏師子之座。乃住虛空。成光交露帳。是能仁佛。眉間毫跱。光明廣遠。照諸闇冥。十方佛界。衆會道場。莫不蒙明光。鹹顯現在諸菩薩。大士屋宇。一切晃現。其于十方諸佛國土。現諸如來所可演出。眉間光耀。皆複照耀此忍世界能仁衆會菩薩道場。周照師子高廣之座。在金剛藏菩薩身。現于大光。巍巍晃然。珠交露帳。各有坐佛。自從口出如是輩聲。而歎頌曰

  喻之無等倫  譬之如虛空

  十力境界尊  功勳不可量

  殊勝最上特  普世爲無上

  建立第一業  釋師子之法

  講衆安住子  蒙導師恩慈

  法王人中帝  演眉間光明

  班宣佛道慧  入妙衆行無

  賴十力垂顧  分別普化衆

  安住已建立  斯聞能宣照

  寶法爲上尊  是寂其志性

  一切住無穢  具足滿本願

  因十力最勝  志求上尊路

  海水尚可盡  一切數知限

  若人…

《漸備一切智德經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