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如來興顯經》

「法華部·華嚴部」經文291卷10頁碼:P0592
西晉 竺法護譯

  《佛說如來興顯經》叁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佛言。何謂佛子。而諸菩薩。遊入如來至真等正覺心所念行。如來不爲心有所念。不分別名。不曉了識。如來無心。乃能入遊無量之念。如倚虛空。造立一切。因其由趣。有所成就。又如虛空悉無所著。如是仁者。若欲求道。恃怙慧者。一切世俗及度世事。因佛聖慧而逮興顯。又如來慧而無所著。是爲第一因緣之門。菩薩遊入如來行念。于是頌曰

  猶如虛空中  而受一切形

  而著依怙之  亦無空想念

  如來之妙慧  如是無所著

  鹹救于一切  不想吾我人

  複次佛子。猶如法界不離一切諸聲聞度及諸緣覺。一切菩薩。所習遊至。又其法界。不增不減。大道如斯。如來慧。合集世間。度世之慧。分別了念。所造巧便。慧不增減。是爲第二。于是頌曰

  譬如聲聞地  及與緣覺乘

  菩薩之大士  悉從虛空生

  大聖亦如是  解空無極慧

  心等無增減  救濟無適莫

  複次佛子。猶如大海與四大域八十億土。而相連接。地形所盡。至其境界。而普悉可獲得水矣。自然踴出。其大海者。亦無所念。如來之慧。亦複若斯。普至一切衆生心意。靡不達遍。從諸黎庶意之所念。所在逮致清淨法門。則以順之。令世人獲自然之慧。又如來世尊。所可演慧。悉爲平等。從其志性。以奇特事而療治之。道德超世。是爲第叁。于是頌曰

  譬如四大海  與八十億域

  而悉相連接  地形所盡到

  水靡所不至  而自然湧出

  海亦無想念  如來慧如此

  至諸衆生心  慧莫不通達

  從群黎所好  則爲開導之

  致于清淨明  令獲自然明

  所演悉平等  如來無想念

  複次佛子。猶如巨海。自有四大如意寶珠。演集積累無量之德。所以致此如意珠者。不以龍神有德故有此大珠生。諸琦珍悉大海恩也。生一切寶。黎庶戴仰。莫不濟之。何謂爲四。一名曰等集衆寶。二曰無盡音。叁曰歸趣。四曰等集衆辭。又計于此大如意珠。則非凡類。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諸龍鬼神及余水居。含血之類。能致光耀。所以者何。寶固在于海王龍王藏。又其大海諸摩尼珠。而有四角。在于四方海龍王宮。各自別立。如來至真等正覺。亦複如是。道德晖赫。有四大寶無極之慧。則以于此四大慧寶。勸化開導一切衆生諸學不學。及至緣覺菩薩慧寶。緣此致之。靡不濟度。何謂爲四。興隆法樂。至無所猗。善權之慧。有數無數。有爲無爲。法寶藏慧。于諸法界。而無所壞。隨時演慧。以得超度。于時不時擾動之慧。是爲四。則複以此四大之慧。求如來藏。入道府庫。不與衆生。而同塵垢。在于世間。逮開士慧。令諸菩薩。遊詣四方。所可玩習。無上正真而令堅住立不退轉。是爲第四。于是頌曰

  四珍之尊義  逮致安妙藏

  所以巨海中  自然生諸寶

  其如意明珠  不離清淨妙

  分別在四面  所處有光明

  如來四品慧  無量不可限

  安住聖巍巍  開道于五趣

  斯無極至慧  無有異想念

  唯察諸十方  所說無不達

  複次佛子。有彼巨海。而複現于四大之寶如意之珠。威神巍巍。光明無極。斯如意寶。功德之耀。消于大海所積聚水。而令厥水不複遊逸。斯以大海不增不減。以是之故。如意大珠。至使大海常自停貯。何謂四。日之耀藏大如意寶。師子之步大如意寶。照耀光明大如意寶。無余究竟大如意寶。是四大寶。假使大海。若無有此如意珠者。水當流溢。四大域界。蕩合漭漾。至圍神山大圍神山。悉當沒溺。其日耀藏如意寶珠。則以二事。變大海水。其光照之。消伏其水而令色變化成像乳。師子之步如意寶光。照變乳色。成如蘇揣照耀光明。如意寶珠。晖[火*佥]照之。除去蘇像。猶劫燒時。火[火*佥]盛赫。皆焚天地。大如意光。照于巨海。令其無余。忽然滅盡。不知所歸。如是仁者。如來正覺。爲衆生故。則以四慧。照耀一切。因斯明照。于諸菩薩。至令逮成如來叁昧。何謂爲四。除滅衆罪。則以法河。究盡恩愛。令成道化。皆以智明。照于世間。如來之慧。無冥無明。爲平等聖。是爲如來四大之慧。爲諸菩薩。忍衆恐懼。殖不可議功德之本至于一品諸天人民及阿須倫濁俗之衆。不堪諸患無量苦痛。若值如來寂寞之地。慧明所照。降伏諸著。立于叁昧。能聞法頌。消生死海。遭遇如來。所開化慧。笃樂叁昧。因得興于大聖神通。微妙行音。大慧照世。消化衆穢。致神足行。能自成立。爲世大明。開道盲蔽。無冥無明。以能蒙此如來慧聖則能降伏世之邪智。大人之地。無叁昧定。滅除一切財業賄賂。身無所有。而逮得此大道之慧。若無于斯如來四慧道德光明。假使欲令諸菩薩衆。逮得如來至真正覺叁昧正定。未之有也。亦不能除生老病死四。無所畏。無本際行。是爲五事。于是頌曰

  海水無限際  而有四品寶

  大力無極威  次有微妙尊

  四方域衆流  自然有萬川

  常入于大海  大海無增減

  慧處在法座  決斷諸所著

  以法廣布施  歡喜無所說

  安住有四慧  鹹爲諸開士

  最勝及菩薩  未曾有衆患

  複次佛子。猶如假喻。其下方水。及至上界想無想天。一切叁千大千世界。悉處虛空。如是計之。一切叁界群生有形。不離虛空。而想吾我。虛無所計。則無所猗。空無所著。亦不迫迮。生死亦然。察于十方所周虛空。含受一切諸佛世界。亦無所受。如是仁者。諸聲聞乘。緣覺之慧。有爲行慧。無爲行慧。皆以依猗如來之慧。如來智慧之所開化。大道通達。普入一切。無不周接。無所想念。亦無挂礙。辄以聖智。多所濟導。是爲第六。于是頌曰

  旨極從下方  起至于上界

  一切叁千國  欲色及無色

  所住無所住  諸界無吾我

  亦不計有常  不念于斷絕

  安住慧如是  一切慧之本

  諸學及不學  並諸緣覺乘

  衆菩薩明達  而志懷愍哀

  若建立道門  佛智慧最上

  複次佛子。猶如下方。而生大藥。達山王頂。號無根原。又大藥者。根通地下。過于金剛。六萬八百千由旬。住于水界。安隱而立。無能拔者。其原分布。悉遍周匝閻浮提土。萬物萌芽。繞集一切樹木根株。近莖生莖近枝生枝。近節生節。近葉生葉。近華生華。近實生實。其有天下。樹木華果。皆因之生。又大藥者。其根轉體。體令根轉。以用二事。不生萬物。近于地獄。依水純陰故。雖在于彼而不回轉。是以于法而不得生。又其余處。大地之場。所布根原藥之所生。盡極其地。法應當然也。如來道慧。亦複如是。從本清淨。則以大哀。生堅固元。平等覺種。乃爲真谛。微妙達要。而不可動。斯謂根也。善權方便。則謂莖也。慧則枝也。法界節也。一心脫門叁昧正受無所破壞。葉也。覺意莊嚴。華也。究暢樹形。諸通慧也。解度知見實也。辯才之議。靡不通達。則謂地也。其如來慧。無有根著。用何等故。而無根著。永無所信。是則名曰爲究暢矣。則無根著。所可興發。悉無所行。斷菩薩行。則爲無本故。謂如來也。演菩薩行。斯則名曰無所依猗。若有菩薩。親近如來無極慧原。則不違舍一切衆生。因其道根。而生大哀。近于莖者。堅精進也。因其莖。次生其枝。度無極也而長成就。近枝生葉。學于禁戒。靜寂知時也。近于華者。謂諸相好。若幹德本也。節謂隨時。次生果者。則謂究暢。不起法忍。至無粗辭。柔仁和雅。又其實者。爲諸通慧。則爲道果也。以是之故。如來之慧。不由二事而有所生也。何等爲二。謂無爲及與有爲之大曠谷。若墮于溪澗。而遊無極無爲之事。于諸聲聞緣覺之乘。又其志性。不與俱合。亦無所畏。遊于叁愛叁流之原。于如來慧。亦無所生。亦不退還。若有所生。已達聖性。修平等心。于諸菩薩。無有彼此。且觀正覺。大道晖赫。巍巍無底。而爲真谛。慧不增減。其根堅住。令諸衆生。究竟通達。了無笃信。是爲佛子第七之事。于是頌曰

  于雪山岡嶺  藥名無根著

  其藥有大神  威曜無等倫

  普長育一切  叢林諸樹木

  而根莖葉枝  枝因諸根無

  一切諸佛種  自然成道慧

  德旨亦如是  遵修一切智

  曉了行佛道  奉宣于聖路

  等習于慈哀  生長覺明哲

  複次佛子。譬劫災變。大火熙赫。燒叁千大千世界。一切樹木。藥草萬物。及至圍神大圍神山。大金剛山。莫不焚冶。假使有人。取枯茭草肥松重閣。以投盛火。于意雲何。甯有一葉得不燒乎。答曰不得不燒。欲令不燒。未之有也。報曰如是。尚可使火不燒樹木大積薪草。有欲限節。如來聖慧叁達神智。衆生之數。國土多少。諸法之底。去來現在無央數劫。令不普見。而有微礙。不悉及者。未之有也。所以者何。正覺道慧。無有限量。不可計會。靡不通徹。故號如來至真等正覺。是爲第八。于是頌曰

  若劫之遭患  天地被陶冶

  一時悉焦然  男女樹木果

  佛子且憶察  于斯諸遊居

  金剛尚消融  何況枯草木

  山陵諸所有  豈可脫不燒

  安住之智慧  皆能分別知

  當來衆生類  若幹劫佛土

  諸佛悉明達  如是無限量

  複次佛子。猶如災變風起之時。而有大風。名曰毀明。則發且興。毀壞圍神。大圍神山及金剛山。一切叁千大千世界。吹令破散。使無有余。又複有風名因緣蓋。吹于叁千大千世界。飄舉擎接。越置他佛國。假使于彼因緣蓋風。獨值自恣。無毀明風。便當摧破十方。不可限量諸佛境界。如是仁者。如來則有無極大慧。名曰毀壞一切塵欲。正覺以斯無極大慧。吹除一切諸菩薩衆塵勞挂礙。如來次有無量聖達。名曰總攝大權方便。則能消滅愛結之患。至妙道場。因複開化新發菩薩。一切諸根。未純熟者。設諸如來。不總攝斯大權方便。成大道場。令無央數不可計會諸菩薩衆。修于聲聞緣覺之乘。世尊。順從善權方便。令諸菩薩大士之等。超越聲聞緣覺之地。由斯自在。而無所住。是爲第九。于是頌曰

  劫中若恐懅  諸天亂不安

  神圍須彌山  鹹悉爲毀壞

  風即時興起  無能製止者

  無量諸佛土  糜碎無有余

  有諸十方者  聖慈得自在

  則以毀破碎  諸菩薩塵勞

  彼複有道風  遵修于善權

  尋便以救護  聲聞行者安

  複次佛子。如來…

《佛說如來興顯經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