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如來興顯經》

「法華部·華嚴部」經文291卷10頁碼:P0592
西晉 竺法護譯

  《佛說如來興顯經》二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何謂佛子。諸菩薩衆。觐見如來。至無限量。菩薩設若親近如來。則爲歸道。所以者何。無所見者。爲見如來。見如來者。則爲一法身。以一法身。若一慈心向于一人。則爲普及一切群萌。多所將養。如虛空界。無所不苞。無所不入。或至一切有色無色。有形無形。有處無處。亦無所至。亦無有來。則無有身。以無身故。無所不周。佛身如是。普入一切。群萌之類。悉于諸法。一切佛土。靡所不遍。亦無所去。亦無所從來。所以者何。用無身故。如來身者。欲以開化衆生之故。因現身耳。是爲佛子。菩薩入于第一之門歸趣興顯。則謂如來

  複次佛子。譬如虛空無色無見。無有形類。而不可睹。因分別知。衆生之類其所苞褁。廣普彌遠不以逼迫。空亦無想念。如是若見如來之身。普照世間。及度世事。因別罪福。如來不來。亦無所去。無所挂礙。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大聖光明。蠲除一切八十顛倒。是爲第二所入之門。于是頌曰

  因發起馳逸  則盡威光焰

  悉見于衆生  增損諸因緣

  如空無形色  如來亦如是

  以一等法身  救脫衆生類

  最勝適出現  化一切冥者

  漸漸觀察誼  興盛遇佛道

  道德甚弘廣  照曜叁千界

  度脫生死難  心悉無想念

  人尊無等倫  示現于增損

  若有訓己者  逮得于緣覺

  一切衆生知  親近人中聖

  譬如大梵志  自處清明宮

  複次佛子。日之光明。照閻浮提。衆生之類。蒙恩無限。而仰得活。輝耀無量。猶如流水出于山川。生長百谷。衣服之具。其有窈冥不明之處。亦複賴之。蜎蜚蠕動。牛馬騾驢。亦複由之。所欲讀說。溪谷樹木。及諸藥草。悉亦因之。诤訟虛無。悉得決了。空中遊行衆生之類。悉複怙之。江河浴池。泉源流水。亦複恃之。蓮華開披。郡國縣邑。州域大邦。悉得其明。展轉睹見若幹形色。遊于田野草苗之中。陸地之人。水中品類。悉複仰之。各各修治生活之業。有所興造。便能究竟。所以者何。日之光明。宮殿所照不可限量。饒益衆生。道德如日。群萌若觐如來身。聞其音聲。致無央數不可稱限方便之緣。而依得安。回惡就善功德之法。蠲除愚戆。滅衆冥事。興隆道慧。巍巍晖曜。其大慈者。普護衆生。其大哀者。救脫黎庶。歸趣諸法。長育成就叁十七品道之力也。殖種信淨。猶如濁水。而致清澄。所睹不虛。不失報應有色無色生沒之事。悉見睹之無所傷害。道慧光明。令諸衆生。不失德本。爲衆之首。菩薩大士。猶如蓮華。勸化布施一切諸行因緣之便。而爲最上。所以者何。聖之道場而無涯底。如來奮震。無量慧光。無限聖場。亦複若斯。是爲第叁所入之門。于是頌曰

  譬如日宮殿  悉照閻浮提

  于空而垂光  除闇無蔽礙

  本無無處所  因地生蓮華

  衆人而依怙  若幹之土地

  勝日亦如是  衆生悉恃仰

  諸天世人民  善修于德本

  降伏于無極  逮致法光明

  得見人中聖  因成于叁乘

  複次佛子。譬如彼一日之宮殿。照大石帝須彌山王。次複照于諸余大山。次照黑山。後乃照陵阜丘垤。及地處所。此閻浮提人所遊居。光明隨地。其日宮光。無有想念。言當先照于寶山王。又日演晖。等無差別。是其土地。處所高卑。非日光明而有殊特。不念先後。如來若此。等遊無量忠正法界巍巍道場。則演出于無損光晖。以斯慧明。普有所照。其前雲大。帝石山須彌王者。而先遇光。則謂趣于諸大正士。以法光明而爲示現。開化度之。然次乃示聲聞緣覺之所慕慧。衆生發志。建立德本。然後化于不善之黨。稍漸教于一切黎庶。長處邪見。悉皆遭蒙如來之光。已蒙光明。便得受決于當來世。得值如來日之慧晖。令無思想。成諸德本。如其志願。逮智慧耀。是爲第四所入之門。于是頌曰

  如斯日之曜  不離諸有形

  又及諸天衆  亦皆得依倚

  猶如諸江河  饒益于衆人

  安住光如是  衆生悉戴仰

  其離笃信者  不見佛日光

  何所佛差特  斯等亦蒙賴

  若有聞名者  遭遇勝光明

  緣是漸獲進  至于成佛道

  複次佛子。如日宮殿。其生盲者。不見威光。雖無眼目不知晝夜。續因其明。得生活業飲食之具。如是衆生。亡失本淨。見佛不信無極道光。則謂生盲。雖不睹見。如來慧光。縱使如此。續當蒙于大聖日照。如是比類。微妙弘明。晖曜神通。照其身形。爲設瑞應。于當來蠲除愛欲塵勞之行。是爲第五所入之門。于是頌曰

  如日照天下  生盲不能見

  雖不別晝夜  續蒙其晖曜

  衆生失本淨  不信如來慧

  佛恩慈廣大  續當蒙得度

  複次佛子。譬如月殿造立現四未曾有法。何謂四。照諸窈冥。在于衆星。而常弘明。其亡道者。指示處所。普遊天下。有所容受。已見月光。衆生戴仰。立隨方面。有所遊出。不懷狐疑。是爲四。如是如來之身。有四難及。自昔未有。示現叵逮。非人所見。何等四。普現一切學與不學。緣覺之乘。所誓願者。從其信樂。如示現之。限礙之事。壽命之節。其損耗者。爲示長益。如來道場。不增不減。鹹見一切諸佛世界。衆生之類。所可造念。隨力信樂。應爲道器。因何光明。則爲一切群萌品類。而見瞻戴。觀于佛身。皆蒙曜晖。又如來身。無有想念。便能逮得無所著心。是爲第六所入之門。于是頌曰

  其月光明照  神圍須彌山

  光乃至諸山  然後至丘岸

  次照于高土  乃至于平地

  漸曜諸卑下  所有諸土地

  安住光先照  諸菩薩身形

  然後奮晖曜  緣覺之所行

  爾乃照自在  次照學不學

  乃照衆無余  佛道無想念

  複次佛子。如大梵天。名曰叁千。悉現身叁千世界。靡不周遍。亦不分身。群生品類。敢有形者。隨其色貌。皆現其前無不見像。如來至真。亦複如是。未曾分身。無若幹體。普諸世界。隨諸黎庶。志性形體。所可信樂。而示現之。大聖身心。亦無想念。是爲第七所入之門。于是頌曰

  梵天名叁千  悉遍自現形

  于衆勢各尊  自在無不睹

  又斯梵天者  而不分其體

  諸法之導師  自在亦如是

  佛身普示現  在十方世界

  其像無限量  亦不分別體

  一切人各念  今現在我前

  悉睹佛面像  聞所講說法

  複次佛子。如大醫王。皆知諸藥。分別好醜所入分部。曉練群籍經典術咒。其閻浮提一切衆藥。人不識知。謂不中用。醫藥本德及醫咒力。表示群黎。適見此醫。病皆除愈悉得安隱。又是其醫。非力所造。現在得立。心自念言。此諸民人。將失救護。若沒之後。得無孤茕。鄙甯可設權善方便。而爲示現。采集衆藥。以自塗體。承己術力。已合諸藥。示如壽終。其身不壞。亦不枯朽。亦不毀碎。往來周旋。坐起經行。皆爲變現。醫藥所當。而療除衆生之病。聞見其音。亦得安隱。終始無異。如來亦然。則爲無上醫王。曉了療治一切衆生塵勞之病。億百千姟諸劫之數。造設醫藥。普歸一切智度無極。方便善學道術法藥。皆是往古爲菩薩時。所建奉行。智慧善權術咒食藥。威勢之力。住當來際如是無限。處于衆生。爲興救護。療治群萌諸疹疾也。斯則無身。無有事業。其身清淨。一切衆生。適睹見之。愛欲勞病悉爲除愈。雖不信者續而得安。一切佛事未曾斷絕。是爲第八所入之門。于是頌曰

  猶如假有醫  皆學諸方術

  其見此師者  衆病悉消除

  如人病困厄  赍藥欲往療

  則已塗己體  現一切威儀

  人中尊如是  醫王無限量

  顯揚于聖智  善學慧醫術

  往本宿所行  故現尊聖身

  衆人得睹見  除欲病無余

  複次佛子。如巨海中。有大寶珠琉璃之藏。名曰等演諸光。其有見此大寶珠曜。若遭斯珠。形像顔貌。皆變如琉璃藏。設人睹見大寶珠色。眼即清淨。普獲安隱。乃至大珠光明威神。宮殿鹹照。群萌蒙光。而永無患。如大寶珠。名曰安衆。所處年歲。若放雨時。衆生即悉而得安隱。休息諸[病-丙+(止/(止*止))]。如來影曜亦複如是。爲大珍寶一切福會無極慧藏。假使衆生。遭遇如來聖慧光明。皆獲一類。升于正真道寶形像。若觐如來。則逮五眼。值大聖光。一切貧匮。則獲法珍。便得豐饒無極之財。乃至道安如來之安。佛子且觀正覺威容。無所演說。而普化益。開導群黎。是爲第九所入之門。于是頌曰

  譬如無琦珍  詣海深求寶

  致一切明珠  其光照周普

  若人遭斯珠  便得致自然

  其有目睹者  尋獲清淨眼

  勝寶亦如是  演出慧光明

  若人遭此晖  則致佛容貌

  若觀察最勝  即獲成五眼

  蠲去諸塵冥  便住佛道地

  複次佛子。有大寶珠。名一切淨念藏王。其大寶珠。功德威神。非十非千。而合集致。又彼大珠。所可著處。斯處衆生。普無諸病。亦無衆患。設令群黎。從摩尼寶。所念誓願。悉令具足。如意皆獲。又彼寶珠。則不照及。無德本者。一切淨念藏王珠者。則謂如來。悅可一切衆生品類。至真正覺。所示現身。叁昧定者。嗟歎稱譽。諸聲聞衆。一切衆生。在彼生死。于五苦中。得越殊特。而度終始。又彼佛子。如來之身。無前無後。一切世界。受形衆生。宿有福者。悉爲一心。而無亂志。遵修正念。純淑諸行。精進至向。于如來尊。悉獲法願。而皆具足。其罪重者。無有德本。不能睹見如來光明。則建立之。使蒙勸化。示其德本。是爲第十所入之門。爲菩薩行。至真正覺。入近如來。而至無量心之所念。其罔普周一切十方。行無挂礙。又法界者。觀于諸界。不住本際。又如來者。無起無滅。鹹等叁世。于一切想而無所想。導利群萌。當來心際。入于此道。令無有余。周滿一切諸佛世界。具足法身一切如來。悉爲一淨。于是頌曰

  譬若如意珠  能與一切願

  設有所求者  則獲如所志

  其無功德者  斯等不見寶

  又其尊妙珠  永無吝惜想

  安住身如此  惠施一切願

  若睹有所遊  如志悉逮成

  其懷凶危心  此人不見佛

  如來無吝想  亦無有貪嫉

  佛告普賢菩薩。何謂佛子。菩薩順從如來之音。而等遊達宣正覺聲。不可限量衆響言辭。則從衆生心意所好。而爲說法。至令衆會各得所樂。如其志操而現化之。從心所念隨時而…

《佛說如來興顯經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