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寶積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10卷11頁碼:P0001
唐 菩提流志譯並合

  《大寶積經》八十一

  隋叁藏法師阇那崛多譯

  護國菩薩會第十八之二

  爾時佛複告護國言。護國。我念往昔過無量阿僧祇劫。複過阿僧祇。不可稱量。不可思惟。無有譬喻。不可計算。不可得說。是時有佛出世。名曰成利慧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爾時有王名曰焰意。護國。彼焰意王治化之時。此閻浮提縱廣一萬六千由旬。護國。彼時此閻浮提內有二萬諸城。彼一一城有千俱致家。護國。時彼焰意王自所住城名曰寶光明。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七寶所成。寶牆七重以爲圍繞。一一牆間相去八步牢固難壞。護國。彼國衆生壽命十俱致那由他歲。護國。爾時彼焰意王。初生一子名曰福焰。端正殊特身色具足。世間無雙瞻者無厭。護國。時彼王子初生之日。于其生處有七寶藏自然出現。其王宮內亦有七寶藏。自然出現上高七人。護國。彼王子生時。閻浮提內一切衆生。皆大歡喜踴躍無量。若有衆生被系閉牢獄。枷鎖著身者自然解脫。護國。彼福焰王子世間所有工巧術藝。于七日內皆悉學成。護國。彼福焰王子于日初分。時有淨居諸天。來告彼王子言。童子。汝莫放逸應善觀無常。童子命不久停。至于後世如是速疾。恒須觀察生大怖畏。造業必受如影隨形。時淨居諸天。複爲童子說此偈言

  童子謹慎莫放逸  亦莫隨順放逸者

  棄舍放逸佛所贊  若受放逸諸佛诃

  常自調順不放逸  一切能施無妒嫉

  慈悲念于諸衆生  彼人不久當作佛

  過去無量佛  現在及未來

  一切從善起  住不放逸道

  飲食及衣服  金銀璎珞等

  俱致劫布施  爲求無上道

  手足耳鼻等  求者歡喜施

  真心求功德  不久得成佛

  王位威勢力  妻子及眷屬

  有爲如幻化  速舍莫戀著

  壽命不久停  如壞器易壞

  假借世不久  此亦無常定

  父母及眷屬  惡道無能救

  衆生造善惡  如影恒逐形

  多求于欲海  相害不爲利

  而無濟拔者  虛受疲勞苦

  今欲作他利  求寂無上道

  幹枯皮肉髓  汝莫以爲苦

  諸佛出世難  寂滅法難聞

  勤事善知識  能破諸魔衆

  舍離惡知識  能住于正道

  遮蔽惡邪徑  善哉精進住

  汝莫惜身命  持心如金剛

  正問諸師道  莫舍正信意

  一切過去佛  常樂阿蘭若

  汝應順彼學  應樂在空閑

  棄舍于恩愛  妻子眷屬等

  己身及壽命  以求廣大智

  爾時世尊複告護國菩薩言。善男子。其福焰王子從彼諸天聞此偈已。于十年內未曾睡眠未曾戲笑。未曾歌舞未曾喜樂。未曾踴躍未曾放逸。不入園苑。不樂眷屬。不貪王位。于資財城郭不生樂心。如是一切內外諸物皆悉棄舍。唯入禅定住于靜室而自思惟。一切法無常。無強無力。無有堅牢。暫現而滅。王位無味。無有自在。恩愛別離。怨憎相會。無可貪著。妄生愛樂皆由愚癡。虛妄诳惑無一實也。唯有解脫寂滅爲樂。而諸凡夫愚癡所醉常樂處之橫生優劣之相。我今在此凡愚衆中。應住默然思不放逸。護國。爾時彼焰意大王。爲此童子更別立城名勝喜樂。有七重寶牆以爲圍繞。其城南北有七百街巷。其街牆壁七寶所成。金鈴羅網以覆其上。更以真珠衆寶羅網重覆其上。一一巷首皆有八萬四千寶柱。于諸寶柱上系六萬寶繩共相鈎連。諸寶繩間懸十四俱致寶多羅樹。微風吹動出妙音聲。猶如百千音樂不鼓自鳴。一一諸街巷首。安置五百童女。盛壯少年善解歌舞。爲一切衆生愛樂之故。其焰意王。複更告令一切。汝等諸人從今已去。晝夜莫作余事。唯作歌舞嬉戲。令諸衆生歡喜受樂。四方來者悉令歡喜。乃至不聽出一粗言。欲令王子心生愛樂。複于巷首安置種種布施之具。所謂衣服飲食璎珞床敷氈褥車乘辇輿象馬牛羊。五行之具。金銀琉璃。車[(王*巨)/木]馬瑙珊瑚虎魄真珠等寶。塗香末香燒香薰香種種花鬘等。若須衣者與衣。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乘與乘。隨其所須而施與之。更于處處安諸珍寶等聚。擬諸衆人之所受用。又于城中造作宮殿。擬爲王子遊戲之處。其地皆以衆寶間錯。于其城上起大高樓衆寶莊嚴。于城中央造一大殿。殿內安置千萬床敷。于殿四邊造諸園苑。其園苑內有諸樹木。一切花果諸喜樂樹具足充滿。護國。彼園苑中造七寶池。其池四面有四寶階道。何等爲四。所謂金銀琉璃頗梨。于一方面有二師子百寶所成。彼二師子各吐香水入彼池內。其池四邊複各有二寶師子。各各引水而出其池。常有優缽羅花。波頭摩花。俱物頭花。奔陀利花。其池四岸寶樹圍繞。複有樹木諸花果等周匝遍滿。複有八百寶樹。是諸寶樹以諸寶繩共相連系。一一寶樹各懸缯幡。其池四面。複有億數寶多羅樹。于其樹間系以寶繩懸諸金鈴。微風吹動出微妙音。如百千樂不鼓自鳴。恐諸埃塵以大寶網彌覆地上。于彼殿內安置千萬七寶床敷。諸寶床上各敷五百種褥。于殿中間敷一高座。其座七寶所成高于七人。複于座上敷八萬俱致微妙衣服。其高座前置寶香爐燒沈水香。夜叁晝叁散諸名花。以金羅網彌覆殿上。其羅網邊懸金蓮花。複以真珠羅網覆金網上。複有八萬明淨珍寶以爲光明。于其園內又置九百萬寶聚。一一寶聚高一由旬。出大光明照彼世界。護國。于彼園內複有諸鳥。所謂鹦鹉。鸜鹆鴻鶴。俱系羅鳥。孔雀鵝雁。及以鴛鴦。俱那羅鳥。迦陵頻迦鳥。命命鳥。彼等諸鳥若欲鳴時皆作人聲微妙和雅。猶如諸天歡喜園內諸鳥之音。凡所出聲皆欲令王子生歡喜故。又複別爲王子建立廚饍。日別辦具五百種味以供王子。爾時大王。又敕國內諸城邑一切童子。普告令集童子之數。凡有八十俱致。其諸童子。或年始二十。或有過者。悉能善解一切工巧伎藝嚴飾鮮潔。皆令入于勝喜樂城。而彼童子等各有父母。複將千萬俱致婇女。擬諸童子驅馳使役。童子眷屬亦皆奉獻千萬童女以爲給使。乃至國內大富長者及以人民。亦各送千萬俱致婇女。是諸婇女年始十六。不長不短。不白不黑。不粗不細。皆悉端正世間無比。善解音樂及以歌舞。善於戲笑言語調柔顔色和悅。若老若少皆能慰喻。一切伎能悉善通達身相具足。其口香氣如優缽羅花。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微妙清潔猶如天女。福焰王子處此宮內。婇女衆等常作音樂種種供養。爾時王子聞此音樂已作如是念。今者此等爲我作大怨仇奪我善法。我應棄舍。王子爾時見諸樂事不喜不樂。譬如丈夫臨被刑戮。雖見色欲不生歡喜。如是如是。福焰王子。在彼女衆之時心無歡喜。在彼城內與諸眷屬同會聚集亦不歡喜。從是已來經于十年。不取色相。不取聲香味觸等相。唯作是念。我今何時脫此怨仇。我于何時行不放逸當得解脫。爾時諸女。白焰意王言。大天。當知今此王子共我等聚。不相喜樂亦不受樂。佛言。護國。爾時焰意王。與八萬小王前後圍繞。詣向福焰王子所。到已流淚滿面遍身。戰掉不能自勝。憂愁苦惱迷悶躄地。須臾複起。起向福焰王子。而說偈言

  汝有最妙大果報  有誰爲汝作不善

  而不受于最勝樂  汝不受樂我憂苦

  願汝受樂施我喜  若有觸擾向我說

  我能與彼極重罪  汝觀此城妙蓮花

  是我思惟爲汝作  世間所少速當說

  我能示現如帝釋  汝今面目如青蓮

  雲何颦眉不暢適  今此婇女甚殊特

  微妙清淨等諸天  各各善解諸伎術

  歌舞音樂悉能通  汝應與此相娛樂

  雲何憂愁如毒箭  汝今應當快受樂

  非是憂愁苦惱時  園林池苑甚茂盛

  花果枝葉郁扶疎  寬博如天妙果林

  汝今正是上年時  顔色憔悴如枯花

  但應受樂莫憂苦  流泉浴池猶如天

  微妙香水洗浴身  諸花開敷群蜂繞

  汝今雲何不愛樂  鵝雁鹦鹉及鴻鶴

  命命俱那微妙聲  香山雪山無有異

  誰有見聞不愛樂  衆寶勝殿真珠網

  琉璃嚴淨如天宮  寶座莊嚴妙衣覆

  金鈴羅網出妙音  種種音聲甚殊特

  街衢道路及巷首  千數婇女作音樂

  猶如喜園天玉女  何故迷亂不受樂

  童子婇女如天身  爲汝受樂故聚集

  父母爲汝泣墮淚  我如喪失所愛子

  愁憂怅快何可住

  爾時福焰王子。以偈報父王言

  如彼具足功德者  觀諸有爲生死苦

  厭離煩惱欲求脫  棄舍一切世間欲

  見諸衆生沒死網  常求解脫遠欲樂

  思惟菩提最爲勝  唯願父王聽我說

  無人爲我作惡事  我自不樂諸欲樂

  一切恩愛如怨仇  增長煩惱向惡趣

  此諸婇女愚人樂  增長魔業系縛纏

  遠離功德增不善  又令未來墮惡趣

  諸聖呵責此五欲  我今雲何樂苦本

  如此婇女假外色  唯有皮囊盛筋骨

  肉血[屍@矢]尿內不淨  此真死屍雲何樂

  歌舞音樂伎術等  如幻如夢诳愚癡

  愚癡分別失正道  我豈隨順作愛業

  園林花果至冬時  枯顇萎黃皆墮落

  無常散壞不久留  壽命無定癡放逸

  心如大海不知足  恩愛增長求無厭

  常爲諸欲相殘害  我如須彌風不動

  父母兄弟姊妹等  妻子朋友諸眷屬

  王位百官及勢力  若墮惡道無能救

  我等今者如草露  亦如電光不暫停

  心意散亂無定所  思惟見是不放逸

  咄哉少年不久住  咄哉壽命如浚流

  咄哉有爲如浮雲  咄哉叁界求王位

  智者來教莫放逸  無有菩薩貪世間

  若欲作佛救拔他  父王放逸不作佛

  若隨諸欲爲愛奴  彼失功德無善路

  若于今身貪殺生  如鳥在網欲求活

  境界猶如惡毒蛇  諸陰猶如怨害賊

  其心著有無利益  猶如空村無依怙

  父王園林如毒樹  無常瀑水悉漂沒

  我今雲何而可樂  我見世間無正行

  猶如劫盡盛火燃  衆生于中受大苦

  我爲是等解脫故  當速成辦如法船

  衆生久睡無自覺  病來長久我欲治

  爲拔毒箭令安樂  除彼邪徑住正道

  系縛叁界無能出  我爲說法令脫免

  衆生貧窮無法財  我施善教令其富

  惡趣道中迷沒者  我當教示以善導

  我欲摧拔諸愛樹  行諸慈悲燃智燈

  令見叁界大火聚  又興慈悲起大雲

  如波羅蜜普遍覆  利益衆生如電光

  道品總持以爲雨  清涼能滅熱惱焰

  我爲是故生王家  在于有爲不樂欲

  我爲利益衆生故  隨世受生求菩提

  一向不樂諸有樂  父王我在怨仇中

  智者雲…

《大寶積經八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