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寶積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10卷11頁碼:P0001
唐 菩提流志譯並合

  《大寶積經》一百零一

  大唐叁藏菩提流志奉 诏譯

  功德寶花敷菩薩會第叁十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複有無量諸菩薩衆。爾時會中。有菩薩名開敷功德寶花。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于如來。欲有咨問唯願哀愍見垂聽許。佛告功德花菩薩言。善男子。恣汝所問當爲汝說。爾時功德花菩薩。白佛言世尊。十方世界。頗有現在諸佛如來。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名號。速能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佛言。善哉善哉。功德花。汝今爲欲利益安樂天人世間及未來世諸菩薩等。問于如來如是之義。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功德花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佛告功德花菩薩言。善男子。東方有世界。名一切法功德莊嚴。劫名普集一切利益。彼現有佛。號無量功德寶莊嚴威德王如來。壽命無數。其佛衆會無量無邊。皆是清淨諸大菩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即能滅除六十千劫生死之罪。轉身得陀羅尼。名爲樂說無礙。凡所說法。常爲十俱胝刹諸佛世尊。授以辯才令得無畏。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當獲如是諸功德

  亦能成就余勝法  速證無上佛菩提

  複次功德花。南方有世界名功德寶莊嚴。劫名廣大功德。彼現有佛。號功德寶勝莊嚴威德王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轉身當得日輪光明遍照叁昧。于諸佛刹隨願往生。亦當攝受無量功德莊嚴佛土。生彼刹已。具叁十二相。獲無斷辯才。轉身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轉身當得難思定

  叁十二相以莊嚴  一生當證菩提果

  複次功德花。西方有世界名離一切憂闇。劫名能勝王。彼現有佛。號一切法殊勝辯才莊嚴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毒不能害刀不能傷。火不能燒水不能溺。舍此身已當受化生。獲陀羅尼名爲百旋。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水火刀毒無能害

  轉身當受化生報  成就百旋陀羅尼

  複次功德花。北方有世界名離塵闇。劫名持大名稱。彼現有佛。號積集無量辯才智慧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則爲奉事六十俱胝那由他佛。得遍一切處陀羅尼。無盡藏陀羅尼。乃至未成無上菩提。終不更入叁惡趣中。常得往生諸佛刹土。修菩薩行。度脫無量惡趣衆生。當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所獲功德無有邊

  決定當得陀羅尼  成就無上菩提果

  複次功德花。東南方有世界名勝妙莊嚴。劫名出生功德。彼現有佛。號千雲雷吼聲王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轉身得佛四無所畏。四種神足。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所得國土功德莊嚴。亦如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異也。若有女人能受持者。皆悉轉爲丈夫之身。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獲不思議勝功德

  彼常見于無量佛  女人當得丈夫身

  複次功德花。西南方有世界名無量莊嚴。劫名能生妙法。彼現有佛。號最上妙色殊勝光明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則爲奉事九十俱胝諸佛如來。得度脫一切衆生叁昧。何故名爲度脫一切衆生叁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此叁昧演說法時。能令叁千大千世界之中。惡趣衆生悉皆解脫。得生人天普獲安樂。決定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猶如悅意如來刹中。所有衆生常受安樂。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所生常具大威德

  諸根色力皆殊勝  智慧無邊無所著

  複次功德花。西北方有世界名爲離垢。劫名廣族。彼現有佛。號種種勝光明威德王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轉身得無量辯才莊嚴陀羅尼。悉能受持八十俱胝如來所說之法。所得國土功德莊嚴。亦如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異也。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國土猶如無量壽

  成就甚深諸法智  一生當證佛菩提

  複次功德花。東北方有世界名曰無憂。劫名辯才莊嚴。彼現有佛。號無數劫積集菩提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即爲供養八十俱胝諸佛世尊。轉身具足六十種言音辯才。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智慧無邊到彼岸

  如供八十俱胝佛  轉生當證妙辯才

  複次功德花。上方有世界。名無量功德莊嚴威德。劫名無量吼聲。彼現有佛。號虛空吼聲淨妙莊嚴光明照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所生之處。種族尊豪識性聰慧。善能通達世俗文詞。凡所發言人皆信受。于諸地中。具足清淨戒定智慧及于解脫知見。獲宿命智得五神通。亦當得佛十八不共速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所生未曾離諸佛

  具足八種梵音聲  速證無上菩提果

  複次功德花。下方有世界名種種音聲。劫名積集智慧。彼現有佛。號一切法門神變威德光明照耀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轉身得陀羅尼。名成就正覺。當能受持九十俱胝諸佛如來所說之法。一生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得成正覺陀羅尼

  受持無量諸佛法  一生當證大菩提

  爾時開敷功德寶花菩薩。及一切功德辯才音菩薩。得陀羅尼門。八萬俱胝菩薩。皆悉趣向無上菩提。得不退轉。叁那由他諸天及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佛說此經已。功德花菩薩。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闼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善德天子會第叁十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一千人俱。菩薩摩诃薩十千人。並欲色界諸天子等。是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與善德天子俱在會中。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汝當爲此諸天大衆及諸菩薩。演說諸佛甚深境界。文殊師利白佛言。唯然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佛境界者。當知非眼耳鼻舌身意境界。非色聲香味觸法境界。世尊。非境界是佛境界。以是義故。如佛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何境界耶。佛言。空境界。諸見平等故。無相境界。一切相平等故。無願境界。叁界平等故。無作境界。有作平等故。無爲境界。有爲平等故。文殊師利言。世尊。何等是無爲境界。佛言。無念是無爲境界。文殊師利言。世尊。若無爲等是佛境界。爲無念者。依何而說。無所依故。則無所說。無所說故。則不可說。世尊。諸佛境界不可說也。佛言文殊師利。佛境界當于何求。曰于一切衆生煩惱中求。何以故。衆生煩惱性不可得。非聲聞緣覺之所能知。是則名爲諸佛境界。佛言文殊師利。佛境界有增減耶。曰無增減也。佛言。雲何了知一切衆生煩惱本性。曰如佛境界無有增減。煩惱本性亦無增減。佛言。雲何名爲煩惱本性。曰煩惱本性是佛界本性。世尊。若煩惱性異佛境界。則不說佛住一切法平等性中。以煩惱性即佛界性故。說如來住平等性。又問汝見如來住何平等。曰如我所解。衆生現行貪嗔癡者。所住平等爲如來住。佛言。衆生現行叁毒煩惱。住何平等。答曰住空無相無願平等性中。佛言文殊。彼性空中。雲何複有貪嗔癡耶。文殊師利言。于彼有中。有性空處。有貪嗔癡。佛言。于何有中說有性空。曰于文字語言中。說有性空。有性空故。有貪嗔癡。如佛所說諸比丘。有無生無爲無作無起。若無生無爲無作無起不有者。亦不可說有生有爲有作有起。是故比丘。以有無生及無所起。由此得說有生有起。如是世尊。若無性空無相無願。則不可說貪嗔癡等一切諸見。佛言文殊師利。以是義故。如汝所說。住煩惱者。是住性空。文殊師利言。世尊。若觀行者。離于煩惱而求性空。則不相應。雲何別有性空異于煩惱。若觀煩惱即是性空。爲正修行。佛言文殊師利。汝住煩惱離煩惱耶。文殊師利言。所有煩惱悉皆平等。如是平等。我正修行入此平等。則不離煩惱不住煩惱。若沙門婆羅門。自謂離欲見他煩惱。彼隨二見。雲何二見。謂有煩惱名爲常見。謂無煩惱名爲斷見。世尊。正修行者。不見自他有無之相。何以故。明了一切法故。佛言文殊師利。依何正修行。曰正修行者爲無所依。佛言。不依于道而修行耶。曰若有所依而修行者。則是有爲。若行有爲則非平等。所以者何。不離生住壞故。佛言文殊師利。無爲中頗有數耶。文殊師利言。世尊。若無爲有數即是有爲非謂無爲。佛言。若聖者得證無爲。則有此法。甯無數耶。曰法無數故。聖遠離數。爲無數也。佛言文殊汝證聖法爲不證耶。文殊師利言。世尊。若問化人。汝證聖法爲不證者。彼雲何答。佛言文殊。夫化人者。則不可說有證非證。文殊師利言。佛豈不說一切諸法皆如化耶。佛言。如是如是。曰若一切法皆如化者。雲何問言。汝證聖法爲不證也。佛言文殊。汝于叁乘證何平等。曰佛界平等。我如是證。佛言。汝得佛境界耶。曰若世尊得者我亦當得。爾時尊者須菩提。語文殊師利言。如來不得佛境界耶。文殊師利言。汝于聲聞境界有所得耶。須菩提言。聖者解脫非得非不得。曰如是如是。如來解脫亦非有境界。非無境界。須菩提言。文殊師利。汝不將護新發意菩薩。而演說法。文殊師利言。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醫人將護病者。不與辛酸苦澀等藥。而彼醫人于彼病者。爲與其差爲與死耶。須菩提言。是與死苦。非施安樂。文殊師利言。其說法者亦複如是。若將護于他。恐生驚怖。隱覆如是甚深之義。但以雜句绮飾文辭。而爲演說。則授衆生老病死苦。不與無病安樂涅槃。說此法時。五百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八千天人遠塵離垢。于諸法中得法眼淨。七百天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作是願言。我等于未來世。當如文殊師利得是辯才

  爾時長老須菩提語文殊師利言。汝豈不以聲聞乘法爲聲聞說耶。曰一切乘法是我所乘。須菩提言。汝爲是聲聞爲辟支佛。爲應正等覺耶。曰我爲聲聞。不因他聲而生解故。我爲辟支佛。不舍大悲無所畏故。我爲應正等覺不舍本願故。須菩提言。汝雲何作聲聞。曰彼諸衆生未曾聞…

《大寶積經一百零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