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璎珞經》六
菩薩璎珞經卷第六(一名現在報) /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無量迳品第十八
佛告。善男子善女人奉持修習叁禅行者。便獲具足諸善功德。遊諸佛國供養承事諸佛世尊。爾時世尊在大衆中便說斯偈
過去恒沙佛 皆由叁禅法
無相不願法 乃應聖律行
叁禅根本法 自致得泥洹
正使無量誦 未能盡其法
若使一士夫 住壽無量劫
于中欲宣說 不盡叁禅本
自觀過去識 非意所能宣
未來識亦然 非有非無識
無形不可見 然種生死病
思惟九地法 後乃得覺寤
梵行清淨法 擁護如來教
欲一一分別 未暢如來身
叁世無等尊 破有諸欲網
牽連諸縛著 永盡而無余
觀世諸有變 生生不常停
況欲知識本 現身六窠窟
本我不造有 染有乃生垢
皆由叁禅法 乃坐道樹下
若有族姓子 施心欲量計
分別如來身 來悉如毫毛
過去諸法界 一一不思議
斯由此叁禅 乃得稱名號
若欲計識本 分別非有法
所趣無數變 乃應叁禅行
我生既自安 亦能安衆人
然人思想多 我導引使知
我從本等定 行觀覺叁禅
非有地識想 超越過去行
生本從我人 流轉趣五道
能盡一生垢 乃謂應叁禅
究竟有叁法 審鑒本染要
二爲現在慧 道觀是謂叁
能盡此義趣 叁禅無量行
此亦不可思 究盡叁法行
又知恩愛本 漸漸轉入定
既自從師受 後乃成道覺
或現叁千世 如人掌觀珠
一一入淨觀 洗浴諸塵勞
若人圖度定 欲以鬥斛量
雖可建此心 豈當有此理
心念無邊涯 生生無有息
如水趣于海 不見有增減
況人欲得量 心之本根原
欲尋心所念 豈當有此理
聖人所以降 示現出于世
故欲量度空 令知斛鬥量
分別念生生 前後及中間
一一悉能知 斷種生死本
人心非一類 造行若幹種
自墜墮本際 遂自陷于淵
過去諸恒沙 諸法悉同等
皆由叁禅行 得成無上道
將來諸如來 亦當執此行
安處諸衆生 俱同成道覺
如我今成佛 王此諸世界
亦由叁世慧 得成無上道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便告善男子善女人。過去無數恒沙劫中有佛出現。名曰見無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世尊。亦于此處成佛時有國王名曰吉滿。于此治化人民熾盛。五谷豐熟七寶成就。所謂七寶者。珠寶輪寶玉女寶馬寶象寶典藏寶典兵寶。複有千子多伎勇捍六藝備具。爾時吉滿大王。年既衰末。欲舍王位。從彼如來至真等正覺淨修梵行。即授王位與第一太子。便詣見無佛所。求修梵行追尋彼佛十二年中修此叁禅。時猶未解一句之義。複從彼佛去世已來。中間二十大劫無佛。後有佛出複詣彼佛修于梵行。如是經曆十二億那術諸佛。一一諸佛所淨修梵行。複從彼來供養無數諸佛。久久後乃遇光明如來至真等正覺。從彼受叁禅慧至今方乃得之。佛告諸來會者。爾時吉滿國王者豈異人乎。莫造斯觀。何以故。爾時吉滿國王今我釋迦文佛。如來至真等正覺。是從彼已來今乃獲此叁禅。本行自致成佛坐于道場。爾時世尊。複說頌曰
念我積功德 經曆無數佛
遭遇諸塵勞 未能自拔濟
其間複供養 恒沙無數佛
妻子國財施 未獲此叁法
後遇光明尊 始得此尊慧
其間修淨行 始寤叁禅法
澹然無憂畏 無生無染汙
衆相自嚴飾 故號人中尊
由我平等慧 不起衆想著
化此天世人 典領叁界尊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時座上百千億衆生皆發無上正真道意。複有諸天世人隨所念道各自成就。爾時有菩薩名曰淨。白佛言。夫轉輪聖王典四天下。便能具足七寶。然後乃名爲轉輪聖王。如來至真等正覺有七法度無極。然後乃名爲至真等正覺。今問如來七法爲有形爲無形。佛言。止止族姓子。吾今解汝機辯。如族姓子所問。如來七法則無有形。何以故。此法甚深不可窮盡。但爲衆生故現有窮盡。然此七法無有窮盡。爾時淨菩薩白佛言。轉輪七寶複有形耶。無有形耶。佛言。亦有形有情。亦有形亦無情。雲何有形有情。玉女寶象寶馬寶典藏寶典兵寶。是爲有形有情。雲何有形無情。輪寶珠寶。是爲有形無情。爾時淨菩薩白佛言。世尊。如轉輪聖王在天之坐。意有所念尋念即至。爾時有形有情王念便至。爲有情而至無情而至。佛言。此雖有情王念便至。非彼知王意至。淨菩薩白佛言。彼雖有情何異輪寶珠寶乎。佛言。雲何族姓子。輪寶珠寶亦由念至。然此二者。有音響言教不乎。淨菩薩言。無有言教。佛言。如是族姓子。雖有情以念故則至。不取言教。淨菩薩複白佛言。雲何世尊。若轉輪聖王心念便至。欲使輪寶珠寶有言教者得不乎。佛言得。何以故。轉輪王威力使然便有言教。淨菩薩言。轉輪聖王非通非感。雲何使無情而有言教。佛言。轉輪聖王得世俗通。能使世物如念所應。但未能使有情之物令至無情。淨菩薩複言。雲何使有情之物令至無情。佛言。族姓子。今當爲汝一一分別。有情之物令至無情。無情之物令至有情。善思念之今當爲汝說。如轉輪聖王觀彼有形有情衆生。愛而樂者未能舍離。欲使永存終無變易。自念己身受王聖位。但睹其福不睹磨滅。是謂無形之物欲使有情。如善男子善女人已成道迹。恒自思惟。我今舍故不複愛樂。欲滅此形無染于識。是謂有形而滅于情。佛言。族姓子。如四法界。一法界增諸界有損。諸界悉增一界有損。此由有情而增。不由無情而增。淨菩薩複白佛言。如世尊言。我今當說有情至無情。無情至有情。今如來但說有情至無情。不聞如來說無情至有情。佛言。善哉善哉。族姓子。今發汝問者皆佛威神。我今反問汝。當一一報我。雲何族姓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在學地成就學法七無漏觀。是時複有凡夫過去當來現在心不乎。答曰。無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族姓子。是謂無情于有情。佛複問淨菩薩。雲何族姓子。如今無學修九清淨道。爾時複有七無漏觀不乎。答曰。無也世尊。佛複言。族姓子。不退轉菩薩得虛空觀修十六聖行。爾時無學修九清淨道不乎。答曰。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族姓子。是謂無情于有情。佛複問。雲何族姓子。如今八住菩薩得佛形相獲叁十二聖谛。爾時複有九清淨道不乎。答曰。無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族姓子。是謂無情于有情。佛複問淨菩薩曰。雲何族姓子。九地菩薩。爾時複有叁十二聖谛不乎。答曰。無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族姓子。是謂無情于有情。佛複問淨菩薩曰。雲何族姓子。如今如來至真等正覺最後降伏十四諸塵垢。爾時複有叁禅行不乎。答曰。無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族姓子。是謂無情于有情。佛複告淨菩薩。今已爲汝說有情于無情無情于有情。便能具足如來道教。上菩薩位進趣道場。猶如月光衆星中明普曜一切莫不蒙照。菩薩摩诃薩具此有情于無情。無情于有情者。便能具足如來聖行。身黃金色衆德巍巍。猶紫磨金山衆智自在。爾時淨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日如來至真等正覺。有情于無情耶。無情于有情耶。爾時世尊。聞淨菩薩問此義已。便放身支節光明普照無量諸佛刹土。盡令金色還攝光明。便告淨菩薩曰。善哉善哉。族姓子。今以無相之法而問如來此義。如來至真等正覺已過九地故。有情于無情至成得佛乃至道場。是謂無情于有情。何以故。皆由衆生有想著故。爾時淨菩薩複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以衆生故無情于有情。如來今日未離耶佛言。已離。雖處亦不染。又問雲何世尊。如來別情乃使無情于有情。唯有無情于有情耶。佛言。族姓子。如來無複別情。更有無情于有情。但以第一義故。無情于有情。淨菩薩複問。雲何于無情雲何于有情。佛言。族姓子。我無辟支佛阿羅漢心。然有慈悲喜護。是謂無情于有情。淨菩薩言。如來今日無情于有情。頗有無情于無情乎。佛言有。淨菩薩問曰。何者是。佛言。我今心滅托在無爲。是謂無情于無情。淨菩薩問曰。無爲亦有情無情亦有情名假號耶。雲何世尊言我今心滅托在無爲。佛言。族姓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一切諸法皆悉假號。是亦有情于無情。無情于有情。淨菩薩複白佛言。如世尊所說。諸法亂諸法不定諸法無常。雲何于假號法中。複說無情于有情。有情于無情。佛言。雲何族姓子。我今當以第一義問汝。汝當以一一報我。汝今有情耶無情耶。答曰。有情。佛言。汝情何所立。答曰。立于無情。佛言。汝今有情。雲何立于無情。答曰。舍有趣無故立于無情。佛言。無情既無爲何所立。答曰。立無所立。佛言。汝今用何等法立無所立。答曰。我今不見有情不見無情。故立無所立。佛言。族姓子。汝言一切諸法假號。雲何于假號法中。說有情于無情。說無情于有情。若當爾者。諸法亂諸法不定諸法無常。汝今複說。亦不有情亦不無情故立無所立。爾時淨菩薩默然不報。佛言。族姓子。汝觀何等義默然不報。淨菩薩言。我觀第一義中無言無說故默然耳。佛言。如是如是。族姓子。一切諸法皆悉假號。于假號法中非真非有。以染汙心故衆生不達。各自稱說此是泥洹此是生死。以第一義清淨觀者亦無泥洹亦無生死。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一切諸法界 本無無所有
生死不達觀 謂爲法自爾
經曆叁世俗 進求菩薩道
退轉如恒沙 豈有達本無
十力哀現世 愍念群品等
爲演假號法 令知至道明
解脫無等侶 速疾演法音
無量衆生類 充以法甘露
大道無形像 非有情無情
但生染汙心 不獲叁禅本
若欲修習本 清淨七無漏
宣暢九淨地 是謂趣道門
初欲趣道場 系著十四心
得佛乃當滅 然後成道果
十六諸聖谛 菩薩諸法印
授莂甘露慧 因號爲如來
叁十二法本 菩薩神通慧
消滅叁世患 漸至于泥洹
夫欲求佛道 莊嚴佛刹土
聲遍十方世 修禅乃得獲
無漏叁禅行 諸佛深奧藏
爲衆生立誓 爲說無死法
行盡不造行 果亦無果報
道從平等慧 心一無邪念
四信如來寶 六種爲世塵
七覺清淨鬘 八道具乃成
世俗五通道 如鳥逝虛空
…
《菩薩璎珞經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