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華手經》六
後秦龜茲國叁藏鸠摩羅什奉 诏譯
叁昧品第十九
爾時世尊。見諸大衆普皆集會。即于坐上入佛首楞嚴叁昧。從首楞嚴叁昧起。入佛妙金剛叁昧。從妙金剛叁昧起。入佛知十方言音差別叁昧。從知十方言音差別叁昧起。入佛無量莊嚴叁昧。從無量莊嚴叁昧起。入佛師子月叁昧。從師子月叁昧起。入佛師子奮迅叁昧。從師子奮迅叁昧起。入佛無邊緣叁昧。從無邊緣叁昧起。入佛光王叁昧。從光王叁昧起。入佛妙陀羅尼叁昧。從妙陀羅尼叁昧起。入佛無相生叁昧。從無相生叁昧起。入佛師子自在力叁昧。從師子自在力叁昧起。入佛淨月叁昧。從淨月叁昧起。入佛一相嚴叁昧。從一相嚴叁昧起。入佛衆相嚴叁昧。從衆相嚴叁昧起。入佛無邊光叁昧。從無邊光叁昧起。入佛大海叁昧。從大海叁昧起。入佛起一切法海法性定叁昧。從起一切法海法性定叁昧起。入佛示無邊願緣叁昧。從示無邊願緣叁昧起。入佛生一切無邊自在法叁昧。從生一切無邊自在法叁昧起。入佛一切法無住處叁昧。從一切法無住處叁昧起。入佛無邊光高華叁昧。從無邊光高華叁昧起。入佛一切法思量淨印叁昧。從一切法思量淨印叁昧起。入佛一切法無垢印叁昧。從一切法無垢印叁昧起。入佛示無邊佛自在力叁昧。從示無邊佛自在力叁昧起。入佛一切衆生滅相叁昧。從一切衆生滅相叁昧起。入佛一切法如來所行叁昧。從一切法如來所行叁昧起。入佛示無邊自在神通莊嚴叁昧。從示無邊自在神通莊嚴叁昧起。入佛叁世無礙一切法性定叁昧。從叁世無礙一切法性定叁昧起。入佛一切法中得自在力叁昧。從一切法中得自在力叁昧起。入佛攝一切法海自在印叁昧。從攝一切法海自在印叁昧起。入佛堅固叁昧。從堅固叁昧起。入佛善通達叁昧。從善通達叁昧起。入佛無動叁昧。從無動叁昧起。入佛觀見一切法叁昧。從觀見一切法叁昧起。入佛普明叁昧。從普明叁昧起。入佛普觀印叁昧。從普觀印叁昧起。入佛無明闇叁昧。從無明闇叁昧起。入佛無見叁昧。從無見叁昧起。入佛一切法無礙無取叁昧。從一切法無礙無取叁昧起。入佛無盡相叁昧。從無盡相叁昧起。入佛無盡定叁昧。從無盡定叁昧起。入佛無盡緣叁昧。從無盡緣叁昧起。入佛一寶相叁昧。從一寶相叁昧起。入佛大莊嚴叁昧。從大莊嚴叁昧起。入佛無邊莊嚴叁昧。從無邊莊嚴叁昧起。入佛無嗔恨叁昧。從無嗔恨叁昧起。入佛示一切衆生善根叁昧。從示一切衆生善根叁昧起。入佛一切衆生種善根因緣叁昧。從一切衆生種善根因緣叁昧起。入佛一切入叁昧。從一切入叁昧起。入佛一切法淨行叁昧。從一切法淨行叁昧起。入佛不現一切法叁昧。從不現一切法叁昧起。入佛照明莊嚴一切菩薩叁昧。從照明莊嚴一切菩薩叁昧起。入佛淨一切聲聞眼叁昧。從淨一切聲聞眼叁昧起。入佛一切衆生種無礙淨善根叁昧。從一切衆生種無礙淨善根叁昧起。入佛息叁惡趣苦惱叁昧從息叁惡趣苦惱叁昧起。入佛一切佛土中衆生種善根叁昧。從一切佛土中衆生種善根叁昧起。入佛不動變叁昧。佛在是不動變叁昧中。時淨居諸天以偈贊曰
佛住不動變 威德如須彌
壞諸外道論 特映大千界
其心不能見 入無依止定
入定而無依 是佛不思議
爲壞衆疑網 哀愍故說法
無疑常處定 叁明出叁界
大智德菩薩 今皆集此會
佛無疑在定 唯願決衆疑
佛定不依眼 亦複非不依
非二無眼相 是定聖所贊
在定若依眼 佛則爲虛诳
知眼無所有 故佛定無依
佛不依六根 亦複非不依
外道迷此議 世間所不解
求法品第二十
爾時世尊。從不動變叁昧安祥而起。告舍利弗。諸菩薩摩诃薩有四法行。得不退智。獲大慈悲諸叁昧慧。亦能無礙逮佛十力。又于諸法得分別慧。得無礙辯無斷辯捷疾辯樂說辯深辯利辯無礙辯。得諸總持常見諸佛。以信出家奉修正法。世世所生財利無匮。眷屬無減色像無乏。身無殘漏眼耳鼻舌身根無毀。言辭無短心智無闇。不行邪道志無散亂念無錯謬。憶本昔事得上慚愧。常善思量離一切惡。世世轉身不忘正念不失本願。謂諸佛所殖無量果衆善根。本無我我所。但爲一切衆生共之。無衆生相。雖分別法無所依止。以無依故。魔若魔民及諸邪道不能沮壞必至道場。坐道場已住一切法思量淨印叁昧。以一念相應慧。諸所有法可知可識可得可斷可證可修。若有漏若無漏。若世間若出世間。若近若遠若粗若細若長若短。若于過去未來現在。若心所行若智所行。若心所量若智所量。若心所緣若智所緣。若心所相若智所相。若在心數若在法數若衆生數。若假名有若實法有。總相別相及諸說者。所因說法若所說事。以何故說。若以語言若以事相。若垢若淨。一切世間種種言辭。所謂眼諸名字。耳鼻舌身意諸名字。首足發毛種種支體此諸名字。亦外法中所有一切地水火風種種生處差別名字。日月名字。梵釋諸天夜叉名字。隨其相有隨其相說。隨所分別及所貪著。若因若緣。若道若行。若縛若解。若方便若轉進。若智若慧若智方便及諸世間種種技術。若好若醜。如是等事。住一切法思量淨印叁昧。以一念相應慧通達究竟。斷煩惱習一切無余。何等爲四。舍利弗。有菩薩摩诃薩。建大乘心。爲深利益多衆生故發大莊嚴。作如是念。一切衆生貪欲嗔恚愚癡熾盛。空無善行死墮大坑少可救者。我今當爲此等衆生集大智藥。以救療之令出叁界。當爲衆生作不請師。治之令得不壞相法。謂不壞色受想行識。亦得不壞至涅槃道。諸菩薩等發是心時。爲求法故起大莊嚴。何謂爲法。諸有能助無上菩提集諸佛法。謂斷衆疑令衆歡喜菩薩藏經。讀誦受持如說修行。隨諸衆生根有利鈍。而爲演說。菩薩如是專求法時。乃至能得一四句偈。甚深方便有要義趣。佛之所說。若受若持讀誦書寫乃至能爲一人演說。先作是願。欲令此人隨順是義。一切衆生亦皆得解。菩薩以是說法因緣。當得最上。佛所聽許智者所贊。如是四法何謂爲四。一于佛法得不斷念及決定念。二身能作堪受法器。叁爲諸佛對揚法化。四能逮得諸陀羅尼。世世轉身能生佛法。所生不墮邪見之門。于佛法中常樂出家厭離五欲。是爲四法。菩薩以是四法善根因緣。當得十法。何謂爲十。于諸法中能斷疑悔。知諸衆生心之所樂。能得諸佛無礙解脫。以是解脫故。佛身毛孔一一皆出百千萬億無數光明。一一光照百千萬億阿僧祇界。光光皆有百千萬億阿僧祇數妙寶蓮華。一一華上皆有坐佛。一一諸佛以一說法。悉能度脫百千萬億無數衆生。得不壞法。如來以是解脫力故。一一毛孔所現光明。皆出百千萬億火焰如須彌山。亦出恒沙諸大流水。以是無礙解脫力故。能以叁千大千世界。內一毛孔棄著他方。過乎無量恒沙國土。而諸衆生無所娆害。亦複不覺有往來想。舍利弗。以是無礙解脫力故。能解十方一切衆生言辭差別。亦悉了知十方世界一切衆生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心念相續。亦斷無量阿僧祇界無佛法處衆生所礙。又以無疑解脫力故。能知衆生調伏熾然及次第心。知一切法差別之相。亦決定知畢竟皆空。而于是中無我我所。舍離一切諸有爲相。所以者何。如來推求有爲法中。多諸過患離諸功德無一可取。以如是知故得此法。舍利弗。如來以是解脫力故。複有四法。何謂爲四。一者悉斷煩惱及習。二者佛行時若生衆生觸其足者七日受樂。叁者如來右回身時地深八萬四千由旬如輪旋轉。四者常定初無退失。舍利弗。取要言之。菩薩求法。盡能攝取一切佛法。爾時世尊欲明此義。而說偈曰
若人求佛智 及欲大慈悲
到智慧彼岸 當深恭敬法
欲得大神通 能動叁千界
及知衆生心 當深恭敬法
若欲以一念 遍知一切心
是心無形色 如幻不堅固
以恭敬法故 常得上果報
亦能證諸佛 無量無邊法
以恭敬法故 常得不失念
在在所生處 正念常增長
以恭敬法故 常不失妙色
所生常端正 身分皆具足
能得值諸佛 值佛心信樂
以心清淨故 能深供養佛
世世所生處 信力常增長
離穢惡五欲 常樂行出家
以是信力故 安住持戒中
但爲求禅定 不以戒自高
常樂得諸禅 而不以爲法
以求真智慧 能斷滅諸漏
常樂行智慧 而不取慧相
但以無相慧 深求諸佛法
得諸法慧明 佛所贊總持
堪任爲法器 佛神通所護
是人以佛護 得四無礙智
辯才無有量 利衆故說法
叁時守護法 初中及最後
常爲佛所贊 能大利衆生
爲諸天所護 龍神等恭敬
諸佛所護念 名聞振十方
名稱常不減 好行諸善行
終不樂非法 常修行佛道
常照然法明 蠲除衆狐疑
能淨智慧性 滅衆生憂惱
安住于正路 終不說邪徑
修行最勝法 所謂無上道
是人不依心 亦複非不依
知心法如幻 故無所依止
以此無依心 常修行佛道
遊行大衆聚 而心無所著
樂遊化諸方 適無所系處
不貪名利養 離親及諸情
無有諸瑕穢 心淨如虛空
誰見是菩薩 而不恭敬者
是故聞此法 應當一心學
得是佛法故 能大利衆生
于是妙法中 無有所限礙
我說是正道 唯智者所學
複次舍利弗。若菩薩摩诃薩爲求法故。當學多聞多聞方便。何謂多聞多聞方便。舍利弗。其多聞者從他所聞。多聞方便者。能自思量專心正念。從他聞者。諸佛所說順道之言。所謂修多羅。祇夜。阇伽羅那。伽陀。憂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渭多伽。阇多伽。廣經。未曾有經。優波提舍。是則名曰從他所聞順道之言。何謂思量專心正念。于法方便。善知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從緣生法。是白是黑是好是醜。分別簡擇皆入法性法相法位。如是通達名爲正念。所以者何。舍利弗。如來方便演說五陰而非五陰。說十二入及十八界而非界入。說十二因緣而非因緣。說法從緣生而無定相。爲度衆生作如是說。是故汝等。當依于義莫依于語。凡夫無智隨逐言說。智者隨義。舍利弗。何謂言說。所有言音文字差別。取相推求可知可識可見可斷可證可修有相無相隨心心數可疑悔處有此…
《佛說華手經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