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叁十 ▪第3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知見。若有衆生。奉持禁戒。以正見心。利益衆生。正身口意。若邊險地。若曠野中。若人沒溺。墮于大河。救令得脫。若于曠野。渴乏所逼。施以漿水。若于險道。迷失道徑。示以正路不求報恩。利益衆生。救護衆生。施其壽命。雲何不殺生不偷盜。或于此人。若複余人。行于善業。不殺衆生。若于所住房舍之中。生諸衆生。若胎生濕生。若粗若細。壞人資具。或在梁間數墮人上。令人不安。以慈悲心而不殺害。蝦蟆毒蟲。種種毒螫。雖被中害。不斷其命。是名不殺生。雲何不盜。幾種不盜。如是善人。行于曠野。其力自在。賈客之水。及于黑鹽。有力能取。而不偷盜。自守渴乏。若彼賈客。以水施之。然後乃飲。若彼不施。貿以飲之。善觀微細業之果報。受行佛法。念佛功德。以修其心。于須臾頃。不近惡友。不與言說。不同道行。以何因緣。不與同行。一切善業。近惡知識。則爲妨礙。是故不得與之共語去來同住。何以故。惡知識者。是貪嗔癡之所住處。有智之人。應當舍之。猶如毒樹。其人清淨。如煉真金。身壞命終。生于閻摩娑羅之地。善業之人。生彼天已。一切善人。敬重供養。決定業行。受于樂果。其身光明。如人之數。日日增長。何以故。諸天之中無日夜故。此天身光。如是增長。余天見之。于天女前。皆生慚愧。勝余一切異地諸天。諸天見已。皆往詣于釋迦天王。問此因緣。白言天王。閻摩娑羅。有一天子。初始出生。光明勝于一切天衆。時天帝釋。聞是語已。而說頌曰
天子之光明 從于持戒生
須彌金光輪 十六不及一
身常出光明 猶如融金聚
光明善和合 智者造業故
以上中下業 叁種持戒故
得果亦如是 有上中下報
持戒離放逸 增長無放逸
常得受安樂 諸法皆如是
若持戒清淨 今得光明身
和合千日光 所照莫能及
若有勝丈夫 受持七種戒
其人得善果 先佛之所說
若人造善業 不失樂果報
不作則無果 作業終不失
癡人不樂因 但喜樂果報
無因果難求 如沙不出油
若人修行善 遠離于嫉妒
不善愚癡人 常行于嗔恚
爾時天帝釋。說于如是善業果報。教于放逸諸天子等。時諸天子。聞是語已。頂受奉行。還至閻摩娑羅之地。至其住處。天子天女。遊戲娛樂。伎樂音聲。受天之樂。此天地處。二娑羅樹。于叁十叁天諸園林中。此樹最勝。其量色相。光明華果。最爲殊勝。鈴網彌覆樹葉之音。如五樂聲。天聞其音。皆來向樹。遊戲受樂。諸天既至。升娑羅樹。于其樹上。有蓮華池。其蓮花池。名曰歡喜。蓮華池中。多有鵝鴨鴛鴦。出衆妙音。以爲莊嚴。無量蓮華。八功德水。蓮花莊嚴。諸天見之。歎未曾有。除此二樹。未有如是蓮華浴池。此娑羅樹。唯除波利耶多拘毗陀羅樹。余無及者。說是語已。天子天女。遊戲歌舞。受五欲樂。久于此處。受天之樂。複往詣于常遊戲林。首冠華鬘。服于種種異色之衣。其身流出種種光明。說少分喻。譬如夏日電光之色。叁種具足。一者青光。二者黃光。叁者赤光。遊戲之處。諸天子等。受五欲樂。如山浚水。湧波之力。受種種樂
爾時天帝釋。與善法殿一切天衆遊戲。出于善法堂殿。與諸天女。作衆伎樂。出妙音聲。向閻摩娑羅所住之地。時閻摩娑羅一切天衆。見帝釋來。皆出奉迎。合掌頂禮。釋迦天王。善法堂天。閻摩娑羅天。皆共和合。共相娛樂。歌舞戲笑。往詣雙樹。至此樹下。一切天衆。圍繞此樹。飲于摩偷天之上味。時釋迦天王。告諸天曰。汝見如是閻摩娑羅樹。一切天中。唯除波利耶多俱鞞陀羅樹。余一切樹。無與等者。諸天白言。唯然已見。帝釋告言。汝等諸天。未知如是閻摩娑羅樹之功德。唯見其色。汝當觀此二樹勢力。時天帝釋。從殿而下。手執金剛。擊此大樹。其門即開。于其樹中。無量園林華池流水。蓮華莊嚴。摩尼山峰。白銀山峰。頗梨山峰。毗琉璃山峰。種種流水。河池莊嚴。複見天華。七寶蓮華池。百千衆蜂。以爲圍繞。複見園林。黃金白銀。毗琉璃寶。青寶王樹。複有衆鳥。七寶爲翅。出無量種美妙音聲。諸天聞之。得未曾有。歡喜受樂。時天帝釋。與諸天衆。前後圍繞。入于閻摩娑羅樹中行列之殿。見行列殿種種寶柱七寶莊嚴。謂青寶王。毗琉璃寶。白銀衆寶。頗梨車[(王*巨)/木]。莊嚴其柱。複有種種床褥。缯敷綩綖。莊嚴其床。其床四足。衆寶莊嚴。謂金剛寶。青寶。頗梨毗琉璃寶。複見樹內。山峰之中。種種衆鳥。無量音聲。時天帝釋。告諸天衆。汝等見此雙樹之內奇特事不。諸天白言。唯然已見。時天帝釋自觀天衆。放逸著樂。將諸天衆入于示業果報之殿。其殿清淨。猶如明鏡。其明普照。時天帝釋。曉示諸天。汝等當于寶殿壁上觀業果報。隨其因緣所作之業。若于福田。施以財寶。信心奉施。隨心而施。以時而施。得如意報。隨其生處。則受果報。隨其所受種種果報。皆悉見之。時天帝釋。複示天衆。汝等天衆。當觀如是持戒修行。于諸道中。守護衆生。猶如父母。如實不虛。如清淨地。如好珍寶。諸天種子。若人護此七種之戒。隨其生處天人之中。受持戒果。時天帝釋。複示諸天業鏡之影。告諸天曰。汝等觀于一切業報。若有丈夫。作諸善業。集于智慧正見之燈。能知如是上中下智。漏無漏果。時天帝釋。複示天衆九種布施持戒之智。于布施中。有上中下。善道果報。皆得成就。思修福田。功德具足。九種具足。天子若不決定施。不相應相。是名少果。複有少果。謂餓鬼神通。或有畜生。受于樂果。是名下施。天子汝等觀是業鏡之影。種種業果中布施果。不修思心。心不具足。功德財物。亦不具足。施好福田。具功德者。得中果報。生于人中。弗婆提國。瞿陀尼國。若處畜生。若阿修羅。若夜叉中。是名中果。于鏡殿壁見如是相。時天帝釋。複示天衆業之果報。告言天子。汝等當觀上中下業。不修思心。福田具足。雲何名爲不修思心而得果報。若有施主。以時而施。使人布施。心無深信。非身自施。見之不起。不恭敬禮。具足福田。具足財物。思不具足。決定布施。生于邊地無正法律無禮儀處。或爲王領。或爲臣佐。無有人禮。諸天子。汝當觀此業鏡之壁。悉皆得見。時天帝釋。如是示之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正法念處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0】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