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念处经》

「经集部」经文721卷17页码: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正法念处经》三十 ▪第3页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知见。若有众生。奉持禁戒。以正见心。利益众生。正身口意。若边险地。若旷野中。若人没溺。堕于大河。救令得脱。若于旷野。渴乏所逼。施以浆水。若于险道。迷失道径。示以正路不求报恩。利益众生。救护众生。施其寿命。云何不杀生不偷盗。或于此人。若复余人。行于善业。不杀众生。若于所住房舍之中。生诸众生。若胎生湿生。若粗若细。坏人资具。或在梁间数堕人上。令人不安。以慈悲心而不杀害。虾蟆毒虫。种种毒螫。虽被中害。不断其命。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几种不盗。如是善人。行于旷野。其力自在。贾客之水。及于黑盐。有力能取。而不偷盗。自守渴乏。若彼贾客。以水施之。然后乃饮。若彼不施。贸以饮之。善观微细业之果报。受行佛法。念佛功德。以修其心。于须臾顷。不近恶友。不与言说。不同道行。以何因缘。不与同行。一切善业。近恶知识。则为妨碍。是故不得与之共语去来同住。何以故。恶知识者。是贪嗔痴之所住处。有智之人。应当舍之。犹如毒树。其人清净。如炼真金。身坏命终。生于阎摩娑罗之地。善业之人。生彼天已。一切善人。敬重供养。决定业行。受于乐果。其身光明。如人之数。日日增长。何以故。诸天之中无日夜故。此天身光。如是增长。余天见之。于天女前。皆生惭愧。胜余一切异地诸天。诸天见已。皆往诣于释迦天王。问此因缘。白言天王。阎摩娑罗。有一天子。初始出生。光明胜于一切天众。时天帝释。闻是语已。而说颂曰

  天子之光明  从于持戒生

  须弥金光轮  十六不及一

  身常出光明  犹如融金聚

  光明善和合  智者造业故

  以上中下业  三种持戒故

  得果亦如是  有上中下报

  持戒离放逸  增长无放逸

  常得受安乐  诸法皆如是

  若持戒清净  今得光明身

  和合千日光  所照莫能及

  若有胜丈夫  受持七种戒

  其人得善果  先佛之所说

  若人造善业  不失乐果报

  不作则无果  作业终不失

  痴人不乐因  但喜乐果报

  无因果难求  如沙不出油

  若人修行善  远离于嫉妒

  不善愚痴人  常行于嗔恚

  尔时天帝释。说于如是善业果报。教于放逸诸天子等。时诸天子。闻是语已。顶受奉行。还至阎摩娑罗之地。至其住处。天子天女。游戏娱乐。伎乐音声。受天之乐。此天地处。二娑罗树。于三十三天诸园林中。此树最胜。其量色相。光明华果。最为殊胜。铃网弥覆树叶之音。如五乐声。天闻其音。皆来向树。游戏受乐。诸天既至。升娑罗树。于其树上。有莲华池。其莲花池。名曰欢喜。莲华池中。多有鹅鸭鸳鸯。出众妙音。以为庄严。无量莲华。八功德水。莲花庄严。诸天见之。叹未曾有。除此二树。未有如是莲华浴池。此娑罗树。唯除波利耶多拘毗陀罗树。余无及者。说是语已。天子天女。游戏歌舞。受五欲乐。久于此处。受天之乐。复往诣于常游戏林。首冠华鬘。服于种种异色之衣。其身流出种种光明。说少分喻。譬如夏日电光之色。三种具足。一者青光。二者黄光。三者赤光。游戏之处。诸天子等。受五欲乐。如山浚水。涌波之力。受种种乐

  尔时天帝释。与善法殿一切天众游戏。出于善法堂殿。与诸天女。作众伎乐。出妙音声。向阎摩娑罗所住之地。时阎摩娑罗一切天众。见帝释来。皆出奉迎。合掌顶礼。释迦天王。善法堂天。阎摩娑罗天。皆共和合。共相娱乐。歌舞戏笑。往诣双树。至此树下。一切天众。围绕此树。饮于摩偷天之上味。时释迦天王。告诸天曰。汝见如是阎摩娑罗树。一切天中。唯除波利耶多俱鞞陀罗树。余一切树。无与等者。诸天白言。唯然已见。帝释告言。汝等诸天。未知如是阎摩娑罗树之功德。唯见其色。汝当观此二树势力。时天帝释。从殿而下。手执金刚。击此大树。其门即开。于其树中。无量园林华池流水。莲华庄严。摩尼山峰。白银山峰。颇梨山峰。毗琉璃山峰。种种流水。河池庄严。复见天华。七宝莲华池。百千众蜂。以为围绕。复见园林。黄金白银。毗琉璃宝。青宝王树。复有众鸟。七宝为翅。出无量种美妙音声。诸天闻之。得未曾有。欢喜受乐。时天帝释。与诸天众。前后围绕。入于阎摩娑罗树中行列之殿。见行列殿种种宝柱七宝庄严。谓青宝王。毗琉璃宝。白银众宝。颇梨车[(王*巨)/木]。庄严其柱。复有种种床褥。缯敷綩綖。庄严其床。其床四足。众宝庄严。谓金刚宝。青宝。颇梨毗琉璃宝。复见树内。山峰之中。种种众鸟。无量音声。时天帝释。告诸天众。汝等见此双树之内奇特事不。诸天白言。唯然已见。时天帝释自观天众。放逸着乐。将诸天众入于示业果报之殿。其殿清净。犹如明镜。其明普照。时天帝释。晓示诸天。汝等当于宝殿壁上观业果报。随其因缘所作之业。若于福田。施以财宝。信心奉施。随心而施。以时而施。得如意报。随其生处。则受果报。随其所受种种果报。皆悉见之。时天帝释。复示天众。汝等天众。当观如是持戒修行。于诸道中。守护众生。犹如父母。如实不虚。如清净地。如好珍宝。诸天种子。若人护此七种之戒。随其生处天人之中。受持戒果。时天帝释。复示诸天业镜之影。告诸天曰。汝等观于一切业报。若有丈夫。作诸善业。集于智慧正见之灯。能知如是上中下智。漏无漏果。时天帝释。复示天众九种布施持戒之智。于布施中。有上中下。善道果报。皆得成就。思修福田。功德具足。九种具足。天子若不决定施。不相应相。是名少果。复有少果。谓饿鬼神通。或有畜生。受于乐果。是名下施。天子汝等观是业镜之影。种种业果中布施果。不修思心。心不具足。功德财物。亦不具足。施好福田。具功德者。得中果报。生于人中。弗婆提国。瞿陀尼国。若处畜生。若阿修罗。若夜叉中。是名中果。于镜殿壁见如是相。时天帝释。复示天众业之果报。告言天子。汝等当观上中下业。不修思心。福田具足。云何名为不修思心而得果报。若有施主。以时而施。使人布施。心无深信。非身自施。见之不起。不恭敬礼。具足福田。具足财物。思不具足。决定布施。生于边地无正法律无礼仪处。或为王领。或为臣佐。无有人礼。诸天子。汝当观此业镜之壁。悉皆得见。时天帝释。如是示之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正法念处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40】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