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念處經》

「經集部」經文721卷17頁碼: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四十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十九(夜摩天之五)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呵責。既呵責已。複共無量百千天衆。皆悉從彼赤優缽羅相隨而出。向余山峰。其峰名曰一切觀察。五百由旬。七寶莊嚴。流水河池。園林衆華。鳥衆莊嚴。有無量種功德具足。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爲欲遊戲受快樂故。上彼山峰。一切觀察妙寶山峰。種種可愛。所謂其根。有妙水池。名爲愛見圍繞山峰。于彼池中。有名角峰。出在水中。七寶爲節。節如臂钏。彼七寶節。有勝光明。狀如豎臂。五百由旬。又其頭上。七節枸欄。周匝而有。所謂七者。一金枸欄。二銀枸欄。第叁枸欄。是毗琉璃。第四枸欄。則是青寶。第五枸欄。則是車[(王*巨)/木]。第六枸欄。赤蓮花寶。第七枸欄。金剛妙寶。如是諸寶以爲間錯。有如是等妙寶枸欄。而圍繞之。周匝端嚴。甚可愛處。多有天衆。多天女衆。第一妙色。可愛音聲。如是莊嚴。如是殊妙。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共多天衆。多天女衆。乃至無量百千之衆。如是共到一切觀察山峰之所。既往到已。見彼山峰諸天衆已。而說偈言

  夜摩一切處  此高如舉臂

  恒于一切時  多饒諸天衆

  光明端正山  七寶所莊嚴

  有清淨流水  有蓮花池繞

  園林甚可愛  多饒諸鳥鹿

  此峰池中出  極高穿虛空

  此處天常樂  天鬘自莊嚴

  歌舞心歡喜  天女極甚多

  五樂音可愛  睹者心樂見

  此峰甚可樂  周匝光明圍

  以所作善業  叁種持戒因

  天衆依此峰  遊戲受快樂

  我久依此峰  遊戲受諸樂

  此是欲樂地  善業之所化

  此處凡癡天  有已退今生

  放逸行衆生  如羊屠者殺

  自死不覺知  如羊不怖畏

  若天覺知死  不應行放逸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既見一切觀察妙山峰已。見多無量百千億數那由他天諸天女衆種種境界。心意受樂。谛見諸天業果報已。複觀諸天行放逸行。爲愛所漂。未知厭足。諸欲熾火之所燒然。既見如是愚癡天已。心生憐愍。已爲說偈。複更前入一切觀察山峰之中。自業受樂。定業所牽。心搖動故。複與百千諸天女衆。如是相共入彼樂處。彼處舊天。既見天王牟修樓陀。即便奉迎。有住空者。有以衆香自塗身者。有在鳥背堂中住者。有共天子而前奉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乘空行者有作五樂音聲迎者。如是種種異異莊嚴。各各奉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爾時如是一切天等。在上空中。以諸花香。皆悉下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散已前近。複有余天。以金樂器。出妙音聲。並複歌贊。亦複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複有余天。手執花鬘。彼花之香。聞者欲發。住在空中。天風所吹。其衣搖動。漸漸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複有余天。住虛空中。妙聲贊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漸漸前近。有如是等無量異天。種種異異殊勝莊嚴。有種種色。以作業時。有下中上色莊嚴等。亦複如是。有下中上。一切皆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各各奉迎。爾時如是一切天衆。皆悉贊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迎已俱到一切觀察山峰上已。天王力故。諸欲功德。五境界樂有無量種。一切增長。以善業故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共諸天衆。在于園林妙蓮花池。成就無量種種諸欲。漸次更上一切觀察山峰之上。其余地處。既到彼已。善業力故。即便得見惡道門開見有天女時至欲退。彼欲退故。先九相現。所謂一者皮緩太軟。以其皺故。二者身動。以身動故。頭上著花。離散墮落。複有第叁退相已現。謂著赤花。在頭則黃。複有第四退相已現。謂有風來吹其衣服。無縷之衣。則如縷成。如人衣觸。複有第五退相已現。謂空中飛則生疲倦。地行亦爾。複有第六退相已現。謂身汗水。本清今濁。複有第七退相已現。謂至樹下取花取果。樹枝則舉。高不可得。則不能取。複有第八退相已現。謂天子來。共行欲者。則見天女色醜無媚。複有第九退相已現。謂有風來散其頭發。令不柔軟。觸則粗澀。此退相現。天數十日。于人中數。經二千年。猶故不退

  彼退天女。複有二種退相現已。則到退時。所謂一者。欲心則多。不能暫住。所謂二者。在遊行地。地不柔軟。下足不容。舉足不起。獨不能住。喚余天女。言我煩悶。共我住此。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唇動不住。無語因緣而動不止。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先來歌舞。音聲皆忘。本始生時歌舞音聲。無有教者。不從他學。以善業故。自然皆知。如是退時。善業盡故。一切皆忘。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若前往近蓮花池水。若河流水。則于水中見欲生處。隨于何道欲生之處。見彼身像。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身著莊嚴若是璎珞。若是钏等。一切皆重。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隨何處坐。坐處皆變。若坐金處。若毗琉璃。因陀尼羅。如是等處。彼一切寶皆變爲木。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本見地等。今見皆異。彼退天女。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普身一切皆悉汗出。如此人中。又複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眼見天衆。一切旋轉。如見輪轉。不見天身。一切諸根。不樂境界。心作是念。我今無救。命欲盡故。于欲生處。如生處見。如彼色見。如前所說。彼退天女。命盡退時。後念命盡。心生中有。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見彼天女退已。生厭離心。既見天女如是退已。而說偈言

  婦女縛世間  诳令長诤怼

  非法能壞法  是一切過處

  爲女欲所使  此天處被縛

  彼死軍來到  破壞而將去

  女以種種戲  巧诳惑男子

  能令後時退  如自業而去

  蓮花園林山  若河若谷中

  多種戲樂已  天女然後退

  天女必定退  必定愛離別

  丈夫如是見  猶行欲不止

  能令世間失  能多增長愛

  爲此婦女縛  不可得解脫

  欲染縛最大  能縛此世間

  種種異思量  更無如是縛

  無量種欲箭  傷天者何去

  女欲使令汝  破女已得勝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觀察。于退生畏。欲退天女。無有方便可救令脫。觀察普遍無量種門。決定退已。複觀余天五欲功德。受種種樂。于退不畏。如畜相似。作是思惟。雲何彼天死時臨到而不怖畏。如是念已。自心生怖而亦不能爲他天說。何以故。非時說法。令法輕故。而彼余天境界受樂。樂境界故。如是非時。不可爲說。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念死畏已。隨順彼天。猶共戲樂。複無量種遊戲受樂。在于如是一切觀察山峰之中。多有種種妙好園林及蓮花池。共諸天衆遊戲受樂。六種愛身。喜樂境界。于彼園林蓮花池等。無量種處。疊互歌舞。共飲共食。若觸香味。如是受樂聞歌音聲。甚爲可愛。如是受樂。到彼山峰枸欄之所。遊戲而行。彼枸欄者。是毗琉璃。諸天入中。其身光明。一切皆失。彼寶莊嚴。彼毗琉璃寶光明故。皆同一色。所謂青色。諸天既見。皆同青色。生希有心。疊互各各如是說言。如我先見多種殿來。百千殿來。初未曾見如此山峰毗琉璃寶如是光明

  爾時此天如是說已。即諸天中。有一舊天。向余一切後生諸天如是說言。如我次第傳所聞來。今爲汝說。以何因緣。如是光明。曾于過去久遠世時。兜率天王。下閻浮提。誠心供養正遍正知。供養佛已。來過此處。一切觀察山峰之中。以心憐愍夜摩天故。故留一珠。此夜摩天。見珠光明。諸夜摩天。知業果報。有輕有重。則離慢心。若夜摩天行于非法。見此珠已。知夜摩天與兜率天有勝有負。心如是知。我于今者成就何樂。我樂光明色量形相。于兜率陀。則爲微劣壽命亦劣。地處亦劣。業果亦劣。彼諸天等見彼寶珠勝光明已。則生第一勝歡喜心。若放逸行。則離慢心。若隨法行。增長彼法。以此因緣。兜率天王。留珠在此

  爾時諸天。從宿舊天聞是語已。則生第一勝歡喜心。于彼寶珠。生希有心。意樂欲見。彼一切天。相共在彼一切觀察山峰之中。求覓彼珠。以求覓故。一處見之。有一百倍勝光明出。能覆余珠。令使不現。被覆未開。猶尚如是。何況不覆。所謂覆者。夜摩天珠覆蓋如是大光明珠。彼夜摩天卻余寶珠。出此一珠。時夜摩天見此一珠所有光明。心則離慢。又夜摩天。自身所有一切光明。皆悉不現。複觀彼珠。其中則有金書文字。字有偈言

  清淨無垢濁  常隨順法行

  彼不放逸故  恒常受快樂

  若樂若苦惱  若老若少年

  若大姓小姓  死王皆能殺

  若端正若醜  若大力小力

  若獨若有主  死王皆能殺

  若王若僮仆  若俗若出家

  若堅若軟者  死王皆能殺

  若富若貧窮  若功德若無

  若男若女等  死王皆能殺

  若行若在家  若水中若陸

  若在山峰住  死王皆能殺

  若睡若[宋-木+悎]寤  若食若不食

  能曆亂世間  死王皆能殺

  若在下在上  若在傍廂住

  時輪無障礙  死王皆能殺

  若吉若不吉  若法非法行

  若病若不病  死王皆能殺

  若惡者善者  若悭若不悭

  若放逸若不  死王皆能殺

  若地獄餓鬼  若畜生若人

  大力不休息  死王皆能殺

  若欲界諸天  若色界天等

  彼天悉大力  死王皆能殺

  若無色界天  叁摩跋提生

  彼天悉大力  死王皆能殺

  有生皆無常  一切必破壞

  一切有爲法  破壞則不疑

  見死力如是  若見欲過患

  見愛染語已  則離生死海

  初時有味堅  貪著欲境界

  由之入地獄  猶如蛇舌舐

  見此處退已  知死王大力

  心則善調伏  知心有此過

  園林山等中  若在堂中住

  一切天皆退  爲時火所燒

  若爲境界覆  癡故放逸行

  愛罥縛此天  將入惡道去

  時彼諸天。大毗琉璃寶珠之中。見彼金書偈句字已。讀已聞已。若天心有善種子者。見聞是偈。暫生厭離。若迷境界愚癡之天。雖亦見聞。猶著境界嬉戲遊行。受五欲樂。心不生厭。時彼諸天。既見寶珠如是光明珠內偈說。一切世間。多諸過患。既見聞已。生希有心。此勝寶珠如是光明。甚爲希有。而彼諸天。自性放逸。種種遊戲種種受樂。無量分別。多受無量境界之樂。彼樂深勝。不可譬喻

  爾時彼天。複放逸行。多擊種種歌樂音聲…

《正法念處經四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