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念處經》

「經集部」經文721卷17頁碼: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五十五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叁十四(夜摩天之二十)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第二十二。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二者。善友堅固。友堅固王。善思惟作。久時爲王。遠離諸過。他不能壞。如樹多根。長而深入。堅牢善住。不可傾轉。風不能壞。如彼牢樹風不能壞。王亦如是。知友堅固好心善意。一切人愛。所共敬重。世間法中。堅固不壞功德善友。有十叁種功德具足。何等十叁。一者善知。王若有惡。能令清淨。二者堪能。最難作者。能爲王作。叁者有智。若彼善友。複有善友。則令爲友。四者心盡。所有財物。善友皆知。五者盡意。知于善友有利益事。勤心作之。六者心舒。忽爾相見。不撿威儀。七者究竟。若得衰惱。乃至失命。則不舍離。八者稱意。隨心所須。如心爲作。九者不匿。隨家所有。一切不隱。隨其所須。索者不吝。十者共心。若見善友。多有具足。則生歡喜。第十一者。若得苦惱。則共同苦。設使大嗔。心亦不變。隨有何食。一切同食。同共遊戲。第十二者。于所有物。不劣根求。若自有物。不苦求與。第十叁者。若知家中消息好惡。乃至诤鬥。如是等事。一切盡說。不忌不難。自家中事。乃至诤鬥。亦皆盡說。如是十叁功德善友如是功德具足善友。則是世間。如是世間功德具足十叁善友。王成就一。則有大力。況複有多。是故智王應當勤攝如是善友。王若勤攝如是善友。一切所作可愛之事。皆悉成就。又因善友。複能成就出世間道。略而言之。有十功德。具足善友。何等爲十。一者能遮非法之行。二者能教修行布施。叁者能教受戒持戒。四者示智。能教修智。五者好心。遮近惡友。六者正信。示業果報。七者若見迷惡道時。教住善道。八者若見毀犯戒時。能爲除滅。九者教令供養父母。十者恒常數數教誡。如是十種出世善友。一切惡道皆能擁護。猶如父母。堅固善友。常于善友。若善友朋。不生慢心。如是善友。非現在世。是未來世。是故王者應堅善友。王若如是善友堅固。則修善業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堅善友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二十叁。應勤舍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叁者。所謂不近無益之友。言無益者。所謂一切诳惑之人。不近一切博戲之人。導惡行人。若惡思惟。思惟已作。近如是人。大不饒益。所失甚大。失中大者。所謂诳惑。诳惑有二。一者私密。二者公彰。彼公彰者。謂博戲等種種诳惑。彼私密者。詐設形服。猶如惡人。不識別者。心謂之好。如是等人。外道所攝。並實外道。外道棘刺。诳惑自親。亦诳他人。不畏後世。現善形相。實是大賊。如是等人。尚不應見。不應共語。何況親近以爲知識。善人應舍。彼尚不能利益自身。況能利他。王者應當舍如是等不善知識無益之友。不近一切诳惑之人。不近一切博戲之人。如是等人。不與相識。正念所作。正思惟作。王若親近善知識行。善知識熏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不親近無益之友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二十四。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四者。所謂嗔喜所不能動。若刹利王。能持嗔喜。彼王國土。牢固不壞。一切國人。皆悉務樂。不生厭惡。無能破壞。無能得便。王若不嗔。思惟而作。非不思惟。非無因緣。退人職位。非無因緣。進其官爵與財利等。以不嗔故。密語不彰。非無因緣。而舉下他。于歡喜處。心不高舉。如是王者。身有實意。不作諸惡。不攝惡人。平等重意。彼王如是。世間法中。嗔喜不動。而得安隱。雲何複于出世間道嗔喜不動而得安隱。王若不嗔。則爲能持生死一垢。王若不喜能持力垢。彼王如是。能持力垢。持生死垢。若人能持如是二垢。彼人則能持癡力垢。王若如是能持叁垢。智忍堅意。有決定意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嗔喜不動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二十五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五者。所謂不著。飲食二法。不多貪著。何以故。貪多飲食。于王則妨。常念飲食在腹內故。彼諸國人。左右軍衆。心生厭賤。有如是念。彼王心意。同如畜生。唯除飲食。更無余心。無余業心。恒常如是貪樂飲食。心常愛樂飲食味故。則不思惟法與非法。于國土事。不能籌量思惟計校。不思惟人。不能調伏一切左右內外軍衆于大臣等一切國人。不能次第。如彼相應與其官爵。于所作事。不知輕重。彼王財物。唯有損減。財物減故。則少財物。財物少故。飲食則盡無飲食故。一切輕毀。以貪飲食。故致貧窮。貪多飲食。不自節王。如是妨礙。世間饒益。雲何複爲出世間妨。謂心貪著。樂多飲食。常愛諸味。不正思惟。不能念身。不能念受。不能念心。不能念法。不能思念。苦集滅道。自余一切皆不思念。如是貪著飲食境界。同如畜生。無有差別。是故應當。依順道理。相應飲食。如相應行。相應語說。清淨諸根。如應轉動。思惟正道。身受心法。苦集滅道。如是法中。心善調伏。能思能念。心正念故。根轉清淨。相應飲食。身則調停。身調停故。心亦調順。心調順故。能念善法。是故不應愛著諸味。若以飲食。內于身中調適相應。則爲安隱。恒常依法。而修習之。如是彼王。能調伏心。心則正念。心正念故。能作善業。王若如是不貪飲食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所修善業。唯如香氣。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不貪著飲食二味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二十六。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六者。謂善思惟。善思惟王。則于世間及出世間安隱之事。一切皆得。何以故心功德故。善思惟者。于現在世。若未來世。常得勝樂。隨何等事。善思惟作。則無諸過。意如是念。貪欲等垢。常行惡道。應令盡滅。以不淨法。除貪欲垢。以慈悲法。除嗔恚垢。以觀智法。除愚癡垢。如是皆以心善思惟。故能除滅。非不善意。而能除也。若惡思惟。不能成就世間之法。要善思惟。則能成就。是故當知。一切諸法。善思惟作。則得成就。王若如是。心善思惟。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善思惟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二十七。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七者。謂不待時安詳而作。若作世間。作出世間利益之法。久時乃作。則不可作。既不可作而作之者。則不成就。譬如有病。不時速治。久乃治者。則不可治。不可治故。則能殺人。如是複有無量作法不時速作。久乃作者。難作叵作。不可得作。如是能障。出世間道微少煩惱。亦如彼病。不速治故。煩惱不斷。以不斷故。則入惡道。是久乃作之大過患。如是障礙出世間道。微少煩惱。不時斷故。漸次增長。猶如毒芽。久則增長。燒一切身。能令衆生若墮地獄餓鬼畜生。是故不應安詳待後久時乃作。如是王者。若諸余人。若諸比丘。若諸俗人。若大富人。若貧窮人。一切不應安詳待後久時乃作。若人待後久時乃作。彼人生過速得衰惱。乃經久時。不能除滅。不能破壞。不能斷絕。以不斷故。自得衰惱。若人不觀久時乃作。則速失壞。並根普拔。如是之人。無彼過故。畢竟得樂。住世間道出世間道。如是之人。若過始生。即能除滅。如毒芽生。見即除者。彼毒芽者。喻如煩惱。久則增長。過生則多。是故若有斷始生過。則爲真知。而得安隱。彼人常樂。王若如是不待後時安詳而作功德因緣。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彼人常樂。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不待時安詳而作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二十八。應勤修行。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八者。所謂以法利益國土。非是非法。彼多法王。能自利益。能利益他。自利益者。若王持戒。能護國土。非不持戒。是自利益。利益他者。謂見有人。不隨法行。令住法中。王者如是正護國土。護國土故。法財名叁。皆和合得。既能如是令他依法。何況自身不隨法行。如是王者。則得財物。雲何得物。所謂決定于國土中一切財物。六分取一。是以國土。則爲大富。以正護故。若國大富。王有急事。一切人民。以愛王故。知王有急。須用財物。皆悉多與。此是王者第二功德具足成就。如是王者。正護國土。左右軍衆。敬愛于王。一切方處。稱王善名。王若如是。法財名等。和合具足。于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贊。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以自他利善業因故

  又刹利王。複有一法。是二十九。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九者。謂常修行十善業道。彼十善道。第一樂報。以要言之。則有叁種。謂身口意。身則有叁。殺盜邪行。口則有四。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地有叁。貪嗔邪見。如是十種不善業道。顛倒則名十善業道。名爲慧道。名爲正道。不善業道。則無有慧。善道有慧。故名慧道。攝人天生。次第乃至到于涅槃彼王如是。自身能住。複令他人軍衆等住。如是王者。于諸衆生。猶如父母。能到涅槃。隨自所願何道皆得彼王如是。一切所念。皆悉成就。常爲天護無有刀劍。怨敵等畏。一切國土。常不壞亂。一切五谷。隨時善熟。如天時節。日月調和。普照一切。國土所用。一切具足。多饒人衆。彼王如是。正護國土。後時無常。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受何業報。受何等樂。略而言之。夜摩天中。不殺業故。天命則長。有下中上。如是天命。于六欲天。不偷盜故。天中大富。七寶具足。園林山峰。種種可愛…

《正法念處經五十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