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十叁
宋天竺叁藏求那跋陀羅譯
(叁○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爲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谛聽。善思。有六六法。何等爲六六法。謂六內入處.六外入處.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愛身
何等爲六內入處。謂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何等爲六外入處。色入處.聲入處.香入處.味入處.觸入處.法入處。雲何六識身。謂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雲何六觸身。謂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雲何六受身。謂眼觸生受.耳觸生受.鼻觸生受.舌觸生受.身觸生受.意觸生受。雲何六愛身。謂眼觸生愛.耳觸生愛.鼻觸生愛.舌觸生愛.身觸生愛.意觸生愛
若有說言眼是我。是則不然。所以者何。眼生滅故。若眼是我者。我應受生死。是故說眼是我者。是則不然。如是若色.若眼識.眼觸.眼觸生受若是我者。是則不然。所以者何。眼觸生受是生滅法。若眼觸生受是我者。我複應受生死。是故說眼觸生受是我者。是則不然。是故眼觸生受非我。如是耳.鼻.舌.身.意觸生受非我。所以者何。意觸生受是生滅法。若是我者。我複應受生死。是故意觸生受是我者。是則不然。是故意觸生受非我
如是。比丘。當如實知眼所作.智所作.寂滅所作。開發神通。正向涅槃。雲何如實知見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如是。比丘。眼非我。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觀察非我。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是名如實知見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是名六六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爲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六分別六入處經。谛聽。善思。當爲汝說
何等爲六分別六入處經。謂于眼入處不如實知見者。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如實知見。不如實知見故。于眼染著。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皆生染著。如是耳.鼻.舌.身.意。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如實知見。不如實知見故。生染著。如是染著相應.愚闇.顧念.結縛其心。長養五受陰。及當來有受.貪.喜悉皆增長。身心疲惡。身心壞燒然。身心熾然。身心狂亂。身生苦覺。彼身生苦覺故。于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悉皆增長。是名純一大苦陰聚集
諸比丘。若于眼如實知見。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如實知見。見已于眼不染著。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染著。如是耳.鼻.舌.身.意法如實知見。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如實知見。如實知見故。于意不染著。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染。不染著故。不相雜.不愚闇.不顧念.不系縛。損減五受陰。當來有愛.貪.喜。彼彼染著悉皆消滅。身不疲苦。心不疲苦。身不燒。心不燒。身不熾然。心不熾然。身覺樂。心覺樂。身心覺樂故。于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悉皆消滅。如是純大苦聚陰滅
作如是知.如是見者。名爲正見修習滿足。正志.正方便.正念.正定。前說正語.正業.正命清淨修習滿足。是名修習八聖道清淨滿足。八聖道修習滿足已。四念處修習滿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修習滿足
若法應知.應了者。悉知.悉了。若法應知.應斷者。悉知.悉斷。若法應知.應作證者。悉皆作證。若法應知.應修習者。悉已修習。何等法應知.應了。悉知.悉了所謂名色。何等法應知.應斷。所謂無明及有愛。何等法應知.應證。所謂眼.解脫。何等法應知.應修。所謂正觀。若比丘于此法應知.應了。悉知.悉了。若法應知.應斷者。悉知.悉斷。若法應知.應作證者。悉知.悉證。若法應知.應修者。悉知.悉修。是名比丘斷愛結縛。正無間等。究竟苦邊。諸比丘。是名六分別六入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作是念。比丘雲何知.雲何見而得見法。作是思惟已。從禅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作是念。比丘雲何知.雲何見而得見法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谛聽。善思。當爲汝說。有二法。何等爲二。眼.色爲二。如是廣說。乃至非其境界故。所以者何。眼.色緣生眼識。叁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四無色陰.眼.色。此等法名爲人。于斯等法作人想.衆生.那羅.摩[少/兔]阇.摩那婆.士夫.福伽羅.耆婆.禅頭
又如是說。我眼見色。我耳聞聲。我鼻嗅香。我舌嘗味。我身覺觸。我意識法。彼施設又如是言說。是尊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分齊。比丘。是則爲想。是則爲志。是則言說。此諸法皆悉無常.有爲.思願緣生。若無常.有爲.思願緣生者。彼則是苦。又複彼苦生。亦苦住。亦苦滅。亦苦數數出生。一切皆苦。若複彼苦無余斷。吐盡.離欲.滅.息沒。余苦更不相續。不出生。是則寂滅。是則勝妙。所謂舍一切有余.一切愛盡.無欲.滅盡.涅槃。耳.鼻.舌.身觸緣生身識。叁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四是無色陰。身根是色陰。此名爲人。如上說。乃至滅盡。涅槃。緣意。法生意識.叁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四無色陰.四大。士夫所依。此等法名爲人。如上廣說。乃至滅盡.涅槃。若有于此諸法。心隨入。住解脫不退轉。于彼所起系著。無有我。比丘。如是知.如是見。則爲見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作是念。雲何知.雲何見。名爲見法。思惟已。從禅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作是念。比丘雲何知.雲何見。名爲見法。今問世尊。唯願解說
佛告比丘。谛聽。善思。當爲汝說。有二法。眼.色。緣生眼識。如上廣說。尊者。如所說偈
眼色二種緣 生于心心法
識觸及俱生 受想等有因
非我非我所 亦非福伽羅
亦非摩[少/兔]阇 亦非摩那婆
是則爲生滅 苦陰變易法
于斯等作想 施設于衆生
那羅摩[少/兔]阇 及與摩那婆
亦余衆多想 皆因苦陰生
諸業愛無明 因積他世陰
余沙門異道 異說二法者
彼但有言說 聞已增癡惑
貪愛息無余 無明沒永滅
愛盡衆苦息 無上佛眼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天.世人于色染著愛樂住。彼色若無常.變易.滅盡。彼諸天.人則生大苦。于聲.香.味.觸.法染著愛樂住。彼法變易.無常.滅盡。彼諸天.人得大苦住
如來于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已。于色不複染著愛樂住。彼色變易.無常.滅盡。則生樂住。于聲.香.味.觸.法。集.滅.味.患.離如實知。如實知已。不複染著愛樂住。彼色變易.無常.滅盡。則生樂住。所以者何。眼.色緣生眼識。叁事和合觸。觸緣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此叁受集。此受滅.此受患.此受離如實知。于彼色因緣生阨礙。阨礙盡已。名無上安隱涅槃。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叁事和合觸。觸緣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如實知。如實知已。彼法因緣生阨礙。阨礙盡已。名無上安隱涅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于色聲香味 觸法六境界
一向生喜悅 愛染深樂著
諸天及世人 唯以此爲樂
變易滅盡時 彼則生大苦
唯有諸賢聖 見其滅爲樂
世間之所樂 觀察悉爲怨
賢聖見苦者 世間以爲樂
世間之所苦 于聖則爲樂
甚深難解法 世間疑惑生
大闇所昏沒 盲冥無所見
唯有智慧者 發朦開大明
如是甚深句 非聖孰能知
不還受身者 深達谛明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瞻婆國揭伽池側
爾時。尊者鹿紐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有第二住。有一一住。彼雲何第二住。雲何一一住
佛告鹿紐。善哉。善哉。鹿紐。能問如來如是之義
佛告鹿紐。若眼識色可愛.樂.念.可意。長養于欲。彼比丘見已。喜樂.贊歎.系著住。愛樂.贊歎.系著住已。心轉歡喜。歡喜已深樂。深樂已貪愛。貪愛已阨礙。歡喜.深樂.貪愛.阨礙者。是名第二住。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鹿紐。有如是像類比丘。正使空閑獨處。猶名第二住。所以者何。愛喜不斷不滅故。愛欲不斷.不知者。諸佛如來說第二住
若有比丘。于可愛.樂.念.可意。長養于欲色。彼比丘見已不喜樂.不贊歎.不系著住。不喜樂.不贊歎.不系著住已。不歡喜。不歡喜故不深樂。不深樂故不貪愛。不貪愛故不阨礙。不歡喜.深樂.貪愛.阨礙者。是名爲一一住。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鹿紐。如是像類比丘。正使處于高樓重閣。猶是一一住者。所以者何。貪愛已盡.已知故。貪愛已盡.已知者。諸佛如來說名一一住
爾時。尊者鹿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叁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瞻婆國揭伽池側
爾時。尊者鹿紐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
《雜阿含經十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