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99卷02頁碼:P0001
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

  《雜阿含經》叁十八 ▪第3页

  宋天竺叁藏求那跋陀羅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央瞿利摩羅駃走不及。走極疲乏已。遙語世尊。住。住。勿去

  世尊並行而答。我常住耳。汝自不住

  爾時。央瞿利摩羅即說偈言

  沙門尚駃行  而言我常住

  我今疲倦住  說言汝不住

  沙門說雲何  我住汝不住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央瞿利摩羅  我說常住者

  于一切衆生  謂息于刀杖

  汝恐怖衆生  惡業不休息

  我于一切蟲  止息于刀杖

  汝于一切蟲  常逼迫恐怖

  造作凶惡業  終無休息時

  我于一切神  止息于刀杖

  汝于一切神  長夜苦逼迫

  造作黑惡業  于今不止息

  我住于息法  一切不放逸

  汝不見四谛  故不息放逸

  央瞿利摩羅說偈白佛

  久乃見牟尼  故隨路而逐

  今聞真妙說  當舍久遠惡

  作如是說已  即放舍刀楯

  投身世尊足  願聽我出家

  佛以慈悲心  大仙多哀愍

  告比丘善來  出家受具足

  爾時。央瞿利摩羅出家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須發。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增修梵行。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央瞿利摩羅得阿羅漢。覺解脫喜樂。即說偈言

  本受不害名  而中多殺害

  今得見谛名  永離于傷殺

  身行不殺害  口意俱亦然

  當知真不殺  不迫于衆生

  洗手常血色  名央瞿摩羅

  浚流之所漂  叁歸製令息

  歸依叁寶已  出家得具足

  成就于叁明  佛教作已作

  調牛以捶杖  伏象以鐵鈎

  不以刀捶杖  正度調天人

  利刀以水石  直箭以熅火

  治材以斧斤  自調以黠慧

  人前行放逸  隨後能自斂

  是則照世間  如雲解月現

  人前放逸行  隨後能自斂

  于世恩愛流  正念而超出

  少壯年出家  精勤修佛教

  是則照世間  如雲解月現

  少壯年出家  精勤修佛教

  于世恩愛流  正念以超出

  若度諸惡業  正善能令滅

  是則照世間  如雲解月現

  人前造惡業  正善能令滅

  于世恩愛流  正念能超出

  我已作惡業  必向于惡趣

  已受于惡報  宿責食已食

  若彼我怨憎  聞此正法者

  得清淨法眼  于我修行忍

  不複興鬥訟  蒙佛恩力故

  我怨行忍辱  亦常贊歎忍

  隨時聞正法  聞已隨修行

  佛說此經已。央瞿利摩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七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異比丘于夜明相出時。出拓補河邊。脫衣著岸邊。入水洗浴。浴已上岸。被一衣。待身幹

  時。有一天子放身光明。普照拓補河側。語比丘言。汝少出家。鮮白發黑。年始盛美。應習五欲。莊嚴璎珞。塗香華鬘。五樂自娛。而于是時。違親背俗。悲泣別離。剃除須發。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如何舍現前樂。而求非時之利

  比丘答言。我不舍現前樂求非時樂。我今乃是舍非時樂得現前樂

  天問比丘。雲何舍非時樂得現前樂

  比丘答言。如世尊說。非時之欲。少味多苦。少利多難。我今于現法中。已離熾然。不待時節。能自通達。現前觀察。緣自知覺。如是。天子。是名舍非時樂得現前樂

  天複問比丘。雲何複是如來所說。非時之欲。少樂多苦。雲何複是如來所說。現法利樂。乃至緣自覺知

  比丘答言。我年少出家。不能廣宣如來所說正法.律儀。世尊近在迦蘭陀竹園。汝可往詣如來。問其所疑。如世尊說。隨憶受持

  天子複言。比丘。于如來所。有諸力天衆多圍繞。我先無問。未易可詣。比丘。汝若能爲先白世尊者。我可隨往

  比丘答言。當爲汝去

  天白比丘。唯然。尊者。我隨後來

  時。彼比丘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以向天子往反問答具白世尊。今者。世尊。彼天子誠實言者須臾應至。不誠實者自當不來

  時。彼天子遙語比丘。我已此在。我已在此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衆生隨愛想  以愛想而住

  以不知愛故  則爲死方便

  佛告天子。汝解此偈者。便可發問

  天子白佛。不解。世尊。不解。善逝。佛複說偈而告天子曰

  若知所愛者  不于彼生愛

  彼此無所有  他人莫能說

  佛告天子。汝解此義者。便可發問

  天子白佛。不解。世尊。不解。善逝

  佛複說偈言

  見等勝劣者  則有言論生

  叁事不傾動  則無軟中上

  佛告天子。解此義者。則可發問

  天子白佛。不解。世尊。不解。善逝

  佛複說偈言

  斷愛及名色  除慢無所系

  寂滅息嗔恚  離結絕悕望

  不見于人天  此世及他世

  佛告天子。解此義者。乃可發問

  天子白佛。已解。世尊。已解。善逝

  佛說此經已。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即沒不現

  (一○七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異比丘于後夜時至拓補河邊。脫衣置岸邊。入水洗浴。浴已。還上岸。著一衣。待身幹

  時。有一天子放身光明。普照拓補河側。問比丘言。比丘。比丘。此是丘冢。夜則起煙。晝則火然。彼婆羅門見已而作是言。壞此丘冢。發掘者智。持以刀劍。又見大龜。婆羅門見已。作是言。除此大龜。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氍氀。婆羅門見已。作此言。卻此氍氀。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肉段。彼婆羅門見已。作是言。除此肉段。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屠殺。婆羅門見已。作是言。壞是屠殺處。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楞耆。彼婆羅門見已。作是言。卻此楞耆。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二道。彼婆羅門見已。作是言。除此二道。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門扇。婆羅門見已。作是言。卻此門扇。發掘者智。持以刀劍。見有大龍。婆羅門見已。作是言。止。勿卻大龍。應當恭敬。比丘。汝來受此論。往問世尊。如佛所說。汝隨受持。所以者何。除如來。我不見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于此論心悅樂者。若諸弟子從我所聞。然後能說

  爾時。比丘從彼天所聞此論已。往詣世尊。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彼天子所問諸論廣問世尊。雲何爲丘冢。雲何爲夜則起煙。雲何爲晝則火然。雲何是婆羅門。雲何發掘。雲何智者。雲何刀劍。雲何爲大龜。雲何氍氀。雲何爲肉段。雲何爲屠殺處。雲何爲楞耆。雲何爲二道。雲何爲門扇。雲何爲大龍

  佛告比丘。丘冢者。謂衆生身。粗四大色父母遺體。抟食.衣服.覆蓋.澡浴.摩飾.長養。皆是變壞磨滅之法。夜起煙者。謂有人于夜時起。隨覺隨觀。晝行其教。身業.口業。婆羅門者。謂如來.應.等正覺。發掘者。謂精勤方便。智士者。謂多聞聖弟子。刀劍者。謂智慧刀劍。大龜者。謂五蓋。氍氀者。謂忿恨。肉段者。謂悭愱。屠殺者。謂五欲功德。楞耆者。謂無明。二道。謂疑惑。門扇者。謂我慢。大龍者。謂漏盡羅漢。如是。比丘。若大師爲聲聞所作。哀愍悲念。以義安慰。于汝已作。汝等當作所作。當于曝露.林中.空舍.山澤.岩窟。敷草樹葉。思惟禅思。不起放逸。莫令後悔。是則爲我隨順之教。即說偈言

  說身爲丘冢  覺觀夜起煙

  晝業爲火然  婆羅門正覺

  精進勤發掘  黠慧明智士

  以智慧利劍  厭離勝進者

  五蓋爲巨龜  忿恨爲氍氀

  悭愱爲肉段  五欲屠殺處

  無明爲楞耆  疑惑于二道

  門扇現我慢  漏盡羅漢龍

  究竟斷諸論  故我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木*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波羅[木*奈]城乞食

  時。有異比丘以不住心。其心惑亂。不攝諸根。晨朝著衣持缽。入波羅[木*奈]城乞食。是比丘遙見世尊。見已。攝持諸根。端視而行。世尊見是比丘攝持諸根。端視而行。見已入城。乞食畢。還精舍。舉衣缽。洗足已。入室坐禅。晡時從禅覺。入僧中。敷坐具。于大衆前坐。告諸比丘。我今晨朝著衣持缽。入波羅[木*奈]城乞食。見有比丘。以不住心.惑亂心。諸根放散。亦持衣缽入城乞食。彼遙見我。即自斂攝竟。爲是誰

  時。彼比丘從座起。整衣服。到于佛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世尊。我于晨朝入城乞食。其心惑亂。不攝諸根行。遙見世尊。即自斂心。攝持諸根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見我已。能自斂心。攝持諸根。比丘。是法應當如是。若見比丘。亦應自攝持。若複見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亦當如是攝持諸根。當得長夜以義饒益。安隱快樂

  爾時。衆中複有異比丘說偈歎曰

  以其心迷亂  不專系念住

  晨朝持衣缽  入城邑乞食

  中路見大師  威德容儀備

  欣悅生慚愧  即攝持諸根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雜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