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三十八 ▪第3页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央瞿利摩罗駃走不及。走极疲乏已。遥语世尊。住。住。勿去
世尊并行而答。我常住耳。汝自不住
尔时。央瞿利摩罗即说偈言
沙门尚駃行 而言我常住
我今疲倦住 说言汝不住
沙门说云何 我住汝不住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央瞿利摩罗 我说常住者
于一切众生 谓息于刀杖
汝恐怖众生 恶业不休息
我于一切虫 止息于刀杖
汝于一切虫 常逼迫恐怖
造作凶恶业 终无休息时
我于一切神 止息于刀杖
汝于一切神 长夜苦逼迫
造作黑恶业 于今不止息
我住于息法 一切不放逸
汝不见四谛 故不息放逸
央瞿利摩罗说偈白佛
久乃见牟尼 故随路而逐
今闻真妙说 当舍久远恶
作如是说已 即放舍刀楯
投身世尊足 愿听我出家
佛以慈悲心 大仙多哀愍
告比丘善来 出家受具足
尔时。央瞿利摩罗出家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增修梵行。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央瞿利摩罗得阿罗汉。觉解脱喜乐。即说偈言
本受不害名 而中多杀害
今得见谛名 永离于伤杀
身行不杀害 口意俱亦然
当知真不杀 不迫于众生
洗手常血色 名央瞿摩罗
浚流之所漂 三归制令息
归依三宝已 出家得具足
成就于三明 佛教作已作
调牛以捶杖 伏象以铁钩
不以刀捶杖 正度调天人
利刀以水石 直箭以熅火
治材以斧斤 自调以黠慧
人前行放逸 随后能自敛
是则照世间 如云解月现
人前放逸行 随后能自敛
于世恩爱流 正念而超出
少壮年出家 精勤修佛教
是则照世间 如云解月现
少壮年出家 精勤修佛教
于世恩爱流 正念以超出
若度诸恶业 正善能令灭
是则照世间 如云解月现
人前造恶业 正善能令灭
于世恩爱流 正念能超出
我已作恶业 必向于恶趣
已受于恶报 宿责食已食
若彼我怨憎 闻此正法者
得清净法眼 于我修行忍
不复兴斗讼 蒙佛恩力故
我怨行忍辱 亦常赞叹忍
随时闻正法 闻已随修行
佛说此经已。央瞿利摩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七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异比丘于夜明相出时。出拓补河边。脱衣着岸边。入水洗浴。浴已上岸。被一衣。待身干
时。有一天子放身光明。普照拓补河侧。语比丘言。汝少出家。鲜白发黑。年始盛美。应习五欲。庄严璎珞。涂香华鬘。五乐自娱。而于是时。违亲背俗。悲泣别离。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如何舍现前乐。而求非时之利
比丘答言。我不舍现前乐求非时乐。我今乃是舍非时乐得现前乐
天问比丘。云何舍非时乐得现前乐
比丘答言。如世尊说。非时之欲。少味多苦。少利多难。我今于现法中。已离炽然。不待时节。能自通达。现前观察。缘自知觉。如是。天子。是名舍非时乐得现前乐
天复问比丘。云何复是如来所说。非时之欲。少乐多苦。云何复是如来所说。现法利乐。乃至缘自觉知
比丘答言。我年少出家。不能广宣如来所说正法.律仪。世尊近在迦兰陀竹园。汝可往诣如来。问其所疑。如世尊说。随忆受持
天子复言。比丘。于如来所。有诸力天众多围绕。我先无问。未易可诣。比丘。汝若能为先白世尊者。我可随往
比丘答言。当为汝去
天白比丘。唯然。尊者。我随后来
时。彼比丘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以向天子往反问答具白世尊。今者。世尊。彼天子诚实言者须臾应至。不诚实者自当不来
时。彼天子遥语比丘。我已此在。我已在此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众生随爱想 以爱想而住
以不知爱故 则为死方便
佛告天子。汝解此偈者。便可发问
天子白佛。不解。世尊。不解。善逝。佛复说偈而告天子曰
若知所爱者 不于彼生爱
彼此无所有 他人莫能说
佛告天子。汝解此义者。便可发问
天子白佛。不解。世尊。不解。善逝
佛复说偈言
见等胜劣者 则有言论生
三事不倾动 则无软中上
佛告天子。解此义者。则可发问
天子白佛。不解。世尊。不解。善逝
佛复说偈言
断爱及名色 除慢无所系
寂灭息嗔恚 离结绝悕望
不见于人天 此世及他世
佛告天子。解此义者。乃可发问
天子白佛。已解。世尊。已解。善逝
佛说此经已。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没不现
(一○七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异比丘于后夜时至拓补河边。脱衣置岸边。入水洗浴。浴已。还上岸。着一衣。待身干
时。有一天子放身光明。普照拓补河侧。问比丘言。比丘。比丘。此是丘冢。夜则起烟。昼则火然。彼婆罗门见已而作是言。坏此丘冢。发掘者智。持以刀剑。又见大龟。婆罗门见已。作是言。除此大龟。发掘者智。持以刀剑。见有氍氀。婆罗门见已。作此言。却此氍氀。发掘者智。持以刀剑。见有肉段。彼婆罗门见已。作是言。除此肉段。发掘者智。持以刀剑。见有屠杀。婆罗门见已。作是言。坏是屠杀处。发掘者智。持以刀剑。见有楞耆。彼婆罗门见已。作是言。却此楞耆。发掘者智。持以刀剑。见有二道。彼婆罗门见已。作是言。除此二道。发掘者智。持以刀剑。见有门扇。婆罗门见已。作是言。却此门扇。发掘者智。持以刀剑。见有大龙。婆罗门见已。作是言。止。勿却大龙。应当恭敬。比丘。汝来受此论。往问世尊。如佛所说。汝随受持。所以者何。除如来。我不见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于此论心悦乐者。若诸弟子从我所闻。然后能说
尔时。比丘从彼天所闻此论已。往诣世尊。稽首礼足。退坐一面。以彼天子所问诸论广问世尊。云何为丘冢。云何为夜则起烟。云何为昼则火然。云何是婆罗门。云何发掘。云何智者。云何刀剑。云何为大龟。云何氍氀。云何为肉段。云何为屠杀处。云何为楞耆。云何为二道。云何为门扇。云何为大龙
佛告比丘。丘冢者。谓众生身。粗四大色父母遗体。抟食.衣服.覆盖.澡浴.摩饰.长养。皆是变坏磨灭之法。夜起烟者。谓有人于夜时起。随觉随观。昼行其教。身业.口业。婆罗门者。谓如来.应.等正觉。发掘者。谓精勤方便。智士者。谓多闻圣弟子。刀剑者。谓智慧刀剑。大龟者。谓五盖。氍氀者。谓忿恨。肉段者。谓悭愱。屠杀者。谓五欲功德。楞耆者。谓无明。二道。谓疑惑。门扇者。谓我慢。大龙者。谓漏尽罗汉。如是。比丘。若大师为声闻所作。哀愍悲念。以义安慰。于汝已作。汝等当作所作。当于曝露.林中.空舍.山泽.岩窟。敷草树叶。思惟禅思。不起放逸。莫令后悔。是则为我随顺之教。即说偈言
说身为丘冢 觉观夜起烟
昼业为火然 婆罗门正觉
精进勤发掘 黠慧明智士
以智慧利剑 厌离胜进者
五盖为巨龟 忿恨为氍氀
悭愱为肉段 五欲屠杀处
无明为楞耆 疑惑于二道
门扇现我慢 漏尽罗汉龙
究竟断诸论 故我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木*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入波罗[木*奈]城乞食
时。有异比丘以不住心。其心惑乱。不摄诸根。晨朝着衣持钵。入波罗[木*奈]城乞食。是比丘遥见世尊。见已。摄持诸根。端视而行。世尊见是比丘摄持诸根。端视而行。见已入城。乞食毕。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入室坐禅。晡时从禅觉。入僧中。敷坐具。于大众前坐。告诸比丘。我今晨朝着衣持钵。入波罗[木*奈]城乞食。见有比丘。以不住心.惑乱心。诸根放散。亦持衣钵入城乞食。彼遥见我。即自敛摄竟。为是谁
时。彼比丘从座起。整衣服。到于佛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世尊。我于晨朝入城乞食。其心惑乱。不摄诸根行。遥见世尊。即自敛心。摄持诸根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见我已。能自敛心。摄持诸根。比丘。是法应当如是。若见比丘。亦应自摄持。若复见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当如是摄持诸根。当得长夜以义饶益。安隐快乐
尔时。众中复有异比丘说偈叹曰
以其心迷乱 不专系念住
晨朝持衣钵 入城邑乞食
中路见大师 威德容仪备
欣悦生惭愧 即摄持诸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杂阿含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2】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