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別譯雜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100卷02頁碼:P0374
失譯

  《別譯雜阿含經》五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初誦第五

  (八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婆羅門。往詣佛所。問訊佛已。在于佛前。而說偈言

  雲何戒具足  威儀不阙減

  修習何等業  成就何等法

  而能得名爲  叁明婆羅門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能知于宿命  見天及惡趣

  盡于生死有  叁通並叁明

  心得好解脫  斷欲及一切

  成就上叁明  我名爲叁明

  時婆羅門聞佛所說。踴躍歡喜。退坐而去

  (八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阿難從佛向舍衛城。時于糞聚窟中。見夫妻二人。年幾老大。柱杖戰栗。如老鹳雀。佛遙見已。告阿難言。汝見夫妻二人極爲老朽在糞窟中不。阿難白佛言。唯然已見。佛告阿難。如斯老人。若年少時。在舍衛城中。應爲第一長者。剃除須發。被服法衣。應得羅漢。若少年時。聚積財錢。應爲第二長者。若出家者。剃除須發。被服法衣。應得阿那含。若第叁時。聚集錢財。應爲第叁長者。剃除須發。被服法衣。應得須陀洹。如今老熟。亦不能聚財。不能精勤。亦不得上人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少不修梵行  亦不聚財寶

  猶如老鹳雀  拪止守空池

  不修于梵行  壯不聚財寶

  念壯所好樂  住立如曲弓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老婆羅門。年耆根熟。先于往日。多造衆惡。極爲粗弊。毀犯所禁。不信福善。不先作福。臨終之時。無所依止。往詣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我于往日。多造衆惡。極爲粗弊。毀犯所禁。不能修福。又不修善。亦複不能先作福德。臨終之時。無所依止。佛言。實如汝語。老婆羅門言。善哉瞿昙。當爲我說。使我長夜獲于安樂。得義得利。佛言。實如汝說。汝于往日。身口意業。不作善行。毀犯禁戒。不修福德。不能先造。臨命終時。作所怙恃。汝于今者。實爲衰老。先造衆罪。所作粗惡。不造福業。不修善行。不能先造。可畏之時。所歸依處。譬如有人。將欲死時。思願逃避。入善舍宅。以自救護。如是之事。都不可得。是故今當身修善行。意口亦然。若叁業善。臨命之時。即是舍宅。可逃避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人生壽命促  必將付于死

  衰老之所侵  無有能救者

  是以應畏死  唯有入佛法

  若修善法者  是則歸依處

  佛說是已。第二經無差別。應求歸依處。大人宜修善。第叁長行別。偈則不同。偈言

  壯盛及衰老  叁時皆過去

  余命既無幾  常爲老所患

  近到閻王際  婆羅門欲生

  二間無住處  汝都無資糧

  應作小明燈  依憑于精勤

  前除于諸使  不複生老死

  (八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老婆羅門。往至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吾今朽邁。往昔已來。造作衆惡。未曾作福。未更修善。又所不行離于怖畏救護之法。善哉瞿昙。爲我說法。使我命終有所救護。屋宅歸依逃避之處。佛告婆羅門。世間熾然。何謂熾然。謂老病死。以是之故。應身修善。口意亦然。汝都不修身口意善。汝今若能于身口意修于善者。即是汝之船濟。乃至死時能爲汝救護。爲汝屋宅。爲汝歸依逃避之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譬如失火家  焚燒于屋宅

  宜急出財寶  以置無火處

  生老病死火  焚燒于衆生

  宜應修惠施  赈衆于貧窮

  世間金寶等  王賊水火侵

  死時悉舍離  無有隨人者

  施逐人不舍  猶如堅牢藏

  王賊及水火  無能侵奪者

  悭貪不布施  是名常睡眠

  修施濟匮乏  是名爲覺悟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烏答摩納往至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昙。我如法乞財。供養父母。又以正理。使得樂處。正理供給。得大福不。佛言。如是供養實得大福。佛言。摩納。不限汝也。一切如法乞財。又以正理供養父母。正理使樂。正理供給。獲無量福。何以故。當知是人梵天即在其家。若正理供養父母。是阿阇梨即在其家。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得樂。一切皆遙敬其家。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使樂。正理供給。當知大天即在其家。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與樂供給。當知一切諸天即在其家。何以故。梵天王由正理供養父母故。得生梵世。若欲供養阿阇梨者。供養父母。即是阿阇梨。若欲禮拜。先應禮拜父母。若欲事火。先當供養父母。若欲事天。先當供養父母。即是供養諸天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梵天及火神  阿阇梨諸天

  若供養彼者  應奉養二親

  今世得名譽  來世生梵天

  (八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摩納。名優北伽。往詣佛所。稽首問訊。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婆羅門如法乞財。聚設大祀。教他設祀。如是之祀。爲當作祀。爲當不作。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馬脂及人脂  牛脂並美食

  吸風開祀門  此六名大祀

  作業雖廣大  仙聖所毀呰

  [牛*羊]羊及羖羊  牛王諸小牛

  一切殺生類  此不爲正祀

  如是是邪祀  衆聖所不過

  若設正祀者  終不惱群生

  不害有生命  設祀斷諸有

  是名爲正祀  若設如是祀

  大仙必往彼  施及祀場余

  宜與彼應供  清淨心惠施

  時施施何處  當施勝福田

  雲何勝福田  所謂修梵行

  若能如是施  斯名廣大祀

  設如是大祀  以如法聚財

  淨水手自與  若能如是施

  諸天生信敬  名爲自他利

  必獲大果報  如是設大祀

  唯有智者能  能生于淨信

  亦得心解脫  惱害不能加

  得世間衆樂  得生于勝處

  是名爲智者  所設之大祀

  佛說是已。優北伽摩納聞佛所說。歡喜而去

  (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摩納。名優北伽。往詣佛所。稽首問訊。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婆羅門如法乞財。聚斂大祀。教他設祀。如是之祀。爲當作祀。爲當不作。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施設大祀具  不擾害群生

  若能如是祀  所作皆清淨

  是名祀深隱  梵行者所受

  現于世間中  名聞極遠者

  遠離于戰诤  如是祀可贊

  諸佛所稱善  祀及祀之道

  以清淨惠施  宜施彼應供

  施時施何處  斯名廣大祀

  諸天所信敬  以如法聚財

  淨水手自與  若能如是祀

  名爲自他利  必獲大果報

  如是之大祀  唯有智者能

  能生于淨信  亦得心解脫

  惱害不能加  得世間最樂

  得生于勝處  名爲有智者

  佛說是已。優北伽聞佛所說。歡喜而去

  (九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摩納。名曰佛移。往詣佛所。稽首問訊。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爲有幾法教在家人處于家中。得現報利。並得利樂。佛告摩納。有四法。使在家人。得現世報。獲利益樂。何謂爲四。一能精勤。二能守護諸根。叁得善知識。四正理養命。雲何精勤。隨所作業。家計資生。或爲王臣。或爲農夫。或複治生。或複牧人。隨其所作。不憚劬勞。寒暑風雨。饑渴飽滿。蚊虻蠅蜂。雖有勤苦。不舍作業。爲成業故。終不休廢。是名精勤。雲何名爲守護諸根。若族姓子。如法聚財。設有方計。不爲王賊水火之所劫奪。怨憎之處悉不得侵。不生惡子。是名守護。雲何名爲近于善友。若族姓子。近于善友。而此善友資性賢良。終不奸盜。亦不放逸飲酒醉亂。吐出實言。不爲欺诳。與如此人。共爲親友。未生憂惱能令不生。已生憂惱能使滅除。未生喜樂能使得生已生喜樂能使不失。是名善友。雲何名爲正理養命若族姓子。知其財物。量其多少。節其財用。入多于出。莫苟輕用。譬如有人食優昙果初食之時。樹上甚多。既食之已醉眠七日。既醒悟已。方覺失果。宜處以理。奢儉得中。若有錢財。不能衣食。不能惠施。極自儉用。衆人鹹言。如此之人死如狗死。宜自籌量。不奢不儉。是名正理養命。摩納複白佛言。修何等法。令在家人現受其利。後世得福。佛告摩納。有四種法。能獲福報。何謂爲四。所謂信戒及施聞慧。雲何名戒。能行不殺。乃至不飲酒。雲何名施。施沙門婆羅門。師長父母。貧窮之者。乞與衣食床敷臥具。病瘦醫藥。種種所須。盡能惠與。名之爲施。雲何聞慧。如實知苦。知苦谛。如實知習。知習谛。如實知道。知道谛。如實知滅。知滅谛。是名聞慧具足。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精心修事業  勤守護不失

  親近于善友  能正理養命

  信戒施聞慧  除斷于悭貪

  若能如是者  速獲清淨道

  如是八種法  能得現利喜

  于未來之世  亦得天上樂

  佛說是已。佛移摩納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彌絺羅國庵婆羅園。爾時婆私吒婆羅門女。新喪第六子。爲喪子故。心意錯亂。裸形狂走。漸走不已。至彌絺羅庵婆羅園。爾時世尊與無央數大衆圍繞說法。時婆私吒婆羅門女遙見世尊。還得本心。慚愧蹲地。佛告阿難。與其郁多羅僧。汝可將來。我爲說法。阿難受敕。即與郁多羅僧。婆私吒婆羅門女。尋取衣著。往詣佛所。頭面禮足。爾時世尊爲婆羅門女。宣種種法。示教利喜。如昔諸佛。爲說法要。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爲不淨苦惱之本。出要爲樂

  爾時世尊廣爲說法。知彼至心欲離蓋纏。爲說四谛苦習滅道。此婆私吒女。聰明解悟。聞法能持。譬如淨白[疊*毛]易受染色。婆私吒女即于坐上。見四真谛。見法到法。知法度疑彼岸。自已證法。不隨他教。信不退轉。于佛教法。得無所畏。即從坐起。合掌禮佛。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得度于叁惡。盡我形壽。歸依叁寶。爲優婆夷。盡壽不殺。清淨信向。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亦複如是。時彼婦女。聞法歡喜。禮佛而去。更于異時。婆私吒喪第七子。心不愁憂。亦不苦惱。亦不追念裸形狂走

  爾時其夫婆羅突邏阇說偈問言

  汝昔喪子時  追念極荼毒

  愁憶纏心情  彌時不飲食

  今者第七…

《別譯雜阿含經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