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譯雜阿含經》十叁 ▪第2页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續本經文上一頁。爾時優竭提舍利婆羅門施設大祀。七百牛王系之于柱。牸牛犢子[牛*羊]羖羊等。如是種種所有畜生不可稱計。在祀場中處處系之。設諸肴饍種種飲食。爾時余國諸婆羅門。聞彼設祀悉來雲集。時優竭提舍利婆羅門。聞佛從俱薩羅到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欲往佛所作是念言。我今設祀所作會具。當問瞿昙。將不少耶。時婆羅門乘羽葆車。所著衣裳上下純白。提叁岐金叉。持金藻盥滿中淨水。諸摩納衆圍繞左右。余國種種諸婆羅門亦爲翼從。來詣佛所問訊已訖。在一面坐具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設斯大祀。系七百牛王及諸畜生。乃至余國婆羅門等悉來雲集。辦具已訖欲設大祀。願佛教我滿足有勝無少減不。佛言。婆羅門。汝爲祀主大施求福亦大得罪。豎叁種刀斯名不善。作于苦因亦得苦報。得于苦利受報亦苦。雲何名爲叁種刀。意口身刀也。何名意刀。汝若祀時意業不善。殺諸畜生以爲大祀。是名豎于意刀。何者口刀。汝欲祀時而作是言。我于明日當殺爾許種種生命。是名豎于口刀。雲何名爲身刀。汝若祀時手牽牛王及諸畜生受于咒願。是名豎于身刀。佛言。又有叁種火。最勝最妙宜應謹慎亦當恭敬。非汝所事邪見火也。何謂爲叁。一名恭敬火。二名苦樂俱火。叁名福田火。雲何名爲恭敬火。應當供養尊重恭敬擁護父母。何以故。父母求子禱祀神祇然後得子。父母赤白和合成身生育長養。以是之故名恭敬火。如是之火應正供養。與衆快樂令無乏苦。雲何名爲苦樂俱火。若族姓子。起于精勤積集錢財。于其妻子並諸眷屬奴婢仆使知友輔相及諸親族皆應供養供給所須與其利樂。如是等輩皆同苦樂。是名苦樂俱火。雲何名爲福田火。若沙門婆羅門能斷貪欲解脫貪欲。能斷嗔恚解脫嗔恚。能斷愚癡解脫愚癡。如是等沙門婆羅門名福田火。上趣諸天能招樂報。此名福田火。是以族姓子。應當至心供養恭敬使得快樂。又有叁種火必應滅之。何者叁火。所謂貪欲愚癡嗔恚火。不如世間火有時須然有時須滅。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恭敬俱福田 此叁火應祀
若勤心供養 獲得叁種樂
雲何爲叁樂 施戒及修定
叁種之果報 人天涅槃樂
若人于一切 善解于方法
于祠祀時節 能養其眷屬
供養應供者 能供養應供
終竟必獲得 永離災患處
爾時優竭提舍利婆羅門聞佛所說。即語烏答摩納汝可往詣彼祀場中。先所系養諸畜生等。以系祀者今悉散放隨逐水草。盡其壽命莫作拘礙。烏答摩納言。和上如所教敕我能爲之。即往祀場宣告諸人。我受優竭提舍利教敕。一切畜生悉皆解放任意令去。烏答摩納往祀場所。未久之間如來于後即爲優竭提舍利婆羅門。如諸佛法爲說法要示教利喜。時婆羅門即受禁戒乃至見谛。余如突羅阇品中所說。時優竭提舍利婆羅門即整衣服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唯願明日與諸大衆往祀場中受我供設。爾時世尊默然受請。時婆羅門聞佛所說。又見受請歡喜而去。時婆羅門至祀場已。通夜辦具種種肴饍。乃至敷座又具淨水。後日晨朝往詣佛所白佛言。時到。爾時如來與諸大衆著衣持缽往詣祀場。在衆僧前敷座而坐。時婆羅門睹佛大衆寂然坐定。手行淨水施設種種肴饍飲食。食訖攝缽。時婆羅門在世尊前敷座而坐。願樂聽法。爾時如來。即爲咒願
于諸大祀中 祠祀火爲上
婆羅門書中 薩婆底爲上
一切國土中 人王最爲上
百川衆流中 海水最爲上
列宿麗于天 月光最爲上
一切衆明中 日光最爲上
十方世界中 佛爲第一尊
爾時世尊爲婆羅門。種種說法示教利喜。從座而去
(二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摩納名僧伽羅。往詣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即白佛言。世尊。雲何觀察不善丈夫。佛言。譬如觀月。又問。雲何觀察善勝丈夫。佛複答曰。亦如觀月爾時摩納複白佛言。雲何不善丈夫觀之如月。佛言。不善丈夫如十六日月光漸減圓滿轉虧。乃至于盡損減不現。如佛法中不能信心受持禁戒。少所讀誦若修少施。于其後時懈怠不勤。漸失信心毀犯禁戒。複不布施親近惡友。不至僧坊咨受于法。不聽法故身口意業造于不善。以造惡故身壞命終墮于惡道。是故當知惡丈夫者。猶如彼月漸漸損減乃至滅盡。又問。雲何善勝丈夫亦複如月。佛言。譬如初月光明熾然漸漸增長。至十五日圓滿具足。如佛法中能有信心修行禁戒。習于多聞修于布施。卻除邪見修于正見。于佛法中得純信心。堅持禁戒善修多聞。能施不悭具于正見。信心持戒多聞惠施以漸增長。是善丈夫身口意行。親近善友具修諸善。身壞命終得生天上。是故當知善丈夫者亦複如月。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譬如盛滿月 處于虛空中
圓光甚晖曜 映蔽于諸星
亦如具信人 戒聞舍貪嫉
于諸嫉妒者 如月蔽衆星
時僧伽羅摩納聞佛所說踴躍而去。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六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婆羅門名曰生聽。往詣佛所問訊已訖在一面坐。即白佛言。我曾聞人說。世尊言但施于我莫施余人。但施我弟子莫施他弟子若能施我及我弟子得大果報。若施他人及余弟子不得果報。實說是不將非世人誹謗者乎。佛言。此實虛妄誹謗于我都無此語。若如是說作二種難。一者遮難。二者受者得減損難。若如此說作大損減。身壞命終墮叁惡道。汝今應知。乃至洗缽之水我尚說言。施與蟲蟻獲大福報。況于施我實作是語。施持戒者得福甚多。施破戒者得福鮮少。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一切布施處 我常生贊歎
破戒得福少 持戒獲大果
黑白赤青牛 生犢各差別
駕用取其力 不擇其産種
人亦複如是 刹利婆羅門
毗舍首陀羅 真陀羅富且
能持于淨戒 施之得大果
如似赍麻幹 舍之取珍寶
孾愚無智者 未曾聽聞法
不能修梵行 施之獲少果
若親近賢聖 正覺及聲聞
能信于善逝 信根立堅固
生處恒尊貴 最後得涅槃
爾時生聽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六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城乞食。有一老婆羅門。捉杖持缽而行乞食。時佛見已語婆羅門言。汝今極老。何以捉杖持缽而行乞食。婆羅門言。我有七子各爲妻娶。分財等與我今無分。爲子驅故而行乞食。佛告之言。我今爲汝說偈。汝能于大衆中說此偈不。答言。我能。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生子太歡喜 爲之聚財寶
各爲娶妻子 而便驅棄我
此等無孝慈 口言爲父母
如彼羅刹子 垂死驅棄我
譬如馬槽枥 滿中置谷[麥*弋]
少馬無敬讓 驅蹋于老者
此子亦如是 無有愛敬心
棄我使行乞 不如杖愛我
我今捉此杖 禦狗及羊馬
行則佐我力 闇夜爲我伴
指水知深淺 若趺扶杖起
蒙杖除多聞 是杖愛念我
婆羅門受此偈已誦讀使利。爾時七子在大會中。時婆羅門于大衆中而作是言。汝等今當聽我所說。大衆默然。即說上偈。七子慚愧起來抱父各共修敬。將父歸家置本坐處。諸子各出妙[疊*毛]二張奉上于父。時婆羅門即作是念我今得樂。是瞿昙力。瞿昙即是我阿阇梨。婆羅門法。法應供養和上阿阇梨。選最好衣往至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今家中得諸利樂是汝之恩。我經書中說。阿阇梨者應與阿阇梨分。和上者應與和上分。瞿昙。汝今是我阿阇梨。應憐愍我受我此衣。爾時世尊以憐愍故爲受是衣。婆羅門踴躍從座而起。歡喜而去
(二六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著衣持缽入城乞食。時有一老婆羅門。捉杖持缽而行乞食。遙見佛已往至佛所而作是言。我捉杖持缽從他乞食。汝亦乞食。我之與汝俱是比丘。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不必從他乞 得名爲比丘
雖具在家法 正修于梵行
福果及惡報 俱斷無相著
幹竭諸有結 是名比丘法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六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王舍城北有耕作婆羅門名豆羅阇。爾時世尊于其晨朝著衣持缽往至彼所。時婆羅門遙見佛來。即至佛所白言。世尊。我種作人耕種而食不從人乞。瞿昙。汝今亦可耕種而食。佛言。我亦耕種而食。時豆羅阇婆羅門。即說偈言
汝自說知耕 未見汝耕時
汝若知耕者 爲我說耕法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吾以信爲種 諸善爲良田
精進爲調牛 智慧爲轅[車*鬲]
慚愧爲犁具 念爲禦耕者
身口意調順 持戒爲鞅子
耕去煩惱穢 甘雨隨時降
芸耨爲善心 大獲善苗稼
趣向安隱處 可以克永安
吾所耕如是 故得甘露果
超升離叁界 不來入諸有
婆羅門言。汝耕實是耕無上之勝耕。婆羅門聞是偈心生信解。盛滿缽飲食來用奉佛。佛不受。余如上豆羅阇婆羅門所說。乃至不受後有
(二六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比丘名曰梵天。遊行央伽國。來到瞻波至健伽池邊。後日晨朝著衣持缽入瞻波城。次第乞食到于本家。爾時尊者梵天母在中門中。以蘇米胡麻以投火聚望生梵天。尊者梵天在門中立。其母不識。爾時毗沙門天王敬信梵天。即與無數夜叉之衆乘虛而行。見梵天母祠祀于火不見其兒。唯見道人不謂己子。毗沙門天王即爲其母。而說偈言
婆羅門家女 梵天去此遠
祀火望梵世 斯非其迳路
不解趣梵天 勤苦事火爲
梵天中梵天 在汝門中立
都無有取著 亦無所養育
遠離諸惡趣 結使塵不著
遠離諸欲求 不染汙世法
如龍象善調 而無所惱觸
勝念之比丘 心善得解脫
如是應真者 今來受汝供
汝應然意燈 淨心速施與
爾時其母聞毗沙門說心即覺悟。母即施食與梵天食已。爲其作照明。後世安樂因
(二六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婆羅門。往詣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世人稱汝爲佛陀佛疊。如是之名從何而生。婆羅門說偈問言…
《別譯雜阿含經十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