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壹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125卷02頁碼:P0549
東晉 瞿昙僧伽提婆譯

  《增壹阿含經》四十六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放牛品第四十九第四分別誦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放牛兒成就十一法。牛群終不長益。亦複不能將護其牛。雲何爲十一。于是。放牛人亦不別其色。不解其相。應摩刷而不摩刷。不覆護瘡痍。不隨時放煙。不知良田茂草處。不知安隱之處。亦複不知渡牛處所。不知時宜。若[聲-耳+牛]牛時不留遺余盡取[聲-耳+牛]之。是時諸大牛可任用者不隨時將護。是謂。比丘。若牧牛人成就此十一法。終不能長養其牛。將護其身

  今此衆中比丘亦複如是。終不能有所長益。雲何爲十一。于是。比丘不別其色。不曉其相。應摩刷而不摩刷。不覆護瘡痍。不隨時放煙。不知良田茂草處。不知渡處。亦複不知安隱之處。不知時宜。食不知留遺余。諸長老比丘亦不敬待

  雲何比丘不知色。于是。比丘有四大及四大所造色。皆悉不知。如是比丘不別其色

  雲何比丘不別其相。于是。比丘不知行愚。亦不知行智。如實而不知。如是比丘不別其相

  雲何比丘應摩刷而不摩刷。于是。比丘若眼見色便起色想。有諸亂念。又且不守護眼根。以不善攝念。造衆殃舋。不守護眼根。如是。比丘若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意知法。起諸亂想。亦不守護意根。不改其行。如是比丘應摩刷而不摩刷

  雲何比丘不覆護瘡。于是。比丘起欲想而不舍離。亦不除去其念。若起嗔想.殺害想。起諸惡不善想。終不舍之。如是比丘不覆護瘡

  雲何比丘不隨時起煙。于是。比丘所諷誦法。不隨時向人說。如是比丘不隨時放煙

  雲何比丘不知良田茂草。于是。比丘不知四意止。如實而不知。如是比丘不知良田茂草處

  雲何比丘不知渡處。于是。比丘不別賢聖八品道。如是比丘不知渡處

  雲何比丘不知所愛。于是。比丘于十二部。契經.祇夜.授決.偈.因緣.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不知所愛

  雲何比丘不知時宜。于是。比丘便往輕賤家.博戲家。如是比丘不知時宜

  雲何比丘不留遺余。于是。比丘有信梵志.優婆塞往而請之。然諸比丘貪著飲食不知止足。如是比丘不留遺余

  雲何比丘不敬長老諸高德比丘。于是。比丘不起恭敬之心向諸有德人。如是比丘多有所犯。是謂比丘不敬長老。若有比丘成就十一法。終不能于此法中多所饒益

  若複牧牛人成就十一法者。能擁護其牛。終不失時。有所饒益。雲何爲十一。于是。牧牛人知其色。別其相。應摩刷而摩刷。覆護瘡痍。隨時而起煙。知良田茂草處。知渡要處。愛其牛。分別時宜。亦知性行。若[聲-耳+牛]牛時知留遺余。亦複知隨時將護可任用者。如是牧牛人將護牛。如是。比丘。若牧牛人成就此十一法。不失時節者。終不可沮壞

  如是。比丘若成就十一法者。于此現法中多所饒益。雲何十一法。于是。比丘知色。知相。知摩刷。知覆護瘡。知起煙。知良田茂草處。知所愛。知擇道行。知渡處。知食止足。知敬奉長老比丘。隨時禮拜

  雲何比丘而知色。于是。比丘知四大色。亦知四大所造色。是謂比丘知色

  雲何比丘知相。于是。比丘知愚相。知智相。如實而知之。如是比丘知相

  雲何比丘知摩刷。于是。比丘若欲想起。念知舍離。亦不殷勤。永無欲想。若恚想.害想。及諸惡不善想起。念知舍離。亦不殷勤。永無恚想。如是比丘爲知摩刷

  雲何比丘知覆護瘡。于是。比丘若眼見色不起色想。亦不染著而淨眼根。除去愁憂惡不善法。心不貪樂。于中而護眼根。如是。比丘若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意知法。不起識想。亦不染著而淨意根。如是比丘知覆護瘡

  雲何比丘知起煙。于是。比丘所從聞法廣與人說。如是比丘爲知起煙

  雲何比丘知良田茂草處。于是。比丘賢聖八品道如實知之。是謂比丘知良田茂草處

  雲何比丘知所愛。于是。比丘若聞如來所說法寶。心便愛樂。如是比丘爲知所愛

  雲何比丘擇道行。于是。比丘于十二部經擇而行之。所謂契經.祇夜.授決.偈.因緣.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知擇道行

  雲何比丘知渡處。于是。比丘知四意止。是謂比丘知渡處

  雲何比丘知食止足。于是。比丘有信梵志.優婆塞來請者。不貪飲食。能自止足。如是比丘爲知止足

  雲何比丘隨時恭奉長老比丘。于是。比丘恒以身.口.意善行。向諸長老比丘。如是比丘隨時恭奉長老比丘。如是。若成就十一法者。于現法中多所饒益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牧牛不放逸  其主獲其福

  六牛六年中  展轉六十牛

  比丘戒成就  于禅得自在

  六根而寂然  六年成六通

  如是。比丘。若有人能離此惡法。成後十一法者。于現法中多所饒益。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成就十一法者。必能有所成長。雲何爲十一。于是。比丘。戒成就。叁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諸根寂靜。飲食知止足。恒修行共法。亦知其方便。分別其義。不著利養。如是。比丘。若成就此十一法者。堪任長養。所以然者。一切諸行正有十一法

  爾時。阿難白世尊言。何以故。正有十一法無有出者。雲何爲十一

  所謂阿練若。乞食。一處坐。一時食。正中食。不擇家食。守叁衣。坐樹下。露坐閑靜之處。著補納衣。若在冢間。是謂。比丘。有人成就此十一法。便能有所至。我今複重告汝。若有人十一年中學此法。即于現身成阿那含。轉身便成阿羅漢。諸比丘。且舍十一年。若九.八.七.六.五.四.叁.二.一年學此法者。便成二果。若阿那含.若阿羅漢。且舍十二月。若能一月之中修行其法。彼比丘必成二果。若阿那含.若阿羅漢。所以然者。十二因緣皆出十一法中。所謂生.老.病.死.愁.憂.苦.惱

  我今教諸比丘。當如迦葉比丘之比。設有人行謙苦之法。此行難及。所以然者。迦葉比丘成就此十一法。當知過去多薩阿竭成等正覺。亦成就此十一苦法。今迦葉比丘。皆愍念一切衆生。若供養過去諸聲聞。後身方當乃得受報。設供養迦葉者。現身便受其報。設我不成無上等正覺。後當由迦葉成等正覺。由此因緣故。迦葉比丘勝過去諸聲聞。其能如迦葉比丘者。此則上行。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佛與無數衆生。前後圍繞而爲說法。爾時。舍利弗將衆多比丘而經行。大目幹連及大迦葉.阿那律.離越.迦旃延.滿願子。優波離.須菩提.羅雲.阿難比丘。各各將衆多比丘自相娛樂。提婆達兜亦複將衆多比丘而自經行

  爾時。世尊見諸神足弟子。各將其衆而自經行。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人根情性各各相似。善者與善共並。惡者與惡共並。猶如乳與乳相應。酥與酥相應。糞除屎.溺各自相應。此亦如是。衆生根源所行法則各自相應。善者與善相應。惡者與惡相應。汝等頗見舍利弗比丘將諸比丘經行乎

  諸比丘白佛言。唯然。見之

  佛告比丘。如此諸人皆智慧之士

  又告比丘。汝等頗見目連比丘將諸比丘經行乎

  諸比丘白佛言。唯然。見之

  佛告之曰。此諸比丘皆是神足之士

  又問。汝等見迦葉將諸比丘而經行乎

  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

  佛告之曰。此諸上士皆是十一頭陀行法之人也

  又問。汝等見阿那律比丘不乎

  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

  佛告之曰。此諸賢士皆天眼第一

  又問。頗見離越比丘不乎

  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

  佛告比丘。此諸人皆是入定之士

  又問。汝等頗見迦旃延比丘不乎

  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

  佛告之曰。此諸上士皆是分別義理之人

  又問。汝等頗見滿願子比丘不乎

  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

  佛告比丘。此諸賢士皆是說法之人

  又問。汝等頗見優波離將諸比丘而經行乎

  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

  佛告之曰。此諸人皆是持禁律之人

  又問。汝等頗見須菩提比丘不乎

  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

  佛告之曰。此諸上人皆是解空第一

  又問。汝等頗見羅雲比丘不乎

  諸比丘白佛言。唯然。見之

  佛告之曰。此諸賢士皆是戒具足士

  又問。汝等頗見阿難比丘不乎

  諸比丘白佛言。唯然。見之

  佛告比丘。此諸賢士皆是多聞第一。所受不忘

  又問。汝等頗見提婆達兜比丘將諸人而經行乎

  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

  佛告之曰。此諸人爲惡之首。無有善本

  爾時。世尊便說斯頌

  莫與惡知識  與愚共從事

  當與善知識  智者而交通

  若人本無惡  親近于惡人

  後必成惡因  惡名遍天下

  爾時。提婆達兜弟子叁十余人。聞世尊說此偈已。便舍提婆達兜來至佛所。頭面禮足。求改重罪。又白世尊。我等愚惑不識真僞。舍善知識。近惡知識。唯願世尊當見原恕。後更不犯

  佛告比丘。聽汝悔過。改往修來。勿複更犯。爾時。提婆達兜弟子承世尊教誡。在閑靜之處。思惟妙義。克己行法。所以族姓子。剃除須發。出家學道者。欲修無上梵行。爾時。諸比丘皆得阿羅漢

  比丘當知。衆生根源皆自相類。惡者與惡相從。善者與善相從。過去將來衆生根源。亦複如是。以類相從。猶如以淨與淨相應。不淨者與不淨相應。是故。比丘。當學與淨相應。淨。去離不淨。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留沙法行城中。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象舍利弗還舍法服。習白衣行。爾時。阿難著衣持缽。入城乞食。漸漸至象舍利弗家。爾時。象舍利弗[馮-(烈-列)+廾]兩女人肩上。阿難遙見已。便懷愁憂不歡之想。象舍利弗見阿難已。極懷慚愧。獨處而坐

  爾時。阿難乞食周訖。還出城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阿難白佛言。向入城乞…

《增壹阿含經四十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