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下
尊者法救撰 / 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等譯
述佛品法句經第二十二二十有一章
述佛品者道佛神德無不利度明爲世則
己勝不受惡 一切勝世間
睿智廓無強 開曚令入道
決網無罣礙 愛盡無所積
佛意深無極 未踐迹令踐
勇健立一心 出家日夜滅
根斷無欲意 學正念清明
見谛淨無穢 已度五道淵
佛出照世間 爲除衆憂苦
得生人道難 生壽亦難得
世間有佛難 佛法難得聞
我既無歸保 亦獨無伴侶
積一行得佛 自然通聖道
船師能渡水 精進爲橋梁
人以種姓系 度者爲健雄
壞惡度爲佛 止地爲梵志
除馑爲學法 斷種爲弟子
觀行忍第一 佛說泥洹最
舍罪作沙門 無娆害于彼
不娆亦不惱 如戒一切持
少食舍身貪 有行幽隱處
意谛以有黠 是能奉佛教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佛爲尊貴 斷漏無淫
諸釋中雄 一群從心 快哉福報
所願皆成 敏于上寂 自致泥洹
或多自歸 山川樹神 廟立圖像
祭祠求福 自歸如是 非吉非上
彼不能來 度我衆苦 如有自歸
佛法聖衆 道德四谛 必見正慧
生死極苦 從谛得度 度世八道
斯除衆苦 自歸叁尊 最吉最上
唯獨有是 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
志道不悭 利哉斯人 自歸佛者
明人難值 亦不比有 其所生處
族親蒙慶 諸佛興快 說經道快
衆聚和快 和則常安
安甯品法句經第二十叁十有四章
安甯品者。差次安危去惡即善快而不墮
我生已安 不愠于怨 衆人有怨
我行無怨 我生已安 不病于病
衆人有病 我行無病 我生已安
不戚于憂 衆人有憂 我行無憂
我生已安 清淨無爲 以樂爲食
如光音天 我生已安 淡泊無事
彌薪國火 安能燒我 勝則生怨
負則自鄙 去勝負心 無爭自安
熱無過淫 毒無過怒 苦無過身
樂無過滅 無樂小樂 小辯小慧
觀求大者 乃獲大安 我爲世尊
長解無憂 正度叁有 獨降衆魔
見聖人快 得依附快 得離愚人
爲善獨快 守正道快 工說法快
與世無诤 戒具常快 依賢居快
如親親會 近仁智者 多聞高遠
壽命鮮少 而棄世多 學當取要
令至老安
諸欲得甘露 棄欲滅谛快
欲度生死苦 當服甘露味
好喜品法句經第二十四十有二章
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貪欲則無憂患
違道則自順 順道則自違
舍義取所好 是爲順愛欲
不當趣所愛 亦莫有不愛
愛之不見憂 不愛見亦憂
是以莫造愛 愛憎惡所由
已除縛結者 無愛無所憎
愛喜生憂 愛喜生畏 無所愛喜
何憂何畏 好樂生憂 好樂生畏
無所好樂 何憂何畏 貪欲生憂
貪欲生畏 解無貪欲 何憂何畏
貪法戒成 至誠知慚 行身近道
爲衆所愛 欲態不出 思正乃語
心無貪愛 必截流渡 譬人久行
從遠吉還 親厚普安 歸來歡喜
好行福者 從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親來喜 起從聖教 禁製不善
近道見愛 離道莫親 近與不近
所住者異 近道升天 不近墮獄
忿怒品法句經第二十五二十有六章
忿怒品者。見瞋恚害寬弘慈柔天佑人愛
忿怒不見法 忿怒不知道
能除忿怒者 福喜常隨身
貪淫不見法 愚癡意亦然
除淫去癡者 其福第一尊
恚能自製 如止奔車 是爲善禦
棄冥入明 忍辱勝恚 善勝不善
勝者能施 至誠勝欺 不欺不怒
意不多求 如是叁事 死則上天
常自攝身 慈心不殺 是生天上
到彼無憂 意常覺寤 明慕勤學
漏盡意解 可致泥洹 人相謗毀
自古至今 既毀多言 又毀讷忍
亦毀中和 世無不毀 欲意非聖
不能製中 一毀一譽 但爲利名
明智所譽 唯稱是賢 慧人守戒
無所譏謗 如羅漢淨 莫而誣謗
諸人咨嗟 梵釋所稱 常守慎身
以護瞋恚 除身惡行 進修德行
常守慎言 以護瞋恚 除口惡言
誦習法言 常守慎心 以護瞋恚
除心惡念 思惟念道 節身慎言
守攝其心 舍恚行道 忍辱最強
舍恚離慢 避諸愛會 不著名色
無爲滅苦 起而解怒 淫生自禁
舍不明健 斯皆得安 瞋斷臥安
恚滅淫憂 怒爲毒本 軟意梵志
言善得譽 斷爲無患 同志相近
詳爲作惡 後別余恚 火自燒惱
不知慚愧 無戒有怒 爲怒所牽
不厭有務 有力近兵 無力近軟
夫忍爲上 宜常忍羸 舉衆輕之
有力者忍 夫忍爲上 宜常忍羸
自我與彼 大畏有叁 如知彼作
宜滅己中 俱兩行義 我爲彼教
如知彼作 宜滅己中 苦智勝愚
粗言惡說 欲常勝者 于言宜默
夫爲惡者 怒有怒報 怒不報怒
勝彼鬥負
塵垢品法句經第二十六十有九章
塵垢品者。分別清濁學當潔白無行汙辱
生無善行 死墮惡道 住疾無間
到無資用 當求智能 以然意定
去垢勿汙 可離苦形 慧人以漸
安徐稍進 洗除心垢 如工煉金
惡生于心 還自壞形 如鐵生垢
反食其身
不誦爲言垢 不勤爲家垢
不嚴爲色垢 放逸爲事垢
悭爲惠施垢 不善爲行垢
今世亦後世 惡法爲常垢
垢中之垢 莫甚于癡 學當舍惡
比丘無垢 苟生無恥 如鳥長喙
強顔耐辱 名曰穢生 廉恥雖苦
義取清白 避辱不妄 名曰潔生
愚人好殺 言無誠實 不與而取
好犯人婦 逞心犯戒 迷惑于酒
斯人世世 自掘身本 人如覺是
不當念惡 愚近非法 久自燒沒
若信布施 欲揚名譽 會人虛飾
非入淨定 一切斷欲 截意根原
晝夜守一 必入定意 著垢爲塵
從染塵漏 不染不行 淨而離愚
見彼自侵 常內自省 行漏自欺
漏盡無垢
火莫熱于淫 捷莫疾于怒
網莫密于癡 愛流駛乎河
虛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衆人盡樂惡 唯佛淨無穢
虛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世間皆無常 佛無我所有
奉持品法句經第二十七十有七章
奉持品者。解說道義法貴德行不用貪侈
好經道者 不競于利 有利無利
無欲不惑 常愍好學 正心以行
擁懷寶慧 是謂爲道 所謂智者
不必辯言 無恐無懼 守善爲智
奉持法者 不以多言 雖素少聞
身依法行 守道不忌 可謂奉法
所謂老者 不必年耆 形熟發白
惷愚而已 謂懷谛法 順調慈仁
明遠清潔 是爲長老 所謂端政
非色如花 悭嫉虛飾 言行有違
謂能舍惡 根原已斷 慧而無恚
是謂端政 所謂沙門 非必除發
妄語貪取 有欲如凡 謂能止惡
恢廓弘道 息心滅意 是爲沙門
所謂比丘 非時乞食 邪行淫彼
稱名而已 謂舍罪福 淨修梵行
慧能破惡 是爲比丘 所謂仁明
非口不言 用心不淨 外順而已
謂心無爲 內行清虛 此彼寂滅
是爲仁明 所謂有道 非救一物
普濟天下 無害爲道 戒衆不言
我行多誠 得定意者 要由閉損
意解求安 莫習凡人 使結未盡
莫能得脫
道行品法句經第二十八二十有八章
道行品者。旨說大要度脫之道此爲極妙
八直最上道 四谛爲法迹
不淫行之尊 施燈必得眼
是道無複畏 見淨乃度世
此能壞魔兵 力行滅邪苦
我已開正道 爲大現異明
已聞當自行 行乃解邪縛
生死非常苦 能觀見爲慧
欲離一切苦 行道一切除
生死非常空 能觀見爲慧
欲離一切苦 但當勤行道
起時當即起 莫如愚覆淵
與墮與瞻聚 計罷不進道
念應念則正 念不應則邪
慧而不起邪 思正道乃成
慎言守意念 身不善不行
如是叁行除 佛說是得道
斷樹無伐本 根在猶複生
除根乃無樹 比丘得泥洹
不能斷樹 親戚相戀 貪意自縛
如犢慕乳 能斷意本 生死無強
是爲近道 疾得泥洹 貪淫致老
瞋恚致病 愚癡致死 除叁得道
釋前解後 脫中度彼 一切念滅
無複老死 人營妻子 不觀病法
死命卒至 如水湍驟 父子不救
余親何望 命盡怙親 如盲守燈
慧解是意 可修經戒 勤行度世
一切除苦 遠離諸淵 如風卻雲
已滅思想 是爲知見 智爲世長
惔樂無爲 知受正教 生死得盡
知衆行空 是爲慧見 罷厭世苦
從是道除 知衆行苦 是爲慧見
罷厭世苦 從是道除 衆行非身
是爲慧見 罷厭世苦 從是道除
吾語汝法 愛箭爲射 宜以自勖
受如來言
吾爲都以滅 往來生死盡
非一情以解 所演爲道眼
駛流澍于海 潘水漾疾滿
故爲智者說 可趣服甘露
前未聞法輪 轉爲哀衆生
于是奉事者 禮之度叁有
叁念可念善 叁亦難不善
從念而有行 滅之爲正斷
叁定爲轉念 棄猗行無量
得叁叁窟除 解結可應念
知以戒禁惡 思惟慧樂念
已知世成敗 息意一切解
廣衍品法句經第二十九十有四章
廣衍品者。言凡善惡積小致大證應章句
施安雖小 其報彌大 慧從小施
受見景福 施勞于人 而欲望佑
殃咎歸身 自遘廣怨 已爲多事
非事亦造 伎樂放逸 惡習日增
精進惟行 習是舍非 修身自覺
是爲正習 既自解慧 又多學問
漸進普廣 油酥投水 自無慧意
不好學問 凝縮狹小 酪酥投水
近道名顯 如高山雪 遠道暗昧
如夜發箭 爲佛弟子 常寤自覺
晝夜念佛 惟法思衆 爲佛弟子
當寤自覺 日暮思禅 樂觀一心
人當有念意 每食知自少
則是痛欲薄 節消而保壽
學難舍罪難 居在家亦難
會止同利難 難難無過有
比丘乞求難 何可不自勉
精進得自然 後無欲于人
有信則戒成 從戒多致寶
亦從得諧偶 在所見供養
一坐一處臥 一行無放恣
守一以正身 心樂居樹間
地獄品法句經第叁十十有六章
地獄品者。道泥梨事作惡受惡罪牽不置
妄語地…
《法句經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