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75卷12頁碼:P0605
宋 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大般涅槃經》八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如來性品第十二

  迦葉白佛言。世尊。二十五有有我不耶。佛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如是我義從本已來。常爲無量煩惱所覆。是故衆生不能得見。善男子。如貧女人舍內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無有知者。時有異人善知方便語貧女言。我今雇汝。汝可爲我耘除草穢。女即答言。我今不能。汝若能示我子金藏。然後乃當速爲汝作。是人複言。我知方便能示汝子。女人答言。我家大小尚自不知。況汝能知。是人複言。我今審能。女人答言。我亦欲見並可示我。是人即于其家掘出金藏。女人見已心生歡喜。生奇特想宗仰是人。善男子。衆生佛性亦複如是。一切衆生不能得見。如彼寶藏貧人不知。善男子。我今普示一切衆生所有佛性爲諸煩惱之所覆蔽。如彼貧人有真金藏不能得見。如來今日普示衆生諸覺寶藏。所謂佛性。一切衆生見是事已。心生歡喜歸仰如來。善方便者即是如來。貧女人者即是一切無量衆生。真金藏者即佛性也

  複次善男子。譬如女人生育一子嬰孩得病。是女愁惱求覓良醫。良醫既至合叁種藥酥乳石蜜與之令服。因告女人兒服藥已且莫與乳。須藥消已爾乃與之。是時女人即以苦味用塗其乳。語其兒言。我乳毒塗不可複觸。小兒渴乏欲得母乳。聞乳毒氣便遠舍去。至其藥消母乃洗乳喚子與之。是時小兒雖複饑渴。先聞毒氣是故不來。母複語言。爲汝服藥故以毒塗。汝藥已消我已洗竟。汝便可來飲乳無苦。其兒聞已漸漸還飲。善男子。如來亦爾。爲度一切教諸衆生修無我法。如是修已永斷我心入于涅槃。爲除世間諸妄見故。示現出過世間法故。複示世間計我虛妄非真實故。修無我法清淨身故。譬如女人爲其子故以苦味塗乳。如來亦爾。爲修空故說言諸法悉無有我。如彼女人淨洗乳已而喚其子欲令還服。我今亦爾說如來藏。是故比丘不應生怖。如彼小兒聞母喚已漸還飲乳。比丘亦爾。應自分別如來秘藏。不得不有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實無有我。何以故。嬰兒生時無所知曉。若有我者即生之日尋應有知。以是義故定知無我。若定有我受生已後應無終沒。若使一切皆有佛性是常住者應無壞相。若無壞相雲何而有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及旃陀羅畜生差別。今見業緣種種不同諸趣各異。若定有我一切衆生應無勝負。以是義故定知佛性非是常法。若言佛性定是常者。何緣複說有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绮語貪恚邪見。若我性常。何故酒後荒醉迷亂。若我性常。盲應見色。聾應聞聲。痖應能語。拘躄能行。若我性常。不應避于火坑大水毒藥刀劍惡人禽獸。若我常者。本所更事不應忘失。若不忘失。何緣複言我曾何處見是人耶。若我常者。則不應有老少盛衰憶念往事。若我常者止住何處。爲在涕唾青黃赤白諸色中耶。若我常者應遍身中如胡麻油間無空處。若斷身時我亦應斷。佛告迦葉。善男子。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間有金剛珠。與余力士捔力相撲。而彼力士以頭觸之其額上珠尋沒膚中。都不自知是珠所在。其處有瘡。即命良醫欲自療治。時有明醫善知方藥。即知是瘡因珠入體。是珠入皮即便停住。是時良醫尋問力士。卿額上珠爲何所在。力士驚答。大師醫王。我額上珠乃失去耶。是珠今者爲何所在。將非幻化。憂愁啼哭。是時良醫慰喻力士。汝今不應生大愁苦。汝因鬥時寶珠入體。今在皮裏影現于外。汝等鬥時嗔恚毒盛。珠陷入體故不自知。是時力士不信醫言。若在皮裏膿血不淨何緣不出。若在筋裏不應可見。汝今雲何欺诳于我。時醫執鏡以照其面。珠在鏡中明了顯現。力士見已心懷驚怪生奇特想。善男子。一切衆生亦複如是。不能親近善知識故。雖有佛性皆不能見。而爲貪淫嗔恚愚癡之所覆蔽。故墮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旃陀羅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生如是等種種家中。因心所起種種業緣。雖受人身聾盲喑痖拘躄癃跛。于二十五有受諸果報。貪淫嗔恚愚癡覆心不知佛性。如彼力士寶珠在體謂呼失去。衆生亦爾不知親近善知識故。不識如來微密寶藏。修學無我譬如非聖雖說有我亦複不知我之真性。我諸弟子亦複如是。不知親近善知識故。修學無我。亦複不知無我之處。尚自不知無我真性。況複能知有我真性。善男子。如來如是說諸衆生皆有佛性。譬如良醫示彼力士金剛寶珠。是諸衆生爲無量億諸煩惱等之所覆蔽。不識佛性。若盡煩惱爾時乃得證知明了。如彼力士于明鏡中見其寶珠。善男子。如來秘藏如是無量不可思議

  複次善男子。譬如雪山有一味藥。名曰樂味。其味極甜。在深叢下人無能見。有人聞香即知其地當有是藥。過去世中有轉輪王。于彼雪山爲此藥故。在在處處造作木筒以接是藥。是藥熟時從地流出集木筒中。其味真正。王既沒已。其後是藥或醋或醎或甜或苦或辛或淡如是一味隨其流處。有種種異。是藥真味停留在山猶如滿月。凡人薄福雖以掘鑿加功苦至而不能得。複有聖王出現于世。以福因緣即得是藥真正之味。善男子。如來秘藏其味亦爾。爲諸煩惱叢林所覆。無明衆生不能得見。藥一味者譬如佛性。以煩惱故出種種味。所謂地獄畜生餓鬼。天人男女非男非女。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佛性雄猛難可毀壞。是故無有能殺害者。若有殺者則斷佛性。如是佛性終不可斷。性若可斷無有是處。如我性者即是如來秘密之藏。如是秘藏一切無能毀壞燒滅。雖不可壞然不可見。若得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乃證知。以是因緣無能殺者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世尊。若無殺者應當無有不善之業

  佛告迦葉。實有殺生。何以故。善男子。衆生佛性住五陰中。若壞五陰名曰殺生。若有殺生即墮惡趣。以業因緣而有刹利婆羅門等毗舍首陀及旃陀羅若男若女非男非女二十五有差別之相流轉生死。非聖之人橫計于我大小諸相猶如稗子。或如米豆乃至母指。如是種種妄生憶想。妄想之相無有真實。出世我相名爲佛性。如是計我是名最善

  複次善男子。譬如有人善知伏藏。即取利[钁-(目*目)+賏]掘地直下。磐石沙礫直過無難。唯至金剛不能穿徹。夫金剛者所有刀斧不能破壞。善男子。衆生佛性亦複如是。一切論者天魔波旬及諸人天所不能壞。五陰之相即是起作。起作之相猶如石沙可穿可壞。佛性真我。譬如金剛不可毀壞。以是義故壞五陰者。名爲殺生。善男子。必定當知佛法如是不可思議

  善男子。方等經者猶如甘露亦如毒藥。迦葉菩薩複白佛言。如來何緣說方等經譬如甘露亦如毒藥

  佛言。善男子。汝今欲知如來秘藏真實義不。迦葉白言。我今實欲得知如來秘藏之義。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或有服甘露  傷命而早夭

  或複服甘露  壽命得長存

  或有服毒生  有緣服毒死

  無礙智甘露  所謂大乘典

  如是大乘典  亦名雜毒藥

  如酥醍醐等  及以諸石蜜

  服消則爲藥  不消則爲毒

  方等亦如是  智者爲甘露

  愚不知佛性  服之則成毒

  聲聞及緣覺  大乘爲甘露

  猶如諸味中  乳最爲第一

  如是勤進者  依因于大乘

  得至于涅槃  成人中象王

  衆生知佛性  猶如迦葉等

  無上甘露味  不生亦不死

  迦葉汝今當  善分別叁歸

  如是叁歸性  則是我之性

  若能谛觀察  我性有佛性

  當知如是人  得入秘密藏

  知我及我所  是人已出世

  佛法叁寶性  無上第一尊

  如我所說偈  其性義如是

  爾時迦葉。複說偈言

  我今都不知  歸依叁寶處

  雲何當歸趣  無上無所畏

  不知叁寶處  雲何作無我

  雲何歸佛者  而得于安慰

  雲何歸依法  唯願爲我說

  雲何得自在  雲何不自在

  雲何歸依僧  轉得無上利

  雲何真實說  未來成佛道

  未來若不成  雲何歸叁寶

  我今無預知  當行次第依

  雲何未懷妊  而作生子想

  若必在胎中  則名爲有子

  子若在胎中  定當生不久

  是名爲子義  衆生業亦然

  如佛之所說  愚者不能知

  以其不知故  輪回生死獄

  假名優婆塞  不知真實義

  唯願廣分別  除斷我疑網

  如來大智慧  唯垂哀分別

  願說于如來  秘密之寶藏

  迦葉汝當知  我今當爲汝

  善開微密藏  令汝疑得斷

  今當至心聽  汝于諸菩薩

  則與第七佛  同其一名號

  歸依于佛者  真名優婆塞

  終不更歸依  其余諸天神

  歸依于法者  則離于殺害

  歸依聖僧者  不求于外道

  如是歸叁寶  則得無所畏

  迦葉白佛言  我亦歸叁寶

  是名爲正路  諸佛之境界

  叁寶平等相  常有大智性

  我性及佛性  無二無差別

  是道佛所贊  正進安止處

  亦名正遍見  故爲佛所稱

  我亦趣善逝  所贊無上道

  是最爲甘露  諸有所無有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善男子。汝今不應如諸聲聞凡夫之人分別叁寶。于此大乘無有叁歸分別之相。所以者何。于佛性中即有法僧。爲欲化度聲聞凡夫。故分別說叁寶異相。善男子。若欲隨順世間法者。則應分別有叁歸依。善男子。菩薩應作如是思惟。我今此身歸依于佛。若即此身得成佛道。既成佛已不當恭敬禮拜供養于諸世尊。何以故。諸佛平等。等爲衆生作歸依故。若欲尊重法身舍利。便應禮敬諸佛塔廟。所以者何。爲欲化度諸衆生故。亦令衆生于我身中起塔廟想禮拜供養。如是衆生以我法身爲歸依處。一切衆生皆依非真邪僞之法。我當次第爲說真法。又有歸依非真僧者。我當爲作依真僧處。若有分別叁歸依者。我當爲作一歸依處無叁差別。于生盲衆爲作眼目。複當爲諸聲聞緣覺作真歸處。善男子。如是菩薩爲無量惡諸衆生等及諸智者。而作佛事

  善男子。譬如有人臨陣戰時即生心念。我于是中最爲第一。一切兵衆悉依恃我。亦如大子如是思惟。我當調伏其余王子紹繼大王帝王之業而得自在。令諸王子悉見歸依。是故不應生下劣心。如王王子大臣亦爾。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作是思惟。雲何叁事與我一體。善男子。我示叁事即是涅槃。如來者名無上士。譬如人身頭最爲上。非余支節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爲尊上。非法僧也。爲欲化度諸世間故。種種示現差別之相。如彼梯橙。…

《大般涅槃經八》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