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釋》

「中觀部·瑜伽部」經文1595卷31頁碼:P0152
陳 真谛譯

  《攝大乘論釋》七

  世親菩薩釋 / 陳天竺叁藏真谛譯

  釋應知入勝相第叁之一

  正入相章第一

  論曰。如此已說應知勝相。雲何應知應知入勝相

  釋曰。此品有十章。一正入相。二能入人。叁入境界。四入位。五入方便道。六入資糧。七入資糧果。八二智用。九二智依止。十二智差別

  一切法名應知。叁性名諸法勝相。複次叁性名應知。同一無性故名勝相。複次應知有二種。一淨品。二不淨品。淨品者。謂依他性無分別。不淨品者。謂依他性有分別。于依他有叁種性應知。一依他性。二依他性中分別。叁依他性中無分別真如。余義如分別章中說。前已顯此義。若人有如此行。得入應知相。今當說此義。此問但問入體相。不問應知及勝相。複次此問問唯識觀中緣何法爲境。故答此問

  論曰。多聞所熏習依止

  釋曰。于大乘法中多聞所熏習。此熏習有說即是依止。又別說依止者。謂身體相續

  論曰。非阿黎耶識所攝

  釋曰。顯此多聞熏習是阿黎耶識對治故。非阿黎耶所攝

  論曰。如阿黎耶識成種子

  釋曰。如阿黎耶識。爲一切不淨品法因故成種子。多聞熏習亦爾。爲一切淨品法生因。如阿黎耶識成種子。何法以多聞熏習爲種子。爲答此問故

  論曰。正思惟所攝

  釋曰。此下四法並以多聞熏習爲種子。若覺觀思惟。依大乘多聞熏習生此覺觀。離邪思惟及偏思惟。以正思惟爲性類故。言正思惟所攝

  論曰。似法及義顯相所生

  釋曰。似法謂十二部方等教。似義謂方等教所诠之理。心相似此理教。顯現此理教爲緣。緣生覺觀分別

  論曰。似所取種類

  釋曰。此覺觀若起。似此所取以爲體相。此二句同顯識相分

  論曰。有見

  釋曰。此覺觀能了別。即是識見分。此義成立識二法。謂相識及見識

  論曰。意言分別

  釋曰。意識覺觀思惟。但緣言分別。無別有義可緣。又必依名分別諸法故。言意言分別。多聞熏習依止爲此法因

  能入人章第二

  論曰。何人能入應知相

  釋曰。此問修何觀行人。能入唯識觀人。是菩薩觀行有四種力。菩薩者何相。善得福德智慧二種資糧。此資糧以何次第修令得圓滿。有四種力。一因力。二善知識力。叁正思惟力。四依止力

  論曰。大乘多聞熏習相續

  釋曰。爲離小乘多聞故雲大乘。顯非一生于無窮生處。數習多聞熏習心相續。是名因力

  論曰。已得承事無量出世諸佛

  釋曰。過數量諸如來出現于世。是人依佛聽受正教。如教正修行故名承事。先已得如此承事故。名善知識力

  論曰。已入決定信樂正位

  釋曰。若人于大乘中信樂。非惡知識等所能轉壞。故名決定。信有叁種。一信有。二信可得。叁信有無窮功德。若已有信。求修行得因故名爲樂。從十信至十回向。是信樂正位。今所明位。但取十回向決定信樂。名思惟力。大乘多聞熏習爲此力因

  論曰。由善成熟修習增長善根。是故善得福德智慧二種資糧

  釋曰。若人已一向決定信樂。爲得所樂法殷勤恭敬。修觀行法。若修觀行法增長功德善根。如此由思惟力。是善成熟福德智慧資糧。次第成熟。用此福德智慧作依止。得入初地故名依止力。此四種力顯能入人

  入境界章第叁

  論曰。諸菩薩于何處。入唯識觀

  釋曰。此問有二意。一問何處是唯識境界。二問何處是唯識位

  論曰。有見似法義顯相。意言分別大乘法相所生

  釋曰。此法名唯識觀持。亦名境界。意言分別者。是心覺觀思惟。此思惟有二相。一有見識爲相故說有見。二有相識爲相。謂顯現似十二部大乘教。及似大乘教所诠理。說名有相。大乘法相所生者。大乘法爲因故得生。此中顯境界體謂意言分別。顯境界相謂有見有相。顯境界因謂大乘法相

  入位章第四

  此意。言分別有四位。爲顯此四位故

  論曰。于願樂行地入。謂隨聞信樂故

  釋曰。有意言分別。在願樂行地中。何以故。有諸菩薩。由但聽聞一切法唯有識。依此教隨聞起信樂心。于一切法唯有識理中。意言分別生。由此願樂意言分別故。說菩薩已入唯識觀。作如此知名入唯識願樂位

  論曰。見道謂如理通達故

  釋曰。如此方便菩薩入唯識見位。今當說此方便即如理通達。此意言分別如顯現相。通達實不如是有。但唯有識。此識非法非義非能取所取。如此通達名入唯識見位

  論曰。修道謂能對治一切障故

  釋曰。意言分別顯入修道中。今當說此方便。此意言分別。非法非義非能取非所取。如此觀察能對治一切叁障。是名入唯識修位。此修道與見道不異。由智由境故。若爾見修二道差別雲何。昔未見真如今始得見名見道。先已見真如後更數觀名修道。又能除叁乘通障名見道。但除菩薩障名修道。又觀未圓滿無退出義名見道。觀未圓滿有退出義名修道。又但觀通境名見道。備觀通別境名修道。又事不成名見道。事成名修道

  論曰。究竟道中。謂出離障垢最清淨故

  釋曰。究竟道有二種。一有學究竟。二無學究竟。此位最清淨智慧生處故。最微細障滅盡無余故。故名究竟位。諸地乃至如來地。皆有此究竟義。若人入此四位緣何境界

  論曰。一切法實唯有識。如說隨聞信樂故。如理通達故。能對治一切障故。出離障垢最清淨故

  釋曰。此言顯入四種位境界。雲何得爲四位境界。一切法謂有爲無爲有流無流。及四界叁乘道果等。如此等法實唯有識。何以故。一切法以識爲相。真如爲體故。若方便道以識爲相。若入見道以真如爲體。依此境界隨聞信樂。入信樂位。如理通達得入見位。能對治一切障得入修位。出離障垢得入究竟位

  入方便道章第五

  因此方便菩薩得入四位。今當顯說此義

  論曰。雲何得入

  釋曰。此問欲顯八處持善根力爲入方便。何者爲善根力。何者爲八處。善根力有四種。一因力。二善知識力。叁正思惟力。四依止力。如前所明

  論曰。由善根力持故

  釋曰。未有令生。已有令增長。故名持菩薩善根。或說爲六波羅蜜。或說爲福慧二行。能破對治非對治所遮故。名爲力持善根力。應知有八處。何者爲八

  論曰。由有叁相煉磨心故。由滅除四處障故。緣法義爲境。無間修恭敬。修奢摩他毗缽舍那。無放逸故

  釋曰。此即叁處。此叁相煉磨心。能對治叁種退屈心。何者爲叁。一輕賤自身等退屈心。爲除此心故顯第一煉磨心。何以故。有諸菩薩聞無上菩提廣大甚深難修難得。我今雲何能得如此難得無上菩提。由有此執故。于自身心則退屈。爲除此心故。須修第一煉磨心

  論曰。十方世界無數量故

  釋曰。此顯無上菩提非定一處修得。隨處修學悉皆可得

  論曰。不可數量在人道衆生

  釋曰。此顯無上菩提等類皆得。是故此身不可輕賤

  論曰。刹那刹那

  釋曰。此顯得無上菩提無有定時。非待時修得

  論曰。證得無上菩提。是名第一煉磨心

  釋曰。此顯菩提無可與等。必假勤修方可證得。由此煉磨心。于方便中第一退屈心則滅不生。二輕賤能得方便退屈心。爲除此心故顯第二煉磨心。何以故。由有菩薩作如此心。此施等是菩提資糧。若離菩薩意欲則不可得。此意欲我等雲何應得。故施等法非我等所能行。由有此執故。于能得方便心則退屈。爲除此心故。須修第二煉磨心

  論曰。由此正意

  釋曰。此顯方便譬體相。叁世諸菩薩若得如此正意。是真方便體

  論曰。施等諸波羅蜜必得生長。是我信樂

  釋曰。此顯方便譬功能。功能有叁種。一平等功能。二生功能。叁長功能。由此正意若生長諸波羅蜜。無不具足故名平等功能。未有令有名生功能。已有令圓滿名長功能。如叁世諸菩薩方便體及功能。決定無二。我等亦應同彼。何以故。我之信樂即彼正意。爲所譬方便體。此體已定。何以故。無動失故

  論曰。已得堅住

  釋曰。此即釋不動失義。貪吝等所不能壞故名堅。小乘惡知識等邪化。不能令退故名住

  論曰。由此正意。我修習施等波羅蜜。進得圓滿則爲不難。是名第二煉磨心

  釋曰。此顯所譬叁種功能。由此正意我修習施等波羅蜜。明平等功能。進得明生功能。圓滿明長功能。此叁功能必定可得。故說則不爲難。複次由此正意者。此有何義。謂信及樂。信有叁處。一信實有。二信可得。叁信有無窮功德。信實有者。信實有自性住佛性。信可得者。信引出佛性。信有無窮功德者。信至果佛性。起叁信已。于能得方便施等波羅蜜中。求欲修行故名爲樂。此信及樂爲正意體。由得此信樂。修行施等波羅蜜則不爲難。能令究竟圓滿。複次菩薩有正意。謂我有能生六度心。出離貪吝等諸障。能遮諸波羅蜜障。滅盡無余。是故不因大功用。六度易可圓滿。由六度圓滿。無上菩提自然成就。我已得此堅住正意。是故修行六度不以爲難。由第二煉磨心。于方便中。第二退屈心則滅不生。叁疑應得退屈心。爲除此心故顯第叁煉磨心。何以故。有諸菩薩思量諸佛甚深廣大功德。菩薩作是念。無上菩提最難可得。一刹那心所障。謂金剛心無有生死心。除此心亦應可得。此義難思。由有此執。于得無上菩提心則退屈。爲除此心故。須修第叁煉磨心

  論曰。若人與衆善法相應

  釋曰。人即凡夫及二乘。凡夫有施戒修叁種善法。此善法或數偏修。或圓滿修。若偏數數修及圓滿修。施戒修則成衆善。以品類多故。二乘有叁十七品善法。由無間修及恭敬修。則成衆善。亦以品類多故

  論曰。後舍命時。于一切受生中。可愛富樂自然而成

  釋曰。若凡夫先修施滿足。後舍命時即生人中。受可愛富樂果。此事無差。若先持戒滿足。後舍命時即生天中。受可愛富樂果。此事無差。若修定滿足。後舍命時。即生色無色界。受可愛富樂果。此事無差。此就死墮明得果。若二乘修叁十七品滿足。後舍凡夫壽得聖人壽。受六通等可愛富樂果。此事無差。此就移位明得果

  論曰。是人得有礙善。此義尚應成。雲何我得圓滿善及無礙善。一切如意可愛富樂而當不成。是名第叁煉磨心

  釋曰。于十地中。好生長福德智慧二品善法。故名圓滿心。粗重難破障。由金剛定所破壞故。金剛定後能離一切障。轉依成時名無礙善。佛…

《攝大乘論釋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