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大乘論》

「論集部」經文1634卷32頁碼:P0036
北涼 道泰等譯

  《入大乘論》下

  堅意菩薩造 / 北涼叁藏法師道泰等譯

  譏論空品第二

  問曰。汝先說調順乘大苦乘。得妙果報。菩薩所得境界。甚難了知。答曰。菩薩行處。微妙甚難。于叁阿僧祇劫。乃可成就。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在凡夫中。無有出世之法。如尊者提婆所說偈

  無量億劫中  常在凡夫地

  汝今應當知  未來亦如是

  是故菩薩行處甚大。亦複難得。散亂衆生。得聞甚難。能說亦難。況複修行。如尊者提婆所說偈

  生得值法難  聽說亦複難

  生死雖無際  聽法故有邊

  問曰。尊者先所說十地。願時爲我分別演說。何等爲菩薩十地。答曰。初歡喜地。二離垢地。叁名明地。四名焰地。五難勝地。六現前地。七深遠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雲何名歡喜地。出過凡夫。得不思議出世間道。心生歡喜故。名歡喜地。雲何名爲離垢地。離破戒垢故。名爲離垢地。雲何名明地。依十二門禅。得明智慧故。名爲明地。雲何名焰地。得增上覺意分別道品。燒煩惱薪。功德熾然。故名焰地。雲何名難勝地。修習十智。雖伏煩惱。未能勝故。名爲難勝地。雲何名現前地。能逆順觀十二因緣。得法現前故。名爲現前地。雲何名深遠地。愛佛功德智慧次第不間余心深入法相故。名深遠地。雲何名不動地。離色等相堅固難動故。名爲不動地。雲何名善慧地。入四辯才。解一切音聲。隨其所問。于一刹那頃。悉皆能答故。名善慧地。雲何名法雲地。能受一切佛法。猶如大雲。能注法雨故。名法雲地。是名菩薩具足十地。如是十地。是菩薩安住行處。亦能滿足一切智慧。如十地經中之所廣說。若能如是知菩薩十地者。是名善知安住行處。亦名善知菩薩廣大功德處所。亦能善知如來無量功德廣大處所。若不能如是知者。我今立決定誓。當知是人于菩薩法。及如來法。皆悉不了。菩薩摩诃薩。從初發意。乃至十地。常修四行。如寶頂經中說。善知無明行。諸波羅蜜行。分別道品行。成熟衆生行。如是四行。總入二輪。所謂福輪。智輪。菩薩諸地。悉具二種智果福果。問曰。雲何成就二果。答曰。初地福果。爲閻浮提王。第二地福果。爲轉輪聖王。主四天下。第叁地福果。爲天帝釋。第四地福果。爲焰魔天王。第五地福果。爲兜率陀天王。第六地福果。爲化樂天王。第七地福果。爲他化自在天王。第八地福果。爲千世界梵。第九地福果。爲二千世界梵。第十地福果。爲叁千大千世界淨居天王。如花嚴經廣說。如來出生果報。及攝受世界。是名菩薩福輪。雲何名菩薩智輪。初地菩薩。于一刹那頃。得百叁昧。見百諸佛神通。能過百佛國土。能動百佛世界。光明遍照百佛世界。能成就百衆生。能知過去百劫未來百劫。能入百法門。能現百身。複爲一身。以百菩薩。莊嚴眷屬。若以願力。複過于此。百千萬億。無量無邊。亦非算數譬喻所知。若身力。若光明力。若神通力。若眼力。若聲力。若行力。若莊嚴力。若住持力。若解脫力。造衆善業。是名初住。菩薩于刹那頃。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二住菩薩。得千叁昧。如是廣說。叁住菩薩。得十萬叁昧。余亦如初住廣說。四住菩薩。得億叁昧。余亦如初住廣說。五住菩薩。得千億叁昧。余亦如初住廣說。六住菩薩。得萬億叁昧。余亦如初住廣說。七住菩薩。得億百千那由他叁昧。余亦如初住廣說。八住菩薩。得十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叁昧。余亦如初住廣說。九住菩薩。得十佛世界百千阿僧祇微塵數叁昧。諸余功德。如初住廣說。十住菩薩。得十佛世界不可說不可說億百千那由他微塵數叁昧。諸余功德。如初住廣說。于一刹那頃。乃至見十佛世界不可說不可說億百千那由他微塵數諸佛。如初住菩薩。于一刹那頃。見百佛世界。乃至成就百衆生。十住菩薩亦複如是。問曰。如佛所說。一世界中無二佛出。雲何菩薩見十佛世界不可說不可說億百千那由他微塵數諸佛。答曰。諸佛說言一世界中無二佛者。爲彼鈍根小心衆生。不爲利根大心者說。如汝經中說。一世界無二轉輪聖王。無二佛出。然諸四天下實有衆多轉輪聖王。諸佛出世亦複如是。問曰。釋迦牟尼佛。亦能遍一切佛國。何必余佛。答曰。若如汝言。但一佛能遍滿一切世界者。不應有過去大釋迦牟尼佛。七佛出世。得成正覺。是以我言多佛無過。假使釋迦牟尼佛神力能遍一切世界。今無量諸菩薩等廣修萬行。功德滿足皆當成佛。無有一人獨成正覺而障諸菩薩使不成佛。無有是處。如阿含枯樹法輪及余諸經。說是經時。有六十比丘。漏盡意解。俱得阿羅漢果。菩薩亦爾。功行齊等。同時成佛。當知十方有無量諸佛。又金沙阿含二部經說。有佛始成。有佛現在。有佛滅度。複次說偈

  過去無量佛  未來亦複然

  及今成佛者  皆滅于愁憂

  一切尊重法  今本皆修行

  未來亦複然  正覺法如是

  昙無毱多亦說是偈

  頂禮一切佛  漏盡無有上

  無量諸佛身  正覺最勝尊

  正覺所生處  並及得菩提

  能轉正法輪  入無漏涅槃

  若住若經行  如來之所坐

  臥如師子王  我今皆悉禮

  上下諸世尊  方面及四維

  法身與舍利  敬禮諸佛塔

  東方及北方  在世兩足尊

  厥名曰難勝  彼佛所說偈

  若以此偈誦  常贊于世尊

  生死百劫中  終不墮惡道

  如佛爲尊者目連說言。非汝退神足。但是舍利弗。以神通力。用其衣帶。系難勝坐。如是等佛而汝經中。自作此說。況摩诃衍。辯明諸佛無量無邊。等于法界。同虛空界。諸佛世界。悉有諸佛。初地菩薩。身行清淨。雖有結使。而不能擾。七住菩薩不名斷結。亦不名有結。雲何名不有結不斷結以不爲結使所擾故。名爲無結。愛佛功德故。名爲有結。第二阿僧祇劫滿足得于八地。一切行具足無有所作。一切結使盡故得成菩提。空靜住處得滅盡定如阿羅漢。如是得無生法忍。若諸佛不勸請者。即于彼定。入無余涅槃。如經中說。得無生法忍。離煩惱障。如阿羅漢。得寂滅無余。離于生死。得十自在。何等爲十。壽命自在。得心自在。衆具自在。作業自在。生處自在。解脫自在。神通自在。願自在。法自在。智自在。得如是自在。善修如意足故。降伏四魔。何等爲四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爲衆生故皆悉一味得無緣慈。猶如如意藥樹。隨衆生所願。皆使成就。問曰。雲何菩薩自身作業能令衆生隨願令得。答曰。菩薩以慈心爲體。猶如見毒而能殺人衆生見菩薩故便得利益。問曰。八住菩薩以盡結使。雲何最後身菩薩生羅睺羅。答曰。誠如所言。若最後身菩薩有實欲者。乃至無佛可得。況羅睺羅。問曰。雲何無佛。答曰。若毀戒無屍波羅蜜。若無屍波羅蜜。則無諸波羅蜜。如佛所說。若無戒則無施。無施則無忍。無忍則無精進。無精進則無禅定。無禅定則無智慧。無智慧則無一切諸功德。無一切諸功德。則無佛。無佛則無羅睺羅。汝何以疑生羅睺羅有結無結八住菩薩無諸煩惱。如阿羅漢以方便力故。現受五欲。作諸過惡。舍四天下轉輪王位。令使衆生得厭離心。猶如娑留枝比丘說佛本行偈

  一身爲多身  作已極爲勝

  非實亦非虛  各各令喜悅

  放恣生欲意  盛壯狂所亂

  現同行于欲  引令到彼岸

  禅智能燒滅  欲界諸結使

  欲結甚狂逸  能示現其心

  菩薩觀欲知如幻夢。是故以此令轉其意。大悲菩薩作諸幻術。而化其心。問曰。雲何作此幻術诳惑衆生。答曰。菩薩常以四攝法。方便教化一切衆生。同事利益。爲破結使故。如翅燒菩薩本事因緣。以欲狂心擔負死屍走喚歌舞。菩薩方便亦現同彼。爲除彼女熾欲憂患故現同事。不名妄語。一切菩薩方便同事。皆非妄語世間幻術。少有利益。菩薩得無量解脫如幻叁昧門。諸有所爲能大利益成就衆生故無有過。問曰。羅睺羅爲是應化。爲真實耶。答曰。二俱無過。菩薩身者。即是天身。如本起經說。佛告阿難。如來爲衆生故。出現于世。不以天身轉于法輪。何以故。欲令衆生不懈怠故。佛以天身得成正覺非我凡夫之所能成。以是故天中天爲憐愍衆生故。示現世間。有其父母妻子眷屬。若是幻化現有羅睺羅此亦無過。若是實人。亦無有過。菩薩方便。得不思議解脫。住于大地。成就衆生。互爲化生父母兄弟妻子

  問曰。羅睺羅是菩薩耶。答曰。不但羅睺羅獨是菩薩。住迦毗羅衛城諸釋種童子。阿難難陀。提婆達多。阿[少/兔]樓馱等。皆是大力不退轉菩薩。如婆羅樓志于本行經中所說偈

  或是大丈夫  或是佛所化

  提婆達多者  大仙之同伴

  或複爲父子  常作內眷屬

  菩薩有大力  權變能爲此

  共佛及余人  菩薩諸大仙

  阿難難陀等  那律釋摩南

  跋陀與桎沙  憂波桎麗等

  作父子眷屬  鹹皆共圍繞

  問曰。提婆達多。于五百身中。常與菩薩。而作大怨。雲何複言名菩薩耶。答曰。提婆達多。非佛怨耶。何以故。若提婆達多是佛怨者。菩薩修善。提婆達多恒造諸惡。雲何世世得與菩薩共俱相值以是義故。提婆達多非菩薩怨。譬如二人各行。一人趣東。一人向西步步相遠。而常違背。雲何爲伴得相值耶。若提婆達多是菩薩怨者。如來世尊應有大過。問曰。有何過耶。答曰。若爾者佛非一切智。亦無神力。是爲愚癡。則不能得擁護衆生。非金剛身。如來便應有余業不能斷盡。雲何知佛非一切智。如來在耆阇崛山。爲提婆達多推石所壓。而不覺知。是故當知。如來非一切智。雲何名爲無有神力。提婆達多持杵打害。不能禁製。以是當知。無有神力。雲何名爲愚癡。現見害至。而不知避。是以當知。爲愚癡也。雲何名爲不能擁護衆生。提婆達多作五逆罪。而不救度。以是當知。不能擁護衆生。雲何名非金剛身。轉輪聖王以少福報。而無怨害。何況如來。轉法輪王爲石所壓身血流現。當知如來非金剛身。雲何名有余作業不能斷盡。爲他所打。當知如來余業不盡。若欲令佛無是過者。如來便應悉滅怨敵。但以善巧方便。欲令衆生起厭惡心。現作逆害。墮于地獄。欲示業報不可壞故。又複欲爲墮地獄者。歸依如來請佛救護。又爲來世豪貴之人入佛法中。若有恃其勢力。複以鞭杖加打于人。令此衆生便作是念。…

《入大乘論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