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摩诃衍論》

「論集部」經文1668卷32頁碼:P0591
姚秦 筏提摩多譯

  《釋摩诃衍論》四

  龍樹菩薩造 / 姚秦叁藏筏提摩多奉 诏譯

  已說廣說性淨本覺門。次說根本無明住地門

  本曰。所言不覺義者。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念無自相不離本覺。猶如迷人依方故迷。若離于方則無有迷。衆生亦爾。依覺故迷。若離覺性則無不覺。以有不覺妄想心故。能知名義爲說真覺。若離不覺之心。則無真覺自相可說

  論曰。則此文中自有二門。雲何爲二。一者異說相應契當門。二者隨次別釋散說門。初門雲何。頌曰

  牟尼大覺尊  一代聖說中

  總有六種說  謂明闇俱非

  空及與具足  如是六無明

  隨義立異名  克體無差別

  論曰。凡集牟尼尊一代中種種異說。總有六種。雲何爲六。一者明無明。二者闇無明。叁者俱是無明。四者俱非無明。五者空無明。六者具足無明。是名爲六。如是六種隨義立名。據體無別。明無明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究竟無余無  通達顯了明

  以此因緣故  言總意別明

  論曰。究竟無余故名爲無。通達顯了故名爲明。所謂圓滿船若之日周遍法界。無一一法而非明故。是故當知如是無明言總意別光明實智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舍利弗則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于大衆中唱如是言。我今所說一切契經中。一一字字一一句句。盡攝一切無量所诠。而爲鈍根之衆生故。以種種言說而談論耳。若如世尊說。當應有過失。何以故。如無明字唯表黑品。不能表示般若智明。乃至無常字唯表生滅之相。不能诠表無爲當住真實理焉。如何世尊作如是說。于是世尊告舍利弗言。我今所說實無過失。何以故。如無明字。不可得言唯表黑品。汝智慧之力狹劣小見小聞故。作如是疑。而此無明字盡攝一切般若智明。具足圓滿無所阙失。所謂究竟義故。周遍義故圓滿義故。平等義故。無余義故。說言爲無。通達義故。顯了義故。觀照義故。現前義故。無礙義故。說言爲明。乃至廣說故。闇無明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一切般若明  隱覆令不生

  譬如闇中具  無有殊勝事

  論曰。根本無明。能覆一切總持慧明礙令不生。譬如暗中莊嚴具雖有勝妙相。而爲闇障故。彼殊勝事不得出現。是故名爲暗之無明。圓滿契經中作如是說。一切衆生具足叁智。由顛倒故不知不覺故。俱是無明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唯一種無明  或明或暗俱

  譬如一暗色  二人各異見

  論曰。一種無明或明或闇。譬如一色二人異見。此義雲何。謂如迦羅鸠奢那。及人同分極闇夜分中。同在一處見此暗色。若迦羅鸠奢那唯見清淨光明之色。若人同分唯見一向黑暗之色。俱是無明亦複如是。唯一無明。或智慧明或黑法暗具二事故。甚深密嚴契經中作如是說。根本無明于幻人中能作幻質。于德人中能作德質。不可取一非一故。俱非無明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從無始已來  無有言說依

  遠離了別轉  遠離遠離故

  論曰。言俱非者無言依故。離心轉故。是故名爲俱非無明。八勝天子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光明自在華寶妙輪天子。即承佛神力白佛言。世尊無明有耶。答曰非也。問曰無耶。答曰。非也。問曰亦有亦無耶。答曰非也問曰非有非無耶。答曰非也。問曰非是耶。答曰非也。問曰何故如是耶。答曰以無可明之事故。是故說言無始無明故。空無明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無體用則空  譬如兔角無

  如是道理了  是故說言明

  論曰。空無明者。體用俱空。故名爲無。如是道理明了現前。故名爲明。譬如兔角本來無體。一切人衆皆悉現知。無始契經中作如是說。根本無明無所有事。遍計所執性故。具足無明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染淨一切法  通出生增長

  以此因緣故  建立具足名

  論曰。言具足者。根本無明能生一切染淨諸法。令增長故立具足名。佛性解脫契經中作如是說。從無明種出覺知樹從覺知樹出功德智慧華。從兩輪華結法身解脫果。乃至廣說故。如是六種根本無明。于論文中明了說故。安立配屬且略而已。且暗無明名字差別其相雲何。契經異說其數幾有。頌曰

  總有十種名  契經異說故

  見一處住地  或報恩無盡

  或無始有終  或無等等生

  或生得觀滿  智礙及不覺

  覺了與子藏  如是十種名

  隨義用差別  唯一暗無明

  論曰。凡集一代種種契經總有十種。雲何爲十。一者見一處住地。二者報恩無盡住地。叁者無始有終住地。四者無等等生住地。五者生得住地。六者觀滿住地。七者智礙住地。八者不覺住地。九者覺了住地。十者子藏住地是名爲十。如是十名唯是一體。隨義用別。應審觀察。見一處住地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圓滿般若慧  現見一法界

  無明體頓斷  故名見一處

  論曰。金剛心還智慧未滿福德微少。不達一心中實處故。根本無明猶未出離。而率萬行到果位時。始覺般若分明顯了。本有功德具足圓滿。現見一中法界之心安立住處。根本無明頓斷無余。是故名爲見一處惑。光嚴童子契經中作如是說。複次有惑。一切聲聞辟支佛。及十地菩薩所不能斷。謂見一處無明住地。如是住地證一法界。清淨覺者乃所能斷故。報恩無盡住地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無量一切佛  報無明之恩

  盡未來無窮  故名恩無盡

  論曰。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報無明恩。盡未來際無有窮盡。所以者何。一切覺者以無明作無爲因。具足莊嚴法身果故。本來清淨契經中作如是說。文殊師利則白佛言。世尊無量劫中不惜身命。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圓滿行因莊嚴性海。喜樂自在德用無礙。何因緣故作如是言。我有多恩盡未來際不能盡報。佛言我由無明。以之爲質成正覺道。是故我說有極重恩。于塵劫中報恩不盡。以此義故。無明住地亦名報恩無盡住地故。無始有終住地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卻過去無際  進未來有盡

  以此因緣故  名無始有終

  論曰。根本無明若卻過去無其本際。名爲無始。若進未來必有間斷。名爲有終。般若波羅蜜中作如是說。始覺淨智有始無終。無明住地無始有終。故無等等生住地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過恒上煩惱  無前後一時

  具足出生故  名無等等生

  論曰。根本無明有勝力故。過于恒沙諸上煩惱。無有前後一時俱生。是故名爲無等等生。自體契經中作如是說。譬如天魔波旬于大自在天。色力壽命眷屬衆具自在殊勝。無等等出生大力住地。亦複如是。粗細前後無有前後。一時生長故。生得住地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生謂叁種生  得謂立成就

  無明彼成立  故名爲生得

  論曰。所言生者。所謂即是叁種生相。所言得者。即有二義。雲何爲二。一者建立義。二者成就義。根本無明能善成立彼叁種相。是故名爲生得住地。十種妄想契經中作如是說。據子子轉生得住地。非據自體名爲生得故。觀滿住地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根本無明體  金剛還不盡

  當待果滿位  故名爲觀滿

  論曰。根本無明金剛心還猶存不盡。當待滿位永斷無余。是故名爲觀滿住地。無上菩提契經中作如是說。根本無明待究竟道。名爲觀滿。諸戲論識隨位漸除。名爲觀分故。智礙住地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礙一切種智  逆世間通達

  相違過極重  故名爲智礙

  論曰。根本無明漠冥極暗。一切種智顯了極明。如是明暗相違過失。極重深故。是故名爲智礙住地。甚深因緣契經中作如是說。染煩惱礙與正體智。相違過極建立爲障。般若慧礙與後得智。相違過重建立爲障。乃至廣說故。不覺住地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從無始已來  備叁身菩提

  圓四德涅盤  不能覺不覺

  論曰。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具足叁身圓滿四德。自性清淨遠離系縛。而由無明不知不覺。是故名爲不覺住地。大本楞伽契經中作如是說。般若無知。諸戲論識即是知無。根本無明即是不覺。所以者何不覺覺故。乃至廣說故。覺了住地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十地非境界  凡小亦非境

  唯大覺者了  故名爲覺了

  論曰。根本無明十地菩薩未能盡知。何況凡小能善知之。唯大覺者窮了無余。是故名爲覺了住地。寶積契經中作如是說。唯佛境界非余能知。覺了無明故。子藏住地者。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無明藏大海  攝持上煩惱

  譬如種持子  故名爲子藏

  論曰。無始無明攝持煩惱令得住止。譬如諸種持隱顯子。是故名爲子藏住地。本業契經中作如是說。子子種藏譬如天網故。何因緣故皆名住地。字義差別其相雲何。頌曰

  無明力大故  住持諸染法

  如地持四擔  故名爲住地

  論曰。根本無明其力最大。能善住持一切染法。譬如大地有勝力故持四重擔。故名爲住地。雲何爲四。一者大海。二者諸山。叁者草木。四者衆生。是名爲四。勝鬘契經中作如是說。世尊如是無明住地力。于有愛數四住地。無明住地其力最大。乃至廣說故

  已說異說相應契當門。次說隨次別釋散說門。所言不覺義者者。總標本末一切不覺。自此已下作釋略示。于是初釋根本不覺。次釋分離眷屬不覺。本廣末略。應審觀察。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者。即是顯示根本不覺之起因緣。根本不覺何因緣故得起而有。因不如故得起而有。何等法中而不如耶。謂叁法中而不如故。言不如者。當有何義。謂違逆義故。雲何叁法。一者實知一法。二者真如一法。叁者一心一法。是名爲叁。實知一法者。謂一切覺即能達智。真如一法者。謂平等理即所達境。一心一法者。謂一法界即所依體。于此叁法皆違逆故無明得起。是故說言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彼叁種法皆守一中終不舍離。故通名爲一。自此已下眷屬略示。而有其念者。即是顯示分離無明。謂本已立一切眷屬皆得有故。自此已下即有二門。雲何爲二。一者歸德成幻力無力門。二者攀妄顯真力無力門。歸德成幻門者。一切無明。若克其本無自體相。依止本覺而得成立。譬如迷道路人依道路故迷。若離道路無迷亂事故。如本念無自相不離本覺。猶如迷人依方故迷若離于方即無有迷。衆生亦爾依覺故迷。若離覺性即無不覺故…

《釋摩诃衍論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