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經律異相》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1卷53頁碼:P0001
梁 寶唱等集

  《經律異相》四十四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四(男庶人部上) /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颰陀以化城請佛及見佛欲滅化不能一 阿難邠坻井出珍寶二 賢直竊珠不款獲賜叁 慈羅放鼈後遇大水還濟其命四 千那傭畫得金設會爲婦所訟五 神識還摩娑故身之骨六 木巧師與畫師相诳七 醫治王病差獲報殊常八 破齋猶得生天九 耕夫施僧一诃梨勒果後生爲兩國太子十 供養沙門心有善惡獲報不同十一 舅甥共盜甥黠慧後得王女爲妻十二 羅閱國男子與耆阇崛國女人宿世有緣十叁 夫婦約不先語見偷取物夫能不言十四 婦人鼻醜夫割他好者以易之十五 賃人善解鳥語十六 溺人憑鳳獲全附鸬鹚殒命十七 有人買智慧得免大罪十八 有人張鬼免害十九 有人爲兩婦所惡以至于死二十 有人遠求仙水主人惡心使登樹得仙二十一 有人使鬼得富後害其兒二十二 有人富王責條疏已用物王乃覺悟二十叁 有人爲罪王令割肉五斤二十四 有二人共誓以胎中兒共爲婚姻二十五 大姓二兒大子失財被念小子得財獲罪二十六 叁人共施僧一錢後身獲自然之金二十七 貧人供僧僧報致富二十八 貧人得伏藏爲王所治二十九 貧人買斧不識是寶叁十 貧老夫妻叁時懈怠叁十一 窮人違樹神誓還爲樹枝所殺叁十二 人遇象逐墮深谷際天降甘露遂得升天叁十叁 五百幼童聚沙興塔命終生天叁十四 童子施佛豆生天後作轉輪王叁十五 牧牛小兒取花上佛牛觸而死即生天上叁十六 小兒先身以叁錢施今解鳥語遂得爲王叁十七 諸劫分物不識好者叁十八

  颰陀以化城請佛及見佛欲滅化不能一

  王舍城中。有一幻士。名曰颰陀(梁言仁賢)。明解經典曉了伎術所作巧黠多能喜悅名聞高遠。摩竭人民皆所不及。國內大小從其受學。颰陀遇睹世尊身色嚴妙。念欲相試。便示請佛。設知我意當不受請。若不知者必受無疑。佛知其意意欲度之。默然而受。颰陀謂。佛無通慧不見我意。入王舍城。于淨處化作講堂。懸缯華蓋。一一樹下。爲諸比丘鋪師子座。于講堂中。特爲如來設師子座。高四丈九尺。作百味之馔。時四天王及天帝釋。與叁萬二千天人謂仁賢曰。真得善利。乃請如來講堂供養。吾助給所乏。即化作館殿如忉利宮。佛與菩薩及諸比丘往其講堂。見佛坐已所造之座。帝釋亦見如來坐其所造莊嚴之座。仁賢聽佛所說。蠲除自大投首佛足。白佛言。唯願如來原我罪過。欲沒其所化。佛令不變。複爲說一切諸法皆如幻化(出幻士仁賢經)

  阿難邠坻井出珍寶二

  阿難邠坻。在兒連山下居。大富珍寶。四遠賈客舉貸。乞丐者往無不得。時有五百賈客。行海船壞珍寶皆沒。死者不少或依板得活。鹹詣阿難邠坻。主人設食。主人汲井得寶箧簏。各有題疏其姓字。賈客食訖皆悲。主人問故。答言。我等伴侶五百人。共行海中船舶翻沒。死者不少。挾持小板劣得生活。亡失珍寶悲念伴侶耳。屬睹井中所得寶箧。皆是我許不知那爾。主人言。卿曹行治生賈販。若至心者不失也。但不至心故失耳。我從無數劫以來。未嘗不至心初不欺侵。諸失寶者皆趣我井。卿曹各自案姓字取去(出譬喻經)

  賢直竊珠不款獲賜叁

  昔人名賢直。曾叁預八關聞讀經言。天眼不瞬誦念不忘。然此賢直。善偷他物眼前不覺。國王失珠。召臣量議。臣答王言。聞有賢直極能作偷。王敕錄來考問望得其言不偷。王既有道何由抂人。又召諸臣共議。有臣言曰。當作方便令其首伏。當重枷鎖載市唱令殺之。與酒令醉然後脫鎖舉置堂上妓女作樂。王敕伎女。賢直醉問。汝可答言。此是天堂我是天女。應爲侍側。君前身時偷國王珠故得生此。王便依之。賢直聞已默念而去。我聞經言。天眼不瞬此女悉瞬。且我偷珠應入地獄。將非國王張我令首。即便發言。我得生天由不偷珠。妓女報王。道賢直言。王便大笑。小子定不偷我珠也。即放令去。重賜金寶。此實偷珠。誦念一偈免罪得賜(出雜譬喻經也)

  慈羅放鼈後遇大水還濟其命四

  昔有一人名慈羅。見人賣鼈心中憐之。向鼈啼泣。賣鼈者言。汝何故向鼈啼乎。慈羅答言。我不忍見之。窮賣鼈者大笑。汝癡狂耳。答言。我念此鼈從君請買。主言。鼈直百萬。慈羅便將之歸家。傾舉子息得八十萬。慈羅言。我錢盡此假求無處。賣鼈者言。汝錢既盡可爲作田以畢錢直。慈羅言諾。以車載鼈投著池中。鼈便能言語。方有大水君當上樹相呼。後日洪水大起人民死盡。慈羅上樹呼鼈。鼈便來至。慈羅坐鼈背上。前去數裏。見一女人在流槎上沮息欲死。便向慈羅乞丐求載。慈羅啓鼈。此人可憐乞得載之。鼈言。往便複載之。前行十裏。見賣鼈子流被槎上。從慈羅欲求載之。鼈言我已重。恐必疲極不能自度。慎勿載之。慈羅言。可哀今是非當載之。慈羅複載之。前行數十裏。見數升蛾流被槎上。慈羅複報鼈載之。前至那竭國。女子便以金謝慈羅。賣鼈人言。此鼈本是我賣之。汝今得金當持還我。慈羅不與。賣鼈子便到那竭國王所雲。慈羅偷人婦將之販。今持金銀來在此國中。那竭國王即召慈羅使吏斬之。吏上言其事欲下筆書。蛾辄緣筆不成字。王聞之便問慈羅。汝有何功德乎。慈羅具答。王誅賣鼈者(出阿難現變經)

  千那傭畫得金設會爲婦所訟五

  大月氏弗迦羅城。有一畫師。名曰千那。往來東方多刹施羅國。客畫經十二年。得叁十兩金持還本國。遇見衆僧信心清淨。即問維那。此衆幾物得作一日食。答曰。可用叁十兩金。畫師並付維那。乞營一食。我明日當來。空手歸家。婦問。十二年作得何等物。答曰。得叁十兩金。已種福田。付僧設會。婦縛夫以送付官。具陳上事。官問。不給婦兒而以乞他。畫師答曰。我先世無福貧窮常辛苦。遭遇衆僧是良福田。若複不種善後世複貧。貧苦相續無得脫時。是故並施衆僧。其斷事人是優婆塞。即脫璎珞及所乘馬並聚落以施畫師。謂之曰。汝施衆僧。衆僧未食。是爲谷子未種而牙已生。而大果在後(出大智論第十一卷)

  神識還摩娑故身之骨六

  昔有人。死後魂神還摩娑其故骨邊。人問之。汝已死。何故爲複用摩娑枯骨爲。神言。此是我故身。不殺生不盜竊不他淫不兩舌惡罵妄言绮語不嫉妒不嗔恚不癡。死後得生天上。所願自然快樂無極。是故愛重之也(出舊雜譬喻經下卷)

  木巧師與畫師相诳七

  昔北天竺。有一巧師。作一木女。端正無雙衣帶嚴飾世女無異。亦來亦去能行酒看客。唯不能語耳。時南天竺有一畫師。亦善能畫。巧師聞之。作好飲食即請畫師。便使木女行酒擎食。從旦至夜。畫師不知謂是真女。欲心極盛念之不忘。時日已暮。木師入宿。留畫師住。以此木女立侍其側。便語客言。故留此女可共宿也。主人已入。木女立在燈邊。客即呼之。而女不來。客便前牽之。乃知是木。便自慚愧。主人诳我。我當報之。于是畫師複作方便。即于壁上畫作己像。所著被服與身不異。以繩系頸狀似絞死畫作繩像著其口喙。作已閉戶自入床下。天明主人出見戶未開。即向中觀。唯見壁上絞死客像。主人大怖便謂實死。即破戶入以刀斷繩。于是畫師從床下出。木師大羞。畫師即言。汝能诳我。我能诳汝。客主情畢不相負也。二人信知狂惑。各舍親愛出家修道(出雜譬喻經第四卷)

  醫治王病差獲王報殊常八

  有一國王。身得重病。十二年不差。一切大醫無能治者。時邊方小國攝屬大王。有一醫師善能治病。王即招來令治己疾。未久之間即蒙除降。王便念欲報此師恩。屬遣使者宣令彼國。此師見差宜應償赉。象馬車乘牛羊田宅青衣直人嚴飾之具皆給與之。彼小國王奉宣上命。師在王邊無有語者。師便思惟。我治王病大有功夫。未知王當報我與不。複經數日王轉平複。其師請辭欲還本國。王便聽之。給一羸馬乘具亦弊。師大笑恨我治王病。大有功夫。而王不識恩分。不相料理。令我空去。隨道愁歎以爲永恨。適至本國見有群象。問象子曰。此誰家象。象子答曰。此是某甲師象。複問象子曰。某甲師何從得此象子。答曰。某甲師治大王病差。功報所得也。小複前行。見有群馬牛羊。問曰。此誰家物。羊子答曰。某甲師許。小複前行。見其本舍高堂重閣殊異本宅。問門人曰。此是誰舍。門人答曰。此是某甲師舍。便入其合內。見其婦形色豐悅身服寶衣。怪而問曰。此誰夫人。直人答言。此是某甲師夫人。從見象馬。及入舍內。皆知是治王病功報所得。便自追恨本。治王病功夫少(出雜譬喻經第四卷)

  破齋猶得生天九

  昔有迦羅越。興設大壇請佛及僧。時有一人賣酪。主人留食。勸令持齋聽經。至暝乃歸。婦語之言。我朝來不食相待至今。敗壞夫齋。半齋之福猶生天上七世。生人間常得自然。一日持齋六十萬歲自然之糧。又有五福。一者少病。二者身意安隱。叁者少淫。四者少睡臥。五者命終之後神得生天常識宿命(出諸經中要事)

  耕夫施僧一诃梨勒果後生爲兩國太子十

  昔有一人在田耕莳。日已垂中。家饷未至。道人失路至其田所。從乞中食。耕人曰諾。小願須留。家饷遲晚。道人曰。食既不至仍欲漱口。耕人解其衣帶一诃梨勒果以與。道人即受而食。又有一錢以嚫道人。道人曰。若心可感無以相報。欲授五戒。君能受不。答曰。弟子在俗五戒難全。但受不殺。耕人命盡生國王家。皇後導從到流水邊。歌舞作樂抱兒臨水。失手墮水魚即吞之。在腹七日不饑不渴。隨流下逝遂千余裏。入下國界人捕得魚于市貨易。時下國主遣人市魚。將還城內用刀治魚。兒在腹中唱曰。徐徐勿傷我也。即破魚腸見一小兒。端正無雙舉國歡喜。上國主聞之曰。此必我兒。遣信索之。下國主答。魚腹中得天所賜。我不肯與之。二國共诤遂徹大國。大王判雲。若上國不生此兒墮水下國何由而得。若下國不得此兒。上國何處求覓。此兩有緣。汝二國。中間可作宮殿共安此兒。號曰兩國太子。即從此旨在于其中。依太子儀法。佛語弟子。昔日耕人。一果一錢布施道人。便得兩國太子(出雜譬喻經)

  供養沙門心有善惡獲報不同十一

  昔有跛腳道人。持戒乞食遇至一家。信大…

《經律異相四十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