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道地經》

「經集部」經文606卷15頁碼:P0181
西晉 竺法護譯

  《修行道地經》七

  西晉叁藏竺法護譯

  弟子叁品修行品第二十八

  巍巍佛德尊  威神不可量

  道法隨時化  度脫諸十方

  睹見生死瑕  爲現法橋梁

  毀呰終始苦  嗟歎于泥洹

  分別弟子快  而順示厥行

  稍稍而開導  乃至于大安

  若有修行見終始患。地獄之毒畜生之惱餓鬼之苦。人中憂愦天上無常。不可堪矣。展轉周旋譬如車輪。生老病死饑渴寒暑。恩愛之別怨咎集會。愁恻之痛叵具說言。從累劫來與父母違。兄弟離闊妻子之乖。涕泣流淚超于四海。飲親之乳踰于五江四渎之流。或父哭子或子哭父。或兄哭弟或弟哭兄。或夫哭妻或妻哭夫。顛倒上下不可經紀。種勤苦根愚癡之元。修行見然皆患厭之。但欲免斯生死之病。晝夜精進不舍道義求于無爲。自見宿命從無量劫往反生死。設積身骨過須彌山。其髓塗地可遍天下。叁千世界計死若周。其血流墮多于古今天下普雨。修行自察如是之厄。千萬劫說猶不可竟。故棄舍家除發去須。專精求道不慕世榮。若如明者不貪屍形。于是頌曰

  修行見終始  地獄之苦惱

  畜生餓鬼厄  天下世間別

  生死之展轉  譬如于車輪

  父子兄弟乖  妻息子離戚

  涕哭淚流下  超于四海水

  飲親之乳湩  踰于五江河

  修行故舍家  專精爲道法

  不慕時俗榮  如明者舍毒

  修行自念。我身或來不可稱限。不自覺知合會離別。憂郁之痛譬如劇醉不可了之。枉說趣語自爲審谛。恩愛之著譬如膠漆不能自濟。則行精進遠俗近道。譬如有人遠遊他國賈作求利。至彼未久興大疾病。死亡者衆十不遺一。死屍狼藉臭處叵言。既無良醫又無好藥可以療之。其人恐怖悔詣彼國。設不來者不遭此難。夙夜反側愁不可言。設我病瘳一還本國無有還時。其人適遇得一大醫。飲藥針炙疾稍稍愈氣力強健。即反本土與家相見。自陳值厄困不可言。從令以後終不敢行不至彼土。一衣一食何所求耶。唯欲自甯安知余人也。後念若聞彼土之名。戰栗惶懅不欲出舍而守其身。弟子如是。見五道苦淫怒癡病生死無息。夙夜專精坐禅念道。得世尊教咨嗟泥洹毀呰終始。是爲良醫。飲之好藥疾則除者。謂佛法經去叁毒也。死屍狼藉者。謂五陰六衰。悔至其國者。自惟念言。從累劫來周旋生死。恩愛之著猶心多端。不見苦谛習盡道谛。已得道證畏苦厭身早般泥洹。不能還教固在然熾。須佛世尊示本無一。乃當進前得不退轉進卻自由。于是頌曰

  譬如有人遠行賈  至于彼國遭疾病

  衆人死亡十遺一  死屍狼藉無藏者

  心自悔恨至其國  吾何不遇值此殃

  則得良醫療其疾  便還本土難複行

  畏生死患亦如是  睹于五道周旋苦

  自責本咎不覺道  終始辛苦甚憂惱

  一心精進求泥洹  欲度世間諸怖驚

  惡終始困猶死屍  專志而向無爲城

  修行恐畏。或當命盡不得度脫。還歸叁塗難得拔出。不當懈怠計有吾我。如世凡人與叁寶乖窈窈冥冥。譬如昔者有衆賈人遠行治生。更曆曠野無人之處。行道疲極便眠睡臥。亦不持時不嚴兵仗。大賊卒至而無覺者。不施弓矢爲賊所害。中有力者便走得脫饑困歸家。更複設計求強猛伴。複順故道行賈求利。每冥息寐持時行夜嚴正弓箭。賊見如是不敢前格。知之難當便自退去。窈窈冥冥者。謂爲癡網。因癡致行而生識著。名色六入更樂痛愛受身生老病死愁憂啼哭痛不可意行。治生者。謂修行也。疲極臥寐者。謂不曉了非常苦空非身也。無行夜者。謂不思惟深經之義也。兵仗不嚴者。不遵大慈大悲之慧。趣欲自救不念衆生也。賊來見危者。謂坐禅思不入空靜。而爲五陰六衰所迷。墮四顛倒。非常謂常。苦謂有樂。非身謂有身。空謂有實。命盡生天福[浿*陽]還世。不離叁塗也。強者力走得脫歸家者。謂得羅漢也。即求強伴更治生者。謂至泥洹。知羅漢限不至究竟。見佛受教更發大意爲菩薩也。與衆爲伴相隨行者。謂六度無極諸等行也。兵仗嚴正持時行夜者。謂大慈大悲分別空行不著不斷也。賊退還者。謂不起法忍無挂礙慧。睹叁界空不畏生死。一切四魔皆爲之伏也。于是頌曰

  修行恐命盡  或入叁惡道

  不複計吾我  歸命于叁寶

  猶昔有惡人  遠行求財利

  睡眠而臥寐  爲惡賊所害

  中有強健者  盡力走得脫

  歸家說遭厄  今乃得安耳

  已得羅漢道  乃自知爲限

  不能入生死  以泥洹爲礙

  更合強猛伴  嚴兵時行夜

  賊見不敢前  便退歸本土

  在于無爲界  知泥洹爲限

  則發菩薩意  行大慈大悲

  分別深空行  不著無所斷

  周旋度生死  無有叁界難

  修行奉法。入四等心無大慈悲。譬如小龍能雨一縣而不周遍。雖爲人民潤不足言。羅漢行道四等如是。若如海龍普雨天下無所不潤。菩薩大人大慈大悲。普及衆生無所不濟。佛天中天見心如是。便爲現限莫踰泥洹。稍稍進之至于大道知本迷惑。喻有一人而有叁子。父少小養至令長大。衣食醫藥未曾令乏。父轉年長氣力衰微。謂諸子言。汝輩不孝生長活汝使成爲人。吾既年老不欲供養報乳育恩。反逼我身求財衣食。何緣爾乎。當告縣官治殺汝等。子聞父教即懷恐怖歸命于父。我輩兄弟愚癡所致不識義理。不顧父母恩養之德。愛重望深不自察非。今聞嚴教即當奉命。遵修孝道超凡他人。夙夜匪懈無辱我先。時彼諸子各行治生。入海采珍得諸七寶。供給父母至孝巍巍。唯念二親不自顧身。獲大光珠名曰照明即往奉父。父見明珠。頭白更黑。齒落更生。爲大長者遠近歸仰。是謂父慈子則爲孝也。爲弟子行無有大慈。父有叁子者。謂心意識也。養長子者。謂淫怒愚癡著于叁界也。衣食之者。謂五陰六衰十二因緣縛也。子長續求供養者。謂諸情欲不知厭足也。父恐欲詣縣官告者。謂覺非常欲斷六入。子受其教奉行孝道者。謂歸命佛。叁子更孝順者。布施奉戒智慧之元也。入海得七寶者。至七覺意成羅漢道也。遂至孝者。知弟子限至泥洹界。更發大意爲菩薩道。得照明珠父更少者。現在定意見十方佛無所挂礙也。于是頌曰

  昔者有一人  而生有叁子

  養育令長大  故求父衣食

  父告于叁子  吾又年老極

  汝當供養父  既大索吾力

  告言汝向官  榜笞以五毒

  子聞父之命  則奉行孝道

  入海求七寶  供奉于尊父

  又得照明珠  父則更年少

  叁子心意識  情欲不知足

  父诃更孝順  謂施戒道慧

  遵于七覺意  成羅漢泥洹

  受佛大深教  更發菩薩心

  道德甚巍巍  睹見十方佛

  不礙四大身  猶空無所拘

  譬如昔者而有一鼈。從海出遊至于岸邊。有一大狐追之欲危其命。鼈覺狐來藏頭四足覆于甲下。狐住待之。設出頭足我當抟食。鼈急不動狐極舍去。鼈還詣于大神龍王。說其本末。求爲龍王身乃無所畏。能製五陰不爲魔娆得泥洹道。得爲龍者。入菩薩道不畏四魔救濟衆生。于是頌曰

  如鼈縮頭足  不畏羅漢然

  得飛爲龍神  菩薩亦如是

  譬如有人遠行求財。涉于寒暑謂得大利。或處遇賊亡失其業。又有明人自于本土造方便計。利入無量供給四方。積功累德計無常苦行空非身。觀外萬物成敗之事。或得禅定成羅漢道。更從發意求爲菩薩。或有達者。知四大空無有內外。行大慈悲加哀十方。雖有所度爲無所度。道無遠近解慧爲上。得平等覺無去來今若如虛空。于是頌曰

  如人遠賈作  弟子亦如是

  積功觀惡露  察萬物非常

  菩薩如明人  求利不遠遊

  無生死泥洹  得成平等覺

  其修行者恐畏生死惡叁界難。畏苦厭身不了本無。趣欲越患不念衆生。譬如軍壞諸羸劣人。唯欲自救不濟危厄。有此心者。佛則爲說除叁毒之惱泥洹爲快。離冥就明。譬如導師將大賈人遠涉道路。于大曠野斷無水草。賈人呼嗟。謂塗悠悠安能所至永爲窮矣。時彼導師聰明博學亦有道術。知于賈人心之所念厭患涉路。則于中道化作一國。城邑人民土地豐樂五谷平賤。賈人大喜轉共議言。一何快乎。本謂彌久。何時脫難到于人間。適有此念便至此城。當複何懼。時衆賈人便住彼土。快相娛樂飲食自恣。從意休息如欲厭之。城郭則沒不見國土。賈人皆怪何故如此也。導師答曰。卿等患厭。謂道懸曠永無達矣。吾故化城國土人民使得休息。見汝厭之故則沒之。佛言。如是弟子之行畏終始苦。謂生死惱。懼叁界患早欲滅度。故爲示之羅漢易得。誘進使前度于生死而盡叁垢。得無爲道自以爲達成就具足。臨滅度時佛則住前現于大道。是未爲通發無上正真之道也。得無所從生法忍至一切智。乃爲達耳。譬如有國遭于叁厄何等爲叁。一曰盜賊。二曰谷貴。叁曰疾病。衆人流散走到他國。久後國安。或有往還者。或有恐怖叁難之患永不可反。佛言。國者謂叁界也。遭叁厄者。謂叁毒垢也。舍詣他國。謂羅漢也。國安還者。謂菩薩以得無所從生法忍一切深慧。還入叁世度一切也。遭于叁厄而不還者。羅漢以得無爲。懼叁難處。而不能還度脫衆生也。于是頌曰

  譬如衆賈人  行于大曠野

  疲極恐不達  導師化城郭

  衆人住休息  安止有日月

  知其心厭已  便沒不複現

  佛世尊如是  見畏生死難

  便爲現無爲  使度叁界苦

  臨般泥洹時  爲示大道化

  令逮無從生  廣濟于一切

  又譬如大國  卒遭叁厄患

  各散詣他國  國安還不還

  畏生死之難  是謂爲弟子

  還國不以恐  菩薩化十方

  權慧方便化  皆令得其所

  譬如大船師  往返無休息

  佛世尊如是  法身來往返

  周旋于一切  如日光普現

  修行道地經緣覺品第二十九

  其從緣覺而不自了。既發無上正真道。不與善友而受真法。專自反行。假使奉教六度無極而皆有想。欲得尊號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重。不了善權。佛現色身反謂有身。便墮緣覺。如有男子欲見大海。遊到陂池及衆江河。于彼求寶而獲水精小明月珠。自以逮得金剛尊光。從菩薩心而還退者。不曉如來無出入法空而無形道無叁世去來今也。而謂見空以爲定矣。而不了知適空之行。適度叁界不能進前。上不及佛。複踰弟子。中道而止。譬如有人欲見天帝。而睹邊王則謂是帝。欲學正覺意有齊限。不解深慧。還墮緣覺亦如是也。若有斯心。佛便導示…

《修行道地經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