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叁昧經》

「經集部」經文624卷15頁碼:P0348
後漢 支婁迦谶譯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叁昧經》上 ▪第3页

  後漢月氏叁藏支婁迦谶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空。忍于無想忍于有想。所以故想者自然而無想。亦忍無願。亦忍有願。所以故其願想自然。無有願本。諸法泥洹。亦複忍于生死。所以故生死者譬若如夢。菩薩得忍者不疑有無。持一計而盡知一切人。用得忍故。知一切諸法。亦無所至。亦無所來。知諸法悉住。已住于法者。知一切人亦住。已入是法者。是爲無所從生法樂忍。但有音聲。其法忍者。亦無所語無可說。其本者亦複不可說。佛者甚尊。不可說法。而令人得了。提無離菩薩白佛。快哉伅真陀羅所說微妙。曉了知深法而得忍。能有一一尊。所有所入忍而甚深問佛。是王所作功德。已更幾佛。其所欲自恣乃爾。佛語提無離菩薩。可知洹河邊沙。一沙爲一佛土。盡索滿中星宿。是數可知。伅真陀羅所供事佛。其數不可計。提無離菩薩問伅真陀羅。所供事佛甚多乃爾。合會功德甚大巍巍。何緣不疾成佛。伅真陀羅則言。菩薩用十事無有厭足。何謂爲十。供事怛薩阿竭而無厭足(一)。所作功德亦無厭足(二)。學問法亦不厭足(叁)。四禅五旬知亦不厭足(四)。視諸法亦不厭足(五)。欲廣說法亦不厭足(六)。欲教一切人亦不厭足(七)。常欲護法亦不厭足(八)。欲具足諸波羅蜜亦不厭足(九)。欲感動化道勸助亦不厭足(十)。是菩薩十不厭足。伅真陀羅問佛。聞菩薩摩诃薩有叁昧。名曰寶如來。其得是叁昧者。悉具足諸寶。其問者所說法而自在。佛言。谛聽所說。伅真陀羅言。受教惟願聞之。佛言。菩薩不盡佛及法比丘僧用。是叁事發心。便有八十法寶。何謂八十。其心不忘薩芸若。是則爲寶(一)。其心不舍信。是則爲寶(二)。其心習諸功德不懈。是則爲寶(叁)。其心堅其願不舍。是則爲寶(四)。其心所有施與無所愛惜而複增益。是則爲寶(五)。其心所作但念菩薩。是則爲寶(六)。其心莊嚴身。不犯身叁事。是則爲寶(七)。其心淨者其語無惡。是則爲寶(八)。其心莊嚴心不念惡。是則爲寶(九)。其心已戒莊嚴加身。不欲不念人惡。是則爲寶(十)。其心無所挂礙等一切人。是則爲寶(一)。其心已忍辱爲莊嚴。忍一切諸惡。是則爲寶(二)。其心不愛惜身壽命用菩薩故。是則爲寶(叁)。其心無所憎愛亦不搖動。是則爲寶(四)。其心堅固精進而不懈怠。是則爲寶(五)。其心所作皆欲成。是則爲寶(六)。其心所念意行直所作不忘。欲具足菩薩事。是則爲寶(七)。其心禅叁昧叁摩越。已發是所作便自在。是則爲寶(八)。其心求法欲合會諸智。是則爲寶(九)。其心所聞法而習誦便有精進。是則爲寶(二十)。其心所說法無所悕望。度諸求故。是則爲寶(一)。其心于法無有虛飾。是則爲寶(二)。其心念正道所作如事。是則爲寶(叁)。其心所聞所作如所聞用審故。是則爲寶(四)。其心具足智慧已。不隨他人教。是則爲寶(五)。其心已無極慈而自護。是則爲寶(六)。其心爲無極哀。謂等一切故。是則爲寶(七)。其心無極護已法自娛樂。是則爲寶(八)。其心已無極等觀視諸法。是則爲寶(九)。其心于生死不以爲勤苦。已入功德故。是則爲寶(叁十)。其心欲教一切人。多念于人不自念。是則爲寶(一)。其心不乏已法分與人令得而學。是則爲寶(二)。其心以大智無所不曉。有神足無所不感動。是則爲寶(叁)。其心而親近迦羅蜜。無所聞而學問。是則爲寶(四)。其心遠離惡師而習功德。是則爲寶(五)。其心等一切因是習無有二心。是則爲寶(六)。其心知生死是則爲病。便入一切人意。是則爲寶(七)。其心爲一切作藥而愈諸病。是則爲寶(八)。其心不輕易無智者。用法尊故。是則爲寶(九)。其心不自貢高而忍一切。是則爲寶(四十)。其心不谀谄。是則爲寶(一)。其心所聞法不忘。于法住故。是則爲寶(二)。其心盡護諸法。用念報諸佛恩故。是則爲寶(叁)。其心欲報恩。用堅固厚故。是則爲寶(四)。其心若有侵者而不念報。是則爲寶(五)。其心樂于山間。欲守法淨故。是則爲寶(六)。其心常欲舍家。欲作沙門。至于正道故。是則爲寶(七)。其心于道而自趣足。自製而護惡。是則爲寶(八)。其心知足。令人各歡喜。是則爲寶(九)。其心于世事知足者。是爲不厭足于法。是則爲寶(五十)。其心自護不與衆鬧從事。是則爲寶(一)。其心不厭足諸功德。用諸相具諸種好。是則爲寶(二)。其心不厭足于智慧。欲決一切人疑故。是則爲寶(叁)。其心常念佛。不離佛故。是則爲寶(四)。其心常念法。所說不離法故。是則爲寶(五)。其心常念僧。便至阿惟越致僧故。是則爲寶(六)。其心常念戒不動離菩薩。是則爲寶(七)。其心常念施。不貪身故。是則爲寶(八)。其心常念天上。便入一生補處。是則爲寶(九)。其心盡知本。索曉諸所有。是則爲寶(六十)。其心知法。不壞法身故。是則爲寶(一)。其心所作知如事。盡知一切人之所語。是則爲寶(二)。其心知自在。飽滿一切人。是則爲寶(叁)。其心得陀鄰尼。所聞法無所忘。是則爲寶(四)。其心知本法。諸所有自然悉曉了。是則爲寶(五)。其心護慧。知其識如幻。是則爲寶(六)。其心學審谛。從是而得脫。不壞所作。是則爲寶(七)。其心護法。欲知人自然。是則爲寶(八)。其心知無常苦生死。于叁界無所著。是則爲寶(九)。其心視諸法無有我。用無人故。是則爲寶(七十)。其心入泥洹。從本本寂複寂。是則爲寶(一)。其心知空無相無願。已度于脫近泥洹門。是則爲寶(二)。其心無有生。無有生無所壞無所滅。其脫是者得忍。是則爲寶(叁)。其心知若幻如夢如野馬如山中響如水中影已。堅固無所悕望。是則爲寶(四)。其心喜知十二因緣已。去著斷之事。是則爲寶(五)。其心所見悉曉而不求不墮二。是則爲寶(六)。其心不入二事。以一事悉知法。是則爲寶(七)。其心具足諸行而不轉還。度于諸色名。是則爲寶(八)。其心稍近。已具法故。是則爲寶(九)。其心合聚叁十七品。用度諸法故。是則爲寶(八十)。佛語伅真陀羅。已習是八十事而具足。便得寶如來叁昧。已逮是叁昧者。于道寶于欲寶無所住。何謂欲寶。何謂道寶。欲寶者。諸天及人人中之尊。釋梵四天王遮迦越羅。若尊者諸侯。其一一豪姓者。于天上天下各自有尊。已得者則不如驕。自于是中悅心爲菩薩而欲得之。是名曰欲寶。道寶者。以法度俗。何所法而度俗者則道法。何以故。欲之所作皆因慧。慧者則象道之法。譬如衆流皆歸于大海。須彌者諸山中尊。月者衆星中大明。日者明于衆冥。若師子諸獸中之猛。如王于衆而爲上。如釋于忉利而爲尊。梵者于衆梵而獨高。以是慧尊于諸法。故曰智慧王。所以其欲度者。因是而得度。用安隱道故。若冥持炬火而得明。其作甚猛降伏衆魔。作醫王調和諸藥。作師曉知諸事。若持弓弭箭在所射。其箭無所不入。若力士持兵有所擊。應時無有全命者。持是智慧擊于愚冥無有不盡者。所以者何。用去垢故。其心而等無有異。亦不與人有所诤。亦無有能害者。與人無有恨。所作有究竟故。其慧而忠質故。能有所成作至誠。是爲止意。一切平等是爲斷因緣。是神足合會諸功德。是則爲根。所作在後。是則爲力。于無智而爲智。是則爲覺。視人道徑者。是則爲道。已寂而寂。向觀而觀。于冥欲作明。冥去是則爲明。是明之自然故。無有垢故。能淨余脫于欲故。能脫余欲。不可見已度諸界故。無有諸界。內已寂已過諸空。用入空故。已離諸所見。是則無想。無所求寂。是則無願想。已度叁界。已相無有相是爲相。其相與空等故。所以者何。以無求故。是則爲布施。已度是我所非我所無希望。是則爲戒。我無所住。是則爲忍。無所持無所舍。是則爲精進。無所增減是則爲禅。不可知處所。是則爲慧。其所入一切皆慧之所入。與漚和拘舍羅而相得故。譬若如夢。已無我爲莊嚴。所作皆功德。已離無所住。佛語伅真陀羅。是則慧寶。菩薩已具足是者。便逮寶如來叁昧。譬若大海悉含受衆流及寶。其名寶悉從中生。若菩薩得是叁昧者。便含受一切人。是爲合集諸法故。是者衆寶之明。是者衆寶之本。以是故叁寶衆不知盡。提無離菩薩問佛。伅真陀羅王。已逮得是叁昧不。佛言。自從伅真陀羅而問。爲而發遣。提無離則問。仁者已得是叁昧。伅真陀羅報言。是叁昧不作是住念。當得我者不得我者。是叁昧無有能得者。是叁昧亦無有色。而不可知。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可知。是叁昧不可已色見。亦不可聽聞。亦無所生相。亦無所盡相。亦無所有相。而可相相相。亦不可觀亦不可視。其言我能視我能觀。不爲叁昧。何以故。有因緣想故。叁昧者無有因緣想。叁昧者等諸法故。已等諸法。我亦如是。一切人等人。何以故。等一切空故。叁昧者空相。一切人無有想。無有想是叁昧相。一切人無有願。無有願是叁昧相。一切人悉淨。悉淨是叁昧相。一切人無有我。無有我是叁昧相。亦不可得身。亦不可得細滑。亦不可得心。其有說我知法我見法。是皆不可得。所以故不可從悕望得。提無離菩薩白佛。見伅真陀羅所被服從婇女及妓樂。謂已媱妷。不知所入法甚深微妙。所說自恣如法。佛言。菩薩已入深慧。曉了漚和拘舍羅。其道地如是無所不作。伅真陀羅。所持琴而鼓之。其音莫不而聞。故七十億真陀羅。叁十億犍陀羅。自隨者八萬四千夫人。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菩薩以是慧漚和拘舍羅。便致名及美。人而在尊位。用不可數人。故爲作本。如人作火不益薪。知令滅不久。菩薩而獨住者。不能爲人作本。以與人共乃能益人。其欲作大火者。當益其薪。故能大明。菩薩以人爲薪。乃能成大之光明。佛言。菩薩所受人多各各得本。提無離問佛。伅真陀羅。何以故能持伎樂音。而令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佛言。伅真陀羅犍陀羅者。悉樂于伎樂。便以伎樂而樂之。各得歡喜。知得歡喜。便令聞佛音聞法音聞僧音。贊歎菩薩快。其德極尊。當以心習薩芸若。但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音。慈哀護等。意止意斷神足根力覺道。向觀禅惟務叁昧叁摩越。皆聞是音。無常苦無我寂。亦複聞是音。空無想不願。無生無所生無生死。亦聞是音。複聞菩薩藏陀鄰尼。金剛行叁昧。淨水諸法王印海印叁昧。入一切諸法自恣諸法叁昧。莊嚴叁昧。寶如來叁昧。寶自然叁昧。知禅叁昧。歡喜叁昧。令地悉作蓮華叁昧。蓮華尊叁昧。無所不遍。入叁昧。法池叁昧。其意差特叁昧。大電明叁昧。師子明叁昧。日明叁昧。無央數因叁昧。已入本叁昧。金剛署叁昧。金剛幢幡叁昧。若金剛叁昧。金剛濟叁昧。如地叁昧。若須彌叁昧。若須彌住叁昧。明華叁昧。其心自恣叁昧。知一切入叁昧。一切所行其地因是叁昧。甚深全叁昧。無央數說法叁昧。開冥叁昧。知一切人心行叁昧。所樂叁昧。生旬叁昧。降伏魔叁昧。現諸色叁昧。各入其音叁昧。悉知一切人身叁昧。法行叁昧。慧地首叁昧。地首叁昧。見谛所有叁昧。解諸縛叁昧。悉入諸因緣叁昧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叁昧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