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義足經》下 ▪第2页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如來谛已正 不戲作著意作
從宴淨見已滅 不戲疑昙瞿教
自致慧不忘法 證法無數已見
常從慧如來學 好不著從是慧
佛說是義足經竟。比丘悉歡喜
蓮花色比丘尼經第十四
聞如是。佛在忉利天上。當竟夏月。波利質多樹花適好盛。坐濡軟石上。欲爲母說經。及忉利天上諸天。爾時天王釋。到佛所爲佛作禮。便白佛言。今當用何時待遇尊。佛告天王。用閻浮利時待我。天王得教。即禮佛歡喜而去。爾時賢者摩诃目犍連。亦在舍衛。亦竟夏月。于祇樹給孤獨園中。爾時四輩悉到目犍連所。比丘輩。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四輩悉禮目犍連。各一面住。便共問目犍連。今世正眼爲在何所竟是夏叁月。目犍連便告四輩。今佛在忉利天上。當竟夏叁月。念母懷妊勤苦故留說經。及忉利諸天。在波利質花樹下濡軟石上。樹高四千裏。布枝二千裏。樹根下入二百八十裏。所坐石。按之即陷入四寸。舍便還複。摩诃目犍連。廣複爲四輩說經法。便默然。諸四輩聞經。歡喜著念。便禮目揵連悉去。至竟夏叁月。複衆四輩。皆悉來到目揵連所。頭面禮竟。悉就座。共白目揵連。善哉賢者。學中獨多神足。願煩威神到佛所。爲人故禮佛足。以我人語白佛。閻浮利四輩。饑渴欲見尊。善哉佛。愍念世間人。願下閻浮利。目犍連聞如是默然。可四輩。複以經法戒。四輩衆歡喜。目犍連辭。四輩悉起禮。複起繞目犍連而去。爾時目犍連。便取定意。如壯士屈伸臂頃。從閻浮利滅。便往天上。去佛不遠。是時佛在無央數天中央。坐說經法。目犍連便生想。如來在天衆中。譬如閻浮利。佛即知目犍連意想所念。告目犍連言。不與世間等。迅去即便去。欲使來即來。去來隨我意所念。目犍連白佛言。是天衆多好甚樂。天中有先世一心自歸于佛。壽盡來生天上。或有身歸法者。或自歸僧者。壽盡皆來生天上。或有先世淨心樂道。壽盡來生天上。佛言。目犍連如是。是天中先世一心歸佛歸法歸僧心樂道。壽盡皆來生天上。爾時天王釋。坐在佛前。意尊佛語及目犍連所言。即言。賢者目犍連所說實如是。先世有身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及淨心樂道。皆來生天上。是時有八萬天。坐在天王釋後。諸天悉欲尊佛所言。及目犍連。亦其王所言。便言賢者目犍連可所說者。實如賢者言。其有先世作人時。身歸叁正淨心樂道。壽盡皆來生天上。爾時八萬天因緣目犍連各各自陳我得溝港。目犍連便前作禮。頭面著佛足。便白佛言諾閻浮利四輩。饑渴欲見佛。善哉願尊愍念世間。以時下到閻浮利。佛便告目犍連。汝且下語世間四輩。佛卻後七日當從天上來下安詳會于優昙滿樹下目犍連言。諾受教便起作禮。繞佛叁匝。便取定意。譬如壯士屈伸臂頃便滅于忉利天。即住閻浮利地上悉告世間人。佛卻後七日。當從天上來下安詳會于優昙滿樹下佛于天上便取定意。如力士屈伸臂頃佛于忉利天。上至鹽天。爲諸天說經。滅于鹽天。即至兜術天。複從兜術天滅。即至不憍樂天。化應聲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水行水微天無量水天。水音天。約淨天。遍淨天。淨明天。守妙天。玄妙天。福德天。德淳天。近際天。快見天。無結愛天。已說經。悉使大歡悅。便與天上色天。俱下住須大施天。從上下悉從二十四天上。至第叁天上住。悉斂上有色天。悉複斂有欲天。來至第二天須彌巅上住。是時有天子墮彼邏。被王教意。便化作叁階。一者金。二者銀。叁者琉璃。佛從須彌巅。下至琉璃階住。梵天王。及諸有色天。悉從佛右面。隨金階下。天王釋。及諸有欲天。從佛左面。隨銀階下。佛及諸無數有色天釋。亦諸無數有欲天。悉下到閻浮利安詳會優昙滿樹下。是使無數人民悉來會。欲見佛。欲聞法。是時蓮花色比丘尼。化作金輪王服。七寶導前。從衆力士兵。飛來趣佛。是大衆人民。及長者帝王遙見金輪王悉下。道不敢當。前廣作徑路。蓮花色比丘尼到佛所。是時天亦見人。人亦悉見天。以佛威神。天爲下。地爲高。人悉等。天亦無貪意在人。人亦無貪意在天。時有人貪著樂金輪王。是時有一比丘。坐去佛不遠。便箕坐直身。意著撿戒。比丘見天樂會亦人樂會。自生念言。是一切無常。一切苦。一切空。一切非我何貪是。何願是。已是何有。比丘即在坐得溝港道。已自證。佛知人知天。知彼比丘生意所念。說偈言
有利得人形 持戒得爲天
于世獨爲王 見谛是獨尊
是時蓮花色比丘尼。適到佛前。便攝神足七寶及兵衆悉滅不現。獨住無發衣法衣。便頭面著佛足。佛因到優昙滿樹下坐。成布席坐適坐。便爲大衆人民。廣說經法。說布施持戒善現天徑說欲五好痛說具惡。佛知人意稍濡離粗。便現苦谛習盡道谛。中有身歸佛歸法歸比丘僧者。中有隨力持戒者中有得溝港自證頻來。至不還道自證。是時賢者躬自在座。便起偏袒向佛。叉手面于佛前。以偈贊佛言
今恭禮雄遍觀 見谛現說被度
常慈哀見福想 然人天得何贊
度無極複道彼 舍恐怖就安樂
廣說法遍照世 聞每樂不死安
尊戒海廣無度 義深大善行明
無穢淨垢不著 慧船大度叁界
無缺傷無減增 尊不著已行舍
從戒尊叁界師 從見世去無還
心住賢無過尊 自在定人天雄
明慧力致金色 何人天不禮尊
師觀世兩衆會 雖觀舍不著過
意觀意無垢心 叁界空尊所空
是世行拔後根 定至定趣甘露
今神天服于尊 悉叉手觀覺身
已無疑樂法堅 悉知識人天心
亦如行蟲獸心 宴淨然愍苦槖
自恣化在天下 正真定收取易
意製念伏彼信 天人世覺獨尊
道德妙與誰雙 觀尊形何時厭
于叁界獨步行 戒義堅若寶山
垂绮願叁界恐 舍嫉念無恩愛
慧在定明如日 無瑕穢夜月光
著淨戒現淨行 有淨慧善過淨
住淨法現淨光 高山雪見照然
十五夜星中月 今觀尊人天雄
法悉照明人天 身相現絡真珠
谛複谛猛善說 自行致本無師
釋家子獨見妙 慧千眼去瘡疣
言盛濡意無粗 出聲悲人天坐
聞尊語甜美法 渴飲飽如流海
取法爾有何非 審奉行到彼安
說議斷後不思 聞尊聲眼每滅
慧現徑直無邪 涉先迹致故成
顧念後告冥者 如梵王悉照空
神天尚念世人 神行義無所比
從法計舍世念 尊系著無余處
是時賢者舍利弗。在衆中坐。便起座。偏袒叉手。以偈歎曰
未嘗見有是者 未嘗聞有說者
尊如是威神天 從兜術來至是
天人世悉擁護 重愛俗如身眼
一切安不爲轉 樂獨行著中央
無憂覺我善行 到上教複還世
饒心解壞欲身 惡行出有善義
若比丘有厭心 行有敗有空生
在樹下若曠野 在深山于室中
若高處下床臥 來恐怖凡幾輩
行何從志不畏 或久後所行處
世幾輩彼來聲 若往來在方面
比丘處不著意 所止處寂無向
口已出善惡響 在行處當何作
持戒住行不舍 比丘學求安祥
雲何學戒不漏 獨在行常無伴
欲洗冥求明目 欲鼓[鼻*皮]吹內垢
佛謂舍利弗。意有所厭惡。及有所著。在空床臥行欲學。如法今說。令汝知聽
五恐怖慧不畏 至心學遠可欲
勤蚱蜢亦蛻蟲 人惡聲四足獸
非身法意莫識 無色聲光無形
悉非我悉忍舍 莫聞善貪[阿-可+聚]縣
所被痛不可身 恐若各悉受行
是曹苦痛難忍 以精進作拒扞
願绮想念莫隨 掘惡栽根拔止
著愛可若不可 有已過後莫望
存黠想熟成善 越是去避粗聲
忍不樂坐在行 四可忍哀悲法
常何止在何食 恐有痛雲何止
有是想甚可悲 學造棄行遠可
有未有苦樂苦 知其度取可止
聞關閉縣國行 粗惡聲應莫願
舉眼人莫妄瞻 與禅會多莫臥
觀因緣意安祥 止安念疑想斷
取莫邪與無欺 慈哀視莫恐氣
如對見等心行 冥無明從求鮮
被惡語莫增意 故怨語于同學
放聲言濡若水 愧慚法識莫想
若爲彼見尊敬 有行意離莫受
若色聲若好味 香細滑是欲捐
于是法莫媟著 學製意善可脫
戒遍觀等明法 行有一舊棄冥
佛說是義足經竟。比丘悉歡喜
子父共會經第十五
聞如是。佛在釋國。從千弟子梵志故道人皆老年悉得應真六達所求皆具。佛從教授縣國。轉到迦維羅衛城外尼拘類園中。迦維羅衛諸釋。聞佛從老年應真千比丘。轉行教授。已到是國。近在城外園中。便轉相告語。先雞鳴悉當會。自共議言。諸賢者正使太子不樂道。當作遮加越王。我曹悉當爲其民耳。今棄七寶作道。自致作佛。我人今悉取長者。家出一人。亦從佛求作沙門。諸釋如是。衆爲複增。便從迦維羅衛城出。欲見尊德。欲聞明法。諸釋女人。亦複聚會。俱到佛所。欲聞明法。爾時佛取神足定意適定。便在空中步行。爾時諸釋。見佛步行虛空中。悉歡喜生敬愛心。爾時悅頭檀王。便以頭猗著佛足作禮竟。便一面住。迦維羅衛民悉不平。王爲佛作禮是何法以還禮子。王即聞民悉不平已如是。王便言。諸賢者。是太子生時。地大動現大光明。悉照一切生便行七步。無所抱猗便左右視出聲言。叁界甚苦。何可樂者。諸天于空中持白蓋。複散摩尼花。複鼓五百樂。複雨香水。盥浴太子。諸民爾時我第一爲太子作禮。諸賢者。太子在園閻浮樹下。晨起往坐。便得臥。樹枝葉悉在太子東作蔭。禺中至晡。樹枝葉悉複在西爲太子作蔭。樹尚不違太子身。諸民爾時我第二爲太子作禮。王爾時說偈曰
今爲叁勇猛黠 以頭禮遍觀足
初生時動天地 坐樹蔭身不露
佛爾時攝神足。下座比丘僧前鹹坐上。諸釋及釋諸女人。皆頭面禮佛。各就座。王亦就座。即偈歎佛言
象馬駕金車 乘行臺閣間
金足蹈遍地 足雲何生胝
神足爲我車 恣心無限度
乘是神妙車 世車安可久
素被細軟衣 既服身形好
金露被身行 是服有何好
王法爲我衣 念世行教授
是服先學造 我已覺如來
本樂高殿舍 隨時造閣樓
今獨宿樹間 恐怖當何依
瞿昙世無怨 造仇淫已斷
脫欲念…
《佛說義足經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