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贊經》九
西晉月氏國叁藏竺法護譯
摩诃般若波羅蜜分曼陀尼弗品第二十二
爾時賢者分曼陀尼弗白佛言。尊者須菩提。佛使說般若波羅蜜。乃說摩诃衍事爲。須菩提白佛言。唯我說摩诃衍得無過。天中天。佛言。不過也。汝說摩诃衍爲隨般若波羅蜜教。所以者何。須菩提。諸所有善法聲聞辟支佛法。佛正覺法。皆從般若波羅蜜出生。本從其教。須菩提白佛言。雲何天中天。諸所善法聲聞辟支佛法。諸佛之法及菩薩法。皆從般若波羅蜜出生。皆從其教乎。佛告須菩提。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禅波羅蜜。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念五根五力七覺意八道行。空無相無願諸解脫門。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四分別辯。大慈大哀無忘失法慈悲喜護。曉了道品所施行法。聲聞辟支佛法菩薩法。一切諸法皆從般若波羅蜜中出生。皆從其教。又須菩提。其摩诃衍般若波羅蜜及五波羅蜜。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眼色識耳聲識鼻香識舌味識身更識意法識。所更因緣所習因緣。諸可不可意所習種。意止意斷神足根力。七覺八道。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空無想願諸解脫門。一切善法有漏無漏。有所有無所有。有爲無爲。苦習盡道。欲界色界無色界。內空外空近空遠空真空所有空無所有空一切平等。及諸叁昧陀羅尼門。怛薩阿竭所曉了法自到成就。諸佛法界如來本際不可思議界。若合若散無合無散。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形無形有相無相。是一切諸法皆從摩诃衍出生。爲順般若波羅蜜教。所以者何。須菩提。摩诃衍般若波羅蜜等無異。六波羅蜜複無有異。十力無畏諸佛之法亦無有異。是故摩诃衍諸佛之法。則無有異亦無有二亦無若幹。是故須菩提。所說摩诃衍者。則說般若波羅蜜
摩诃般若波羅蜜等叁世品第二十叁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亦不念過去亦不念當來亦不念中間。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無有邊。菩薩亦無有邊。色與菩薩俱無所有亦不可得。痛癢思想生死識。識與菩薩俱無所有亦不可得。如是天中天。一切菩薩摩诃薩皆不可得。當雲何教菩薩摩诃薩般若波羅蜜。一切求菩薩悉不可得亦不可見。當雲何說般若波羅蜜教菩薩耶。菩薩而複號菩薩但有字耳。譬如人自言吾有我。本末求之悉無所有諸法自然何所生色。色之所生。何所生痛癢思想生死識。識之所生。唯天中天。其無所生則無有色亦無有識也。何所有說般若波羅蜜者。當雲何教菩薩。亦無有異處。亦無有出生。亦不可得菩薩者。亦不得行道者。菩薩聞是不恐不怖無所畏懼。菩薩摩诃薩則爲行般若波羅蜜。舍利弗謂須菩提。雲何過去當來中間。菩薩而不可得。何以故。色無有邊。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無有邊。菩薩亦無有邊。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俱無所有亦不可得。一切菩薩皆不可得。雲何教菩薩摩诃薩般若波羅蜜。何所說吾我都不可見。菩薩亦不可得處。雲何教菩薩摩诃薩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說是言菩薩摩诃薩。但有字耳。求索吾我而無本末。諸法自然色從何生。痛癢思想生死識從何出生。唯天中天。其無所生則無有色。其無所生者則無痛癢思想生死識。向者須菩提作是說言。其無所生。當雲何教般若波羅蜜。何故說言亦無異處。有所生者而可得菩薩耶。其行道者。何故須菩提而說此言。菩薩摩诃薩聞是心不恐怖。則爲行般若波羅蜜。所說雲何。須菩提謂舍利弗。人無所有故。過去菩薩而不可得衆生悉空。是故過去菩薩而無所受。衆生恍忽。是故過去菩薩而無所受。色無所有。是故菩薩不受過去痛癢思想生死識。空無所有。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受。過去色空。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空。色恍忽痛癢思想生死識恍忽。色自然痛癢思想生死識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禅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悉無所有。是故菩薩不得過去。所以者何。舍利弗。其以空者不可得過去當來中間。無有異空無有菩薩。無有過去空菩薩及過去事。皆悉無二無若幹也。是故菩薩不受過去。當來中間亦複如是。取要言之。檀波羅蜜亦複恍忽。檀波羅蜜自然。屍波羅蜜羼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禅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複悉空。般若波羅蜜亦複恍忽則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是故舍利弗。其以空者無有過去當來中間。空與菩薩及已過去。亦無有二亦無有若幹。是故舍利弗。菩薩不受過去。其七空者亦無所有。是故菩薩不受過去。複次舍利弗。其意止意斷神足根力七覺八道叁十七品。亦複爲空亦複恍忽。其七空者亦複如是。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悉空恍忽。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六波羅蜜亦無所有亦複恍忽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複次舍利弗。一切叁昧悉無所有。陀羅尼門皆無所有。諸叁昧門陀羅尼門。亦複悉空亦複恍忽。諸叁昧門陀羅尼門皆無所有。諸叁昧門陀羅尼門。亦複悉空亦複恍忽。諸叁昧門陀羅尼門皆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六波羅蜜亦複如是。複次舍利弗。及諸法界亦無所有。法界悉空法界恍忽法界自然。法界亦無七空。是故菩薩不受過去。複次舍利弗。恍薩阿竭亦無所有亦悉無本。無本恍忽無本亦空。其本無者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其本際者亦無所有。本際悉空本際恍忽。亦無自然不可思議。一切諸界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複次舍利弗。諸聲聞辟支佛怛薩阿竭亦無所有。怛薩阿竭則空恍忽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道無所有亦空恍忽亦無自然。薩芸若者亦空恍忽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所以者何。舍利弗。空與恍忽過去當來中間亦複如是不可得。菩薩亦不可得。是故舍利弗。空與恍忽過去當來。而無有二亦無若幹。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又舍利弗。所問何故色無有邊。痛癢思想生死識無有邊。菩薩亦無有邊。痛癢思想生死識如空空。譬如虛空無有邊際。無有中間無有崖底。空虛但有字。舍利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如是無有邊際。無有中間無有崖底。以色空故。其以空者無際無間不可得底。痛癢思想生死識者亦複如是。是故舍利弗。色無有邊痛癢思想生死識無有邊。菩薩亦無邊。皆無所有亦不可得。是故舍利弗。色與菩薩亦無所有亦不可得。痛癢思想生死識亦複如是。複次舍利弗。六波羅蜜空故曰爲空。內空亦空外空亦空。以空故空。近空遠空真空及七空。叁十七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亦複悉空。以空故空。無有本際不可思議。一切諸界亦複爲空。以空故空。諸叁昧門陀羅尼門亦複爲空。其薩芸若亦複爲空。其所曉了道品道慧亦複爲空。以空故空。其叁乘法亦複爲空。怛薩阿竭亦複爲空。故舍利弗。怛薩阿竭空亦無有。色亦不可得。色與菩薩亦無所有。悉不可得。痛癢思想生死識者。亦複如是。舍利弗。所問何故一切菩薩悉不可得。雲何爲菩薩說般若波羅蜜。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可得。色不可得痛癢思想不可得。色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可得。其所思想想亦無所有所想痛癢亦無所有。所想生死亦無所有。所想行識亦無所有亦不可得。所識識者。亦無所有亦不可得。所識色所識痛癢所識思想所識生死。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舍利弗。其六情者。亦無所有亦不可得。其眼耳鼻舌身意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其耳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耳與眼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耳與鼻悉無所有亦不可得。鼻與齅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其鼻及眼。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其鼻與舌。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計于舌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舌眼耳鼻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其香及身。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身及與身。悉無所有亦不可得。意及與意。悉無所有亦不可得。眼耳鼻舌身意。悉無所有亦不可得。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更意欲。六情六識六味十八諸入因緣。一切諸事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內色外色痛癢諸法亦複如是。六波羅蜜及與七空。叁十七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諸叁昧門陀羅尼門種性諸法。阿羅漢法辟支佛法怛薩阿竭菩薩法。十住事法薩芸若慧及諸道慧上至怛薩阿竭及與菩薩。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菩薩與般若波羅蜜。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又般若波羅蜜于般若波羅蜜。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般若波羅蜜及與菩薩。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般若波羅蜜無言無說無教無化。不可得故。于菩薩者無言無說無教無化。亦無所有亦不可得。般若波羅蜜亦無所有亦不可得。是故舍利弗。一切諸法亦無所有。亦無得者不可得故。菩薩摩诃薩亦不可得亦無所說。如舍利弗所言。何以故。字而字菩薩從何來。其名字者。爲在何所而爲菩薩。是故名爲菩薩。言菩薩者。但以字耳。從何所來。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者。但以字耳。但字字著言耳。而無有色無有痛癢思想生死識。所以者何。字者亦空字自然空。不以是故名爲菩薩。亦無己字(丹本亦不以空)爲菩薩也。複次舍利弗。六波羅蜜但以字耳。不以字故爲六波羅蜜。是所言菩薩者。但以字耳。是以言般若波羅蜜。但以字耳。不以字故爲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者無有字也。所以者何。字與般若波羅蜜。二者俱空不可得故。舍利弗。所言菩薩但假號耳。所言內空外空近空遠空真空所有空無所有空。但以字耳。其七空者不以字空。所以者何。不以字故爲空也。此諸空者爲不可得。是故舍利弗。所言菩薩但假號耳。舍利弗。此所名字爲假號耳。意止意斷根力覺意八道叁十七品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但假號耳。不以字故。爲諸佛法諸佛法空。是故舍利弗。所言菩薩但假號耳。諸叁昧門陀羅尼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上至佛。亦假號耳。不以字爲字。所言吾我我所。推其本末亦無所有無所成。吾我不可得。何況于道有所得者。所知所見亦不可得。何況欲令有所成者。舍利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本末亦不可得。何況欲令識有成眼。眼更因緣痛癢。耳鼻舌身意。六情所入亦不可得。六波羅蜜七空。本末空亦不可得。何況欲令有所成者。叁十七品十力四無畏諸佛之法。推其本末亦不可得。何況欲令有所成者。諸叁昧門陀羅尼門。推其本末悉不可得。何況欲令有所成者。聲聞辟支佛怛薩阿竭阿羅诃叁耶叁佛都不可得。是故舍利弗。所言吾我悉無所有。一切諸法亦…
《光贊經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