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說無垢稱經疏》

「經疏部」經文1782卷38頁碼:P0993
唐 窺基撰

  《說無垢稱經疏》十一 ▪第3页

  卷第六(本) / 大慈恩寺沙門基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譏他犯

  贊曰。調伏自心。令離衆惡。以心如猨猴難可禁製。故應調伏。吾日叁省尚爲世仁。況常思過。不毀他非。非菩薩也

  經。八者菩薩(至)菩提分法

  贊曰。于惡不放逸。于善法常求。修菩提分。曾無懈廢

  經。堪忍世界(至)生余淨土

  贊曰。結也

  經。其無垢稱(至)無生法忍

  贊曰。品第五段。時衆利益。未求趣者。皆同發心。已修行者。得無生忍

  菩薩行品

  合十一品。正陳本宗分中有叁。上來九品。明菩薩境。此之一品。明菩薩行。識境方起菩薩行故。菩薩之義。如上已釋。行者因業。菩薩所修成佛因業。此品廣明。名菩薩行品

  經。佛時猶在(至)皆現金色

  贊曰。品段有叁。初未至庵園以現相。次至佛所以陳述。後菩薩贊請以歸還。初中複叁。初未至現相。次阿難怪問。後世尊具告。此初也。其彼欲來。預現前相。一變廣博。增大行故。二變嚴淨。滅煩惱故。叁變金色。顯成第一殊勝果故

  經。時阿難陀(至)皆現金色

  贊曰。阿難怪問。不識此相。問此由誰

  經。佛告具壽(至)現此前相

  贊曰。世尊具告

  經。時無垢稱(至)聽受妙法

  贊曰。下第二段至佛所以陳述。大文有四。初平章欲至。二到已歸禮。叁世尊指诘。四聞香怪問。初中複二。初無垢平論。後吉祥答可。此初也。佛遣來問理合自辨。況加瞻仰而爲聞法。應與大衆往佛所耶

  經。妙吉祥曰(至)可同行矣

  贊曰。此吉祥答可。衆生根就。佛悲廣運。故雲是時可同行矣

  經。時無垢稱(至)往詣佛所

  贊曰。第二到已歸禮。有叁。初掌持往詣。次到已歸禮。後佛命就座。此初也。以神境通。令衆不起本座。並座置掌。持詣佛所

  經。到已置地(至)俨然而立

  贊曰。到已歸禮有叁。初無垢歸禮。次菩薩歸初禮。後大衆歸禮。此初也。以衆置地。自禮世尊。繞已卻住。俨然而立。頂禮屈五輪以歸尊。右繞規六通而現化。七匝滅七隨眠。得七覺分。成七清淨。而佛得一切智地。得一無相。合掌表冥真境。俨然而立。蒙佛垂喻

  經。諸大菩薩(至)俨然而立

  贊曰。此菩薩歸禮

  經。諸大聲聞(至)俨然而立

  贊曰。此大衆歸禮。方申須敬。下座而歸。聞法將行。故皆俨然而立

  經。于是世尊(至)各複本座

  贊曰。下佛命就座。初命。後座。此命也。接來有禮。如法慰問。將悟聖道。令各複座

  經。時諸大衆(至)恭敬而坐

  贊曰。禀命不輕。各還本座。表將涅槃。所以先坐。坐必臥故。臥極涅槃

  經。爾時世尊(至)之所爲乎

  贊曰。第叁世尊指诘爲四。一佛問。二彼答。叁重征。四彼述。此初文也。無垢大士。住解脫位。由此第一。名最勝智。任運能現。名爲自在。妙用無礙。名神力爲

  經。舍利子言唯然已見

  贊曰。二彼答也

  經。世尊複問汝起何想

  贊曰。叁重征。汝于此中。起何相解

  經。舍利子言起難思想

  贊曰。四彼述有二。初標。後釋。此標也

  經。我見大士(至)不能述歎

  贊曰。下釋難思。有二。初說無垢難思。故雲我見大士不可思議。後說神力難思。于其作用神力功德。不能以算而數。不能以思而思。惟亦思也不能以言而稱以心而量。皆是尋伺道故。由此四義。不能陳述而歎揚耳。舊雲非意所圖非度所測。人非意所圖。事非度所測。又度者根也人度下不測上故

  經。時阿難陀(至)爲是誰香

  贊曰。第四聞香怪問。有四。初阿難驚疑難。二鹙子傍通。叁問住久如。四歎陳佛事。初中有二。初阿難疑問。後世尊正答。此疑問也

  經。佛告之言(至)毛孔所出

  贊曰。此世尊答

  經。時舍利子(至)然出是香

  贊曰。二鹙子傍通。有叁。初鹙子答。二阿難問。叁鹙子述。此初也。阿難白佛。佛答菩薩毛孔所出。鹙子不問說已亦有遂自陳誠

  經。阿難陀曰(至)何緣而有

  贊曰。二阿難問。菩薩所出。乍可修成。汝等何緣複能流出

  經。舍利子言(至)供諸大衆

  贊曰。下鹙子述。初述食來所由。後述香馨所由。此初也

  經。其聞取有(至)皆出是香

  贊曰。此述香馨所由

  經。時阿難陀(至)當住久如

  贊曰。叁問住久如。有四。一問香久近。二答盡食消。叁問食消久近。四答食消時分。此初問也。香氣住身久近時即。猶如何等

  經。無垢稱言(至)其香猶住

  贊曰。二答盡食消也。香隨食質。食有香存。食起香氣。食消香滅

  經。阿難陀曰(至)當皆消滅

  贊曰。叁問食消久近

  經。無垢稱言(至)而不爲患

  贊曰。四答食消時分。有叁。初總答。次別顯。後喻成。此初也。食之勢分。亦隨世食。七日七夜。住已方消。大悲神力。雖久未消。而不爲患。不同世食雖經七日勢盡消化而有爲患。此言七日。且隨世食。多分爲論。非要定爾。或增或減有不定故。且如聲聞利根得果。有六十劫。菩薩發心證無生等。必一大阿僧祇。若得已方消。豈只七日得聲聞果。唯經七日證無生等。叁生得果。不經七日由此故處。且隨世食。多分爲論

  經。具壽當知(至)然後乃消

  贊曰。二別顯有叁。初顯得聲聞。後顯得菩薩。聲聞有叁。此從凡得見谛。具壽者。舊雲慧命。呼阿難陀爲具壽也。世間有情。多愛于命。聞言長壽。誰不生歡。出家之人。多愛智慧聞言智慧。誰不生喜。亦如俗人之愛命也。由此舊經呼爲慧命。壽者命也。具足世命。及具出世之智慧命。不可偏彰故。命雙呼。通言具壽。已發聲聞之心。未入見谛。食已要入。然後乃消。極速叁生極遲六十劫。正性離生義如前釋

  經。未離欲者(至)然後乃消

  贊曰。此第二從見谛得離欲。得離欲者。不還果也

  經。未解脫者(至)然後乃消

  贊曰。此第叁從有學得無學。心解脫者俱解脫阿羅漢果。得離諸欲定障解脫涅槃八解脫故

  經。諸有大乘(至)然後乃消

  贊曰。下顯得菩薩。有四。此從凡夫具菩薩性。要發大心。然後消化。義顯無性不得此食。不發心故。雖具世間有漏五根。此利出世。故彼不得。義顯此食至得部行獨覺。然後乃消類聲聞故多不逢佛。故不說之。類顯聲聞具種姓者得食發心然後乃消。此文中略。義類應有

  經。已發無上(至)然後乃消

  贊曰。二已發心。要得初地。無生初得。在初地故。叁從初地要得八地。具足不退。在八地故。四從八地要至補處補處乃在一生系故。亦應一生系得此食已。成佛乃消。然爲一生多居知足。此食不至一生之身。故略不說。或義應有。文略無之

  經。具壽當知(至)然後乃消

  贊曰。叁喻成也。初喻。後合。此喻也

  經。食此食者(至)然後乃消

  贊曰。此合也。食如藥王。惑同衆毒。准此法喻。唯喻得道斷惑根本。不喻種姓創發心等。未斷惑故。或複此喻。通喻一切伏斷正斷。皆名除故

  經。阿難陀言(至)作諸佛事

  贊曰。下第四以歎陳佛事。有二。初阿難贊歎。後佛陳佛事。此初也。佛以利樂有情之事。故名佛事

  經。佛即告言(至)作諸佛事

  贊曰。下陳佛事。有叁。初印談佛事。二例說所余。叁佛身同異。此初也。如是如是。印成前說。談其佛事。所致如此

  經。爾時佛複(至)作諸佛事

  贊曰。下例說所余。有叁。初牒無垢佛事。次顯所余佛土。後結成勝益。此初也

  經。如是于余(至)而作佛事

  贊曰。下顯所余佛土。余有十四余種。分四。初之十種。別別悟入。次有二種。悟入叁性。次有一種。因言悟道。後有一種。因寂證法。名爲佛事。此初五種。由觀光明。或光所觸。衆苦皆除。思得智慧滅癡闇故。見菩提樹。思覺樹生。起四無量。蔭群生故。見諸菩薩。發心修行。希同類故。如念地藏。不念釋迦之類。見佛相好。發心欣樂。厭生死身。獲大果故。由見化人。根器方熟。知佛神用。起願樂故

  經。或有佛土(至)而作佛事

  贊曰。此有五種。由見衣服。起慚愧故。出見臥具。欣修四禅。起淨命故。由見飲食。思求覺漿解脫之味。欣法食故。由見園林。修習總持無漏法故。由見臺觀。欣淨土等諸妙處故

  經。或有佛土(至)而得調伏

  贊曰。下有二種悟入叁性。爲二。初別悟入二性。後一悟入依他。此入所執及知圓成。由觀虛空。都無性相。悟入所執生法二我體無亦爾。由此有情調伏斷執。悟二性無。達二空理

  經。或有佛土(至)而作佛事

  贊曰。此入依他。聞言宣說幻等十喻。非有似有。诳惑愚夫。因緣之事。便入依他

  經。或有佛土(至)而作佛事

  贊曰。此之一種。因言悟道。聞語宣說諸法真性。便知圓成。聞說俗相。便知依他。既知二谛。悟所執無。唯有境相。便知所執。名入叁性。诠此叁故

  經。或有佛土(至)而作佛事

  贊曰。此後一種。因寂悟法。由見佛土寂然漠然。無言惡。無說善。無所诃責。亦無贊歎。無所思惟。無推求諸法。亦無分別戲論諸法。無表彰。無指示。悟法性相本性寂漠。體離言路。過尋思境。或前因言。悟世俗谛。今因寂寞。悟勝義谛

  經。如是當知(至)亦無數量

  贊曰。下結成勝益。有四。初顯佛事衆多。二顯動止皆益。叁明衆多所以。四勸示道理。此初也。以世界無量。佛土無邊。佛既無邊。利事無數

  經。以要言之(至)皆名佛事

  贊曰。此顯動止皆益。行住坐臥名威儀。或去或住名進止。緣領諸境名受用。凡所起作名施爲。不獲廣說。且要言者。如是等類。一切皆令所化調伏調生長善伏製斷惡。是故一切皆名佛事。如問阿難當天雨不。知而問者。欲令余人審谛事故。佛知尚問。況于我等。故皆佛事

  經。又諸世間(至)而作佛事

  贊曰。此明衆多所以。八萬四千法門者。賢劫經雲。時有菩薩。名曰喜王。宴坐思惟。過七日已。來謂佛所。自言世尊。行何叁昧。速證法門。佛告喜王。有叁昧名了諸法本際。菩薩行已。速入八萬四千法門。如從最勝光曜。乃至最後分布佛體。有叁百五十。于此一一。皆行六波羅蜜。成二千一百。如彼經中一一別說彼六度相。此複一一。…

《說無垢稱經疏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