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論疏》二 ▪第2页
卷中(方便品) / 胡吉藏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切智智義故者。一切種謂一切種智也。智度論雲。智慧門名爲種。種謂種別。以智慧門種別不同故名爲種。一切智智義故者。一釋雲。一切智人之智故重安智。又釋。一切智所知故名智智 如經已下。第二舉經示釋處
如經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見難覺難知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等所不能知故 言阿含甚深者。自上已來總釋二種甚深。今第二別釋阿含甚深。前總後別。皆是天親釋經之體。就文爲二。一者前牒阿含甚深爲章門
說阿含甚深 示現有八種下。第二解釋。初總明有八
示現有八種 一者受持讀誦已下。別釋八種。即成八門。一一中有二。前標名。如經下引經證
一者受持讀誦甚深 如經佛曾親近供養無量百千萬億無數諸佛故 問。經雲親近供養無量諸佛。雲何是受持讀誦。答。所以親近供養者爲欲受持讀誦故 二者修行甚深
二者修行甚深 前既受持讀誦。今則如說修行。又前是聞慧。今是思慧。又前是信受。今是修行。問。前雲何是信。答。龍梵雲。信力故受念力故持。故知前是信也
如經于諸佛所盡行諸所修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故 叁者果行甚深
叁者果行甚深 前是思慧。今是修慧。以叁慧滿足去果義近。故言果行。又二慧爲因故以修慧爲果
如經舍利弗如來已于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勇猛精進所作成就故 四者增長功德心甚深
四者增長功德心甚深 前是叁慧。今是證慧。證慧者是修慧後分始證得真如法身。故言增長功德心
如經名稱普聞故 五者快妙事心甚深
五者快妙事心甚深 上來四種明因甚深。從此後四種明果甚深。快妙事者。謂大涅槃
如經舍利弗如來畢竟成就希有之法故 六者無上甚深
六者無上甚深 第五涅槃果。第六是菩提果。即攝論第九第十二勝相也。前亦是果果。今是其果。又前是法身。今是應身
如經舍利弗難解之法如來能知故 七者入甚深
七者入甚深者名字章句意難得故自在住持不同外道說因緣法名爲甚深 叁身爲論今是化身。自他分別前二名爲自德。後二謂化他德。言入甚深者。如來說教令人悟入于理能自在住持。不同外道說因緣法。外道所說或墮邪因或墮無因。又因緣者名爲所以。所以者是義。外道之法有字無義。佛法不爾
如經舍利弗難解法者諸佛如來隨宜所說意趣難解故 八者不共二乘住持甚深
八者不共聲聞辟支佛所作住持甚深 前不同外道。今則不共二乘。而言所作住持者。諸佛如來凡所施爲造作住持佛法。並非二乘所知
如經一切聲聞辟支佛等所不能知故 如是說妙法功德已者。自上已來別明妙法功德。今是論主總結令人識知分齊也
如是說妙法功德已 次說如來法師功德者。第二次明法師功德。就文爲二。一者總明法師功德。二別明法師功德。前明妙法功德。亦初總後別。二種甚深爲總。阿含甚深爲別。今亦明總別也。就總中爲二。一論主總標法師功德。二者引經證
次說如來法師功德成就應知 妙法功德是自德。法師功德是化他德。要前自德然後化他。故雲次說 如經下次引經證
如經何以故舍利弗諸佛如來自在說因成就故 雲自在說因成就者。有自在說法之德。此德即是說法之因。故言自在說因。問。前第七第八亦有說法義已是法師。雲何至此方始辨耶。答。論主大判二章。故開二門耳。初章非無法師。後段亦有妙法。又前第七第八直明如來言教等不同外道二乘未正明化物。今正明化物。故名法師功德 如來成就四種功德下。第二明如來法師功德。就文爲二。一略明四種功德。二廣明四種功德。亦即初是標章。後解釋。就初又二。一者論主總明四種功德。第二引經別明四種功德。即釋上自在說因。以具四種功德能爲說法故
如來成就四種功德故能度衆生 四種功德是說之因 何等爲四下。第二引經別明四種功德。即成四別。一一中爲叁。一者標名。二者引經證。叁者釋經。言住成就者。謂標名也
一者住成就 住種種方便度脫衆生。故名爲住。或有論本稱爲往字。所言往者衆生有二種。一背小向大。名之爲來。如窮子還向本國乃至遂至父舍。二背大向小。名之爲去。亦如窮子背宅而去。佛亦二種。一者應身。爲大心衆生故名爲來。二化身。成就衆生。如彼長者執持除糞器往到子所。今此中八相成道即往義。故言往方便 如經下第二引經
如經舍利弗如來成就種種方便故 種種方便者。第叁釋經
種種方便者從兜率天退乃至示現入涅槃故 八相成道即八方便。故雲種種。若依佛性論有十四種方便。一現本生事。二現生兜率天。叁從天下受中陰。四入胎。五出胎。六學伎能。七童子遊戲。八出家。九苦行。十詣菩提樹下。十一破魔軍。十二成佛道。十叁轉法輪。十四般涅槃 二者教化成就。釋第二亦有叁別。一標章。二引經。叁釋經
二者教化成就 言教化成就者。如來能知深淨因緣。染法誡之令舍。淨法勸之令修。以具誡勸二門故名爲教化 如經下第二引經
如經種種知見故 種種知見者示現染淨諸因故者下。第叁釋經
種種知見者示現染淨諸因故 以有染有淨故稱種種。若依攝論阿賴耶識是一切染淨因。故彼偈雲。此界無始時一切法依止。是道有染淨。及有得涅槃。又釋。依勝鬘經如來藏是染淨因。以染淨依如來藏故。二者通論。一切染煩惱是生死染法之因。無漏是涅槃淨法之因。如彼衆名章廣說及勝鬘經。生死依如來藏故。通釋者染淨種子爲生死因。無漏熏習是涅槃因。佛內知此二。外爲物示現。故名爲法師。有論本雲染淨諸因。今謂。知染淨因攝知因義盡。若言淨因者。但知淨不知染。攝因義不盡 叁者功德畢竟成就者。釋第叁亦叁別。初標。次引證。後釋
叁者功德畢竟成就 而言功德卑竟成就者。依後兩處又釋之。一者下雲具足力無畏等一切功德名功德畢竟成就。二者依後文具人無我及法無我觀。唯就大乘法中有此功德名畢竟成就 如經下第二引經證
如經種種念觀故 種種念觀者。第叁釋經
種種念觀者以說彼法成就因緣如法相應故 次說彼法成就因緣者。夫欲說法要須成就諸德。即是說法因緣。有說法因緣方得與諸法相應。諸法相應方得說法。前第叁知染淨因明佛知有法。今顯人法二無我觀謂知空法。以具知空有故名法師。問。雲何名種種念觀。答。具人法二無我名爲種種 四者說成就亦叁。初標
四者說成就 如經下引經
如經種種言辭故 種種言辭者。第叁釋經
種種言辭者以四無礙智依何等何等名字章句隨何等何等衆生能受而爲說故 依何等名字章句者。釋上種種言辭也。隨何等何衆生者。隨萬類衆生。故有種種言辭。然羅什法師經無此四種功德文。但言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譬喻廣演言教。種種因緣當是四中之第叁。廣演言教可擬第四功德。種種譬喻可擬第二。無第一種種方便。所以然者無數方便中攝一切方便故。初更無方便也。問。此四種功德雲何次第。答。一切諸佛皆住八相成道故。第一明住功德。所以住八相者。如來知染知淨。令衆生舍染得淨。故有第二教化功德。夫欲化物須內備諸德即與法相應。故有第叁畢竟功德。德備于內巧說于外。故有第四說法功德。此四攝化物義。故總名法師功德 複有義下。第二廣四方便。亦是釋章門。釋章門即應成四別。但論主大分爲二。釋前叁方便爲一類。釋第四爲一類。前叁方便爲二。一經釋。二論釋。經釋即叁。一一章中皆叁。謂初標。二引證。叁釋經
複有義種種方便者示現外道所有邪法如是如是種種過失故複種種方便示現諸佛正法如是如是種種功德故 言複有者。上明八相。方便義猶未盡。今欲廣釋。故言複有義種種方便者。標種種也。示現已下釋種種也。可有叁段種種。一者示現正法種種過失。如九十六種。二示現佛正法種種功德。略說五乘。廣有八萬法藏。叁者邪爲一種。正爲一種。故雲種種 如經下引證。就文有二。一者正明無數方便
如經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廣演言教無數方便 二從引導已下。釋說方便意
引導衆生于諸著處令得解脫故 複有無數方便者。第叁釋經。就文爲二。一者釋無數方便。二者釋上說方便意
複無數方便者令入諸善法故複方便者斷諸方便疑故複方便者令入增上勝智中故複方便者依四攝法攝取衆生令得解脫故 此中明四種方便。今以叁義釋之。一者未入善法衆生。令其入善。雖入善法未得無疑。故爲斷疑。雖複斷疑未入勝智令得勝智。雖入勝智未得解脫故令得解脫。二者即是勝鬘四種重檐。雲何爲四。初爲無聞非法衆生說人天乘。令入善法。第二說聲聞乘斷四谛中疑。故言斷諸疑故。第叁說緣覺乘令入勝智。以緣覺智勝聲聞智故。第四方便爲說大乘。于大乘中以四攝法攝之。以布施攝之令爲己眷屬。以愛語攝之令發菩提心。以利行故攝之令善根增長。以同事攝之令其成佛。叁者依佛性論。爲四人破四障。成四因得四果。故不多不少但明四種。初方便破闡提不信障。令信樂大乘爲成大淨種。第二方便破外道邪我相障。令得波若。爲大我種子。而言斷諸疑者。無有虛妄之我有佛性之我。于有無法中諸疑得斷。第叁方便破聲聞怖畏生死障。令得破虛空叁昧成就爲大樂種子。種子以勝前二種方便故雲勝智。又初一爲下。次一爲中。後一爲上。故雲增上。第四破獨覺自愛身障。令得大慈大悲成就爲大常種子。以緣覺無悲故。今明四攝法。即是大悲 諸著處者下。第二釋說方便意。就文爲二。初牒總釋
諸著處者彼處處著 或著諸界下。第二別釋文爲二。初列四著。次釋四著
或著諸界或著諸地或著諸分或著諸乘故
上明四種方便。今明四著者爲有四種著故。所以說四方便。非是別治。但是總治耳 著界者下。第二釋四著。即四別。今前釋著界也
著界者謂著欲色無色界故 著地下。釋第二也
著地者著戒取叁昧初禅定地乃至非非想及滅盡定地故 戒取者。即外道用諸邪戒爲道。叁昧著者。此是欲界中叁昧。如成實論電光定等。又是毗昙未來禅也 著分者釋第叁。前列著在家出家二章…
《法華論疏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