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疏》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22卷41頁碼:P0453
唐 法寶撰

  《俱舍論疏》十 ▪第5页

  卷第九 / 沙門法寶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義至釋緣起義。結歸同十二緣起也。先長行釋。後頌結。此長行也

  論。故說頌言至若後眠應閉。頌結 言。如非有而起至緣應亦然者。此兩句論主標宗也。如先非有而有名起。至緣亦與起同時故言至緣應亦然也 生已起無窮或先有非有者。頌上反诘破聲論師也 生已起無窮。頌上破起若現在也 或先有非有者。頌上破起在未來也。或先未來有起爾時非有如何有起 下一行頌上叁句釋難。下一句反征 就叁句中上一句雲。俱亦有言已者。正答難也。難雲若起至緣二同時者。如何言至緣已方升起也。答雲俱亦有言已 下兩句喻顯。謂如說闇至已燈滅。闇至與燈滅同時亦有。說言闇至已滅。故知同時亦得言已 及開口已眠眠與開口同時。亦說開口已眠。同時言已。聲論師不信開口與眠同時 第四句反難雲。若未眠開口後眠應閉。以言開口已後眠故

  論。有執更以至是緣起義。述經部中上坐師釋。字界.字緣以如前釋。此師意說。種種緣聚集同處共成緣起

  論。如是所釋至聚集豈成。論主破也。種種聚集于此十二緣起可然。如眼在此色在遠方。如是亦是緣起豈是聚集。所以諸釋不同。依聲明一一字皆有十義。取意不同釋各異也

  論。何故世尊至此生故彼生。已下釋經中二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也。先問後答。此是問也

  論。爲于緣起知決定故。論主總答。欲顯緣起因果決定相系屬義此總釋也

  論。如余處說至可有諸行。別釋決定相也。就中有四。此即初明也。此明十二支各各相屬相待決定

  論。又爲顯示至余支得生。此第二顯決定相明生.有。決定相屬相待

  論。又爲顯示至後際得生。此第叁明叁世相待相屬決定相也

  論。又爲顯示親傳二緣至諸行方生。第四明親傳二緣相待決定。已上並是論主釋也

  論。有余師釋至諸行得生。此述經部異釋。即正理論牒破雲上坐也。此師意者此有故彼有。破無因也。此生故彼生。破常因也。生非常故也

  論。若爾至無因常因故。論主破也。但言此生故彼生。即具顯有因及因無常。何用前句此有彼有也

  論。然或有執至純大苦蘊集。論主正釋。然或有外道執。有我爲依行等得有。由無明等因分生故行等得生。此執因之與果俱依于我。然由因分生故果得生也。世尊爲除彼執。果分有由生因有故不依我。若此生因生故彼果生。即依此生因有後果。非謂果有別我爲余依因 謂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蘊集者。即顯十二支是純苦蘊集聚無別我雜聚集

  論。軌範諸師至皆應廣說。論主述自承習經部師也。此有故彼有。顯諸行不斷。此生故彼生。顯相待生。由此不破

  論。有釋爲顯至果分亦生。此述經部異師。此有故彼有者。是因相續有果相續有。此顯住也。因分生故果分亦生。此顯生也

  論。此欲辨生至而後說生。經主破也。有二破。一與此經意不同。經說緣生本欲辦生如何說住。二破次第失應合先說其生然後說住。如何破其次第。先說其住而後說生。故知經意不爾

  論。複有釋言至非謂無因。此述經部室利羅多解也。正理呼爲上坐。此師意由果有故因有滅無

  論。經義若然至非此經義。有二破。一既由果有故因滅無者。經應言此有故彼無。何故經言此有彼有 二破雲。應先言因生故果生已後乃可說此有故因滅無。如是次第方名善說。若異此者欲辨緣起依何次第先說因滅。故知所釋非此經義

  論。複次至生緣老死。自下述經部十二緣義寄問生起

  論。我今略顯至無明緣行。經部述。不知唯行即是無明。福.非福.不動行是行也

  論。由引業力至名行緣識。此釋行緣識也。經部同大乘中有識支攝

  論。若作此釋至通于六識。若中有識支攝中有具六識故。即順契經識支通于六識。若依有部唯一刹那結生名識支。此即唯意識不攝中有。不通五也

  論。識爲先故至遍一期生。此釋識緣名色 言。遍一期生者。此經部名色從初生後乃至死有皆名名色。于名色上更立余支

  論。于大因緣至如是說故。引教證也

  論。如是名色至說爲六處。此釋名色緣六處也

  論。次與境合便有識生。釋六處緣觸也

  論。叁和故至樂等叁受。釋觸緣受

  論。從此叁受至生無色愛。此釋從受生于愛也。叁界受不同故愛叁界異

  論。從欣受愛起欲等取。此明愛緣取也 言等者。等戒見.我語取也。經部宗不同有部。于一境上愛增爲取。即以四取以爲取支體也

  論。此中欲者謂五妙欲。已下別釋四取 欲者即色等五妙欲境。皆能生欲故名欲也。或是所欲故名欲。于五妙境起貪名爲欲取

  論。見謂六十二見如梵網經廣說。此釋見取。亦如婆沙一百九十九.二百廣釋

  論。戒謂遠離惡戒。戒即是內法戒也。遠離不律儀等惡戒

  論。禁謂狗牛等禁者。是外道持狗.牛等禁。此不能離惡戒故不名戒

  論。如諸離系至無義苦行。已下指人法也 離系者。即是露形外道。離衣等系故名離系。此外道受持種種露形拔發等禁 婆羅門外道受持手執杖行披烏鹿皮等 播輸缽多外道此雲牛主。謂事天主。摩醯首羅天乘牛而行故雲牛主。此外道學彼天法從彼爲名故名牛主。此外道持受頂上持一髻子身體塗灰 般利伐羅句伽外道此雲遍出。此是出家外道。此持執叁杖行擬護淨安衣服.瓶.缽等並剪須發無義苦行 等。等取自余無義五熱灸身等也。外道受此等法皆名禁也

  論。我語謂內身依之說我故。釋我語取。即此內身實非我語。依之起我語故名我語。此是有財釋也

  論。有余師說至名爲我語。述異釋也。此師以我見.我慢名爲我語

  論。雲何此二至說名我語。釋二名我語所以也。但有其語無所诠故。引經證可解

  論。于前四種至所謂欲貪。正釋取體前四取是所取。貪是能取。故引經說取是欲貪。此謂于四取上起貪欲也。非謂唯欲界貪。又此中意唯取欲貪。不同有部兼同時蘊

  論。由取爲緣至說名爲有。釋取緣有。引經可解

  論。有爲緣故至說名爲生。釋有緣生。此說生支通其五蘊亦並六識

  論。已生爲緣故至廣說如經。釋生緣老死也。辨十二支廣如經說。已上依經部釋十二支也。已下依論釋經純大苦蘊集

  論。如是純言顯唯有行無我我所。大苦蘊言顯苦無初無後故名大也。集言爲顯諸苦蘊生。集是生義也。此釋經中雲純大苦蘊集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俱舍論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