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23卷41頁碼:P0813
唐 圓晖述

  《俱舍論頌疏》十八

  

論本第十八

  從此第二。別明業障。就中分六。一明業障體。二明破僧。叁明成逆緣。四明加行定。五明罪重大果。六明無間同類 此下第一出業障體者。論雲。于前所辨叁重障中。說五無間。爲業障體。五無間業。其體是何。頌曰

  此五無間中  四身一語業

  叁殺一诳語  一殺生加行

  釋曰。初句標也。四身一語業者。殺父。害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此四身業。破和合僧。此一語業。叁殺一诳語者。謂害父母。殺阿羅漢。名爲叁殺。破僧诳語。名一诳語。此四是根本業道也。一殺生加行者。一謂出佛身血。是殺生加行罪。以如來身不可害故。無根本也 問破僧是虛诳語。何緣名破僧。答因受果名。诳語是因。僧破是果。謂因诳語。僧方破故。或此诳語。能破僧故。名爲破僧。從用爲名

  從此第二。明破僧。就中分五。一明僧破體及成。二明能破成時處。叁明具緣成破僧。四明破二僧別。五明無破法輪時。且第一明破僧體及成者。論雲。若爾僧破。其體是何。能所破人。誰所成就。頌曰

  僧破不和合  心不相應行

  無覆無記性  所破僧所成

  釋曰。僧破不和合者。謂僧破體。是不和合性。此不和合。于和合上非得爲體。謂僧未破。衆共和合。許有聖道。能得入聖。僧被破已失和合性。于和合上有非得生。名不和合。故不和合性。是和合上非得爲體 心不相應行。無覆無記性者。此不和合。心不相應。行蘊所攝。是無記性。問既無記性。豈成無間。答如是破僧。因诳語生。诳語是無間故。說破僧是無間果。非無間體。因受果名。故說無間。名爲破僧。所破僧所成者。僧破無記。非能破者成此僧破但是所破。僧衆所成

  從此第二。明能破成時處。論雲。此能破人。何所成就。破僧異熟。何處幾時。頌曰

  能破者唯成  此虛诳語罪

  無間一劫熟  隨罪增苦增

  釋曰。初兩句明罪體。次一句明處時。後一句明苦增。能破者唯成此虛诳語罪者。能破僧者。提婆達多。成破僧罪。诳語爲性。即破僧俱生。語表無表。爲此罪體。無間一劫熟者。此必無間。大地獄中。一劫受苦。余逆不必生無間獄。問若造多逆。皆次生熟。如何多逆。同感一生。答頌言隨罪增苦增。隨彼罪增。苦還增劇。謂由多逆感地獄中多猛苦。具受二叁四五倍重苦

  從此第叁。明具緣成破僧。論雲。誰于何處能破于誰。破在何時。經幾時破。頌曰

  苾刍見淨行  破異處愚夫

  忍異師道時  名破不經宿

  釋曰。苾刍者。要大苾刍。方能破僧。必非在家苾刍尼等。見淨行者。見謂見行人。非愛行者。淨謂持戒者。非犯戒人。以犯戒者言無威故。破異處者要異處破。非對世尊。以諸如來言詞威肅對必無能(異處者。謂象頭山中。調達在彼。破僧去鹫峰山。北可叁四裏。佛在鹫峰山也)。愚夫者。唯破異生。非破聖者。以諸聖者。證法性故。有說得忍。亦不可破。前說未得聖者。名愚夫。後說未得忍者。名愚夫。頌言愚夫含此二義。忍異師道時名破者。忍言謂信。信師異佛。信異佛說。于此時中。名破法輪。謂提婆達多。作如是言。我是大師。非沙門喬答摩。我所說五法是道。非喬答摩所說。八支是道。愚癡苾刍信提婆達多是我大師。信彼五法是出離道。正起此信。即法輪破。言五法者。正理雲。一不應受用乳等(等取酪生蘇。熟蘇。醍醐也)。二斷肉。叁斷鹽。四應被不截衣服。五應居聚落邊寺。婆沙雲。一盡形著糞掃衣。二盡形常乞食。叁盡形一坐食。四盡壽常居逈露。五盡壽不食一切肉味鹽蘇乳等。不經宿者。此夜必和。不經宿住。謂日暮時破。至夜叁更和。如是名曰破法輪僧。能障聖道輪。名破法輪也。壞僧和合。名爲破僧也

  從此第四。明破二僧別。論雲。何洲人幾破法輪僧。何洲人幾破羯磨僧。頌曰。

  贍部洲九等  方破法輪僧

  唯破羯磨僧  通叁洲八等

  釋曰。贍部洲者。唯贍部洲。能破法輪。以有佛故。九等者。要須九人。謂八苾刍。分爲二衆。以爲所破。四爲正衆。四是邪衆。能破第九。故衆極少。由須九人。等言爲明多少亦無限。通叁洲八等者。唯破羯磨。通在叁洲。有聖法故。極少八人。多亦無限。謂一界中。僧分二部。別作羯磨。故須八人。過此無遮。故言八等

  從此第五。明無破法輪時。論雲。于何時分。無破法輪。頌曰

  初後疱雙前  佛滅未結界

  于如是六位  無破法輪僧

  釋曰。初者謂世尊轉法輪未久後者。謂佛將般涅槃。此二時中。僧一味故。不可破壞。疱前者。疱謂瘡疱。于正戒上。邪戒爲疱。于正見上。邪見爲疱。疱未起時。名爲疱前。要二疱生方可破故(五法是邪戒也。謗八聖非道。是邪見也) 雙前者。目連止第一也。舍利弗觀第一也。名第一雙。未有止觀第一雙時。名爲雙前。要彼和僧。法爾由彼速還合故。佛滅者。佛滅度後。無真大師爲敵對故。未結界者。無一界中僧分二部故。于上六位。無破法輪

  從此大文第叁。明逆緣。論雲。且止傍論。應辨逆緣。頌曰

  棄壞恩德田  轉形亦成逆

  母謂因彼血  誤等無或有

  打心出佛血  害後無學無

  釋曰。棄壞恩德田者。由棄恩田壞德田故。成無間罪。父母恩田。身生本故。佛及羅漢。名爲德田。謂具諸勝德。及亦能生一切有情勝功德故。壞德所依。故成逆罪。問父母形轉。殺成逆耶。答頌言轉形亦成逆。以依止身一故。殺必成逆。問設有一女人。羯剌藍墮。余女人收取。置産門中生子。殺何成害母逆。答頌言母謂因彼血言彼血者。本生母也。殺成逆罪。身生本故。雖殺後母。無有逆罪。諸有所作。應咨後母。養汝身故。誤等無或有者。無謂由逆罪。擬殺父母。誤殺余人。擬殺余人。誤殺父母。皆不成逆。等者等取害余人。無有表也。如有一人起一加行。害母及余人。有二無表。表唯有一。唯母上有表。余人上無其表。以無間業勢力強故。必有表也 尊者妙音說。有二表。表是積集。極微成故。表微各異。由有表業。他命方斷。故必有表。或有者。若害阿羅漢。無阿羅漢想。于彼身上。起定殺心。無簡別故。亦有逆罪。故雲或有。若有害父。父是阿羅漢。得一逆罪。身是一故。打心出佛血害後無學無者。無者無無間也。此無字通兩處。一不起殺心。但起打心。出佛身血無無間罪。二殺後無學。亦無無間。謂殺時。未成無學。將死時方成無學。名後無學也

  從此第四。明加行定無間。論雲。若造無間。如加行定成不可轉。爲有離染及得聖果耶。頌曰

  造逆定加行  無離染得果

  釋曰。五逆加行。若必定成。中間決定。無離染得果

  從此第五。明罪重大果。論雲。于諸惡行無間業中。何罪最重。于諸妙行世善業中。何最大果。頌曰

  破僧虛诳語  于罪中最大

  感第一有思  世善中大果

  釋曰。破僧罪大者。提婆達多。知法非法。爲欲破僧。而起虛诳語。爲最大罪。由此傷毀佛法身故。障世生天解脫道故。謂僧已破。乃至未和。一切世間。入道。得果。離染。漏盡。皆悉被遮。習定。溫誦。思等業息。大千世界。法輪不轉。天人龍等。身心擾亂。故招無間一劫異熟。余四無間。第五次重。第叁次重。第一次輕。第二最輕。恩等少故。感第一有思世善中大果者。思是業也。謂感第一有頂業思。于世間善中。爲最大果。感八萬大劫故。約異熟果。有頂業勝 據離系果。金剛喻定。相應思者。能得大果。一切結斷。爲此果故。爲簡此故。說世善言

  從此第六。明無間同類。論雲。爲唯無間罪。定生地獄(問也)。諸無間同類。亦定生彼。有余師說。非無間生(解雲答也。無間同類。非第二生。即墮地獄。名非無間生。謂通順後受也)。同類者何。頌曰

  汙母無學尼  殺住定菩薩

  及有學聖者  奪僧和合緣

  破壞率堵婆  是無間同類

  釋曰。汙母及汙無學尼者。殺母罪同類。殺住定菩薩(百劫修相菩薩)。殺父罪同類。殺有學聖者。殺羅漢罪同類。奪僧和合緣(僧資具等)。破僧罪同類。破壞率堵婆(此雲高顯也)。出佛身血罪同類

  從此第五。明叁時障。論雲。有異熟業于叁時中。極能爲障。言叁時者。頌曰

  將得忍不還  無學業爲障

  釋曰。若從頂位將得忍位。感惡趣業皆極爲障。以忍超彼異熟地故(地獄果是)。如人將離本所居國。一切債主。皆極爲障。若有將得不還果時。欲界系業。皆極爲障。唯除隨順現法受業(以不還果。受欲現業。故除也)。若有將得無學果時。色無色業。皆極爲障。亦除順現。二喻如前

  從此大文第六。明菩薩相。就中分四。一明住定位。二明修相業。叁明供養佛。四明六度圓。此下第一明住定位。論雲。如上所言。住定菩薩。爲從何位得住定名。彼複雲何。說名爲定。頌曰

  從修妙相業  菩薩得定名

  生善趣貴家  具男念堅固

  釋曰。從修妙相業者。謂叁無數劫外。于百大劫。修叁十二妙相果業。得住定名。此有六義。得名爲定。一善趣定。常生人天。非惡趣故。二生貴家定。常生婆羅門。或刹帝利。巨富長者。大婆羅門家(此雲豪族)叁具根定。于貴家中。常具勝根。無缺減故。四男定。常受男身。不爲女故。五念定。常憶宿命。六堅固定。所作善事。常無退屈。謂于利樂諸有情中。他來違逆。皆能堪忍。心無厭倦。如世傳有無價馱婆(此雲無價奴。不用錢買。名無價奴也)當知此言。目彼菩薩。由久修習無緣(無緣亦起。故名無緣)大悲。任運恒時。系屬他故。普觀衆生。皆攝同已。或常觀已。如彼仆使。謂于一切難求事中。皆能堪忍。勞迫事中。皆能荷負

  從此第二。明修相業。論雲。修妙相業。其相雲何。頌曰

  贍部男對佛  佛思思所成

  余百劫方修  各百福嚴飾

  釋曰。贍部男對佛者。修妙相業。唯贍部洲人。覺慧利故。要男子身。已超女故 言對佛者。唯現對佛也。佛思思所成者。此妙相業。觀佛超思。思所成攝。余百劫方修者。叁無數外。余百大劫。修妙相業。諸佛因中。法應如是。唯釋迦佛。精進熾然。能超九劫。九十一劫。修妙相成也。各百福嚴飾者。叁…

《俱舍論頌疏十八》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