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般若部」經文261卷08頁碼:P0865
唐 般若譯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十

  罽賓國叁藏般若奉诏譯

  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之余

  佛告慈氏。菩薩摩诃薩有七種事。能得如是不可思議無盡法門。謂因無盡有情界無盡大悲無盡妙用無盡法門無盡。壞生死魔故智無盡故。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無行無相無生無滅。菩薩于一切法應如是知。佛說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會中有一外道名微末底。即從座起而白佛言。世尊佛說一切諸法本來不生自性清淨此義不然。自在天常而是一切萬物父母。能生諸法能造能作安立世間。複有說雲神我能生一切諸法。然此我者住于心中猶如拇指。複有說雲一切諸法從和合生。雲何今者乃說無生。爾時薄伽梵告微末底。汝所問者隨汝意答。斷汝疑心應當谛聽。如汝所說自在天常。能生一切所生萬物。應同一性悉亦是常。若謂所生前後變易非常住者。理亦不然。用不離體應是常住。體不離用應非常故。自在常者生應常生。雲何有時或生不生。既不常生雲何是常。以是義故同彼所生定是無常。所生既多亦非是一。若是一者應無差別。萬類區分如何是一。又自在天能生一切無有慈悲。若有慈悲應令有情。悉生人天常受快樂。雲何令諸有情受于八苦。生叁惡趣受種種苦。若有慈悲雲何自生自立自害。能自在天是一是常。所生一切應無變易。雲何異類生滅無常。五趣之中受茲不淨。譬如見果即知其因。當知自在非常非一。若言妙好是自在作。粗鄙不善畢舍遮爲。如是之言亦不應理。善由自在惡由舍遮。善惡相違何名自在。又諸有情作惡人多修善者少。即畢舍遮鬼勝自在天。又諸有情所作善事。自在處分。所作諸惡。鬼所教者。汝諸弟子恒作是言。爲善生天惡墮地獄。若生天墮獄由造善惡。雲何言彼自在作耶。譬如國王使人宣令賜財授職。但言王賜終不言是宣教命人。又如國王使人斷命。但言王殺不言魁脍。是即造善歸自在天。若造諸惡畢舍遮受。有情何故受苦樂耶。以是當知大自在天。決定不能造作一切。若言一者有情何故。能生無量善惡心耶。以是故知亦非是一。若言一切由自在天。即應純善何有惡耶。如人有時于多人所。作諸惡事即是惡人。若衆生惡由自在者。世間鹹謂地獄罪人自作惡業。汝獨雲何推自在耶。又如有人謗他作惡得無量罪。汝謗自在獲罪亦然

  複次微末底自在造作過失如前。神我過失倍過于彼。若我是常能造作者。此身去住應得自由無人能害。雲何號哭而懼死耶。若我是常應能憶念。過去造業受諸苦報。故于今生不應造惡。又我常者即應自在。舍于衰老恒受少壯。如脫故衣更著新好。雲何而有老病死耶。以是當知我非作者

  複次微末底我觀諸法。亦非和合因緣所生。所以者何因無生性。因若有生不應待緣。緣無生性亦複如是。若說因緣我能和合此亦不然。如二盲人各別行住不能見色。設令同住不見亦然。當知神我和合因緣亦不能生。若能生者應是無常。有作用故。如所生果定是無常。以是當知離所生外無別能生。或說五大極微是常能生諸法。此亦不然。猶如水米和合成酒飲即令醉。如是醉力不從外來。非水中出亦非米出。水米和合轉變而生。一切諸法無有作者。亦無有我而爲因緣。所以者何大地虛空。水火風界當知亦爾。豈無情物生有情耶。一切諸法假有實無。非自在天亦非神我。非和合因緣五大能生。是故當知一切諸法。本性不生從緣幻有。無來無去非斷非常。清淨湛然是真平等。爾時薄伽梵而說偈言

  一切有爲法  如訖闼婆城

  衆生妄心取  雖現非實有

  諸法非因生  亦非無因生

  虛妄分別有  是故說唯心

  無明妄想見  而是色相因

  藏識爲所依  隨緣現衆像

  如人目有瞖  妄見空中花

  習氣擾濁心  從是叁有現

  眼識依賴耶  能見種種色

  譬如鏡中像  分別不在外

  所見皆自心  非常亦非斷

  賴耶識所變  能現于世間

  法性皆平等  一切法所依

  藏識恒不斷  末那計爲我

  集起說爲心  思量性名意

  了別義爲識  是故說唯心

  心外諸境界  妄見毛輪花

  所執實皆無  鹹是識心變

  色具色功能  皆依賴耶識

  凡愚妄分別  謂是真實有

  睡眠與昏醉  行住及坐臥

  作業及士用  皆依藏識起

  有情器世間  非由自在作

  亦非神我造  非世性微塵

  如木中火性  雖有未能燒

  因燧方火生  由此破諸闇

  展轉互爲因  賴耶爲依止

  諸識從彼生  能起漏無漏

  如海遇風緣  起種種波浪

  現前作用轉  無有間斷時

  藏識海亦然  境界風所動

  恒起諸識浪  無間斷亦然

  如酪未鑽搖  其酥人不見

  施功既不已  醍醐方可得

  賴耶妄熏習  隱覆如來藏

  修習純熟時  正智方明了

  諸識隨緣轉  不見本覺心

  自覺智現前  真性常不動

  猶如金在礦  處石不堪用

  銷練得真金  作衆莊嚴具

  賴耶性清淨  妄識所熏習

  圓鏡智相應  如日出雲翳

  若有修空者  順空而取空

  觀空與色殊  不名真觀者

  觀色即是空  色空不可得

  此即勝義空  是真解脫者

  客塵無自性  無明妄分別

  實相非有無  衆生虛妄見

  猶如日月明  流光能普照

  如來清淨藏  具足諸功德

  真妄互相熏  猶如二象鬥

  弱者去無回  妄盡無來去

  蓮花性無染  出水離淤泥

  菡蓞開敷時  見者皆歡喜

  如來無垢識  永斷諸習氣

  清淨智圓明  賢聖所歸趣

  猶如最勝寶  無複諸瑕翳

  輪王爲寶冠  常置于頂上

  如來清淨藏  永離諸分別

  體具恒沙德  諸佛之法身

  住真無漏界  清淨解脫身

  寂滅等虛空  法性無來去

  佛現叁界中  不生亦不滅

  此界及他方  湛然常不動

  平等真法界  佛與衆生如

  非斷亦非常  大悲恒不盡

  諸佛法性身  本覺自然智

  是真勝義谛  唯佛方證知

  自性體無生  牟尼本寂靜

  流轉諸叁有  畢竟歸依處

  法無來去相  叁世常寂然

  住真叁昧者  見彼法界身

  清淨不思議  恒沙衆德備

  此即無漏界  諸佛之所依

  佛具叁種身  體相用平等

  甚深廣大性  勝義無差別

  無漏無變易  遠離一切相

  煩惱及所知  本性恒清淨

  無垢無染著  是真調禦師

  性淨即涅槃  亦是法身佛

  體備恒沙德  無垢不思議

  六度常圓滿  此即薩婆若

  廣大無邊際  永斷于思想

  斷習成菩提  具恒沙功德

  于諸法自在  普現諸色像

  大悲清淨果  常利一切衆

  無漏無分別  願力皆圓滿

  猶如摩尼珠  隨色皆能現

  譬如工畫師  能畫種種相

  所現諸境界  皆是識心變

  衆生諸性欲  如來悉能知

  法身恒不動  願力隨緣現

  示現兜率天  降神乘白象

  生處于王宮  出家修苦行

  即詣菩提樹  降伏諸魔怨

  成佛轉法輪  或現涅槃相

  示現有生滅  真身恒不動

  鈍根樂小法  方便說涅槃

  真如法界中  無有涅槃相

  大悲樂饒益  引導于衆生

  猶如大商主  誘進諸愚少

  菩薩廣大心  鹹令入涅槃

  爾時微末底聞佛說已。身心適悅歡喜無量。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妙伽他而贊佛曰

  墮在生死河  邪見所纏縛

  迦毗微野娑  迦那仙外道

  凡愚被昏弊  邪見由是生

  十力善逝尊  慧日朗明照

  或聞那羅延  自在天等教

  增長于貪著  令心發狂亂

  正見破諸暗  是真如來教

  我當至心聽  歸依大聖尊

  大梵身四臂  四面蓮花生

  演說四違陀  增長于邪見

  唯佛薄伽梵  慧日大聖尊

  能破我等疑  真實歸依處

  時微末底贊歎佛已。而白佛言大聖世尊。我于今者得大善利。蒙佛慧日正智光明。邪見疑心一切都盡。我今歸依大聖世尊。複白佛言世尊。我今所以名微末底。爲求異道心轉疑惑。今于佛前獲正法眼。滅疑惑心名蘇末底。我及弟子同于今日。歸佛法僧修行大乘。願無退轉所得善利。回施有情皆向佛道。爾時薄伽梵爲微末底說是法時。會中無量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六十二那庾多菩薩證無生法忍

  複次慈氏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修八法雲何爲八。所謂蘊善巧處善巧。界善巧谛善巧。緣起善巧叁世善巧。一切乘善巧一切法善巧。雲何蘊善巧謂觀色蘊猶如聚沫。愚人見之謂是白[疊*毛]。入水而取其沫散滅不可撮摩。菩薩摩诃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了色性空。猶如聚沫。以是因緣名正知見。複觀受蘊如水上泡。速起速滅刹那不住。菩薩摩诃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了受性空猶如水泡。以是因緣名正知見。複觀想蘊猶如陽焰。如人熱渴遠見陽焰謂之爲水。馳走尋覓近之則無。菩薩摩诃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了相性空。以是因緣名正知見。複觀行蘊猶如芭蕉。中無有堅。剝之不已竟無所得。菩薩摩诃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知行性空。以是因緣名正知見。複觀識蘊猶如幻化。如世幻師幻作金銀珍寶真珠璎珞。求其實體了不可得。菩薩摩诃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了識性空猶如幻化。以是因緣名正知見。作是觀已于諸有情。起大悲心興拔濟意。如是觀察名蘊善巧。複觀五蘊猶如幻夢。皆從妄想顛倒心生。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命。非養育非士夫非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以善巧方便了蘊性空。猶如夢想都不可得。是名菩薩摩诃薩蘊善巧智。複次菩薩摩诃薩。觀蘊如響無我無人。乃至無作者受者。如是蘊性如空谷響屬諸因緣。如實了知等無二相。是則名爲菩薩摩诃薩蘊善巧智。複次觀蘊如影。從業緣現無我無人。乃至受者。如是影性了不可得等無二相。是名菩薩摩诃薩蘊善巧智。複次觀蘊如鏡中像。無我無人乃至受者。如是鏡像非內非外。了不可得平等無二。是名菩薩摩诃薩蘊善巧智。複次觀蘊從緣而有如幻如化。無我無人乃至受者以善巧智如實了知等無二相。是名菩薩摩诃薩蘊善巧智。複次觀蘊是變壞相。無常苦空無我不淨。性本空寂非壞非不壞。如實了知名蘊善巧智

  複次雲何名爲處善巧。謂觀眼處耳鼻舌身意處內法皆空。次觀色處聲香味觸法處外法亦空。以正智慧觀第一義。非內非外名正知見。是則名爲處善巧智。複有處善巧。所謂了眼耳鼻舌身意處皆悉是空。亦無見聞覺知之相名法處智。複有了法…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