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惟越致遮經》

「法華部·華嚴部」經文266卷09頁碼:P0198
西晉 竺法護譯

  《佛說阿惟越致遮經》中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不還品第七

  佛複告阿難。何故如來說美菩薩爲不還乎。于是菩薩一切所存。處處造行超越諸有。而逮佛明蠲除諸行。降伏此已則不複還。所以者何。見一切法不有往還。超度凡夫捐舍俗慧。入佛明智獲無所住諸法平夷。所以者何。用致寂界非動凡夫。不立聖道塞諸惡路勉濟情欲。于食無食逮上明迹。拔去諸見則無所著。無有諸邪六十二見。已越生死觀于泥洹。踰之無爲釋棄衆想。不隨經籍淨垢惡道。捐棄貢高不懷自大。出于無黠憂惱之先。破壞愛欲滅除衆冥。拔去貪樂舍置塵埃。憍慢自恣止息斯礙遠離世智。故思佛乘等獲聖慧。菩薩捐志舍愛欲界。則習本淨過去聖滅之志。厥慧無上諸佛所解欲以顯思。一切衆生極尊無極。爲一切乘此則佛慧。菩薩獲斯諸想無想等。除一切狐疑之界。菩薩逮是則不複還。又問阿難。其有人不住于道悉當立之以道。是者覺了衆生明爾則道。能覺如是則製人想。所以者何。知于空事人界難議平等道慧。所以者何。分別若此群黎之種則空。淨界人種亦空遠于衆想。一切諸人與空無特許。不有身不獲不住彼則亦空。虛空無空免一切想。無念致道蠲除衆生。虛空之想無棄不棄。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爲平淨。一切衆生而無所捐。等于所釋故無所得。已不有獲是以不來。此者乃計爲之不還。有爲無爲于一切法覺了所會。越度諸患故謂不還。于是佛頌曰

  彼則無所生  造行如所處

  蠲除諸所住  是謂不複還

  曉知于往還  不著一切法

  所住不可得  是故不還此

  其凡夫之行  及佛世雄教

  不然無所量  故謂不複還

  諸法無複來  亦不得諸住

  以獲無去來  是謂不複還

  其人未嘗住  不至于叁塗

  逮致佛道明  則謂爲不還

  決除一切欲  于食而不著

  得至于道場  則謂爲不還

  衆見之所行  分別六十二

  不墮于彼際  則謂爲不還

  此法無終始  已舍離諸畏

  斯慧如本無  是故不至此

  所應無爲寂  不著諸塵勞

  逝除彼衆想  是故不詣此

  已斷諸惡道  洗去衆垢著

  學寂然無爲  則謂不複還

  降伏于弊魔  及官屬兵刃

  永無有衆念  是故不詣此

  挽拔癡憂戚  蠲除愛欲根

  斷截盛貪淫  是故不詣此

  降製諸塵垢  拔去于衆想

  究竟至尊慧  故謂不複還

  捐去衆愁戚  破壞于貢高

  憶斷于五陰  故謂不複還

  志乘得光明  佛乘無有上

  不貪愛欲患  故謂不複還

  已知佛藏處  諸藏中第一

  過去佛所辯  是故不詣此

  彼處于尊乘  佛聖無有上

  截去諸狐疑  是故不詣此

  受千無數人  勸立于佛道

  以得立聖軌  是故不詣此

  曉了空無界  等心于人界

  遠離諸著想  是故不詣此

  曉了一切界  法界亦如是

  衆生不可得  是故不詣此

  分別黎民界  虛空無思念

  一切法如是  是故不詣此

  其人而無心  退除于衆想

  諸念不成道  則謂爲不還

  吾是故阿難  歎說于不還

  諸事永不來  得住于佛道

  佛告阿難。是故如來至真等正覺。歎美菩薩爲不還。亦當知此爲善權方便也

  阿惟越致遮經無著品第八

  佛複告阿難。何謂如來歎美菩薩爲無著也。是菩薩沒一切行離于處土。不倚諸佛度脫衆生。不有所造塵勞之垢及與苦樂以滅色。欲救濟一切故謂爲無著。弗得衆生。不獲欲埃非貪如故謂無著。釋去侵欺處無所住。一切法空。以了寂靜不習衆想。諸想以定則除衆思。不計有人壞滅所志。而智空法得無所著。佛道無思具足不怙故謂無著。演說典籍破壞衆瑕。歎于往古等正覺教當來現在。而不放逸清淨離穢。唯論寂然故謂無著。菩薩大士開化諸人。立于佛道求聖路者。于一切法而無所慕。具足慈心行佛之仁永不有處。彼慈如此故謂無著。化立衆生亦不得人。究竟大哀曉了不處故謂無著。爲衆生故加恩見道法無法想。斷除如此故謂無著。贊揚覺力計有願數獲于不住知拔除衆根。志化衆生。了清淨法使成道義。永不有倚故謂不著。睹不依處製不貪身。于諸萬物非有所依。求及與衆會不毀萬物。講有爲法。如是無本故謂無著。遊諸佛土去無所至。不起本末睹佛聖尊。覺道無寂故謂無著。非有依處立如斯土。于無量刹平等諸國。不調戲界清淨不足。住福德之域空無諸刹。不退轉地無有女人。釋去塵勢睡眠之志。得佛聖國除陰蓋土。降魔官屬去諸怨敵。入寂然土感動變化。立于願刹土衆求國。菩薩具足之威耀住無所住。睹獲佛意淨印印多所安國。舍離一切璎珞寶飾衆垢之瑕。究無爲地一切最尊。成如是像微妙佛處。諸法皆空具足道行故謂無著。蠲除衆樂諸根不可。于一切法不嗔不怒。寂平等乘則爲佛慧。身口心同習無上寂。慕求聖道不著軌迹不想思人。悲念衆生無心不心。勸化無數億百千人。使立大道開示萌類。使念佛法等諸人物。導利無數衆庶黎民。令發聖意而無等倫。一切諸法均空特異。本空慧同立之不想。能等如是知無所倚已了。若此應其衆生而爲說法。不慕諸利無倚經籍。具足離根講法如是。永不有言多所化濟。不見度人救于衆生。著斷諸事免諸貪身超越貢高。睹一切法不起不滅。開化群黎萬物之想。令不壞色痛癢思想生死之識。凡夫不動則應解脫。而立佛法著道迹者。化之不倚則成除勖。導利所依令無佛想。則爲勉濟勸發菩薩。弘不念心救道因緣。諸愦亂意離癡狂詐。具足叁昧成就定意。不懷衆想。拔于邪智令睹正慧。化發聲聞慕反迹者。製倚父母妻子舍宅兄弟姊妹令除恩愛。度著國土財色萬物。貪求之想塵勞顛倒開化諸著萬物之想。慕離于家而爲寂志。懈廢羸劣等脫諸相。成入佛土欲垢之法。興發道意心不有二。未嘗生念。是無爲法。此生死法。因緣無緣。道意俗心。犯戒護禁。開化此輩。興二相者。使其無念。度諸根本故曰無著。衆祐。賢聖。懈怠精進。男子女人。頑愚聰達。明聖闇結。導利此等。令無二心。救進衆生故曰無著。是諸菩薩成不退意。或有受別。又複不著。斯諸菩薩近道遠道。分別此義。不生二想。得逮聖路。至不起余而般泥洹。便離發意而不有倚。緣此諸法以開化人。如是自然解一切法。演無根本故曰無著。時佛歎曰

  釋除一切行  所尊亦如是

  棄捐諸言教  故曰爲無著

  鋤捐諸塵埃  度脫動苦患

  救濟于衆生  名之曰無著

  察人不可得  欲垢亦如之

  諸法無可獲  故曰爲無著

  蠲去衆顛倒  立心處不惑

  分別知法空  可曰爲無著

  了解知空義  無有諸想著

  除去一切顛  號曰爲無著

  捐除一切想  及人衆惡念

  心無邪亂意  故曰爲無著

  解空無所依  佛道不可量

  勖勉大精進  故曰爲無著

  講經所因緣  淡靖無調戲

  勸人立道德  與名曰無著

  真人修行慈  欲令衆生安

  勸人不可得  故曰名無著

  本無講經籍  加恩衆生類

  未嘗有人想  故曰爲無著

  正真根力覺  爲人分別說

  己身逮此慧  故曰爲無著

  知人之寂定  清淨法致道

  開演大聖教  故曰爲無著

  不信諸萬物  現目之所睹

  一切虛無有  是謂爲無著

  無倚諸佛土  在國行仁義

  平等覺所處  爲衆生講法

  真人覺正教  則睹于無見

  如谛觀聖覺  是謂爲無著

  成就自然國  今我得知之

  究竟無本始  是謂爲無著

  除去諸所知  心不懷嗔害

  應真如無恨  習成寂然道

  定意而不滅  靖泊無所起

  念道亦如是  故謂爲無著

  人物不增動  衆生界如是

  億萌亦普然  化立道之義

  群生及與道  所處永無念

  計慧悉平一  是謂爲無著

  平等無像類  一切法亦然

  心正若如道  故曰無思念

  所謂爲應真  諸法非所著

  能爲人分別  寂爾而無倚

  爲人講法義  雖言而無教

  普度無量人  見衆不有動

  衆生無可獲  諸民除斷著

  拔人離邪見  度衆勤苦惱

  一切法不起  所處亦無滅

  睹衆生諸想  脫群民困厄

  無增壞諸色  痛癢亦如是

  想識于生死  濟之令無他

  不動賢聖法  凡夫亦如斯

  立之以佛義  度使志無著

  衆人懷果想  及緣覺之念

  超越于覺意  爲人說此法

  以興發道心  常依所布施

  戒忍亦如是  故講無所倚

  知解之顛倒  興習于精進

  以除斯諸想  故說無著法

  道意之所念  邪智若慧明

  于此無所倚  故說無著法

  是法不生念  了別無若幹

  而說如此法  故說無所著

  自計己有身  聲聞多所念

  以爲除此想  故說無所著

  諸法非有思  解知不若幹

  演說斯無根  故曰爲無著

  父母兄弟子  空寂之所有

  則爲生死行  不能成佛道

  慕妻及姊妹  所倚皆歸妄

  設其不有依  故名曰無著

  造興生死事  則有親族念

  見因有情欲  吾宿之友黨

  自念身有我  心馳衆諸事

  分別墮顛倒  必則處魔教

  棄捐于生死  終始之災患

  贊揚泥洹德  故說于無著

  所講勞垢法  興衰及诤訟

  斯皆言聲耳  是曰爲無著

  衆所多競利  放逸貪萬物

  欲救此等類  故說無著法

  戀慕室家者  心念行學道

  頑鈍意如斯  顯舉于無著

  唯見卑賤法  不睹真妙義

  弗省于衆念  故度至無著

  除棄凡夫義  專精慕佛法

  拔去衆民求  故曰爲無著

  若睹善惡行  如是衆數法

  無量人亦然  故救放無著

  以具諸相好  精進不可計

  而倚于此相  仁賢得濟度

  莊嚴諸佛土  成就尊上法

  依怙覺正利  度之至無著

  無爲法之義  若得或不獲

  斯乃聖道行  則能立正願

  無戒不睹犯  放逸及智慧

  闇昧軟弱人  便著斯叁事

  衆生興此相  諸念不可計

  蠲除若幹意  故說無著法

  存慕聖衆祐  亦念于無德

  分別凡人法  故說無所著

  以得如是行  男子及女人

  賢聖與凡夫  斯則興二心

  人起此二事  愚行之所爲

  用倚是二際  故度至無著

  回動不退轉  興造而不作

  欲以近聖道  故興心此念

  獲致于大道  不起無所滅

  心常懷想著  用求于無爲

  于彼受衆生  仁人念萌類

  以故曰無著  救濟諸求想

  是則菩薩法  爲現阿羅漢

  因以發法忍  自謂爲無著

  講說羅漢事…

《佛說阿惟越致遮經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