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曹山本寂禅師語錄》二
卷下
日本沙門玄契編次
上堂僧問。如何是大闡提人。師曰。不懼業。僧雲。如何是無明人。師曰。始終不覺悟。僧雲。此二人誰在前。師曰。無明者。僧雲。闡提人爲什麼在後。師曰。向去者。僧雲。恁麼則無明者不從今日去也。師曰是。僧雲。既不從今日去。無明從何處來。師曰。光處不敢入。僧雲。豈不是不明不暗。師曰是。僧雲。正恁麼時如何。師曰。不受觸。師複曰。闡提有多種。一類者。是殺父。殺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毀壞伽藍。此克定實報受種種苦。一類者。亦所作如前。此則爲殺無明父貪愛母。不信有佛法僧可破有伽藍可壞。計爲業心所得。故墮亦受種種虛妄果報。如前升降不同。一類者。知有自己本來事。呼爲父母。不因外得。無修無證。非因非果。不因師受。不從證行所得。不起父見曰殺。不起母見曰害。即是一切本分事不取不存故曰殺害。才有纖毫奉重。得味不成。知有自己事也。故曰大闡提。以此動撥妙力。即是從上宗乘體會家事承當。要截玄道破諸迂曲。即如新豐老人所玄示也
忠國師蓦喚侍者。侍者來立。國師低頭。侍者立多時出去。國師喚侍者。如是叁度了曰。將謂我罪負汝。汝卻罪負我。百丈舉問趙州。國師叁喚侍者意作麼生。州曰。如人暗裏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已彩。又後有人。舉問師。國師叁喚侍者意作麼生。師曰。侍者第二遍回來。雲某甲不信和尚喚
南泉曰。未具胞胎時。還有語也無。有人舉問雪峰。峰曰。道有道無。則吃叁十棒。又問招慶。慶曰。從他自道。又舉問師。師曰。有。雲請和尚傍瞥。師曰。將什麼物聞。雲聾者還聞也無。師曰。聾者若得聞。則具耳目。雲什麼人得聞。師曰。未具胞胎者
僧問師。教雲。一句能吞百千萬義。如何是一句。師曰。針劄不入
有一座主。辭南泉。泉問。什麼處去。對雲。山下去。泉曰。第一不得謗王老師。對雲。爭敢謗和尚。泉噴水曰。多少。座主便出去。師曰。賴也
沩山一日喚院主。院主來。山曰。我喚院主。汝來作什麼。院主無對。師代曰。也知和尚不喚某甲。又令侍者喚第一座。第一座來。山曰。我喚第一座。汝來作什麼。師代曰。若令侍者喚。恐不來
有僧。辭藥山歸鄉去。藥山問。有一人。遍身紅爛。臥在荊棘之中。僧雲。恁麼則學人不歸去。藥山曰。但知歸去。與爾休糧方。問如何是休糧方。山曰。每日上堂不咬破一粒米也。師曰。只如古德有雲遍身紅爛底人。秖是醜陋底人。一切人近不得。無拈掇處。更道臥在荊棘之中。只道在如今日用。也亦無作拈掇處護持保任邊事。時有僧問師。遍身紅爛時如何。師曰。荷負。雲荷負什麼人。師曰。勿紅爛到阇黎。又問。醜陋人與滿身紅爛底人。阿那個是重。師曰。大醜陋底人重。師又舉問僧。大保任底人保任個什麼。自代曰。終日在背後。不曾[覤-兒+且]著
俱胝和尚凡有诘問。唯舉一指。後有童子。因外人問。和尚說何法要。童子亦豎起一指。胝聞遂以刃斷其指。童子負痛號哭而去。胝複召之。童子回首。胝卻豎起指。童子忽然領悟。胝將順世。謂衆曰。吾得天龍一指頭禅。一生用不盡。言訖而寂。師曰。俱胝承當處莾鹵。只認得一機一境
洞山上堂。道無心合人。人無心合道。欲識個中意。一老一不老。後僧舉問師。如何是一老。
師曰。不扶持。雲如何是一不老。師曰。枯木
僧問師。維摩默然文殊贊善。未審還稱得維摩意麼。師曰。爾還縛得虛空麼。僧雲。恁麼則不稱維摩意也。師曰。他又爭肯。僧雲。畢竟有何所歸。師曰。若有所歸。即同彼二公也。僧雲。和尚又作麼生。師曰。待爾患維摩病始得
洞山到椑樹。椑問曰。來作什麼。山雲。親近和尚。椑曰。若是親近。用動兩片皮作麼。山無對。師曰。一子親得。僧問洞山。叁身之中。阿那身不墮衆數。山曰。吾常于此切。僧問師。先師道。吾常于此切。意作麼生。師曰。要頭便斫去
洞山將圓寂。謂衆曰。吾有間名在世。誰人爲吾除得。衆皆無對。時沙彌出曰。請和尚法號。山曰。吾間名已謝。師曰。從古至今。無人辨得
無著吃茶次。文殊拈起玻璃盞問。南方還有這個麼。著曰無。文殊曰。尋常將什麼吃茶。著無對。師代曰。久承大士按劍。爲什麼處在一塵
師曰。謂然燈前有二種。一未知有。同于類血之乳。一知有。猶如意未萌時得本物。此名然燈前。一種知有。往來言語聲色是非亦不屬正照用。亦不得記。同類血之乳。是漏失邊事。此名然燈後。直是叁際事盡。表裏情忘。得無間斷。此始得名正然燈。乃雲得記
解釋洞山五位顯訣
(夫先師所明偏正與兼帶。等用先師本意。不爲明功進修之位兼涉教句。直是格外玄談要絕妙旨。秖明從上物體現前。冥葉古聖之道。今見諸學士诠揀先師意度。似有誤彰。不免聊爲敘其差。當愧在不混其功。于中或有借位明功借功明位。緣緒多端。功在臨時。看語來勢。不負來機。妙在佳致爾)
正位卻偏。就偏辨得。是圓兩意(正位卻偏者。爲不對物。雖不對物。卻具 正中無用爲偏。全用爲圓。是兩意。問如何是全。雲不顧者得底人也。此正位不明來也。若佛出世也恁麼。若佛不出世也恁麼。所以千聖萬聖皆歸正位承當 正中偏卻具此一位。第一不得動著 如學士揀獨脫物外。起衆聖之前。雲是正位卻圓。其實屈正位也。此例語是古人道過迹尚存。猶未得語中無語。此複呼爲非正位也。爲語中有語故。此可呼爲有病兼帶。不得呼爲相兼帶來耳)
偏位雖偏。亦圓兩意。緣中辨得。是有語中無語(爲用處不立的。不立的則真不常用也 偏位雖偏亦圓者。用中無物不觸。是兩意雖就用中明。爲語中不傷。此乃竟日道如不道一般。又曰。偏位卻圓。亦具緣中不觸)
或有正位中來者。是無語中有語(正中來者。不兼緣。如藥山曰。我有一句子。未曾向人說。道吾曰。相隨來也。此是他妙會得。如湖南觀察使語。此例甚多。事須合出不得混尊卑。呼爲無語中有語。又我有一句子。未曾向人說。此問答家。須就出不得乖角。乖角則不知有故 句句無語不立尊貴。不落左右。故雲正中來也 正位來。明正位不涉緣。又引語例者。如黑豆未生芽時作麼生。又如曰有一人無出入息。又曰未具胞胎時還有言句也無。十方諸佛出身處也。此例喚作無語中有語 又有借事。正位中來者。此一位答家。須向偏位中。明其體物。不得入正位明也。此一句要知。如先師問新羅僧。未過海時在什麼處。無對。自代曰。秖今過海。也在什麼處。又如先師代慎微長老出拄杖語曰。如今出也有人辨得麼。此例雖緣中認得。不同向去。辨不得。恐後人收落功勳。將爲向上事 如諸學士揀問祖師意。答待特牛生兒則向汝道。曰此是正位中來。此一例語切不得呼爲正位中來。可曰玄學路中問答。俱然也別是一路。又不得呼爲相兼帶。爲顯明故。縱賓主回互秖得呼爲有病兼帶)
或有偏位中來者。是有語中無語(偏位中來者。則兼緣。如曰即今底呼作什麼即得。無對。先師自代曰。不得不得。此例亦多。喚爲有語中無語也 語從四大聲色中來。不立處所是非。故曰緣中辨得是偏位中來也。引語例者。如曰什麼物恁麼來。亦曰光境俱忘複是何物。亦曰定慧等學明見佛性。此例亦多。喚作有語中無語 偏位中來者。就物明體。如曰什麼物恁麼來。又光境俱忘。複是何物。此一例語寄功明位。亦是余舊舉例。什麼物恁麼來。此一例語雖緣中認得。不同向去。又定慧等學明見佛性。此理如何。此一例語亦余初舉例語。又如光境俱忘。爲是教中之則。不同玄學。只要于他教則出宗門中。玄學外事也 秖如出息不依衆緣。入息不居蘊界而住。此語全是功不同緣中認得。亦是予舊舉例。主家抽入正位。雲有一人無出入息。令渠知有正位 更有挾功極則淨潔位。亦得呼爲偏位中來。此難辨。須揀得出 如學士揀僧問先師。如何是玄旨。師曰。如死人舌。又問。十二時中將何奉獻。曰無物。曰是偏位中來。此二例語不得呼爲偏位中來。須各揀。若是玄旨一例語。可同于功勳也。此二例語並不得呼爲偏位及兼帶也。前已明破了。是借功明位。借位明功。同于此也)
或有相兼帶來者。這裏不說有語無語。這裏直須正面而去。這裏不得不圓轉。事須圓轉(相兼帶來者。爲語勢不偏不正。不存不無。如全不全。似虧不虧。唯得正面而去也。去則不立的。不立的則至妙之言。境不圓常情之事。如先師代文殊吃茶語。曰借取這個看得麼。亦如翠微日每日噇什麼)
然在途之語。總是病。夫當人先須辨得語句。正面而去。有語是恁麼來。無語是恁麼去。作家中不無言語。不涉有語無語。這個喚作兼帶語。兼帶語全無的的也(相兼帶來者。不落有語無語。如藥山帶刀語。此是兼帶語臨時看語來勢。或當頭正面而去。或異中虛。此若不妙會。則千裏萬裏也 引相兼帶來語例者。如文殊吃茶語。及這個人如今什麼處去也。雲岩曰。作麼作麼。又曰。即今作麼生。此例甚多 亦有功勳中兼帶。似向上事。臨時辨取。如落淨妙之處。則須知有事在。要去則去。要止則止。千萬宛轉不得莾鹵。夫問答兩家語勢相報。皆不出五位也。但語有粗細。答有淺深。所以先師于非言句中。強以言。皆爲對緣。而設斯要耳。如大無明底人。爲全體。不同闡提。闡提則知有事卻鞔雖鞔卻成孝養。鞔者不存祖佛及自己本分父母也。紅爛底人爲不歸全擔荷不立至尊。大保任底人爲刺腳入泥裏。非小小護持 夫相兼帶來者。直須似文殊吃茶語。及先師答雲岩鋤姜語。並安和尚法堂語。及藥山淳布衲洗佛語。于中最妙兼帶。無過藥山答道吾帶刀語。及百丈下堂大衆欲散未散時問雲。是什麼。藥山遙聞此語。雲在此。便道暗頭兼帶。借功明物。借物明功。借過明功。借功明過。等來若是。藥山與新禮並前諸德所出超過入正位。是玄談奇特句已。次到小小得力者。則抽入正位。此例語。常用也。吾緣住持多緒。不及子細。略明少分許。汝等諸人。不須容易輕…
《撫州曹山本寂禅師語錄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