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宗鏡錄》

「諸宗部」經文2016卷48頁碼:P0415
宋 延壽集

  《宗鏡錄》十二

  

卷第十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禅師延壽集

  夫凡聖一心境界。如何是自在出生無礙之力

  答。一是法爾。二由諸佛菩薩行願。叁即衆生信解。自業感現。又總具十力。一法如是力。二空無性力。叁諸佛神力。四菩薩善根力。五普賢行願力。六衆生淨業力。七深信勝解力。八如幻法生力。九如夢法生力。十無作真心所現力。又華嚴疏釋雲。一多相持。互爲本末。一心所現。總有十義。一孤標獨立。以是唯一。故獨立爲主。二雙現同時。各相資無礙故。叁。兩相俱亡。互奪齊泯故。四自在無礙。隱顯同時。一際現故。五去來不動。各住本法。不壞自位故。六無力相持。以有力。持無力故。七彼此無知。以各無自性。法法不相知。不相到故。八。力用交徹。以異體相入。有力相持故。九自性非有。以無體性。方能即入無礙故。十究竟離言。冥性德。沒果海故。釋雲。孤標獨立者。即經頌雲。多中無一性。一亦無有多。二法互無故。得獨立。亦一。即多而唯多。多即一而唯一。廢己同他。故雲獨立。二雙現同時者。即經頌雲。知以一故衆。知以衆故一。無一即無多。無多即無一。故二雙現。更無前後。如牛二角。叁兩相俱亡者。即前二俱舍也。四自在無礙者。欲一即一。不壞相故。欲多即多。一即多故。一既如此。多亦准之。常一常多。常即不即故。故雲自在。五去來不動者。一入多而一在。多入一而多存。若兩鏡相入。而不動本相。相即亦然。六無力相持者。因一有多。多無力而持一。因多有一。一無力而持多。七彼此無知者。二互相依。皆無體用。故不相知。如經頌雲。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八力用交徹者。即經頌雲。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義。九自性非有者。互爲因起。舉體性空。十究竟離言者。不可言一。不可言非一。不可言亦一亦非一。不可言非一非非一。不可言相即。以相入故。不可言相入。以相即故。不可言即入。不壞相故。不可言不即入。互交徹故。口欲辯而詞喪。心將緣而慮息。唯證智知。同果海故。一多既爾。染淨等法無不皆然。又約一心圓別之理。無礙之力者。圓別遍理。微細難分。別。則要有差別方能遍。若不差別不能遍。圓。則不要差別而能遍。能遍之法。一一圓雖。故無差別。而言圓融者。一會即是彼一切會。亦非此會處處到也。即此即彼。即一即多。故雲圓融。又約所遍處。以論總別。東名非西名。所遍別也。此會即彼會。所遍處總也。又約能遍論圓別。要將差別之法。方能普遍。是名別也。今是圓融無差之法。即能遍故。名爲圓也。前之別。如列宿遍九天。此之別。如一月落百川。前之總。如一雲之滿宇宙。此之圓。如和香之遍一室。故雲總圓有異也。華嚴論雲。此華藏界。隱顯自在。爲利衆生顯勝福德故。即具相萬差。光明顯照。若令衆生情無取著。如幻雲散。一物便無有所得。存其計故。以如此大願智力。法性自體空無性力。隱顯自在。若隨法性。萬相都無。隨智力。衆相隨現。隱顯隨緣。都無作者。凡夫執著。用作無明。執障既無。智用自在。不離一真之境。化儀百變。是以箭穿石虎。非功力之所能。醉告叁軍。豈麴檗之所造。筍抽寒谷。非陽和之所生。魚躍冰河。豈網羅之所致。悉爲心感。顯此靈通。故知萬法施爲。皆自心之力耳。若或信受。具此力能。則廣辟障門。盡枯業海。所以仁王經雲。能起一念清淨信者。是人超過百劫千劫。無量無邊恒河沙劫一切苦難。不生惡趣。不久當得無上菩提。是以了心無作。即悟業空。觀業空時。名爲得道。其道若現。何智不明。心智明時。于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法爾能現自利利他之力。如華嚴經雲。善見比丘。在林中經行。告善財言。善男子。我經行時。一念中。一切十方皆悉現前。智慧清淨故。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現前。經過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佛刹皆悉嚴淨。成就大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衆差別行皆悉現前。滿足十力智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諸佛清淨身皆悉現前。成就普賢行願力故。一念中。恭敬供養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如來。成就柔軟心。供養如來願力故。一念中。領受不可說不可說如來法。得證阿僧祇差別法。住持法輪陀羅尼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菩薩行海皆悉現前。得能淨一切行。如因陀羅網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諸叁昧海皆悉現前。得于一叁昧門。入一切叁昧門。皆令清淨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諸根海皆悉現前。得了知諸根際。于一根中。見一切根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時皆悉現前。得于一切時轉法輪。衆生界盡。法輪無盡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一切叁世海皆悉現前。得了知一切世界中。一切叁世分位。智光明願力故。經行既爾。坐立亦然。故法華經偈雲。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經行及坐臥

  問。此宗鏡錄中。德用所因。有何因緣。令此諸法混融無礙

  答。約華嚴宗有其十義。一唯心現者。一切諸法。真心所現。如大海水。舉體成波。以一切法無非一心故。大小等相隨心回轉。即入無礙。二無定性者。既唯心現。從緣而生。無有定性。性相俱離。小非定小。故能容太虛而有余。以同大之無外故。大非定大。故能入小塵而無間。以同小之無內故。是則等太虛之微塵。含如塵之廣刹。有何難哉。是以一非定一。故能是一切。多非定多。故能是一。邊非定邊。故能即中。中非定中。故能即邊。延促靜亂等。一一皆然。叁緣起相由者。謂大法界中緣起法海。義門無量。略有十門。具在下帙法性因緣中說。四法性融通門者。謂若唯約事。則互相礙。不可即入。若唯約理。則唯一味。無可即入。今則理事融通。具斯無礙。謂不異理之一事。具攝理性時。令彼不異理之多事。隨所依理。皆于一中現。若一中攝理不盡。則真理有分限失。若一中攝理盡。多事不隨現。則事在理外失。今既一事之中。全攝理盡。多事豈不依中現。華藏品頌雲。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法界即事法界矣。斯即總意。別亦具十玄門。一既真理與一切法而共相應。攝理無遺。即是諸門諸法。同時具足門。二事既如理能包。亦如理廣遍。不壞狹相。故有廣狹純雜無礙門。又性常平等故純。普攝諸法故雜。叁理既遍在一切多事。故令一事隨理遍一切中。遍理全在一事。則一切隨理在一事中。故有一多相容門。又如塵自相是一。由自一不動。方能遍應成多。若動自一即失遍應。多。亦不成。一。二叁皆如是。又一多相由成立。如一全是多。方名爲一。又多全是一方名爲多。多外無別一。明知是多中一。一外無別多。明知是一中多。良以非多。然能爲一多。非一然能爲多一。以不失無性。方有一多之智。經頌雲。譬如算數法。增一至無量。皆悉是本數。智慧故差別。四真理既不離諸法。則一事即是真理。真理即是一切事故。是故此一即彼一切事。一切即一反上可知。故有相即自在門。五由真理在事。各全非分故。正在此時。彼即爲隱。故有隱顯門。六真理既普攝諸法。帶彼能依之事。頓在一中。故有微細門。七此全攝理。故能現一切。彼全攝理。同此頓現。此現彼時。彼能現所現俱現此中。彼現此時。此能現所現亦現彼中。如是重重無盡。故有帝網門。所以真如畢竟無盡故。八即事同理故。隨舉一事。即真法門。故有托事門。九以真如遍在。晝夜日月年劫皆全在故。在日之時。不異在劫。故有十世異成門。況時因法有。法融時不融耶。十此事即理時。不礙。與余一切恒相應。故有主伴門。又謂塵是法界。體無分劑。普通一切。是爲主也。即彼一切各各別。故是伴也。伴不異主。必全主而成伴。主不異伴。亦全伴以成主。主之與伴。互相資攝。若相攝。彼此互無。不可別說一切。若相資。則彼此互有。不可同說一切。皆由即主即伴。是故亦同亦異。當知主中亦主亦伴。伴中亦伴亦主也。故一理融通。十門具矣。故知此理。塵塵具足。念念圓融。無有一法而非所被。如華嚴經雲。時彼普救衆生妙德夜神爲善財童子。示現菩薩調伏衆生解脫神力。以諸相好莊嚴其身。于兩眉間放大光明。名智燈普照清淨幢。無量光明以爲眷屬。其光普照一切世間。照世間已。入善財頂。充滿其身。善財爾時。即得究竟清淨輪叁昧。得此叁昧已。悉見二神兩處中間所有一切地塵水塵。及以火塵。金剛摩尼衆寶微塵。華香纓絡諸莊嚴具。如是一切。所有微塵。一一塵中。各見佛刹微塵數世界成壞。及見一切地水火風。諸大積聚。亦見一切世界接連。皆以地輪。任持而住。種種山海。種種河池。種種樹林。種種宮殿。所謂天宮殿.龍宮殿.夜叉宮殿。乃至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宮殿屋宅。地獄.畜生.閻羅王界。一切住處。諸趣輪轉。生死往來。隨業受報。各各差別。靡不悉見。又見一切世界差別。所謂或有世界雜穢。或有世界清淨。或有世界趣雜穢。或有世界趣清淨。或有世界雜穢清淨。或有世界清淨雜穢。或有世界一向清淨。或有世界其形平正。或有覆住。或有側住。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趣中。悉見此普救衆生夜神。于一切時。一切處。隨諸衆生形貌言詞。行解差別。以方便力。普現其前。隨宜化度。五如幻夢者。猶如幻師。能幻一物以爲種種。幻。種種物以爲一物等。經雲。或現須臾作百年等。一切諸法。業幻所作。故一異無礙。言如夢者。如夢中所見廣大。未移枕上。曆時久遠。未經斯須。六如影像者。經雲。遠物近物。雖皆影現。影不隨物而有遠近等。七因無限者。謂諸佛菩薩。昔在因中。常修緣起無性等觀。大願回向等。稱法界。修及余無量殊勝因。故今如所起果。具斯無礙。八佛證窮故者。由冥真性。得如性用。故經雲。無比功德故能爾。九深定用故者。謂海印定等。諸叁昧力。故賢首品頌雲。入微塵數諸叁昧。一一出生塵等定。而彼微塵亦不增等。十神通解脫故者。謂由十通。及不思議等解脫故。不思議法品。十種解脫中雲。于一塵中。建立叁世一切佛法…

《宗鏡錄十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