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界品第一(四十四頌)
諸一切種諸冥滅 拔衆生出生死泥
敬禮如是如理師 對法藏論我當說
淨慧隨行名對法 及能得此諸慧論
攝彼勝義依彼故 此立對法俱舍名
若離擇法定無余 能滅諸惑勝方便
由惑世間漂有海 因此傳佛說對法
有漏無漏法 除道余有爲
于彼漏隨增 故說名有漏
無漏謂道谛 及叁種無爲
謂虛空二滅 此中空無礙
擇滅謂離系 隨系事各別
畢竟礙當生 別得非擇滅
又諸有爲法 謂色等五蘊
亦世路言依 有離有事等
有漏名取蘊 亦說爲有诤
及苦集世間 見處叁有等
色者唯五根 五境及無表
彼識依淨色 名眼等五根
色二或二十 聲唯有八種
味六香四種 觸十一爲性
亂心無心等 隨流淨不淨
大種所造性 由此說無表
大種謂四界 即地水火風
能成持等業 堅濕暖動性
地謂顯形色 隨世想立名
水火亦複然 風即界亦爾
此中根與境 即說十處界
受領納隨觸 想取像爲體
四余名行蘊 如是受等叁
及無表無爲 名法處法界
識謂各了別 此即名意處
及七界應知 六識轉爲意
由即六識身 無間滅爲意
成第六依故 十八界應知
總攝一切法 由一蘊處界
攝自性非余 以離他性故
類境識同故 雖二界體一
然爲令端嚴 眼等各生二
聚生門種族 是蘊處界義
愚根樂叁故 說蘊處界叁
诤根生死因 及次第因故
于諸心所法 受想別爲蘊
蘊不攝無爲 義不相應故
隨粗染器等 界別次第立
前五境唯現 四境唯所造
余用遠速明 或隨處次第
爲差別最勝 攝多增上法
故一處名色 一名爲法處
牟尼說法蘊 數有八十千
彼體語或名 此色行蘊攝
有言諸法蘊 量如彼論說
或隨蘊等言 如實行對治
如是余蘊等 各隨其所應
攝在前說中 應審觀自相
空界謂竅隙 傳說是明闇
識界有漏識 有情生所依
一有見謂色 十有色有對
此余色聲八 無記余叁種
欲界系十八 色界系十四
除香味二識 無色系後叁
意法意識通 所余唯有漏
五識唯尋伺 後叁二余無
說五無分別 由計度隨念
以意地散慧 意諸念爲體
七心法界半 有所緣余無
前八界及聲 無執受余二
觸界中有二 余九色所造
法一分亦然 十色可積集
謂唯外四界 能斫及所斫
亦所燒能稱 能燒所稱诤
內五有熟養 聲無異熟生
八無礙等流 亦異熟生性
余叁實唯法 刹那唯後叁
眼與眼識界 獨俱得非等
內十二眼等 色等六爲外
法同分余二 作不作自業
十五唯修斷 後叁界通叁
不染非六生 色定非見斷
眼法界一分 八種說名見
五識俱生慧 非見不度故
眼見色同分 非彼能依識
傳說不能觀 被障諸色故
或二眼俱時 見色分明故
眼耳意根境 不至叁相違
應知鼻等叁 唯取等量境
後依唯過去 五識依或俱
隨根變識異 故眼等名依
彼及不共因 故隨根說識
眼不下于身 色識非上眼
色于識一切 二于身亦然
如眼耳亦然 次叁皆自地
身識自下地 意不定應知
五外二所識 常法界無爲
法一分是根 並內界十二
分別根品第二(七十四頌)
傳說五于四 四根于二種
五八染淨中 各別爲增上
了自境增上 總立于六根
從身立二根 女男性增上
于同住雜染 清淨增上故
應知命五受 信等立爲根
未當知已知 具知根亦爾
于得後後道 涅槃等增上
心所依此別 此住此雜染
此資糧此淨 由此量立根
或流轉所依 及生住受用
建立前十四 還滅後亦然
身不悅名苦 即此悅名樂
及叁定心悅 余處此名喜
心不悅名憂 中舍二無別
見修無學道 依九立叁根
唯無漏後叁 有色命憂苦
當知唯有漏 通二余九根
命唯是異熟 憂及後八非
色意余四受 一一皆通二
憂定有異熟 前八後叁無
意余受信等 一一皆通二
唯善後八根 憂通善不善
意余受叁種 前八唯無記
欲色無色系 如次除後叁
兼女男憂苦 並余色喜樂
意叁受通叁 憂見修所斷
九唯修所斷 五修非叁非
欲胎卵濕生 初得二異熟
化生六七八 色六上唯命
正死滅諸根 無色叁色八
欲頓十九八 漸四善增五
九得邊二果 七八九中二
十一阿羅漢 依一容有說
成就命意舍 各定成就叁
若成就樂身 各定成就四
成眼等及喜 各定成五根
若成就苦根 彼定成就七
若成女男憂 信等各成八
二無漏十一 初無漏十叁
極少八無善 成受身命意
愚生無色界 成善命意舍
極多成十九 二形除叁淨
聖者未離欲 除二淨一形
欲微聚無聲 無根有八事
有身根九事 十事有余根
心心所必俱 諸行相或得
心所且有五 大地法等異
受想思觸欲 慧念與作意
勝解叁摩地 遍于一切心
信及不放逸 輕安舍慚愧
二根及不害 勤唯遍善心
癡逸怠不信 惛掉恒唯染
唯遍不善心 無慚及無愧
忿覆悭嫉惱 害恨谄诳憍
如是類名爲 小煩惱地法
欲有尋伺故 于善心品中
二十二心所 有時增惡作
于不善不共 見俱唯二十
四類惱忿等 惡作二十一
有覆有十八 無覆許十二
睡眠遍不違 若有皆增一
初定除不善 及惡作睡眠
中定又除尋 上兼除伺等
無慚愧不重 于罪不見怖
愛敬謂信慚 唯于欲色有
尋伺心粗細 慢對他心舉
憍由染自法 心高無所顧
心意識體一 心心所有依
有緣有行相 相應義有五
心不相應行 得非得同分
無想二定命 相名身等類
得謂獲成就 非得此相違
得非得唯于 自相續二滅
叁世法各叁 善等唯善等
有系自界得 無系得通四
非學無學叁 非所斷二種
無記得俱起 除二通變化
有覆色亦俱 欲色無前起
非得淨無記 去來世各叁
叁界不系叁 許聖道非得
說名異生性 得法易地舍
同分有情等 無想無想中
心心所法滅 異熟居廣果
如是無想定 從靜慮求脫
善唯順生受 非聖得一世
滅盡定亦然 爲靜住有頂
善二受不定 聖由加行得
成佛得非前 叁十四念故
二定依欲色 滅定初人中
命根體即壽 能持暖及識
相謂諸有爲 生住異滅性
此有生生等 于八一有能
生能生所生 非離因緣合
名身等所謂 想章字總說
欲色有情攝 等流無記性
同分亦如是 並無色異熟
得相通叁類 非得定等流
能作及俱有 同類與相應
遍行並異熟 許因唯六種
除自余能作 俱有互爲果
如大相所相 心于心隨轉
心所二律儀 彼及心諸相
是心隨轉法 由時果善等
同類因相似 自部地前生
道展轉九地 唯等勝爲果
加行生亦然 聞思所成等
相應因決定 心心所同依
遍行謂前遍 爲同地染因
異熟因不善 及善唯有漏
遍行與同類 二世叁世叁
果有爲離系 無爲無因果
後因果異熟 前因增上果
同類遍等流 俱相應士用
異熟無記法 有情有記生
等流似自因 離系由慧盡
若因彼力生 是果名士用
除前有爲法 有爲增上果
五取果唯現 二與果亦然
過現與二因 一與唯過去
染汙異熟生 余初聖如次
除異熟遍二 及同類余生
此謂心心所 余及除相應
說有四種緣 因緣五因性
等無間非後 心心所已生
所緣一切法 增上即能作
二因于正滅 叁因于正生
余二緣相違 而興于作用
心心所由四 二定但由叁
余由二緣生 非無次第故
大爲大二因 爲所造五種
造爲造叁種 爲大唯一因
欲界有四心 善惡覆無覆
色無色除惡 無漏有二心
欲界善生九 此複從八生
染從十生四 余從五生七
色善生十一 此複從九生
有覆從八生 此複生于六
無覆從叁生 此複能生六
無色善生九 此複從六生
有覆生從七 無覆如色辯
學從四生五 余從五生四
十二爲二十 謂叁界善心
分加行生得 欲無覆分四
異熟威儀路 工巧處通果
色界除工巧 余數如前說
叁界染心中 得六六二種
色善叁學四 余皆自可得
分別世界品第叁(九十九頌)
地獄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
名欲界二十 由地獄洲異
此上十七處 名色界于中
叁靜慮各叁 第四靜慮八
無色界無處 由生有四種
依同分及命 令心等相續
于中地獄等 自名說五趣
唯無覆無記 有情非中有
身異及想異 身異同一想
翻此身想一 並無色下叁
故識住有七 余非有損壞
應知兼有頂 及無想有情
是九有情居 余非不樂住
四識住當知 四蘊唯自地
說獨識非住 有漏四句攝
于中有四生 有情謂卵等
人傍生具四 地獄及諸天
中有唯化生 鬼通胎化二
死生二有中 五蘊名中有
未至應至處 故中有非生
如谷等相續 處無間續生
像實有不成 不等故非譬
一處無二並 非相續二生
說有健達縛 及五七經故
此一業引故 如當本有形
本有謂死前 居生刹那後
同淨天眼見 業通疾具根
無對不可轉 食香非久住
倒心趣欲境 濕化染香處
天首上叁橫 地獄頭歸下
一于入正知 二叁兼住出
四于一切位 及卵恒無知
前叁種入胎 謂輪王二佛
業智俱勝故 如次四余生
無我唯諸蘊 煩惱業所爲
由中有相續 入胎如燈焰
如引次第增 相續由惑業
更趣于余世 故有輪無初
如是諸緣起 十二支叁際
前後際各二 中八據圓滿
宿惑位無明 宿諸業名行
識正結生蘊 六處前名色
從生眼等根 叁和前六處
于叁受因異 未了知名觸
在淫愛前受 貪資具淫愛
爲…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