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經文上一頁定有表 無表或有無
後起此相違 加行叁根起
彼無問生故 貪等叁根生
善于叁位中 皆叁善根起
殺粗語嗔恚 究竟皆由嗔
盜邪行及貪 皆由貪究竟
邪見癡究竟 許所余由叁
有情具名色 名身等處起
俱死及前死 無根依別故
軍等若同事 皆成如作者
殺生由故思 他想不誤殺
不與取他物 力竊取屬己
欲邪行四種 行所不應行
染異想發言 解義虛诳語
由眼耳意識 並余叁所證
如次第名爲 所見聞知覺
染心壞他語 說名離間語
非愛粗惡語 諸染雜穢語
余說異叁染 佞歌邪論等
惡欲他財貪 增有情嗔恚
撥善惡等見 名邪見業道
此中叁唯道 七業亦道故
唯邪見斷善 所斷欲生得
撥因果一切 漸斷二俱舍
人叁洲男女 見行斷非得
續善疑有見 頓現除逆者
業道思俱轉 不善一至八
善總開至十 別遮一八五
不善地獄中 粗雜嗔通二
貪邪見成就 北洲成後叁
雜語通現成 余欲十通二
善于一切處 後叁通現成
無色無想天 前七唯成就
余處通成現 除地獄北洲
皆能招異熟 等流增上果
此令他受苦 斷命壞威故
貪生身語業 邪命難除故
執命資貪生 違經故非理
斷道有漏業 具足有五果
無漏業有四 謂唯除異熟
余有漏善惡 亦四除離系
余無漏無記 叁除前所除
善等于善等 初有四二叁
中有二叁四 後二叁叁果
過于叁各四 現于未亦爾
現于現二果 未于未果叁
同地有四果 異地二或叁
學于叁各叁 無學一叁二
非學非無學 有二二五果
見所斷業等 一一各于叁
初有叁四一 中二四叁果
後有一二四 皆如次應知
染業不應作 有說亦壞軌
應作業翻此 俱相違第叁
一業引一生 多業能圓滿
二無心定得 不能引余通
叁障無間業 及數行煩惱
並一切惡趣 北洲無想天
叁洲有無間 非余扇搋等
少恩少羞恥 余障通五趣
此五無間中 四身一語業
叁殺一诳語 一殺生加行
僧破不和合 心不相應行
無覆無記性 所破僧所成
能破者唯成 此虛诳語罪
無間一劫熟 隨罪增苦增
苾刍見淨行 破異處愚夫
忍異師道時 名破不經宿
贍部洲九等 方破法輪僧
唯破羯磨僧 通叁洲八等
初後疱雙前 佛滅未結界
于如是六位 無破法輪僧
棄壞恩德田 轉形亦成逆
母謂因彼血 誤等無或有
打心出佛血 害後無學無
造逆定加行 無離染得果
破僧虛诳語 于罪中最大
感第一有思 世善中大果
汙母無學尼 殺住定菩薩
及有學聖者 奪僧和合緣
破壞窣堵波 是無間同類
將得忍不還 無學業爲障
從修妙相業 菩薩得定名
生善趣貴家 具男念堅固
贍部男對佛 佛思思所成
余百劫方修 各百福嚴飾
于叁無數劫 各供養七萬
又如次供養 五六七千佛
叁無數劫滿 逆次逢勝觀
然燈寶髻佛 初釋迦牟尼
但由悲普施 被析身無忿
贊歎底沙佛 次無上菩提
六波羅蜜多 于如是四位
一二又一二 如次修圓滿
施戒修叁類 各隨其所應
受福業事名 差別如業道
由此舍名施 謂爲供爲益
身語及能發 此招大富果
爲益自他俱 不爲二行施
由主財田異 故施果差別
主異由信等 行敬重等施
得尊重廣愛 應時難奪果
財異由色等 得妙色好名
衆愛柔軟身 有隨時樂觸
田異由趣苦 恩德有差別
脫于脫菩薩 第八施最勝
父母病法師 最後身菩薩
設非證聖者 施果亦無量
後起田根本 加行思意樂
由此下上故 業成下上品
由審思圓滿 無惡作對治
有伴異熟故 此業名增長
製多舍類福 如慈等無受
惡田有愛果 種果無倒故
離犯戒及遮 名戒各有二
非犯戒因壞 依治滅淨等
等引善名修 極能熏心故
戒修勝如次 感生天解脫
感劫生天等 爲一梵福量
法施謂如實 無染辯經等
順福順解脫 順決擇分叁
感愛果涅槃 聖道善如次
諸如理所起 叁業並能發
如次爲書印 算文數自體
善無漏名妙 染有罪覆劣
善有爲應習 解脫名無上◎
◎分別隨眠品第五(六十九頌)
隨眠諸有本 此差別有六
謂貪嗔亦慢 無明見及疑
六由貪異七 有貪上二界
于內門轉故 爲遮解脫想
六由見異十 異謂有身見
邊執見邪見 見取戒禁取
六行部界異 故成九十八
欲見苦等斷 十七七八四
謂如次具離 叁二見見疑
色無色除嗔 余等如欲說
忍所害隨眠 有頂唯見斷
余通見修斷 智所害唯修
我我所斷常 撥無劣謂勝
非因道妄謂 是五見自體
于大自在等 非因妄執因
從常我倒生 故唯見苦斷
四顛倒自體 謂從于叁見
唯倒推增故 想心隨見力
慢七九從叁 皆通見修斷
聖如殺纏等 有修斷不行
慢類等我慢 惡作中不善
聖有而不起 見疑所增故
見苦集所斷 諸見疑相應
及不共無明 遍行自界地
于中除二見 余九能上緣
除得余隨行 亦是遍行攝
見滅道所斷 邪見疑相應
及不共無明 六能緣無漏
于中緣滅者 唯緣自地滅
緣道六九地 由別治相因
貪嗔慢二取 並非無漏緣
應離境非怨 靜淨勝性故
未斷遍隨眠 于自地一切
非遍于自部 所緣故隨增
非無漏上緣 無攝有違故
隨于相應法 相應故隨增
上二界隨眠 及欲身邊見
彼俱癡無記 此余皆不善
不善根欲界 貪嗔不善癡
無記根有叁 無記愛癡慧
非余二高故 外方立四種
中愛見慢癡 叁定皆癡故
應一向分別 反诘舍置記
如死生殊勝 我蘊一異等
若于此事中 未斷貪嗔慢
過現若已起 未來意遍行
五可生自世 不生亦遍行
余過未遍行 現正緣能系
叁世有由說 叁有境果故
說叁世有故 許說一切有
此中有四種 類相位待異
第叁約作用 立世最爲善
何礙用雲何 無異世便壞
有誰未生滅 此法性甚深
于見苦已斷 余遍行隨眠
及前品已斷 余緣此猶系
見苦集修斷 若欲界所系
自界叁色一 無漏識所行
色自下各叁 上一淨識境
無色通叁界 各叁淨識緣
見滅道所斷 皆增自識行
無漏叁界中 後叁淨識境
有隨眠心二 謂有染無染
有染心通二 無染局隨增
無明疑邪身 邊見戒見取
貪慢嗔如次 由前引後生
由未斷隨眠 及隨應境現
非理作意起 說惑具因緣
欲煩惱並纏 除癡名欲漏
有漏上二界 唯煩惱除癡
同無記內門 定地故合一
無明諸有本 故別爲一漏
瀑流轭亦然 別立見利故
見不順住故 非于漏獨立
欲有轭並癡 見分二名取
無明不別立 以非能取故
微細二隨增 隨逐與隨縛
住流漂合執 是隨眠等義
由結等差別 複說有五種
結九物取等 立見取二結
由二唯不善 及自在起故
纏中唯嫉悭 建立爲二結
惑二數行故 爲賤貧困故
遍顯隨惑故 惱亂二部故
又五順下分 由二不超欲
由叁複還下 攝門根故叁
或不欲發起 迷道及疑道
能障趣解脫 故唯說斷叁
順上分亦五 色無色二貪
掉舉慢無明 令不超上故
縛叁由叁受 隨眠前已說
隨煩惱此余 染心所行蘊
纏八無慚愧 嫉悭並悔眠
及掉舉惛沈 或十加忿覆
無慚悭掉舉 皆從貪所生
無愧眠惛沈 從無明所起
嫉忿從嗔起 悔從疑覆诤
煩惱垢六惱 害恨谄诳憍
诳憍從貪生 害恨從嗔起
惱從見取起 谄從諸見生
纏無慚愧眠 惛掉見修斷
余及煩惱垢 自在故唯修
欲叁二余惡 上界皆無記
谄诳欲初定 叁叁界余欲
見所斷慢眠 自在隨煩惱
皆唯意地起 余通依六識
欲界諸煩惱 貪喜樂相應
嗔憂苦癡遍 邪見憂及喜
疑憂余五喜 一切舍相應
上地皆隨應 遍自識諸受
諸隨煩惱中 嫉悔忿及惱
害恨憂俱起 悭喜愛相應
谄诳及眠覆 通憂喜俱起
憍喜樂皆舍 余四遍相應
蓋五唯在欲 食治用同故
雖二立一蓋 障蘊故唯五
遍知所緣故 斷彼能緣故
斷彼所緣故 對治起故斷
對治有四種 謂斷持遠厭
應知從所緣 可令諸惑斷
遠性有四種 謂相治處時
如大種屍羅 異方二世等
諸惑無再斷 離系有重得
謂治生得果 練根六時中
斷遍知有九 欲初二斷一
二各一合叁 上界叁亦爾
余五順下分 色一切斷叁
于中忍果六 余叁是智果
未至果一切 根本五或八
無色邊果一 叁根本亦爾
俗果二聖九 法智叁類二
法智品果六 類智品果五
得無漏斷得 及缺第一有
滅雙因越界 故立九遍知
住見谛位無 或成一至五
修成六一二 無學唯成一
越界得果故 二處集遍知
舍一二五六 得亦然除五
分別賢聖品第六(八十叁頌)
已說煩惱斷 由見谛修故
見道唯無漏 修道通二種
谛四名已說 謂苦集滅道
彼自體亦然 次第隨現觀
苦由叁苦合 如所應一切
可意非可意 余有漏行法
彼覺破便無 慧析余亦爾
如瓶水世俗 異此名勝義
將趣見谛道 應住戒勤修
聞思修所成 謂名俱義境
具身心遠離 無不足大欲
謂已得未得 多求名所無
治相違界叁 無漏無貪性
四聖種亦爾 前叁唯喜足
叁生具後業 爲治四愛生
我所我事欲 暫息永除故
入修要二門 不淨觀息念
貪尋增上者 如次第應修
爲通治四貪 且辯觀骨瑣
廣至海複略 名初習業位
除足至頭半 名爲已熟修
系心在眉間 名超作意位
無貪性十智 緣欲色人生
不淨自世緣 有漏通二得
息念慧五地 緣風依欲身
二得實外無 有六謂數等
…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