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彌勒經遊意》

「經疏部」經文1771卷38頁碼:P0263
隋 吉藏撰

  No. 1771 [cf. No. 452]

  彌勒經遊意

  有十重

  第一序王 第二釋名 第叁辨經宗體 第四論因果 第五出世久遠 第六論成道真應 第七辨叁會人多少 第八論與釋迦同時涅槃 第九明教大小 第十雜料簡

  第一序王

  諸佛出世大事因緣故。居初發心不足之地。專覺無所得大乘修諸萬行故。或上兜率。爲諸天子。說般若波羅蜜。或五十六億七千萬歲時。下閻浮提。乃成種覺。故前佛後八相成道。紹位紹尊。皆是一生補處。故前記釋迦。次授彌勒。明此菩薩功等十地。德成高行。逾叁忍之上忍。方當改斯穢土。爲彼淨國。人壽即八萬四千由旬。田即一種七獲。況乃名華軟草浮空滿地。寶藏神殊盈瞿逸陷。叁會說法。道挂天人。一切名字悟無生忍也

  第二釋名

  此經若存胡音。應言佛陀般遮阿那羅彌勒菩薩耨多羅修摩兜率陀提婆修多羅。漢言覺者說觀慈氏大心衆生上生知足天經也。今簡異名不同。一名毗留。亦名阇那迦。此雲成。佛陀此雲覺者知者見者等也。叁藏雲清淨覺也。修多羅亦雲修妒路修吒羅修林岚。異名有四。叁藏雲。修多闌多含五異名之。今上下生兩經。舉胡漢兩音與人法二種。因經明以爾者修行之人。皆是前生後生人得成佛故也。次簡阿逸多與彌勒。阿逸多此雲無能勝。故淨土經雲莫能勝也。彌勒者。亦彌帝禮。或名彌帝隸迦也。婆修密經亦言和修密經。雲阿羅彌勒也。皆雲觀慈氏。但相傳。或雲阿逸多是名彌勒是性。或雲阿逸多是性彌勒是名。兩釋未詳取舍也。皆人曩劫行慈。久習慈因。修慈以立爲名。舉德標人。故言慈氏。故釋論雲。阿難問佛。何因緣故。得彌勒字。佛答。過去久遠。于閻浮提中。有一佛出世。名曰弗沙佛。彼時有國王。名昙摩留枝。往佛所時。見一比丘。入慈心叁昧。形身安靜。放大光明。王見則問佛。此比丘。入何叁昧。光明乃爾。佛答王雲。此比丘。入慈心叁昧。王聞此語。信增欽仰言。此慈心定魏魏乃爾。我亦修習此慈心叁昧。爾時。昙摩留枝王。今彌勒是。于世則發此慈心。自此以來。常字彌勒。久習性故。至成佛時。猶名慈氏。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佛。初本乞油供養諸比丘因緣。名爲目然燈。亦名錠光佛。如聲類書雲。有足名錠。無足目镫也。賢愚經十二卷雲。彌勒生在波羅捺國劫波利村輔相之家。初生有叁十二相。身紫磨黃金色。姿容挺特。輔相歡喜。召相師相之。相師善。因爾立名。則問兒生時凡有何相。答言。其母素性不能良善。懷兒以來。慈矜苦見。相師喜言。是兒者必慈心。因此爲立名。號曰彌勒。父母愛重。心無有量。其殊勝名相相稱。令國土宣傳聞名。波羅捺國王名梵摩達。聞之心懷懼。恐奪王位。意欲未長大時方便除之。其父母知之。遣人遂與其舅。舅名波婆利。領五百弟子。在異國學道。舅得彌勒已教學問。學未□歲時。則通經書。其舅。後時聞有佛出世。則遣彌勒等十六人往至佛所。思念爲四句。一問幾相。二問年壽。叁問弟子。四問經性。彌勒問已。如來歡喜答。佛更開化說法。其十五人。則得法眼淨。各從坐起。則索出家。佛言善來。便髻自墮。重以方便。爲其說法。十五人成阿羅漢。彌勒七歲發心而已。彌勒後時從佛還迦維羅國。大愛道比丘尼爲佛自手紡績。作一端金色縷之疊袈裟。系心積想。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之。還令供養衆僧。逐語則供養衆像。衆僧之中行之。無有欲取者。彌勒前則取著之也。時佛過波離捺國。身紫摩黃金色。又被金縷織袈裟。表裏相稱。行乞食至大陷上。擎缽住止。人民見之。視者無有足。雖皆敬重之。而無有人與食者。時有一穿珠師。將還家供養。其婦怒言失穿珠師之利共。彌勒則將此師還衆僧。衆僧廣說法供養利重。佛爲其人利。阿那律過去世一氈生生世世無貧。亦爲說施彌勒未來果報事也

  第叁辨宗體

  一往大判。上生經者。以大乘爲宗體。下生經者。以小乘爲宗體。故上生經內。具證六度四等菩薩行。亦具诠中假。故大乘因果等爲宗。如後第九段中簡也。下生經。但辨戒定慧叁品叁藏。故小乘爲宗。故叁會說法證四果而已。亦但說假。不明中故也。同經中。具明常樂等四德。雲何小乘爲宗耶。答。常樂等四德義。辨小乘涅槃義。說四德等。亦是對壞其無常等。說常樂等。未必與破叁修比丘說常樂等四德。或傍明大乘故下生經雲。則此日出家得阿耨叁菩提也。一家義宗。而法無非經。色表非色。香表非香等。而法例無非經。但就釋迦教。色聲等爲經體。不二而二明之。十五色中。叁色爲經體得也。若言宗體異者。正法爲體。因果爲宗也。具如大經疏與大品疏等也

  第四論因果

  有叁。第一明因行。第二論果德。第叁辨始終

  第一明因行。經與論釋不同。如摩德楞伽藏經雲。于一一地中。經百千大劫。方成一地之行。不數軟根者也。若如大智論迦旃延子雲。叁阿僧祇劫。修習果行也

  問曰。迦旃延子。申半教與辨菩薩積劫解行者。何謂半教。則是小乘大乘滿教也

  答。亦難知之。但有傍有正。迦旃延雖正明小乘教。而傍明大乘滿教菩薩行。何傍也。如成實論雲。正解叁藏中實義。而不妨彼論大小。利業品雲。檀等六波羅蜜得阿耨叁菩提果也。阿僧祇者。十十名百。十百名千。十千名萬。十萬名億。千萬億名那由他。千萬那由他名頻婆。名迦陀。過伽陀名一阿僧祇也。就釋迦菩薩發心行行者。第一阿僧祇中。解行而不自知我當作佛。第二阿僧祇中。雖自知我當作佛。而不敢發言。心無所畏。具之而知也。經彌勒發心在前。釋迦發心在後故。佛藏經雲。彌勒昔時值善明佛出。于佛所。最初發菩提心。故經雲。彌勒發心在釋迦前四十劫也。又大方便報恩經雲。今釋迦前有一佛出世。名大釋迦牟尼。時于地獄中火車見受苦。方得發大心。從此過去大釋迦佛至罽那屍佛。爲初阿僧祇。是時釋迦菩薩。不離女身。從罽那屍佛。至燃燈佛。名爲第二阿僧祇。是時始得離女身。是時菩薩持華供養。上燃燈佛。敷鹿皮衣。布發淹泥。是時燃燈佛。坐爲授記。汝于來世。過九十一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從燃燈佛至毗婆屍佛。名爲第叁阿僧祇。修種智滿足作佛也

  第二論果德。有近果與遠果者。如經雲。劫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還本生處。舍命生于第四天。名爲近果也。遠果有二種。一者五十六億七千萬歲時。下閻浮提成佛。則是應近果。二者若積劫修行。金剛心後成佛。名爲真果。是遠果也

  問。橫疎論之有可如此。豎密正果何不辨之

  答。正果非近與遠。非因非果。不辨之。若欲強明之。亦得也

  第叁辨始終時節。如賢劫等經雲。有叁世劫。劫有千佛。過去莊嚴劫千佛。現在賢劫千佛。未來星宿劫千佛。此叁千佛。往昔同修行勝因故。次第致果。在乎叁劫。又賢劫佛千獨爲一類。然賢劫千佛中。前四佛已過。今彌勒是第五佛。當出世興也。出世有前有後故。今具敘之。大論迦旃延子雲。過叁阿僧祇劫。是時菩薩百劫修行叁十二相業自在遲速。遲則百劫。疾則九十一劫也。五華散供養佛故。後九十一劫當作佛。但直明之。應百劫滿足作佛。精進苦行故。超踰九劫。余九十一劫也。若不超者。應在彌勒後成佛故。經中往往雲。彌勒發心行道在釋迦前。但不精進苦行故。成佛處後。故彌勒自念言。我千阿僧祇劫。生在兜率陀天。說法度諸天。不能暫舍身種種苦行也。釋迦精進苦行故。超之九劫。得成佛也。如大經中聞羅刹說偈超十二劫。大論雲超九劫。不同者。諸師釋雲。小劫超十二劫。大劫超九劫。叁劫各超叁劫。故九劫也

  問。大經雲何得師偈超十二劫。大論名爲九劫耶。若大經雲。雪菩薩。聞羅刹爲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故。超十二劫。大論雲。廣解弗沙佛出世時節。不定說時節久遠。但彼佛有二弟子。一者名釋迦。二者名彌勒。弗沙佛。觀釋迦菩薩心未純熟。所化弟子心已純熟。所以爾者。釋迦心自利爲傍。化他爲正。又彌勒心已純熟。而所化弟子心未純熟。所以爾者。自行爲正。化他爲傍故也。是時弗沙佛。作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化度。衆人心難調伏。故弗沙佛。欲使釋迦疾得成佛。則雪山于寶窟中。入大光明叁昧。是時釋迦菩薩化外道仙人。上采名華。仍見弗沙佛化生寶窟中身放光明。菩薩見佛。心大歡喜。便先翹一腳立。叉手向佛。一心觀佛。目不曾眴。七日七夜。以偈贊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界所有我盡見。一切有如佛者。七夜谛觀于佛。目未曾眴。于是得超九大劫。于賢劫中成佛也。有人言。今超者相好業中超有種智曰超。今謂不然。超非超者並然後熟。波若業超。若得波若則萬事進也。但此九十一劫。佛出世不同。如釋論第九卷雲。前九十劫中。有叁佛出世。後十劫中。有千佛。九十劫中初劫有毗婆屍佛。秦言種種見也。第叁十二劫中有二佛。一名屍棄佛。秦言火。亦雲頂髻。二鞞怒婆附佛。秦雲一切勝也。第九十一劫。劫初有四佛。一名迦羅鸠飡陀佛。亦名[牛*句]樓孫佛。大論不見翻。昆侖叁藏冠頂亦雲帽佛。佛生時如珠有出也。二名迦那含牟尼佛。秦雲金仙人。又雲屈仙人。叁名迦葉佛。四名釋迦牟尼佛。法四佛足前叁佛。則是七佛。其前叁佛在九十劫中佛也。初佛壽命八萬歲。第二佛壽命七萬歲。第叁佛壽命六萬歲。余有四佛。在第九十一劫。劫號爲賢劫。初人壽命數千萬歲。漸減漸減。五百萬歲時。有轉輪聖王。即出行化。從爾後。稍稍減也。賢劫經雲。至四萬歲時。有第四[牛*句]那提佛。亦雲[牛*句]樓孫佛。出世五濁。經六萬歲。至叁萬歲時。有第五[牛*句]那含牟尼佛。出世五濁。經雲四萬歲也。二萬歲時。有第六迦葉佛出世。壽命二萬歲。迦葉佛後漸漸減人命至千二百歲時。釋迦始上兜率天。于天數四千歲。則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歲。人壽命百歲時。從兜率下。閻浮提作佛。正法五百歲。像法千年。過千五百歲。則釋迦法滅盡。別經雲末法一萬年也。唯有辟支佛。行佛也。人…

《彌勒經遊意彌勒經遊意》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