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慧印叁昧經》

「經集部」經文632卷15頁碼:P0460
吳 支謙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只耆阇崛山中。與摩诃比丘僧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薩有四十億人。皆逮得陀鄰尼。悉得諸叁昧。皆逮得空法。皆得寂無想法。悉逮得不動搖願。悉得無所著陀鄰尼行。得無央數陀鄰尼門。佛爾時便叁昧叁摩越。[火*霍]然無色。不可見不可得。如虛空不可知。無所住不可得。無吾無作。亦無來亦無去。亦非住亦非止。亦非偶亦非不偶。亦非身。亦非憂亦非喜。亦非心亦非不隨心。亦非行所語。亦不有是語空。亦非著。佛爾時作是叁昧叁摩越。便不見佛身。亦不可得想。佛身佛心意。亦不可得想。亦不見中衣外衣及與坐。亦不見經行時。亦非聲。爾時叁昧鹹神照叁千大千日月。于是叁千大千佛刹諸日月光明皆爲覆蔽不見。諸摩尼寶諸踰填寶。諸天及天坐。諸釋梵所有名香。悉爲其歇。是皆叁昧威神力之所蔽隱。叁千大千刹土。但聞是叁昧香。照于諸佛刹。其中人民眼不爲遮迦惒摩诃遮迦惒。及須彌山諸黑山之所覆蔽。爾時便有七寶交露。覆蓋叁千大千刹土。一切諸佛刹及與竹園。耆阇崛山。若幹種華悉遍布滿其中。其地悉平等。地爲生蓮華。其華大如車輪。一華者有十萬葉。其花上悉有七寶蓋。摩竭提國界地。悉爲柔軟如天綩綖。有東方恒邊沙佛等。遣無央數一生補處菩薩。令到沙诃樓陀刹土。有多陀竭阿羅诃叁耶叁佛。名爲釋迦文。今現在一切諸佛境界。深入多陀竭慧印叁昧叁摩越。若有菩薩積累功德。奉行六波羅蜜。百劫除漚惒拘舍羅。不如一時聞是叁昧。諸菩薩即受其佛教。持神足飛到竹園中。前爲佛作禮。皆卻坐蓮花上。如是南方恒邊沙佛等。亦複遣無央數菩薩。西方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東北方上方下方。如是恒邊沙諸佛等。各複遣無央數一生補處菩薩。令到沙呵樓陀刹土。有陀竭阿羅诃叁耶叁佛。名爲釋迦文。今現在一切諸佛境界。深入陀竭慧印叁昧叁摩越。若有菩薩積累功德。奉行六波羅蜜。百劫除漚和拘舍羅。不如一時聞是叁昧。諸菩薩即受其佛教。持神足飛到竹園中。前爲佛作禮。皆卻坐蓮華上。爾時于是叁千大千刹土。諸比丘僧及諸菩薩。所在遠方皆來會于竹園在于佛前。爾時無央數菩薩。及四十億比丘菩薩。皆來會于竹園。用是叁昧威神故。于是叁千大千刹土。諸釋諸梵諸摩夷亘天。諸遍淨天。一切諸龍王。諸鬼神王。諸犍陀羅王。諸阿須輪王。諸迦留羅王。諸真陀羅王。諸摩睺勒王。是諸王皆各從無央數官屬來到佛所。前爲佛作禮卻住一面。爾時于是叁千大千刹土。諸天及人非人。從下上至二十八天。中無空缺皆悉遍滿。尊弟子舍利弗羅。摩诃目迦蘭。拘提迦栴延。邠耨文陀尼弗羅等。即到文殊師利前。問文殊師利言。佛向者叁昧叁摩越。今皆不見不知所至到處。願爲吾等說之。文殊師利答舍利弗羅言。仁者智慧而具足。何以不各各自叁昧共推索無央數佛刹。知佛身何如行。即時舍利弗羅等。各各自叁昧共推索無央數佛刹。了不見佛身。亦不知所至到處。舍利弗羅等。即從叁昧起。複前問文殊師利言。吾等以各各叁昧。推索無央數佛刹。亦不見佛身。亦不知所湊。願欲聞知惟爲說之。文殊師利言。賢者舍利弗羅等。不知佛所至到處者。悉且安坐。佛須臾頃自當來還。爾時佛從慧印叁昧起。便動叁千大千佛刹。舍利弗羅等。便前白佛言。佛住何叁昧。吾等以智慧眼推索佛。了無有能知其處者。佛語舍利弗羅言。佛所至到處。非若阿羅漢辟支佛等所可知。獨佛自知之耳。所以者何。無念不動不搖故

  舍利弗羅。佛身有百六十二事。難可得知。何等百六十二事。非身。無作。無起。無減。未常有。無有比。亦無所比。亦無行。亦無所至不可知。亦無習一切淨。無所有。亦不有。亦不行。亦不住。亦非生。亦非受。亦非聞。亦非見。亦非香。亦非味。亦非細滑。亦無往啓。亦無還答。亦非啓答。亦非心。亦非念。亦非心。心念離于心心等。心無所等。無所與。無來。無去。亦非潤。亦非澤淨。不複有。亦非恐。亦非懼。亦非動。亦非搖。亦無造。亦無成。亦非滿。亦非不滿。亦非見。亦非明。亦非不明。亦非冥。亦非不冥。亦非滅。已離滅。于滅中淨。複淨清淨。于色無所有。無愛欲。一切非我。離于非我。住無所住。亦無處。亦無從。亦非無從。亦非法。亦非不法。亦非福田。亦非不福田。亦非盡。亦不可盡。無所有。離于無所有。遠離于字。遠離于向。遠離于教。遠離于行。遠離于念。亦非禍。亦非不禍。亦非量。亦非不量。亦非來。亦非去。亦非雙。亦非不雙。亦非猗。亦非不猗。亦非相。亦非不相。無有相能現相。無諸入。亦非著。離諸著。一切人令得信。不受入住。于谛谛複谛。一切非我度。無所度。淨無所淨。度厄難爲無所度。所說不說二無所等。于等無所等。無量等。與空等。無處等。無生等。不可得等。所安無所安。寂複寂。寂明中複明。于行無轉能轉行。一切斷諸所著。諸法谛無有二。從本來無所有。所覺者已谛覺。已度于一切行。行所度無所度。亦非是。亦非不是。亦非長。亦非短。亦非圓。亦非方。亦非身。亦非體。亦非入。亦無所入。亦非世。亦非世所有。亦未曾有見者。亦未曾有知者。亦非去。亦非不去。亦非世因緣。亦非不世因緣。如是身不可獲。亦非有。亦非無。亦無有去。亦無有來。亦非心念。亦非憂。亦非作。亦非不作。亦非诤。亦非不诤。亦非泥洹。亦非不泥洹。亦非行。亦非不行。是爲百六十二事

  佛告舍利弗羅言。佛身如是。欲想視佛身無有能見者。所以者何。佛身不可以想見知。佛爾時欲曠大慧印叁昧。于十方便說偈言

  是身亦非身  于身已度脫

  亦無作無有  壞亦無所得

  一切諸法相  雙亦非不雙

  欲見諸佛身  所處皆如是

  不是非不是  非憂非不憂

  不取亦不放  不等亦不長

  不樂亦不住  一切無從生

  佛身已如是  便能致安隱

  亦非作不可  獲空無有想

  亦非色心無  有我亦非一

  于受無所受  于有無所有

  一切諸正覺  其身谛如是

  不剛亦不弱  無瑕亦不穢

  不斷亦不連  不有亦不壞

  亦無所得于  多少無所亡

  欲見諸佛身  一切無塵垢

  不見亦不聞  非香無細滑

  不知亦不動  譬之若如影

  住形于一切  曉諸著人心

  佛已成其身  一切各如是

  非身亦非體  非等亦非谛

  非淨非不淨  諸根無所有

  不藏非不藏  譬如水中月

  欲見諸佛身  一切悉如是

  身複與身從  因緣本自然

  不生亦不滅  無來亦無往

  不見于叁界  然現若如幻

  欲見諸佛身  不動亦不搖

  非聲亦非诤  非默亦非寂

  非獲未常有  不有亦無彼

  譬如虛空本  自然無所有

  見佛已如是  晝夜當供養

  一切及十方  億千諸佛刹

  上至廿八天  滿中諸珍寶

  悉以供養所  乃至無數劫

  不如書是經  其福出彼上

  譬如恒邊沙  複倍無數劫

  展轉于其中  常等行慈心

  不如曉了惠  解是印叁昧

  如是無數載  其德過彼上

  若在五道中  展轉無數劫

  如是若幹劫  一切能悉忍

  不如一時慧  解是印叁昧

  其福如芥子  在于須彌邊

  若人在叁界  生已便長大

  一切悉戴之  能忍無數劫

  其身不以勞  不用作勤劇

  如是悉能忍  不如解叁昧

  譬人生悉遍  複多于劫數

  其百劫中沙  一切以爲數

  不如晝夜力  行是印叁昧

  其福欲譬之  不可以比慧

  其如是智者  常與行相隨

  于無數劫中  譬之如一塵

  能谛曉了是  慧印叁昧者

  其福欲譬之  若海取一滴

  莫持色相好  想視欲見佛

  莫如著有者  欲見多陀竭

  如須菩提所  見者爲見佛

  見佛已如是  一切無叁千

  如是舍利弗羅。多陀竭慧印叁昧。諸菩薩摩诃薩。于十方無所挂礙。悉使願欲見諸佛。當內至意晝夜行是叁昧。便見一切十方諸菩薩無央數行叁昧門。住于無所挂礙法。是爲陀鄰尼所猗門。從是中成其相。從是中成其好。如是行者諸罪蓋悉得除。諸魔事悉已過。佛所說皆審谛。佛所住及所語。無空缺悉具足。身所行無瑕穢。意念所行淨無垢。若欲曉佛所行。欲解了一切人意。令各得其所。欲起願成佛刹者。當行是叁昧。欲得佛頂中光明者。欲起比丘僧者。欲莊嚴其刹土者自在所欲作所欲行。當奉行是叁昧。所以者何。譬如一切藥樹在所。求索悉具足。是叁昧亦如是。菩薩于是叁昧中。所求索亦悉具足。佛爾時便說偈言

  無上慧爲慧王  慧能散諸欲著

  是尊慧入慧門  是印經無量慧

  知根行住智地  智無礙智去冥

  智消著智說法  經如日照叁界

  常等行于叁昧  一切著谛所斷

  諸叁昧慧印將  諸佛者等是種

  欲得寶度無極  願福相福神足

  志所願從是得  是叁昧諸佛樂

  王樂國及臣下  寶無上寶如來

  淫怒垢悉消除  寶叁昧說是經

  從我學恭敬意  持淨清除吾我

  勇猛者壞生死  持谛法得叁昧

  慧能說所當說  持是慧智能多

  慧能放光明遍  是經者慧之門

  等能降盡吾我  六十二諸所疑

  到佛門無恐懼  便從是相好具

  叁尊中佛爲尊  獨能說七覺意

  爲懈怠示現法  是叁昧不可盡

  一切法當廣說  入無低陀鄰尼

  持是法入十方  陀鄰尼譬如海

  于是中成施與  戒忍辱及精進

  禅智慧不可盡  住是經成無極

  莫恐懼施罪地  及諸魔與惡道

  行叁昧無能害  如所願得爲佛

  菩薩住于是法  以十方爲明證

  其來者索法器  持是經得法住

  過去佛經是母  當來者亦從是

  現在佛從是出  行是者爲佛子

  罪垢除行不轉  過第七住法去

  其有住是經者  便具足諸佛寶

  說是法時。叁十恒邊沙等諸菩薩。皆得是叁昧。六十八那術他菩薩。諸罪蓋皆除悉住阿惟越致地。皆得不可盡陀鄰尼所入聲。六十億天與人。從本已來未曾起菩薩意。今皆發阿耨多羅叁耶叁菩提心。聞是叁昧皆悉願樂。願樂已後。便住阿惟越致地。當爲阿耨多羅叁耶叁菩提。佛爾時便授其決。卻後叁十億百千劫。皆當爲佛。號名離于恐怖。諸菩薩各自起願。便得無所從生法忍。然後于其…

《佛說慧印叁昧經佛說慧印叁昧經》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 第2页 » 第3页
✿ 继续阅读 ▪ 佛說如來智印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