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慧印叁昧經》

「經集部」經文632卷15頁碼:P0460
吳 支謙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養。若得聞法不解。若見惡夢于夢中除其宿罪。爲罪垢所可摧。魔所可作不覺魔事。常與不可共會。若有好衣被食飲。一切諸可持與他人。若于百佛手。自作功德心無瑕穢。爾時皆壞敗。以是故谛複谛內起好心。可當忍者一切僧那僧涅。于深微妙法堅住于行行。于後來世人。當持是法。爾時可意王菩薩與文殊師利菩薩。及六十賢者。留于後世令護後法。佛爾時便說偈言

  莫行谀谄  猗有所著  當正其意

  持慧行住  深行微妙  住不動忍

  當作是行  疾求叁昧  莫作谄猗

  遠離著垢  莫貪諸有  樂于所诤

  當行平等  譬如虛空  如是行者

  十種力寶  常當堅意  住于菩薩

  當學微妙  佛之奧藏  一切諸受

  慧意無欲  已有是行  得寶叁昧

  常當等心  于諸憎愛  視善知識

  如見諸佛  樂于施與  內行平等

  有是行者  疾曉叁昧  慧經光明

  不可盡寶  住是叁昧  不可勝數

  是經之明  過于日光  故說是經

  當入尊慧  譬如日月  諸寶燈明

  若如冬月  高山上雪  譬如釋梵

  及與四天  是經光明  出于彼上

  是經除結  及與意罪  降伏衆魔

  便得安隱  神足徹視  得知宿命

  曉知一切  人意所欲  我念宿命

  無數劫時  愛欲悉盡  一切無余

  時佛贊歎  說是印經  當如我學

  疾得不久  若有行者  谛知空虛

  內意曉空  其本自然  作是行者

  爲著于空  持法行者  遠離于空

  我泥曰後  人當說言  一切諸法

  視之若夢  若持諸法  欲有所譬

  其意所起  故爲是著  空無有生

  亦無作者  亦無來者  不見有住

  不行是法  著于有中  便自說言

  我已知空  得善知識  從其聞法

  衣毛豎起  淚出如言  今師實尊

  是賢者人  轉後便說  百惡之言

  多有卑賤  貧窮之人  望供養故

  便自稱譽  求安名聞  因作沙門

  汙亂正教  持法弟子  猗于佛道

  便作沙門  作菩薩行  不住菩薩

  譬如海邊  遙視彼岸  行不具者

  非是菩薩  若在空閑  言我行淨

  于其內行  不住清淨  常望供養

  親近厚善  便自說言  我是沙門

  若于我道  作沙門者  住于佛法

  如水蓮華  于是經中  行之如法

  有是行者  能護佛法  今可意王

  當受我教  莫作著行  如世間人

  遠離世俗  可得佛好  以故囑若

  可護後法  譬如那術  刹土中人

  取恒邊沙  皆悉種之  一一諸沙

  皆或爲實  是一實者  成一恒沙

  如是計數  千反種之  如是轉計

  諸恒邊沙  計數如是  過若幹刹

  舉一沙者  以爲計數  以是計數

  東方如是  是沙計數  皆令使盡

  十方一切  皆悉如是  如是刹數

  諸佛滿中  一一諸佛  各數如是

  一切諸佛  有萬種聲  于無央數

  恒邊沙劫  說經功德  無有盡時

  若人有行  于是經義  常當內意

  住是經法  當谛奉行  如上所說

  是經道慧  無有邊幅  譬如芥子

  在須彌邊  若人從海  取水一滴

  說經功德  其譬如是  見經尊故

  作無著行

  爾時可意王菩薩。與文殊師利及六十賢者。白佛言。法名爲法。何等爲法。甯可得知法貌不。佛語可意王菩薩。與文殊師利及六十賢者。法法名善男子無作之貌也。無作者爲何等貌也。不可得之貌也。不可得者爲何等貌。不可盡之貌也。不可盡者爲何等貌。無所起之貌也。無所起者爲何等貌也。無所滅之貌也。無所滅者爲何等貌。無所獲之貌也。無所獲者爲何等貌。無所猗之貌也。無所猗者爲何等貌。無所處之貌也。無所處者爲何等貌。無所出之貌也。無所出者爲何等貌。不動搖之貌也。不動搖者爲何等貌。離于動搖之貌也。離于動搖者爲何等貌。無心之貌也。無心者爲何等貌。無念之貌也。無念者爲何等貌。無二之貌也。無二者爲何等貌。平等之貌也。平等者爲何等貌。非有之貌也。非有者爲何等貌。無所住之貌也。無所住者爲何等貌。無所行之貌也。無所行者爲何等貌。無懈怠之貌也。無懈怠者爲何等貌。法無處所之貌也。法無處所者爲何等貌。泥洹之貌也。文殊師利白佛言。設使是法展轉不相知。何所法當盡者。令吾等護後法。佛語文殊師利菩薩言。起法法想者欲得度。欲得度者住于法。住于法者便處二法。處二法者爲滅法之行也。法亦不滅亦非不滅。我今若等護是後法。佛爾時便說偈言

  已住吾我  便言有世  持想作行

  欲脫于世  起是念者  爲住二法

  是爲惑事  非正法行  法無作者

  亦無壞者  不可見知  亦無人所

  著于有者  因起想行  便自說言

  我已忍空  起想念空  是爲非法

  法無所有  便行有法  一切所起

  爲無所有  于行寂然  是爲法印

  于想有動  便即自縛  法本清淨

  便起有法  一切諸法  譬若如響

  著于有者  便處二法  清淨慧法

  慧不得慧  于慧慧中  無有逮者

  一切不見  可起習者  癡慧皆空

  俱無所有  若使自然  當有所有

  便可滅壞  就于泥洹  設使諸法

  有所住處  人與非人  皆爲泥洹

  若人于世  自取自放  是想非想

  而求泥洹  自起吾我  一切皆爾

  所起諸法  亦無識念  愚癡與智

  于是二事  語從口出  爲無所有

  起想行者  便惑其中  壞滅生死

  欲求泥洹  心不知心  其本自然

  于本自然  亦不知心  一切諸法

  自然如夢  能欲起行  持有作谛

  起有法者  非是谛行  滅行法者

  非是谛法  假令滅行  爲是谛者

  諸起有法  皆當爲佛  佛所覺者

  爲無所覺  所可說法  爲無所說

  所可度人  爲無所度  佛爲谛見

  無所起法  設使泥洹  當爲是色

  佛諸弟子  悉當在中  假令泥洹

  爲常住法  大哀四等  皆成蠕動

  一切人人  不能相見  于世自號

  持我作人  谛視世間  無我無人

  空無所著  是爲泥洹  偶皆言者

  自呼爲谛  壞敗滅受  欲得爲道

  已不起法  便爲一法  持有行法

  處是四谛  諸佛所處  皆處一法

  坐于佛樹  何有四谛  如是行者

  不曉菩薩  作行如是  壞敗佛法

  作沙門者  當如其法  所可愛欲

  不當稸積  欲成叁昧  谛其行者

  譬若如犀  常樂獨處  八十億佛

  人中之王  行是叁昧  諸佛悉知

  若有尊天  已見谛者  晝夜擁護

  持法之人  經不可盡  照明一切

  入是法藏  無端底門  其有信行

  是叁昧者  常于夢中  與諸佛會

  佛爾時告文殊師利菩薩言。若有人欲得菩薩道者。菩薩當奉行是叁昧。若欲成相若欲成好。十種力四無所畏十八法不共。若大哀無所著。欲得自然慧眼。若欲成比丘僧。若欲成菩薩。若欲成佛刹。若欲得慧陀鄰尼一切人所可說聲。欲離于世。欲知一切人所可道。欲得力。欲得曉了叁昧。當奉行如上所教。即爲如佛。如將如大將。如將中將。爲一切上。爲一切大哀。爲怛薩阿竭。所可說。皆平等。無量等。與空等。無處等。所說等。人中上。所以者何。我住于是叁昧。提和竭佛時。我已得佛道。文殊師利白佛言。設使提和竭佛時得佛道。何複爲世間。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用叁事故在于世間。何等爲叁。一者作佛事。二者度十方人非人。叁者不違本願。我爾時已得佛道爲泥洹已。佛爾時便說偈言

  行是叁昧  于無底念  疾得爲佛

  一切十方  無央數佛  護持法者

  便悉得聞  無量無底  諸經正教

  持是經者  便得無極  陀鄰尼門

  欲知人聲  諸慧叁昧  當于是經

  四谛度脫  無所著慧  能伏諸有

  無起無滅  無有處所  能致清淨

  便逮相好  一切功德  及十種力

  欲解微妙  諸深慧法  當行是經

  欲得解了  一切世人  墮于冥者

  欲谛教人  除其淫怒  清淨行者

  當于是經  晝夜勤力  作無上行

  當樂精進  于廿一日  奉行印經

  莫持懈怠  及與安隱  欲求是法

  常持柔軟  無嫉妒意  在于空閑

  以法施與  持戒供養  便得其願

  等意自守  示一切人  以叁昧經

  莫樂愛欲  譬如蓮華  不著于水

  堅住精進  譬如飛鳥  在于虛空

  行是已後  便得無極  陀鄰尼門

  說是經時叁千刹土六反震動。諸天億百華香伎樂。及與幢幡缯蓋交露。七寶璎珞金敷色華。及摩尼寶水精琉璃。以供養佛。一切尊天諸天玉女。及龍鬼神阿須倫迦留羅比丘僧優婆塞諸優婆夷。皆大歡喜。悉棄捐家。放舍所有妻子諸寶起菩薩意。于一那術說行菩薩不能究竟。其起菩薩意者。皆得阿惟越致。無央數恒邊沙人皆得阿羅漢。十方諸飛來菩薩。皆得歡喜去。佛說是經法時。阿僧祇人皆發菩薩意。八十那術人皆得阿惟越致。叁億六萬菩薩得是叁昧。無央數人皆得阿羅漢道。可從十方諸來菩薩。皆得是叁昧。佛爾時說經已竟。可意王菩薩。文殊師利。及六十賢者。瓶沙王夫人跋陀斯利亘那臘。諸天人民。龍鬼神阿須倫。聞經皆大歡喜。前爲佛作禮而去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 继续阅读 ▪ 佛說如來智印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