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經》不是僞經(叁)▪P2

  ..續本文上一頁  (60)楞嚴百僞原文六十:

  又雲:「先取雪山白牛之糞以泥其地。」實則道場泥地,以不食糟豆犢糞爲第一,無取雪山白牛,如必雪山,則他處道場,何緣建立?其僞六十。

  

  《作者的異見》:

  楞嚴經文所說「先取雪山大力白牛……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穢不堪塗地,別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以下,取其黃土、和上栴檀……十種,以除場地。」經中明講不一定用雪山白牛之糞,不知作者何以誤解而判僞經?

  

  (61)楞嚴百僞原文六十一:

  又雲:「別穿平原五尺取土塗地。」實則應于道場本地掘去惡土,以好土填,乃合淨地儀軌,豈唯掘他處哉?其僞六十一。

  

  《作者的異見》:

  道場並非一定要直接建在土地上,有時在樓上亦可建道場,如現在之人,在水泥場地上亦常建大法會之道場,在平原五尺地下取土和以香料,以此泥塗道場之場地,沒有不合淨地儀軌,不知作者何以有所誤會而作僞經之判?

  

  (62)楞嚴百僞原文六十二:

  又雲:「方圓丈六爲八角壇。」實則曼荼羅通式,外方內圓(外方便于結繩。並辟四門),有八葉蓮形,安得爲八角?又壇量有八時、十二時法,何謂丈六?其僞六十二。

  

  《作者的異見》:

  此爲楞嚴咒修法的壇城,爲什麼一定要如密宗的曼荼羅壇?作者強調壇城一定是外方內圓或八葉蓮形,此不合理。壇城量度之法也不一定要如同密宗所說,故以此判楞嚴是僞經不合理。

  

  (63)楞嚴百僞原文六十叁:

  又雲:「壇心置蓮花,安缽盛水。」實則壇心應安尊像(經下有懸像說。則是大曼荼羅,即應中安佛頂像)。今改置水,宛同水壇,亦非軌式。其僞六十叁。

  

  《作者的異見》:

  此爲密修之法,類似叁昧耶曼荼羅,以法器等代表本尊。壇城中央是此壇本尊(在此爲楞嚴咒本尊)安坐之處,若有佛像則可用,但有時沒有佛像,則可用本尊特有法器、手印或種子字來表示,在本楞嚴壇中,本尊以蓮花中安缽盛水之方式表示,沒有什麼不可以,不是作者認爲水壇之義。故不能依此判楞嚴經是僞經。

  

  (64)楞嚴百僞原文六十四:

  又雲:「八方八鏡,十六蓮華香爐十六器乳以爲供養。」實則佛頂法,二七日中倍增供養,乃安十六華鬘,十八瓦水,八瓦牛乳,其數參差,非均十六。恣意改式。其僞六十四。

  

  《作者的異見》:

  此乃作者個人之知見,不一定是楞嚴壇之儀軌,不能依此判楞嚴經爲不對。

  

  (65)楞嚴百僞原文六十五:

  又雲:「中夜食時,焚燒酥蜜于小火爐以爲供養。」實則中夜非行道時(見《大日經》卷七等)。又焚酥蜜應是二七日作法訖時,護摩儀式,今乃誤爲先設。其僞六十五。

  

  《作者的異見》:

  楞嚴經儀軌不一定與密宗之護摩儀軌相同,作者以個人知見判楞嚴經爲僞經,此亦不合常理。

  

  (66)楞嚴百僞原文六十六:

  又雲:「壇室四壁設佛菩薩像。」壇在室中(經雲圍壇行道,四周應有隙地),像懸壇外,此經忏壇式耳,安有如此曼荼羅耶?具雲「十方如來」而止有東(阿)西(彌陀)二佛,余方名字,撰者蓋不能舉之也。其僞六十六。

  

  《作者的異見》:

  壇指中央之主壇(詳見經文),主壇外之四壁設佛菩薩像有何不對?楞嚴壇就是如此。故不能依此判僞經。

  

  (67)楞嚴百僞原文六十七:

  又雲:「當陽張釋迦等像,觀音、金剛藏安其左右。」實則佛頂另有尊像,不可但雲釋迦。又觀音在右,金剛藏在左,乃是通式,今乃恣意顛倒。其僞六十七。

  

  《作者的異見》:

  經雲:「當陽張盧舍那佛、釋迦、彌勒、阿、彌陀。諸大變化觀音形象(即變化身諸種觀音聖像),兼金剛藏安其左右」。此壇正面所張貼之佛像爲盧舍那等佛,兩旁爲觀音與金剛藏,經文中沒有「但雲釋迦」之語,其觀音聖像可能有多尊,何以一定要如作者所言,觀音在右、金剛藏在左之說,以如此來判他人之經是僞經,不合常理。

  

  (68)楞嚴百僞原文六十八:

  又雲:「從叁七日後端坐百日得須陀洹。」按陀羅尼所求悉地,有世出世,此下咒文全是世間悉地所用(參照《集經》、《大日經》卷七及《疏》),鄭重說爲成佛不謬,已爲矛盾。至雲「百日得須陀洹」,仍屬小果,又何益于成佛?蓋撰經者于此等分別全不明晰也。其僞六十八。

  

  《作者的異見》:

  依本人所了解,此咒之主要功用是請各種金剛或護法,以護持修法之用,至于修法之人成就須陀洹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將來再回心入菩薩道成佛,爲何說無益成佛?作者不能以此而判楞嚴經爲僞經。

  

  (69)楞嚴百僞原文六十九:

  《白傘蓋陀羅尼》一篇系撰者別有所受,雜抄入經,較之當時流行之梵字本音譯本(舊傳爲不空譯,但《貞元錄》記不空譯籍最詳,並無此種,殆系後人誤歸之不空耳),又較之西藏譯本,訛略既多,句讀尤謬 (另有考證),本不堪持頌也。且就咒文音譯觀之,與經大有出入(如咒譯跢他伽多而經譯怛闼阿竭;咒譯婆伽婆,而經譯薄伽梵;咒譯薩怛多,而經譯悉怛多;咒譯勃地,而經譯菩提;咒譯阿刍鞞,而經譯阿等) 。可證經咒之文非出一手。如認咒文有據,即可反證經文之出撰述,今乃有人以咒成經,謂其俱實,誠顛倒矣。其僞六十九。

  

  《作者的異見》:

  楞嚴經中的咒稱爲「悉怛多般怛啰」咒(即楞嚴咒)或翻爲「薩怛多般怛啰」咒,此咒與「白傘蓋陀羅尼」不是同一個咒語。大白傘蓋咒的本尊是大白傘蓋佛母,而楞嚴咒本尊是另一位如來(屬密法),只是剛好咒名譯成漢文,有些相同而已,其正確應是「悉怛多」,以別于「薩怛多」(漢譯爲白)。在楞嚴經中卷七開始,釋尊教阿難可持誦「摩诃薩怛哆般怛啰無上神咒」,以去魔事消業障。還有一處說「持般怛啰咒」,此外,在開示咒語後,提到「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啰秘密伽陀,微妙章句」。經文中沒有其他地方提到咒中之字句。經文中同時用「薩怛哆」與「悉怛多」各一次,可能是音譯之筆誤,至于本文作者以大白傘蓋佛母神咒來非議楞嚴咒,那是作者誤會,不能采用。也因此,不能以此判斷楞嚴經是僞經。

  

  (70)楞嚴百僞原文七十:

  咒文有意義可尋者,爲陀羅尼楞嚴經咒是也,今乃謂爲伽陀 (頌)。又佛頂心咒謂短咒,大咒乃謂長咒(見《集經》。又一般通例如是),今乃混稱爲咒心。又建壇結界,供養祈求,咒本有別,今亦混爲一談。至于結界之法,較爲繁雜,作者不能詳知,遂使阿難有問,佛無其答。其僞七十。

  

  《作者的異見》:

  楞嚴經文說:「阿難,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啰秘密伽陀,微妙章句。」此中咒語名稱是「悉怛多般怛啰」,秘密伽陀只是說此咒以頌的方式念出來,與咒義無關,咒心即修行者常用的「心咒」,很多咒語太長,修行持誦時不方便(例如修本尊觀想之時),于是有用經文中最後兩句爲心咒,若得本尊加持,則與持全咒有相同之功用。作者不能以此就判楞嚴經是僞經。至于「結界」之法,作者拿密宗的方法來說釋尊不能詳細告訴阿難,以本人之了解,密宗在六、七世紀發展的一些儀軌,包括繁雜的結界方法,很多是當時一些佛教修行者自創之法,不是佛法。故不能說釋尊沒有回答結界之事。楞嚴壇儀軌本就如此,何用密宗那些複雜的結界儀軌。且作者認爲楞嚴是僞經,故應該在密宗儀軌出現之後才有如此想法,這是作者先入之偏見。楞嚴是釋尊所說,當時何來密宗結界布壇儀軌?

  

  (71)楞嚴百僞原文七十一:

  經說修行漸次,幹慧之地四十四心。按幹慧本是叁乘共地之初地,正譯應雲淨觀,舊讀淨字修伽爲修佉,故雲幹矣。《智論》七十四說,大乘幹慧從初發心迄于順忍(地前),小乘幹慧亦迄暖法。今乃撰爲十信之前,非小非大。其僞七十一。

  

  《作者的異見》:

  修行的漸次,各經講法不同,有說四十四位就到佛地,楞嚴說五十五位才是佛地。楞嚴所說的幹慧地是「欲愛幹枯根淨不偶,現前殘質,不後續生......幹有其慧名幹慧地。欲息初幹,未與如來法流水接」。這是指此生以後就不會再有男女情欲之事,是純有智慧但未發菩薩渡生之心。楞嚴經菩薩果位的漸次由此開始才入「初信」。這比一般權教經典所說的信住位,要嚴格很多。依本人之了解,此種修行法是先依小乘法斷男女情欲,再轉入大乘修菩薩道。此處所說幹慧地與作者所說的幹慧地,二者境界不同。但經文也提到金剛後心的初幹慧地,這是十一地等覺位的「覺」。(經文:從幹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幹慧地。)作者以「智論」等之說來判楞嚴僞經,不合理,楞嚴中釋尊對某一類衆生(主要對如阿難等已斷淫欲者)開示此種修行次第,不一定與他經相同,此無過失可議。 (待續)

  

《《楞嚴經》不是僞經(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