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不是僞經(一)
我對呂澄先生「楞嚴百僞」的異見
藥師山紫虛居士
中國大陸的佛學家呂澄先生曾發表一篇名爲「楞嚴百僞」的文章,呂先生在文中列舉百條理由以判斷《楞嚴經》是「僞經」,而且呂先生還說《楞嚴經》是「集僞經之大成」,是使佛法奄奄一息的罪魁禍首。筆者曾在某一機緣之下對楞嚴做過白話注解(已由法成出版社出版),並未發現《楞嚴經》與佛法有什麼不合之處,于是我就花了一些時間詳細分析與閱讀呂先生的文章,我發現呂先生之所以有「百僞」之論,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以小乘經典或某部大乘經典作爲「依據」去判斷楞嚴的真僞,這種論證方法似乎不很好,因爲一部經典談到與其他經典相同的事理,那也不是沒有可能,不能因此而斷定此經典是抄習其他經典的僞經。
另外一點最嚴重的錯誤,是呂先生對原經文的解釋問題,我發現他所說「僞經」的理由很多是來自呂先生對原經文意義的誤解。呂先生是一位佛教學者,且已在近年往生,筆者不是想以本文與其爭辯,只是因爲他的文章對佛教影響甚大,故筆者不得不以此文表達一些個人的知見,至于是非正邪自有讀者會做公斷。以下是筆者對「楞嚴百僞」中一百個理由的不同見解,請讀者多加指教。
(ps:以下由原文起頭)
唐代佛典之翻譯最盛,僞經之流布亦最盛,《仁王》僞也,《梵網》僞也,《起信》僞也,《圓覺》僞也,《占察》僞也。實叉重翻《起信》,不空再譯《仁王》,又僞中之僞也。而皆盛行于唐。至于《楞嚴》一經,集僞說之大成,蓋以文辭纖巧,釋義模棱,與此土民性喜鹜虛浮者適合,故其流行尤遍。賢家據以解緣起,臺家引以說止觀,禅者援以證頓超,密宗又取以通顯教。宋明以來,釋子談玄,儒者辟佛,蓋無不涉及《楞嚴》也。一門超出而萬行俱廢,此儱侗颟顸之病,深入膏肓,遂使佛法奄奄欲息,以迄于今,迷惘愚夫堅執不化者猶大有人在。邪說不除,則正法不顯,辭以辟之,亦不容己也。唯此經流傳既久,附會滋多,辨析披陳,遽難周盡。今先舉經文僞撰之證百條,以備論列,余則待師友之補正焉。
楞嚴百僞原文一:
《楞嚴經》題下原注雲:「一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于灌頂部錄出別行。」此竊取《陀羅尼集經序》「從金剛大道場經出」之語而臆改之。金剛道場,謂菩提金剛座,佛于彼說《一字頂輪王經》等者是也。改「那爛陀」則不可通。其僞一。
《作者的異見》
呂先生說,原經題下「一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于灌項部錄出別行」這段文字,是由陀羅尼集經序中「從金剛大道場出」一語臆改而成。據筆者了解,那爛陀道場應是指「那爛陀寺」,此寺位于爛度王舍城北面,創建的年代很早(注:有不同說法),史料中記載龍樹菩薩曾在此出家。很多瑜珈及中觀大師皆出自此寺,到公元八百年,此寺尚存在。它是七世紀印度密教的中心寺院。「一名」並不只是說「又稱爲」,其意義只是說該經是那爛陀道場中的灌頂部(即寶部)所用的一部經典,當時尚沒有用「楞嚴經」這個名稱。故只能說「一名」。至于金剛大道場則與此不相幹。
楞嚴百僞原文二:
密部經軌有灌頂曼荼羅作法乃稱「灌頂部」,如《大日經》、《金剛頂經》等是。《楞嚴》全經無入灌頂壇之說,而杜撰爲灌頂部出。其僞二。
《作者的異見》
灌頂部就是寶部,密宗的無上密部與瑜珈密部把修行內容分爲五部,寶部是其中之一,文中「于寶部錄出別行」是指楞嚴經原是放在那爛陀寺寶部的經文中,後來被單獨節錄出來刊行于他處。楞嚴經中有楞嚴壇城的布置方法與修行方法(見經卷7),故密宗修行的道場也參閱此經,應屬正常。呂先生認爲在楞嚴經中沒有入壇灌頂之說,故不應由灌頂部出,此理不一定正確。灌頂部是密宗道場的部份內容,此中有楞嚴經有何不可?
楞嚴百僞原文叁:
智升《續譯經圖記》錄傳聞之辭,《楞嚴》是神龍元年五月二十叁日極量所譯,房融筆授。按融以神龍元年二月甲寅(四日)流高州,州去京師六千二百余裏(《舊唐書》四十一),關山跋涉,日數十裏,計百數日,幾不達貶所,安能從容于廣州筆授而即成其所譯耶?其僞叁。
《作者的異見》
智升只是錄「傳聞」之詞,故智升說楞嚴經是極量在神龍元年五月二十叁日譯成,此時間就不一定正確。就算此時間正確也沒有什麼不對,因爲極量也許只是譯成漢文,房融到達廣州後再行潤飾文字,呂先生用此理由就說楞嚴是僞經並不合理。
楞嚴百僞原文四:
智升又謂懷迪證譯,懷迪曾預《大寶積經》之證文(《開元錄》),按徐锷《大寶積經》述譯場證文有慧迪而無懷迪。又《開元錄》謂懷迪于《寶積》譯畢南歸,乃譯《楞嚴》。《寶積》竣事在先天二年,《楞嚴》譯于神龍元年,前後相去八載,又安得爲之證耶?其僞四。
《作者的異見》
慧迪與懷迪是否同一人尚無可考,故不能以智升之文就妄斷楞嚴是僞經。
楞嚴百僞原文五:
《楞嚴經序》,先出阿難墮摩登伽咒術一事,此竊取《摩鄧經》而撰之。據《楞嚴》卷二,波斯慝王自說年六十二。佛與王同歲(《毗奈耶雜事》二十等),當亦爲六十二。阿難于佛滿六十歲時,已爲佛侍者(《中阿含》卷八等),此時何得離佛遠遊致遭魔難?其僞五。
《作者的異見》
依楞嚴經所說,阿難與摩登伽女有多世情緣。依我所知,一個人只要「情緣現前」,潛意識就會去找「債主」。阿難自然也不例外,故阿難在不知不覺之中會去接近他的情緣債主---摩登伽女,就算當時阿難已是釋尊的侍者,釋尊也不會阻擋此因緣的發生。阿難當日之所以會「先受別請遠遊他處」,以至途經摩登伽女住處,此與「情緣現前」應該有關。呂先生不明情緣現前與業力牽引之理,故有此誤判。
楞嚴百僞原文六:
《楞嚴經序》又雲,「屬諸比丘休夏自恣」,按諸律文,安居之時,不得離界,何況遠遊?如其受日未還,亦應于異界內共行自恣。何能獨行乞食?此全不明僧製妄爲之說。其僞六。
《作者的異見》
比丘在安居之時不得離界是指「已在安居」中的比丘,但阿難他們只是「准備」休夏自恣,不一定已在安居中。
楞嚴百僞原文七:
經言:「自恣會訖,即赴王齋」。然依律製,自恣後當作衣,作訖,乃得他去,何得即受王請?此亦不明僧製妄說。其僞七。
《作者的異見》
呂先生說自咨之後當「作衣」,後乃得他去,經文「自咨會訖,即赴王齋」,呂先生認爲此乃不明僧製之妄說。筆者認爲這不是很重要的事,難道自咨會結束之後,所有事情細節都要寫在經文中?呂先生以此小事就妄斷此經是僞經未免小題大作。
楞嚴百僞原文八:
印俗:旃陀羅等「賤族」,屏居城外。律製,比丘不得入舍,故佛經中祇說入城乞食,不聞郊遊。阿難何得過淫女之居,自取煩惱?此亦杜撰。其僞八。
《作者的異見》
這是情緣現前業力所牽引,故阿難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去摩登伽女住處。
楞嚴百僞原文九:
《楞嚴經序》列衆雲:「比丘千二百五十人,皆阿羅漢。」而下又雲:「應身無量,度脫衆生。」此與菩薩何殊?又列衆中,有辟支無學,辟支正以不值佛爲名,既同來會,又何異于聲聞?不明叁乘異同。其僞九。
《作者的異見》
阿羅漢有些是回心大阿羅漢,他們都已得佛教悔,棄小乘從大乘,故以大神通渡生有何不對?辟支佛有獨覺與緣覺兩稱,後者由佛之十二因緣而悟道,聲聞是依佛說四聖谛而開悟,二者不同,故辟支佛來聽本師說法有何不對?
楞嚴百僞原文十:
經說:「摩登伽女用《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按此娑毗迦羅,即經卷二、卷十所謂先梵志說冥谛者。印度外道惟迦毗羅說冥谛,今乃杜撰娑毗迦羅以湊字句。其僞十。
《作者的異見》
呂先生不知此咒,故以意識心自我解釋,以此認爲楞嚴是僞經是不明之因。
楞嚴百僞原文十一:
經雲:「阿難問佛妙奢摩他叁摩禅那最初方便。」按奢摩他等叁法並舉,乃竊取《圓覺》之文,《圓覺》則本諸《智論》。《智論》卷五分別叁昧,有定、有禅、有叁昧。此中定謂叁摩呬多與叁摩底,《圓覺》改爲奢摩他叁摩缽底與禅那,已是杜撰,今經又略叁摩缽底爲叁摩,愈見支離。且叁昧中豈有但止無觀而稱奢摩他者?其僞十一。
《作者的異見》
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中有奢摩他、叁摩缽提與禅那,也就是證明空觀、假觀與中觀之理的修行方法。奢摩他修行以悟入空性爲主。叁摩缽提修行以觀諸法如幻,不著諸法爲主。禅那修行由月輪處內觀…
《楞嚴經不是僞經(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