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不是伪经(一)
我对吕澄先生「楞严百伪」的异见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中国大陆的佛学家吕澄先生曾发表一篇名为「楞严百伪」的文章,吕先生在文中列举百条理由以判断《楞严经》是「伪经」,而且吕先生还说《楞严经》是「集伪经之大成」,是使佛法奄奄一息的罪魁祸首。笔者曾在某一机缘之下对楞严做过白话注解(已由法成出版社出版),并未发现《楞严经》与佛法有什么不合之处,于是我就花了一些时间详细分析与阅读吕先生的文章,我发现吕先生之所以有「百伪」之论,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以小乘经典或某部大乘经典作为「依据」去判断楞严的真伪,这种论证方法似乎不很好,因为一部经典谈到与其他经典相同的事理,那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能因此而断定此经典是抄习其他经典的伪经。
另外一点最严重的错误,是吕先生对原经文的解释问题,我发现他所说「伪经」的理由很多是来自吕先生对原经文意义的误解。吕先生是一位佛教学者,且已在近年往生,笔者不是想以本文与其争辩,只是因为他的文章对佛教影响甚大,故笔者不得不以此文表达一些个人的知见,至于是非正邪自有读者会做公断。以下是笔者对「楞严百伪」中一百个理由的不同见解,请读者多加指教。
(ps:以下由原文起头)
唐代佛典之翻译最盛,伪经之流布亦最盛,《仁王》伪也,《梵网》伪也,《起信》伪也,《圆觉》伪也,《占察》伪也。实叉重翻《起信》,不空再译《仁王》,又伪中之伪也。而皆盛行于唐。至于《楞严》一经,集伪说之大成,盖以文辞纤巧,释义模棱,与此土民性喜鹜虚浮者适合,故其流行尤遍。贤家据以解缘起,台家引以说止观,禅者援以证顿超,密宗又取以通显教。宋明以来,释子谈玄,儒者辟佛,盖无不涉及《楞严》也。一门超出而万行俱废,此儱侗颟顸之病,深入膏肓,遂使佛法奄奄欲息,以迄于今,迷惘愚夫坚执不化者犹大有人在。邪说不除,则正法不显,辞以辟之,亦不容己也。唯此经流传既久,附会滋多,辨析披陈,遽难周尽。今先举经文伪撰之证百条,以备论列,余则待师友之补正焉。
楞严百伪原文一:
《楞严经》题下原注云:「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此窃取《陀罗尼集经序》「从金刚大道场经出」之语而臆改之。金刚道场,谓菩提金刚座,佛于彼说《一字顶轮王经》等者是也。改「那烂陀」则不可通。其伪一。
《作者的异见》
吕先生说,原经题下「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项部录出别行」这段文字,是由陀罗尼集经序中「从金刚大道场出」一语臆改而成。据笔者了解,那烂陀道场应是指「那烂陀寺」,此寺位于烂度王舍城北面,创建的年代很早(注:有不同说法),史料中记载龙树菩萨曾在此出家。很多瑜珈及中观大师皆出自此寺,到公元八百年,此寺尚存在。它是七世纪印度密教的中心寺院。「一名」并不只是说「又称为」,其意义只是说该经是那烂陀道场中的灌顶部(即宝部)所用的一部经典,当时尚没有用「楞严经」这个名称。故只能说「一名」。至于金刚大道场则与此不相干。
楞严百伪原文二:
密部经轨有灌顶曼荼罗作法乃称「灌顶部」,如《大日经》、《金刚顶经》等是。《楞严》全经无入灌顶坛之说,而杜撰为灌顶部出。其伪二。
《作者的异见》
灌顶部就是宝部,密宗的无上密部与瑜珈密部把修行内容分为五部,宝部是其中之一,文中「于宝部录出别行」是指楞严经原是放在那烂陀寺宝部的经文中,后来被单独节录出来刊行于他处。楞严经中有楞严坛城的布置方法与修行方法(见经卷7),故密宗修行的道场也参阅此经,应属正常。吕先生认为在楞严经中没有入坛灌顶之说,故不应由灌顶部出,此理不一定正确。灌顶部是密宗道场的部份内容,此中有楞严经有何不可?
楞严百伪原文三:
智升《续译经图记》录传闻之辞,《楞严》是神龙元年五月二十三日极量所译,房融笔授。按融以神龙元年二月甲寅(四日)流高州,州去京师六千二百余里(《旧唐书》四十一),关山跋涉,日数十里,计百数日,几不达贬所,安能从容于广州笔授而即成其所译耶?其伪三。
《作者的异见》
智升只是录「传闻」之词,故智升说楞严经是极量在神龙元年五月二十三日译成,此时间就不一定正确。就算此时间正确也没有什么不对,因为极量也许只是译成汉文,房融到达广州后再行润饰文字,吕先生用此理由就说楞严是伪经并不合理。
楞严百伪原文四:
智升又谓怀迪证译,怀迪曾预《大宝积经》之证文(《开元录》),按徐锷《大宝积经》述译场证文有慧迪而无怀迪。又《开元录》谓怀迪于《宝积》译毕南归,乃译《楞严》。《宝积》竣事在先天二年,《楞严》译于神龙元年,前后相去八载,又安得为之证耶?其伪四。
《作者的异见》
慧迪与怀迪是否同一人尚无可考,故不能以智升之文就妄断楞严是伪经。
楞严百伪原文五:
《楞严经序》,先出阿难堕摩登伽咒术一事,此窃取《摩邓经》而撰之。据《楞严》卷二,波斯慝王自说年六十二。佛与王同岁(《毗奈耶杂事》二十等),当亦为六十二。阿难于佛满六十岁时,已为佛侍者(《中阿含》卷八等),此时何得离佛远游致遭魔难?其伪五。
《作者的异见》
依楞严经所说,阿难与摩登伽女有多世情缘。依我所知,一个人只要「情缘现前」,潜意识就会去找「债主」。阿难自然也不例外,故阿难在不知不觉之中会去接近他的情缘债主---摩登伽女,就算当时阿难已是释尊的侍者,释尊也不会阻挡此因缘的发生。阿难当日之所以会「先受别请远游他处」,以至途经摩登伽女住处,此与「情缘现前」应该有关。吕先生不明情缘现前与业力牵引之理,故有此误判。
楞严百伪原文六:
《楞严经序》又云,「属诸比丘休夏自恣」,按诸律文,安居之时,不得离界,何况远游?如其受日未还,亦应于异界内共行自恣。何能独行乞食?此全不明僧制妄为之说。其伪六。
《作者的异见》
比丘在安居之时不得离界是指「已在安居」中的比丘,但阿难他们只是「准备」休夏自恣,不一定已在安居中。
楞严百伪原文七:
经言:「自恣会讫,即赴王斋」。然依律制,自恣后当作衣,作讫,乃得他去,何得即受王请?此亦不明僧制妄说。其伪七。
《作者的异见》
吕先生说自咨之后当「作衣」,后乃得他去,经文「自咨会讫,即赴王斋」,吕先生认为此乃不明僧制之妄说。笔者认为这不是很重要的事,难道自咨会结束之后,所有事情细节都要写在经文中?吕先生以此小事就妄断此经是伪经未免小题大作。
楞严百伪原文八:
印俗:旃陀罗等「贱族」,屏居城外。律制,比丘不得入舍,故佛经中祇说入城乞食,不闻郊游。阿难何得过淫女之居,自取烦恼?此亦杜撰。其伪八。
《作者的异见》
这是情缘现前业力所牵引,故阿难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去摩登伽女住处。
楞严百伪原文九:
《楞严经序》列众云:「比丘千二百五十人,皆阿罗汉。」而下又云:「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此与菩萨何殊?又列众中,有辟支无学,辟支正以不值佛为名,既同来会,又何异于声闻?不明三乘异同。其伪九。
《作者的异见》
阿罗汉有些是回心大阿罗汉,他们都已得佛教悔,弃小乘从大乘,故以大神通渡生有何不对?辟支佛有独觉与缘觉两称,后者由佛之十二因缘而悟道,声闻是依佛说四圣谛而开悟,二者不同,故辟支佛来听本师说法有何不对?
楞严百伪原文十:
经说:「摩登伽女用《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按此娑毗迦罗,即经卷二、卷十所谓先梵志说冥谛者。印度外道惟迦毗罗说冥谛,今乃杜撰娑毗迦罗以凑字句。其伪十。
《作者的异见》
吕先生不知此咒,故以意识心自我解释,以此认为楞严是伪经是不明之因。
楞严百伪原文十一:
经云:「阿难问佛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按奢摩他等三法并举,乃窃取《圆觉》之文,《圆觉》则本诸《智论》。《智论》卷五分别三昧,有定、有禅、有三昧。此中定谓三摩呬多与三摩底,《圆觉》改为奢摩他三摩钵底与禅那,已是杜撰,今经又略三摩钵底为三摩,愈见支离。且三昧中岂有但止无观而称奢摩他者?其伪十一。
《作者的异见》
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中有奢摩他、三摩钵提与禅那,也就是证明空观、假观与中观之理的修行方法。奢摩他修行以悟入空性为主。三摩钵提修行以观诸法如幻,不着诸法为主。禅那修行由月轮处内观…
《楞严经不是伪经(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