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就真實戒經略釋法音▪P14

  ..續本文上一頁從古至今,凡是皈佛之士,從高僧大德到國王大臣長者,都以身作則,恭敬出家僧衆,護法者更是著眼于護僧。

  出家人是佛陀的親近追隨者,是如來偉大家業的繼承者,是一切世間的無上福田,因此決定了他們具有廣大的功德,地位至尊至貴,世間一切衆生皆應恭敬。出家人無論男女老幼、智愚賢劣、持犯淨穢,因爲是佛陀的種姓,顯現叁世諸佛的清淨解脫幢相,身披無上解脫福田衣,手持應量器,因此佛在人天大衆之中再再告誡,必須恭敬出家人。出家人縱然破戒毀禁,邪命惡行,違法背律,放逸懈怠,佛也從未開許一切世間之人包括轉輪聖王可以打罵毀謗他們。若打罵毀謗則違背叁世諸佛的教言,與叁世諸佛如同敵對,無疑造下無量罪業,後世叁惡趣之報在所難逃。若具菩薩戒者打罵毀謗逼令破戒、具戒出家人還俗,則破菩薩根本重戒。經中記載,縱然是惡心猛厲的羅刹夜叉、狂醉大象,見到披戴赤色少分袈裟者不僅不損惱而且恭敬尊重。然而到了末法時代,一些惡劣、愚癡、傲慢的國王、宰官、居士、長者等連羅刹畜牲也不如,損惱摧殘出家人。如此造下彌天大罪,一切信受叁寶、護衛國土的天龍藥叉等,對此罪人心生嗔忿,不久罪人便會肢體殘廢斷缺,長時間中結舌不語,感受諸多難以忍受的痛苦,命終之後決定墮于無間大地獄之中。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雲:“當觀如是過去羅刹,雖受無暇餓鬼趣身,吸人精氣,飲血啖肉,惡心熾盛,無有慈悲,而見無戒剃除須發、以片袈裟挂于其頸者,即便右繞尊重頂禮,恭敬贊頌,無損害心。然未來世,有刹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心懷毒惡無有慈愍,造罪過于藥叉羅刹,愚疑傲慢斷滅善根。于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須發被服袈裟諸弟子所,不生恭敬,惱亂呵罵或以鞭杖楚撻其身,或閉牢獄乃至斷命。此于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犯諸大罪,斷滅善根焚燒相續,一切智者之所遠離,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以大乘佛法而言,連對草木瓦礫等無情都不能起嗔心,何況輕毀修離欲善法的出家人?破戒比丘以其初發心出家的功德仍然超勝百千萬億的在家人。猶如金製的容器雖然破漏,但卻遠勝完好的木製容器一樣。

  佛金口親宣,他的出家弟子縱然毀禁破戒也仍然超勝一切世間外道。出家人縱然破戒,由于身著如來袈裟,又與清淨梵行者同住,且經常聞思叁學聖教,所以很容易發起慚愧而忏悔罪業改往修來。如同一健足之人偶有不慎跌倒于地,但會馬上起來,在家人卻並非如此。《贊僧功德經》雲:“縱使欲火熾燒心,玷汙屍羅清淨戒,不久速能自忏除,還入如來聖衆位。如人暫迷失其道,有目還能尋本路,比丘雖犯世尊禁,雖然暫犯還能滅。如人平地蹶腳時,有足還能而速起,比丘雖暫缺屍羅,雖犯不久還能補。”經中還說出家縱然墮地獄也如拍球入水,剛下即起,而在家人卻如石沈水,極難升起。因此奉勸有緣者,千萬不可毀謗如來教下的僧寶衆,如對自己的惡心惡行不加以遏製,當來業報成熟時可能連如來都會毀謗。由此謗僧、毀僧、惱害僧人的身口意惡業,當于萬萬劫中沈淪于叁惡道而難有出期。如果由于往昔無知而曾惱害、毀謗過僧人,現在應當生大恐怖,克誠披露,求哀忏悔,發願盡未來際永不複造。《贊僧功德經》雲:“是故殷勤勸諸人,勿毀如來僧寶衆,今生習惡因緣故,當來業成亦毀佛,緣茲身口意業支,永斷世間人天種,當墮叁塗惡道中,億劫沈淪無休息。”又雲:“常能防護己業過,不談如來僧寶衆。”

  時至末法的當今,出家衆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仍是人天福田,佛法的住持者,如果其刹那功德有體相的話,盡大地也無法容納。沒有今日的出家人,即便是當今的影像佛法也難以維持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具叁皈五戒、菩薩戒等的在家修行人。因此作爲白衣還是要平等地恭敬護持一切出家人,不能動辄譏毀汙謗。當然在依止時可擇其善者而隨學。如果見到出家人犯戒行惡破威儀,即刻應當觀清淨心,切勿譏謗、傳布惡行。對于在家人,出家人猶如長輩,所以他們縱然有過錯也應觀爲清淨,委屈將護,婉轉善巧地規勸護持,縱然無力幫助他,也絕對不能揭露宣揚其過錯。《贊僧功德經》雲:“縱見沙門犯戒時,當寬其意勿嫌毀,如入芳叢采妙花,不應摘選枯枝葉,廣大清淨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縱有犯威儀,白衣不應生毀謗,譬如田中新苗稼,于中亦有稗莠草,應可一種敬良田,不應選擇生分別。是以世尊製諸人,不聽毀謗沙門衆,唯當尊重生敬心,同此受勝諸天報。”

  最後,再引諸經教證,以對比的方式說明自己出家、助人出家的功德以及毀人出家的果報。

  佛在《賢愚經》中深入細致地宣說了出家的功德,智者聞此定會心生歡喜引生欣慕之念。經中說以布施的功德可以在十世中享受福報,在六欲天及人間十次往返,但比起開許自己的眷屬出家及自己出家的功德,那就差遠了。因爲布施的果報尚有限量,而出家功德則無量無邊。持戒的果報可以轉生梵天,但在佛法中出家的果報不可思議,乃至菩提果間其福報都不會消盡。譬如有位良醫讓一百個盲人重見光明。又如一百個人,依其所犯罪應被挑去雙眼,而一個有能力的人,救護他們不被挑眼。這兩個人雖然福德無量,但還是不如開許他人或自己出家的福德宏大。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布施百人眼睛,受施者只能得到一世的利益,而且肉眼本性決定會毀壞敗滅。若開許他人出家或自己出家,則使衆生得到無上慧眼,這慧眼的特性是曆劫不會敗壞。由出家的福報,可輾轉于人天之中盡情享受欲樂,無窮無盡,直至成佛。這又是爲什麼呢?由于出家所行之法,可以摧滅魔的眷屬,紹隆佛陀種姓,摧滅邪惡之法,長養善妙之法,滅除罪垢,興造無上福業。因此佛說出家功德比須彌山更高,比大海更深,比虛空更廣。

  佛在《出家功德經》中極力贊歎出家,同時詳盡地宣講了毀壞他人出家、對他人出家作違緣障礙而給自他造成的嚴重後果。望智者對照經文善加取舍。

  經中阿難尊者請問世尊,若人出家得何功德,毀人出家得何罪報。佛告阿難:“汝若具滿于百歲中,問我此事,我以無盡智慧,除飲食時,滿百歲中,廣爲汝說此人功德,猶不能盡:是人恒生天上人中,常爲國王,常受天人樂;若有于此沙門法中,使人出家,若複營佐出家因緣,于生死中,常受快樂。我滿百歲,說其福德,不可窮盡。”又雲:“若複有人破壞他人出家因緣,即爲劫奪無盡善財福藏,壞叁十七菩提分法、涅槃之因;設有欲壞出家因緣者,應善觀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緣此罪業墮地獄中,常盲無目,受極處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餓鬼,亦常生盲;在叁惡趣,久乃得脫;若生爲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于百歲,常問是義,我于百歲以無盡智說是罪報,亦不可盡。于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終不記是人當有解脫時。所以者何?皆由毀出家故。”因爲出家能見一切善法,能觀諸佛清淨法身,能觀身心痛苦、無常、無我、不淨,見叁十七菩提分,趨涅槃城。而毀人出家則使人于善法中斷一切希望,不能觀諸法苦空、無常、無我,不見叁十七菩提分,終不能見涅槃城。綜上所述可得結論,這樣毀人智慧眼目,影響延及生生世世,自然果報慘厲,受苦無期。

  《經觀莊嚴論》中彌勒菩薩雲:“當知出家品,具無量功德,由是勝勤戒,在家之菩薩。”《菩提道次第廣論》宗喀巴大師雲:“如是非但修行解脫,脫離生死歎出家身,即由波羅蜜多及密咒乘修學種智,亦歎出家身最爲第一。”

  二、破戒過患與持戒功德之差別

  同樣是戒律,依靠它有些衆生可以得生人天善趣、獲得暫時解脫乃至究竟成佛,而有些衆生則輪回六道,乃至于墮落叁惡趣中長劫受苦。之所以有此天壤之別,究其原因是前者持戒精嚴、護戒如目,而後者卻染戒、犯戒、毀戒。佛在《比丘珍愛經》中雲:“或有戒爲樂,或有戒爲苦,具戒則安樂,毀戒則成苦。”

  《律本事》雲:“破戒有十種過患,即爲導師佛陀所呵責,諸天衆稱其爲盜匪等惡名呵責,爲諸持梵淨行之同參道友呵責,如理作意時也遭自己呵責,理應受依法呵責,臭名遠揚四方八隅,不能聽聞未曾聽過之法,遺忘曾聽過之法,不生地道證悟功德,于追悔莫及之中死去,死後隨入惡趣。”如是破戒者時時處處都受到他人的指責譏嫌,被諸佛菩薩、聲聞獨覺、上座及同行道友所遺棄,又因破戒毀壞法器故已生功德皆會退失,未生功德也全然不生,導師大阿羅漢及上座都告之,必將墮入地獄。對破根本戒者,佛陀一刹那亦未開許過其能混在僧團之中,而舍形還俗之後,以破戒惡業力,于世間生存尚成問題,而且要遭受世人譏嫌呵責。根本既壞,必然一無所成,無論如何都是痛苦隨身。

  時處末世,出家衆若不嚴持律儀、披甲精進修行,對于供養的施主而言雖仍不失爲福田,但對出家者自身來說卻只能沈淪惡道。《正法念處經》雲:“末時出家衆,放逸不持戒,信施升善趣,出家自墮落。”作爲末世出家衆,見此警句,當極力奮起,以正知正念慎護根門,令戒珠冰清,若更能廣泛聞思、勤誦大乘經典、廣培福報、發菩提心、弘揚佛法,如是則自他二利皆可成辦。

  有人看到破戒過患時,就想舍戒還俗,這真是愚癡之極,佛陀如此教誡,無非要我等增強正知正念,發起精進心,嚴持淨戒。然而真正已破四根本戒,則依小乘律法無法還淨,如此之人必須遠離僧團。若真心不舍叁寶,慚愧心極爲猛厲者,則可由僧衆爲作授學羯磨,可不舍僧形,別住爲僧作事而作忏悔。

  誠如聖天菩薩于《中觀四百頌》中所雲:“甯毀犯屍羅,不損壞正見,屍羅生善趣,正見得涅槃。”菩薩在此指出,若身處逆境惡緣之中,于不得已時,要善分輕重,甯可毀破戒律,卻千萬不能損壞正見。而末法時代的有些愚人…

《成就真實戒經略釋法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成就真實戒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