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P14

  ..续本文上一页从古至今,凡是皈佛之士,从高僧大德到国王大臣长者,都以身作则,恭敬出家僧众,护法者更是着眼于护僧。

  出家人是佛陀的亲近追随者,是如来伟大家业的继承者,是一切世间的无上福田,因此决定了他们具有广大的功德,地位至尊至贵,世间一切众生皆应恭敬。出家人无论男女老幼、智愚贤劣、持犯净秽,因为是佛陀的种姓,显现三世诸佛的清净解脱幢相,身披无上解脱福田衣,手持应量器,因此佛在人天大众之中再再告诫,必须恭敬出家人。出家人纵然破戒毁禁,邪命恶行,违法背律,放逸懈怠,佛也从未开许一切世间之人包括转轮圣王可以打骂毁谤他们。若打骂毁谤则违背三世诸佛的教言,与三世诸佛如同敌对,无疑造下无量罪业,后世三恶趣之报在所难逃。若具菩萨戒者打骂毁谤逼令破戒、具戒出家人还俗,则破菩萨根本重戒。经中记载,纵然是恶心猛厉的罗刹夜叉、狂醉大象,见到披戴赤色少分袈裟者不仅不损恼而且恭敬尊重。然而到了末法时代,一些恶劣、愚痴、傲慢的国王、宰官、居士、长者等连罗刹畜牲也不如,损恼摧残出家人。如此造下弥天大罪,一切信受三宝、护卫国土的天龙药叉等,对此罪人心生嗔忿,不久罪人便会肢体残废断缺,长时间中结舌不语,感受诸多难以忍受的痛苦,命终之后决定堕于无间大地狱之中。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当观如是过去罗刹,虽受无暇饿鬼趣身,吸人精气,饮血啖肉,恶心炽盛,无有慈悲,而见无戒剃除须发、以片袈裟挂于其颈者,即便右绕尊重顶礼,恭敬赞颂,无损害心。然未来世,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怀毒恶无有慈愍,造罪过于药叉罗刹,愚疑傲慢断灭善根。于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诸弟子所,不生恭敬,恼乱呵骂或以鞭杖楚挞其身,或闭牢狱乃至断命。此于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大罪,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之所远离,决定当生无间地狱。”

  以大乘佛法而言,连对草木瓦砾等无情都不能起嗔心,何况轻毁修离欲善法的出家人?破戒比丘以其初发心出家的功德仍然超胜百千万亿的在家人。犹如金制的容器虽然破漏,但却远胜完好的木制容器一样。

  佛金口亲宣,他的出家弟子纵然毁禁破戒也仍然超胜一切世间外道。出家人纵然破戒,由于身着如来袈裟,又与清净梵行者同住,且经常闻思三学圣教,所以很容易发起惭愧而忏悔罪业改往修来。如同一健足之人偶有不慎跌倒于地,但会马上起来,在家人却并非如此。《赞僧功德经》云:“纵使欲火炽烧心,玷污尸罗清净戒,不久速能自忏除,还入如来圣众位。如人暂迷失其道,有目还能寻本路,比丘虽犯世尊禁,虽然暂犯还能灭。如人平地蹶脚时,有足还能而速起,比丘虽暂缺尸罗,虽犯不久还能补。”经中还说出家纵然堕地狱也如拍球入水,刚下即起,而在家人却如石沉水,极难升起。因此奉劝有缘者,千万不可毁谤如来教下的僧宝众,如对自己的恶心恶行不加以遏制,当来业报成熟时可能连如来都会毁谤。由此谤僧、毁僧、恼害僧人的身口意恶业,当于万万劫中沉沦于三恶道而难有出期。如果由于往昔无知而曾恼害、毁谤过僧人,现在应当生大恐怖,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发愿尽未来际永不复造。《赞僧功德经》云:“是故殷勤劝诸人,勿毁如来僧宝众,今生习恶因缘故,当来业成亦毁佛,缘兹身口意业支,永断世间人天种,当堕三涂恶道中,亿劫沉沦无休息。”又云:“常能防护己业过,不谈如来僧宝众。”

  时至末法的当今,出家众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仍是人天福田,佛法的住持者,如果其刹那功德有体相的话,尽大地也无法容纳。没有今日的出家人,即便是当今的影像佛法也难以维持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具三皈五戒、菩萨戒等的在家修行人。因此作为白衣还是要平等地恭敬护持一切出家人,不能动辄讥毁污谤。当然在依止时可择其善者而随学。如果见到出家人犯戒行恶破威仪,即刻应当观清净心,切勿讥谤、传布恶行。对于在家人,出家人犹如长辈,所以他们纵然有过错也应观为清净,委屈将护,婉转善巧地规劝护持,纵然无力帮助他,也绝对不能揭露宣扬其过错。《赞僧功德经》云:“纵见沙门犯戒时,当宽其意勿嫌毁,如入芳丛采妙花,不应摘选枯枝叶,广大清净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纵有犯威仪,白衣不应生毁谤,譬如田中新苗稼,于中亦有稗莠草,应可一种敬良田,不应选择生分别。是以世尊制诸人,不听毁谤沙门众,唯当尊重生敬心,同此受胜诸天报。”

  最后,再引诸经教证,以对比的方式说明自己出家、助人出家的功德以及毁人出家的果报。

  佛在《贤愚经》中深入细致地宣说了出家的功德,智者闻此定会心生欢喜引生欣慕之念。经中说以布施的功德可以在十世中享受福报,在六欲天及人间十次往返,但比起开许自己的眷属出家及自己出家的功德,那就差远了。因为布施的果报尚有限量,而出家功德则无量无边。持戒的果报可以转生梵天,但在佛法中出家的果报不可思议,乃至菩提果间其福报都不会消尽。譬如有位良医让一百个盲人重见光明。又如一百个人,依其所犯罪应被挑去双眼,而一个有能力的人,救护他们不被挑眼。这两个人虽然福德无量,但还是不如开许他人或自己出家的福德宏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布施百人眼睛,受施者只能得到一世的利益,而且肉眼本性决定会毁坏败灭。若开许他人出家或自己出家,则使众生得到无上慧眼,这慧眼的特性是历劫不会败坏。由出家的福报,可辗转于人天之中尽情享受欲乐,无穷无尽,直至成佛。这又是为什么呢?由于出家所行之法,可以摧灭魔的眷属,绍隆佛陀种姓,摧灭邪恶之法,长养善妙之法,灭除罪垢,兴造无上福业。因此佛说出家功德比须弥山更高,比大海更深,比虚空更广。

  佛在《出家功德经》中极力赞叹出家,同时详尽地宣讲了毁坏他人出家、对他人出家作违缘障碍而给自他造成的严重后果。望智者对照经文善加取舍。

  经中阿难尊者请问世尊,若人出家得何功德,毁人出家得何罪报。佛告阿难:“汝若具满于百岁中,问我此事,我以无尽智慧,除饮食时,满百岁中,广为汝说此人功德,犹不能尽:是人恒生天上人中,常为国王,常受天人乐;若有于此沙门法中,使人出家,若复营佐出家因缘,于生死中,常受快乐。我满百岁,说其福德,不可穷尽。”又云:“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藏,坏三十七菩提分法、涅槃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应善观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饿鬼,亦常生盲;在三恶趣,久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于百岁,常问是义,我于百岁以无尽智说是罪报,亦不可尽。于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终不记是人当有解脱时。所以者何?皆由毁出家故。”因为出家能见一切善法,能观诸佛清净法身,能观身心痛苦、无常、无我、不净,见三十七菩提分,趋涅槃城。而毁人出家则使人于善法中断一切希望,不能观诸法苦空、无常、无我,不见三十七菩提分,终不能见涅槃城。综上所述可得结论,这样毁人智慧眼目,影响延及生生世世,自然果报惨厉,受苦无期。

  《经观庄严论》中弥勒菩萨云:“当知出家品,具无量功德,由是胜勤戒,在家之菩萨。”《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云:“如是非但修行解脱,脱离生死叹出家身,即由波罗蜜多及密咒乘修学种智,亦叹出家身最为第一。”

  二、破戒过患与持戒功德之差别

  同样是戒律,依靠它有些众生可以得生人天善趣、获得暂时解脱乃至究竟成佛,而有些众生则轮回六道,乃至于堕落三恶趣中长劫受苦。之所以有此天壤之别,究其原因是前者持戒精严、护戒如目,而后者却染戒、犯戒、毁戒。佛在《比丘珍爱经》中云:“或有戒为乐,或有戒为苦,具戒则安乐,毁戒则成苦。”

  《律本事》云:“破戒有十种过患,即为导师佛陀所呵责,诸天众称其为盗匪等恶名呵责,为诸持梵净行之同参道友呵责,如理作意时也遭自己呵责,理应受依法呵责,臭名远扬四方八隅,不能听闻未曾听过之法,遗忘曾听过之法,不生地道证悟功德,于追悔莫及之中死去,死后随入恶趣。”如是破戒者时时处处都受到他人的指责讥嫌,被诸佛菩萨、声闻独觉、上座及同行道友所遗弃,又因破戒毁坏法器故已生功德皆会退失,未生功德也全然不生,导师大阿罗汉及上座都告之,必将堕入地狱。对破根本戒者,佛陀一刹那亦未开许过其能混在僧团之中,而舍形还俗之后,以破戒恶业力,于世间生存尚成问题,而且要遭受世人讥嫌呵责。根本既坏,必然一无所成,无论如何都是痛苦随身。

  时处末世,出家众若不严持律仪、披甲精进修行,对于供养的施主而言虽仍不失为福田,但对出家者自身来说却只能沉沦恶道。《正法念处经》云:“末时出家众,放逸不持戒,信施升善趣,出家自堕落。”作为末世出家众,见此警句,当极力奋起,以正知正念慎护根门,令戒珠冰清,若更能广泛闻思、勤诵大乘经典、广培福报、发菩提心、弘扬佛法,如是则自他二利皆可成办。

  有人看到破戒过患时,就想舍戒还俗,这真是愚痴之极,佛陀如此教诫,无非要我等增强正知正念,发起精进心,严持净戒。然而真正已破四根本戒,则依小乘律法无法还净,如此之人必须远离僧团。若真心不舍三宝,惭愧心极为猛厉者,则可由僧众为作授学羯磨,可不舍僧形,别住为僧作事而作忏悔。

  诚如圣天菩萨于《中观四百颂》中所云:“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菩萨在此指出,若身处逆境恶缘之中,于不得已时,要善分轻重,宁可毁破戒律,却千万不能损坏正见。而末法时代的有些愚人…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成就真实戒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