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就真實戒經略釋法音▪P8

  ..續本文上一頁爲。然而現在甘願舍棄黃金而執取牛糞的人很多,出家人美容美飾,真不知心中在想什麼。《本事經》雲:“出家而破戒,二俱無所成,謂失在家儀,及壞沙門法。”若不出家縱然如何裝飾打扮是分內事,誰也無權幹涉,而出家人破戒律威儀,既失去世間五欲享受,又摧壞佛法,一無所獲且兩者俱失。因此敬勸有緣人睜開迷蒙的眼睛,披帶清淨律儀的勝飾。《攝波羅蜜多論》雲:“屍羅能得殊勝道,與諸悲性平等修,清淨勝智以爲性,離過第一莊嚴具。”年輕英俊的商主兒子以淨水洗浴,塗拭妙香,佩戴花鬘,顯得非常莊嚴悅意。但是如果受持清淨圓滿的戒律,具有諸多功德的佛弟子身披袈裟則顯得更加莊嚴。經雲:“戒律乃我妙莊嚴,戒律亦爲殊勝塗,黃金珠寶耳環等,愚人所需我何用?”佛也以戒律爲莊嚴,珠寶首飾等是庸俗愚人的裝飾品,佛說這些對他一點用處都沒有。有緣的佛弟子們已得到如此勝飾戒律,盜賊國王洪水猛獸都無法侵奪盜取,因此當謹慎守護,不要被自己的邪心惡行所毀壞。勇施論師雲:“所謂離患勝莊嚴,淨戒乃爲勝莊嚴,如此莊嚴無遺失,無畏無奪之莊嚴,故當護持此淨戒。”《辯答寶鬘論》雲:“何爲最勝美妙之莊嚴?即是清淨圓滿之戒律。”勇施論師雲:“圓滿斷德佛陀具戒飾,諸多大乘經典悉皆言,菩薩亦具四種莊嚴品,戒律禅定智慧陀羅尼。”

  己叁、得戒功用

  經雲:

  具戒之人妙香塗

  具有清淨戒律之人自然成就戒香與戒塗的功德。

  持戒者自然散發出殊勝妙香。世間沈水旃檀蘇合以及鮮花異草等妙香,若無風則不會飄向四方,但戒律的芬芳無風也能飄溢到十方世界之中。夏日炎炎烈日暴曬,酷熱使身心非常憂惱,但塗上一些妙塗,隨即熱惱全消,涼爽快樂。同樣,若敷上戒律的妙塗,煩惱的酷熱即刻消散。

  而且若出家人塗搽世間各種妙塗及香水油脂等則與戒律直接違背,但敷上戒塗既合乎律法,也能感受身心的安樂。《聽聞集》雲:“花香及旃檀,無風則不聞,戒香非如是,飄溢十方界。”《比丘珍愛經》雲:“和合香非比,最勝戒妙塗。”世間精製和合而成的各種妙塗與戒塗簡直無法相比,戒塗在世間是無與倫比的。戒香戒塗在叁界中最爲悅意,也是一切世間天人等最爲崇敬的。《攝波羅蜜多論》雲:“叁界諸處所悅乃戒香,亦不違出家法勝妙塗。”因此出家大衆不應追求世間無知愚人所愛好的各種香水,更不應把它塗在身上,應敷上戒香,搽上戒塗,如此美名將會遍滿十方。

  根索仁波切說:“此處香塗也可作爲戒律的一種異名來理解。”《瑜伽師地論》雲:“戒莊嚴具,於一切類,於一切時,若有服者,皆爲妙好。是故屍羅名莊嚴具。問何緣世尊宣說屍羅名爲塗香。答由此所受清淨無罪妙善屍羅。能正除遣一切所受惡戒爲因身心熱惱。譬如最極炎熾熱時塗以栴檀龍腦香等,一切郁蒸皆得除滅。是故屍羅說名塗香。問何緣世尊宣說屍羅名爲薰香。答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遍諸方域。妙善稱譽聲頌普聞。譬如種種根莖香等隨風飄颺遍諸方所悅意芬馥周流彌遠。是故屍羅名爲薰香。”從論中看出戒有除熱惱及令美名遍于十方的功德,因此戒律又叫香又叫塗。若持戒精嚴,戒香馥郁,愚人嫌彼臭穢,天人恭敬承侍,愚人見到破戒者洗浴塗飾而生歡喜,然而天人擯斥。《大寶積經》中佛告迦葉:你看周那沙彌,從不淨垃圾中撿來衣服,乞食用畢之後到阿耨達池浣洗髒衣服。此時,在池邊常住的天人都來迎接他,頭面接足恭敬頂禮,接過沙彌的糞掃衣幫他洗淨。因爲這些天人知道他守持戒律清淨,能入禅定,具有很大的威德,所以如此恭敬承事。迦葉,你再看須跋陀羅梵志穿著幹淨的衣服,乞食用畢,欲到大池邊,此時諸天在距池五裏遠的地方作障礙阻止他到池邊,恐怕他染汙池水。《戒香經》雲:“世間所有諸花果,乃至沈檀龍麝香,如是等香非遍聞,唯聞戒香遍一切。旃檀郁金與蘇合,優缽羅並摩隸花,其香微少非遍聞,若人持佛淨戒香,諸天普聞皆愛敬。”

  根索丘劄仁波切一生戒行清淨,堪稱近代持戒者的典範,他臨終的示現證明了佛語的真實不虛,成爲人們津津樂道的一段佳話。仁波切一生護持戒律猶如眼目,連支分細戒也嚴持不犯,而且著述弘多,精進傳法度人,以苦行猛修而著稱。一天,尊者自知化緣已盡,對侍者說:“你拿著我的僧伽黎到外面抖動叁次,並對大家說,釋迦比丘根索丘劄戒律度已圓滿。”侍者奉命抖動並重複尊者的話時,周圍很遠的人們都聞到一股奇異的妙香。

  己四、人天歡喜

  經雲:

  具戒之人諸歡喜

  具有清淨戒律之人,一切人天大衆悉皆歡喜。相反若破戒則人天大衆呵斥譴責。

  守持清淨戒律叁門清淨調柔,由此自然散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當他人見到時猶如見到優昙花一樣難得且悅目,故凡見者無不歡喜。無有慚愧的人毀破戒律,很快會由俱生神傳告空神,空神傳告四大天王,如此惡名迅速傳遍天界,惡神羅刹歡喜大笑,一切善神天人痛苦呵責。《比丘珍愛經》雲:“不住戒體持形像,于此一切世間衆,心不歡悅憎惡彼,口中出言作呵責。”

  破戒者猶如災星,凡接觸他都會染上過患帶來不祥,因此一切智者悉皆遠離。而持戒者成就無量功德,凡與之接觸的人直接間接都能獲得利益。《增一阿含經》雲:“所謂戒者,息諸惡故。戒能成道,令人歡喜。戒璎珞身,現衆好故。”具戒者如身戴衆寶璎珞,相好莊嚴,因此見者歡喜。

  己五、清涼安樂

  經雲:

  具戒之人清涼水

  具有清淨戒律的人不會被罪業的猛火焚燒而備受身心熱惱的痛苦。相反,在五欲交煎的煩惱火宅之中因爲持戒身心猶如沐浴在清涼水中一般,安樂無比。經雲:“若欲身體無諸苦,當持戒律定得樂。”

  戒的體相即是無熱惱,屍羅譯爲清涼。持戒可斷除一切破戒過患,不會把悔恨的火引到心中,所以猶如沐浴在清涼水中或秋天清涼月光下,倍感惬意。《入中論》雲:“戒相無熱惱。”經文間接指出若破戒造惡會被煩惱的火焚燒,罪業的烈日所炙烤,臨終之時悔恨之火又熾盛燃燒,後世更被地獄之火所焚燒,所以非常痛苦。

  如《大寶積經》中說,不受戒的衆生猶如蠢豬,行住在不淨屎尿垢穢的圈中,而且還吞食糞尿,從來沒有厭倦。叁界輪回中的一切衆生因爲貪著不淨五欲享受,從來不生厭倦,因此不願接受清淨的戒體,日夜被貪嗔癡的大火所焚燒,被四魔所束縛,身心煎熬,無有安樂。但有緣的佛弟子沐浴在清涼的戒水或戒律的月光之中,熄滅了叁毒烈火,斷除了身口意的惡業火,所以恒時安樂自在。

  己六、世間贊歎

  經雲:

  具戒之人世間贊

  守持清淨戒律的人,一切世間人天等衆都歡喜恭敬地稱揚贊歎他,連素不相識或未曾受過恩惠的人也交口稱贊,不僅只是稱贊而且天人們對守持淨戒的修行人踏過的塵土也會頂戴以求加持,對他們曾住過的地方也當作吉祥的聖地而恭敬膜拜。《攝波羅蜜多論》雲:“未作利益及除害,先無相識諸衆生,皆禮持戒勝士夫,足履吉祥諸塵土,頂戴接受諸天人,稽首禮拜得持供,故具屍羅爲勝種。”《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雲:“若有衆生能持戒,能令一切天龍藥叉人非人等,國王大臣、刹帝利、婆羅門、長者居士,悉皆皈依恭敬,禮拜供養,尊重贊歎。護淨戒者,行住坐臥,及經行處,其地吉祥,一切人天,應取其土,頂戴供養。以是當知持淨戒者,于諸衆中爲第一,最高最上。”《贊戒論》雲:“具戒之士足下踐踏塵,梵天帝釋爲供亦頂戴,有智之士爲何不應令,美名飛幡飄揚叁有界。” 無須說一切世間要贊歎,連出世間的一切聖者們也都歡喜贊歎,《華嚴經》雲:“我贊持戒諸功德,如佛世尊真實說。”

  己七、得增上定勝果

  經雲:

  人天聖位以戒得

  若如律如法地行持戒律,以其功德暫時可得世間五欲妙樂、人天善趣增上生的果位,究竟則可得叁乘解脫的無漏安樂。

  《教誡比丘經》雲:“此戒最勝樂,此戒解脫道,此戒功德本,此戒成佛因。”戒律是通向善趣的橋梁,是登上解脫城樓的階梯。欲得異生善趣人天果報、佛語所生的聲聞四果、自證解脫的獨覺、大乘菩薩乃至如來佛果,其因除戒律外別無其他。《別解脫經》雲:“戒爲趨善趣,渡河之橋梁,趨入解脫城,戒如階梯也。”《入中論》雲:“諸異生及佛語生,自證菩提與佛子,增上生及決定勝,其因除戒定無余。”《法集經》雲:“世間出世間一切勝妙果報,皆由持戒而得,依因淨戒根本力故。”

  持戒層次深淺不同則得果也會有差別。《大智度論》雲:“破戒者,墮叁惡道。若下等持戒生人間,中等持戒生六欲天,上等持戒又行四禅四空定,生色無色界天。上上等持戒中又有叁種:下清淨持戒得阿羅漢,中清淨持戒得辟支佛,上清淨持戒得證佛道。”

  若能守持清淨戒律則能作一切人天的大福田,也能消受施主的供養,並且能成就施主布施的功德。若守持清淨戒能遠離世間的一切瑣碎雜務,僅僅穿上染色的袈裟就能舍棄世間一切所愛的財物,消除對財物親人的貪愛。受持淨戒能使身口意叁門清淨離垢。若喜歡持戒能得到六種神通。持戒坐禅則能成就衆菩提分法。持戒加上聞法修行則能得到四無礙智。藉持戒能尋求多聞智慧消除貢高我慢心。持戒又能依止善知識得到一切功德。總之,在戒律的基礎上修諸善法可以成爲大法師,得到總持辯才,一切智智的果位。經雲:“若欲生天等,必須護戒足。若無淨戒,諸善功德不生。”《成實論》雲:“道品樓觀,以戒爲柱,禅定心城,以戒爲郭,入善人衆,要佩戒印。”如果缺少戒律的柱子,一切修道功德之樓必將坍塌;如果沒有戒律的城郭,禅定的心城將失去屏障;如果不佩戴戒律的印符,無法進入人天善趣及一切叁乘聖人群中。因此常得修持淨戒,使其無垢無破無穿漏。

  己八、懾服暴戾

  經雲…

《成就真實戒經略釋法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成就真實戒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