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五· 秘密漫荼羅品第十一白話注解▪P3

  ..續本文上一頁空水輪相持的手勢而出現,所奉獻的花以本心獻之。此爲法供養。

  各天神及金剛拳印在臍位。若要獻蓮華寶鬘,對佛是在空中獻之。諸佛菩薩乃至各天,都依次第教導此供養法。

  

護摩有二種,所謂內及外。業生得解脫,複有芽種生,

  以能燒業故,說爲內護摩。外用有叁位,叁位叁中住,

  成就叁業道,世間勝護摩。若異此作者,不解護摩業。

  護摩有兩種,指內護摩及外護摩。業障顯現消除之後即使得解脫,但第八識識種子芽種再顯現業障,以火大叁昧燒除業障,稱爲內護摩。外護摩需要以「體、相、用」方式顯出「法、報、應叁身」的化佛,並以大悲心度生,成就身、口、意莊嚴的佛身相,此爲世間中最殊勝的護摩法。若修行異于此法,則是不了解護摩真義。

  ‧ 護摩:護菩提心、真心妙用。

  ‧ 內:內護摩。

  ‧ 外:外護摩。

  ‧ 業生:業障顯現。

  ‧ 芽種:第八識識種子。

  ‧ 叁位:體、相、用顯現法性。

  ‧ 叁中住:由法性中現出具有法、報、應叁身的化佛住于空性中。

  

彼癡不得果,舍離真言智。如來部真言,及諸正覺說。

  若修行者有癡業則無法得佛果妙成就,不以真言、咒語修持,無法證得智慧。佛部真言及諸佛皆如此說。

  ‧ 癡:癡業。

  ‧ 果:佛果及妙成就。

  ‧ 真言智:智慧。

  ‧ 如來部:佛部。

  ‧ 正覺:佛。

  

當知白與黃,金剛具衆色。觀自在真言,純素隨事遷。

  修習外護摩時要了知色彩之表示。白色表示息災法,黃色表示增益法,修持護法以黑色表示。蓮部修行者持真言,可隨衆生需求,內心顯現月色有所變化,

  ‧ 白:息災。

  ‧ 黃:增益。

  ‧ 衆色:黑色。

  ‧ 觀自在真言:蓮部。

  

四方相重普,輪圓如次第。叁隅半月輪,而說形亦然。

  壇城顯現普光,依次第現出光明。由空現出佛叁角及月輪,自月輪中現出佛菩薩本尊身形。

  ‧ 四方:壇城。

  ‧ 輪圓:本心現光之現象。

  ‧ 叁隅半:佛叁角。「空」與「相」相連之處,具有智種子妙用之處。

  ‧ 月輪:第八識中與「空」相連之處。

  

初應知色像,所謂男女身。或複一切處,隨期類形色,

  了知空性與佛身像的變化,幻化出佛菩薩身相。由光中現化佛無數量可遍一切處,隨著布壇的色彩,而知其度生的類別不同。

  

不思議智生,是故不思議。應物有殊異,智智證常一,

  智種子由空顯現,此智種子具不可思議的佛智慧。與佛相應時,所接受的法器物品有所不同,修持獲得如來藏智種子是第一要件。

  ‧ 智智:前「智」爲如來藏,後「智」爲智種子。

  

乃至心廣博,當知是其量。座印亦如是,以及諸天神,

  真心會變得廣大無邊,無法知其量。法座及印信亦由空顯現,若現出天神像,

  

如諸佛所生,印等同彼生。以此法生印,印持諸弟子,

  此也是由佛所加持化現,此印信也由空所現。空顯現出法印,加持佛弟子。

  

故略說法界,用是爲標幟。

  法界中的佛與菩薩,應具有法印作爲標幟(例如:卍字、紅點、白毫、網脈、法器、法帽、法服、法座…)。

  

灌頂有叁種,佛子至心聽!

  灌頂有叁種,佛子請至心聆聽!

  

若秘印方便,則離于作業,是名初勝法,如來所灌頂。

  如來灌頂時,若以密印爲方便法,叫做初勝法,

  

所謂第二者,令起作衆事;第叁以心授,悉離于時方。

  第二種灌頂,立刻可開始進行度生之事;第叁種灌頂,以相應法與佛相應,不受時間與空間限製,皆可與佛菩薩相應。可在任何時間、地點作灌頂。

  

令尊歡喜故,如所說應作,現前佛灌頂,是則最殊勝。

  令本尊歡喜則需發願做度生事業;所以得到佛灌頂是最殊勝的。

  

正等覺略說,五種叁昧耶。初見漫荼羅,具足叁昧耶,

  佛說五種叁昧耶修持法。第一種現漫荼羅,修行者須具叁昧耶戒,

  

未傳真實語,不授彼秘印。第二叁昧耶,入[者見]聖天會。

  這時不傳咒語及不授以法印。第二種叁昧耶,參與諸佛盛會。

  

第叁具壇印,隨教修妙業。

  第叁種叁昧耶是指經佛菩薩授法印,才可在漫荼羅壇城中修行妙業。

  ‧ 妙業:由空起用或由月輪起用之法。

  

複次許傳教,說具叁昧耶,雖具印壇位,如教之所說。未逮心灌頂,秘密慧不生,是故真言者,秘密道場中。

  具足叁昧耶之後才可成上師傳法。第四種叁昧耶,雖修行者已達到具有法印,如經教所說。若未受持心灌頂則密智慧不會顯現。

  

具第五要誓,隨法應灌頂。

  第五種叁昧耶,修行者應發宏願,隨所修法不同而有不同之灌頂。

  

當知異此者,非名叁昧耶。

  若修行者修行方法與此不同,則無法稱爲叁昧耶。

  

善住若觀意,真言者覺心,

  住空以意根修持,修真言的修行者會有覺性顯現,

  

不得于叁處,說彼爲菩薩。得無緣觀行,方便利衆生,

  不可于叁界中(欲界、色界、無色界),號稱自己是菩薩。要隨緣度生利益衆生。

  

爲植衆善本,故號仁中尊。

  此時修行者是在增添福報,是屬于化佛、化菩薩的修行方式。

  

于諸法本寂,常無自性中,

  諸法由真心涅槃寂靜處顯現,真心是屬于常及空的狀態。

  

安住如須彌,是名爲見谛。此空即實際,非虛妄言說,

  修行者要安住在空、涅槃寂靜法性中,名爲見谛。此種狀態的空爲實相的空,而非妄相。

  

所見猶如佛,先佛如見是。逮得菩提心,悉地最無上,

  修行者于空所現之狀態與佛菩薩是相同的,過去的佛也是如此修行。修得見谛及菩提心才是最上乘的悉地成就。

  ‧ 悉地:世間的度生法。

  

從此有五種,諸悉地差別。所謂入修行,及勝進諸地,

  從此有五種不同的世間度生法。所謂修行次第(第一種),地上位聖境(第二種),

  

世間五神通,諸佛緣覺等。修業無間息,乃至心續淨,

  大乘修行者及聲聞、緣覺小乘修行者,修持五種神通(第叁種),持續修行無間斷,到心完全清淨(第四種),

  

未熟令成熟,爾時悉地成。

  令第八識芽種發芽顯現消除業障之後,此時才算是悉地成就(第五種)。

  

于彼一時頃,淨業心俱等,

  在那時的狀態,其清淨心顯現,

  

真言者當得,悉地隨意生。悉地升空界,如幻無畏者,

  以清淨心持咒度生,度生則能隨意念成就。修行者以清淨心入空,由空起如幻法,具有大無畏度生的能力,

  

咒術網所惑,同于帝釋網。如…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五· 秘密漫荼羅品第十一白話注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