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空水轮相持的手势而出现,所奉献的花以本心献之。此为法供养。
各天神及金刚拳印在脐位。若要献莲华宝鬘,对佛是在空中献之。诸佛菩萨乃至各天,都依次第教导此供养法。
◎ 护摩有二种,所谓内及外。业生得解脱,复有芽种生,
以能烧业故,说为内护摩。外用有三位,三位三中住,
成就三业道,世间胜护摩。若异此作者,不解护摩业。
护摩有两种,指内护摩及外护摩。业障显现消除之后即使得解脱,但第八识识种子芽种再显现业障,以火大三昧烧除业障,称为内护摩。外护摩需要以「体、相、用」方式显出「法、报、应三身」的化佛,并以大悲心度生,成就身、口、意庄严的佛身相,此为世间中最殊胜的护摩法。若修行异于此法,则是不了解护摩真义。
‧ 护摩:护菩提心、真心妙用。
‧ 内:内护摩。
‧ 外:外护摩。
‧ 业生:业障显现。
‧ 芽种:第八识识种子。
‧ 三位:体、相、用显现法性。
‧ 三中住:由法性中现出具有法、报、应三身的化佛住于空性中。
◎ 彼痴不得果,舍离真言智。如来部真言,及诸正觉说。
若修行者有痴业则无法得佛果妙成就,不以真言、咒语修持,无法证得智慧。佛部真言及诸佛皆如此说。
‧ 痴:痴业。
‧ 果:佛果及妙成就。
‧ 真言智:智慧。
‧ 如来部:佛部。
‧ 正觉:佛。
◎ 当知白与黄,金刚具众色。观自在真言,纯素随事迁。
修习外护摩时要了知色彩之表示。白色表示息灾法,黄色表示增益法,修持护法以黑色表示。莲部修行者持真言,可随众生需求,内心显现月色有所变化,
‧ 白:息灾。
‧ 黄:增益。
‧ 众色:黑色。
‧ 观自在真言:莲部。
◎ 四方相重普,轮圆如次第。三隅半月轮,而说形亦然。
坛城显现普光,依次第现出光明。由空现出佛三角及月轮,自月轮中现出佛菩萨本尊身形。
‧ 四方:坛城。
‧ 轮圆:本心现光之现象。
‧ 三隅半:佛三角。「空」与「相」相连之处,具有智种子妙用之处。
‧ 月轮:第八识中与「空」相连之处。
◎ 初应知色像,所谓男女身。或复一切处,随期类形色,
了知空性与佛身像的变化,幻化出佛菩萨身相。由光中现化佛无数量可遍一切处,随着布坛的色彩,而知其度生的类别不同。
◎ 不思议智生,是故不思议。应物有殊异,智智证常一,
智种子由空显现,此智种子具不可思议的佛智慧。与佛相应时,所接受的法器物品有所不同,修持获得如来藏智种子是第一要件。
‧ 智智:前「智」为如来藏,后「智」为智种子。
◎ 乃至心广博,当知是其量。座印亦如是,以及诸天神,
真心会变得广大无边,无法知其量。法座及印信亦由空显现,若现出天神像,
◎ 如诸佛所生,印等同彼生。以此法生印,印持诸弟子,
此也是由佛所加持化现,此印信也由空所现。空显现出法印,加持佛弟子。
◎ 故略说法界,用是为标帜。
法界中的佛与菩萨,应具有法印作为标帜(例如:卍字、红点、白毫、网脉、法器、法帽、法服、法座…)。
◎ 灌顶有三种,佛子至心听!
灌顶有三种,佛子请至心聆听!
◎ 若秘印方便,则离于作业,是名初胜法,如来所灌顶。
如来灌顶时,若以密印为方便法,叫做初胜法,
◎ 所谓第二者,令起作众事;第三以心授,悉离于时方。
第二种灌顶,立刻可开始进行度生之事;第三种灌顶,以相应法与佛相应,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皆可与佛菩萨相应。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作灌顶。
◎ 令尊欢喜故,如所说应作,现前佛灌顶,是则最殊胜。
令本尊欢喜则需发愿做度生事业;所以得到佛灌顶是最殊胜的。
◎ 正等觉略说,五种三昧耶。初见漫荼罗,具足三昧耶,
佛说五种三昧耶修持法。第一种现漫荼罗,修行者须具三昧耶戒,
◎ 未传真实语,不授彼秘印。第二三昧耶,入[者见]圣天会。
这时不传咒语及不授以法印。第二种三昧耶,参与诸佛盛会。
◎ 第三具坛印,随教修妙业。
第三种三昧耶是指经佛菩萨授法印,才可在漫荼罗坛城中修行妙业。
‧ 妙业:由空起用或由月轮起用之法。
◎ 复次许传教,说具三昧耶,虽具印坛位,如教之所说。未逮心灌顶,秘密慧不生,是故真言者,秘密道场中。
具足三昧耶之后才可成上师传法。第四种三昧耶,虽修行者已达到具有法印,如经教所说。若未受持心灌顶则密智慧不会显现。
◎ 具第五要誓,随法应灌顶。
第五种三昧耶,修行者应发宏愿,随所修法不同而有不同之灌顶。
◎ 当知异此者,非名三昧耶。
若修行者修行方法与此不同,则无法称为三昧耶。
◎ 善住若观意,真言者觉心,
住空以意根修持,修真言的修行者会有觉性显现,
◎ 不得于三处,说彼为菩萨。得无缘观行,方便利众生,
不可于三界中(欲界、色界、无色界),号称自己是菩萨。要随缘度生利益众生。
◎ 为植众善本,故号仁中尊。
此时修行者是在增添福报,是属于化佛、化菩萨的修行方式。
◎ 于诸法本寂,常无自性中,
诸法由真心涅槃寂静处显现,真心是属于常及空的状态。
◎ 安住如须弥,是名为见谛。此空即实际,非虚妄言说,
修行者要安住在空、涅槃寂静法性中,名为见谛。此种状态的空为实相的空,而非妄相。
◎ 所见犹如佛,先佛如见是。逮得菩提心,悉地最无上,
修行者于空所现之状态与佛菩萨是相同的,过去的佛也是如此修行。修得见谛及菩提心才是最上乘的悉地成就。
‧ 悉地:世间的度生法。
◎ 从此有五种,诸悉地差别。所谓入修行,及胜进诸地,
从此有五种不同的世间度生法。所谓修行次第(第一种),地上位圣境(第二种),
◎ 世间五神通,诸佛缘觉等。修业无间息,乃至心续净,
大乘修行者及声闻、缘觉小乘修行者,修持五种神通(第三种),持续修行无间断,到心完全清净(第四种),
◎ 未熟令成熟,尔时悉地成。
令第八识芽种发芽显现消除业障之后,此时才算是悉地成就(第五种)。
◎ 于彼一时顷,净业心俱等,
在那时的状态,其清净心显现,
◎ 真言者当得,悉地随意生。悉地升空界,如幻无畏者,
以清净心持咒度生,度生则能随意念成就。修行者以清净心入空,由空起如幻法,具有大无畏度生的能力,
◎ 咒术网所惑,同于帝释网。如…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五· 秘密漫荼罗品第十一白话注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